飛躍8800公里的距離,在北緯52度遇見你(英倫小眾線路超詳細指南)
↑丘吉爾作戰室 ↑丘吉爾作戰室 ↑丘吉爾作戰室 丘吉爾 人緣並不好,然而他真實,親切,煙不離手,酒不忌口,走路蹣跚,他也幽默,健談,洞悉人性。 ↑丘吉爾作戰室 ↑丘吉爾作戰室 ↑丘吉爾作戰室
全片一直從女秘書的眼光看他,也是大眾的眼光,開始有點暴躁,不好接近,後面竟然能在一起說說笑笑,而且心有靈犀互相信任支持,默契的配合!也不失在贊賞他的人格魅力! ↑丘吉爾作戰室 倫敦的博物館時光 ↑自然歷史博物館 倫敦 的博物館時光
誰說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去 倫敦 ,只要你願意,大大小小的博物館,早已免費為你敞開大門。如果說 泰晤士 河是 倫敦 的大動脈,四通八達的地鐵是 倫敦 的毛細血管,那麼分佈在 倫敦 地圖上的博物館,則是 倫敦 的神經系統,它們代表著整座城市的疼痛及觸感,它們牽動著一座城市的每一個細微表情,它們代表著 倫敦 的格調。
從前, 英國 人說過,我們寧願失去十個 印度 ,也不願意失去一個莎士比亞。 英國 人對文化的熱愛,從 倫敦 星羅棋佈的博物館藝術館就可見一斑。從某一個角度來說,瞭解一個地方興衰過往,是從博物館開始的。一座博物館,就是一部物化的發展史。悼念逝去的文明,欣賞古樸的文藝,人們通過文物與歷史對話,歷史變革的紋路便觸手可及 。 ↑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 博物館起源,是來自人們收藏的本性。在公元前四世紀, 馬其頓 的 亞歷山大 大帝在建立地跨歐亞非大帝國的軍事行動中,把搜集和掠奪來的許多珍貴的藝術品交給他的教師亞里士多德整理研。後來在 埃及 創建了一座專門收藏物件的神廟,神廟名字叫“繆斯”,這就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博物館,博物館的英文名稱“museum”,就是由此而來。現代的博物館被定義為是“徵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場所,並對那些有科學性、歷史性或者藝術價值的物品進行分類,為公共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的機構、建築物、地點或者社會公共機構”。
↑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 博物館的存在,不應該只屬於少數人的高雅文藝的消遣。一座城市的收藏和藝術普及,應該是屬於大眾的。它應該像夜幕亮起的街燈,噴水的街心花園,無論你踩在 普拉 達的十釐米高跟上,還是腳藏在全是泥濘的雨靴中,博物館,應該是一個可以供所有人休息消遣的場所,讓每個人,可以享受喧鬧中的一抹溫暖光線,讓每個人在煩躁里,給自己一段靜默的沉思。 ↑大英博物館 說起 倫敦 的博物館,當然最著名的,要數 大英 博物館。在18世紀, 英國 有一位內科醫生名叫漢斯•斯隆,他擁有大量的私家收藏,他把自己將近八萬件的藏品捐獻給 英國 王室,王室由此決定成立一座國家博物館。1753年, 大英 博物館建立,它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對公眾開放的大型博物館。
大英 博物館的館藏珍品達到六百多萬件。對於我們瞭解最多的,是在 大英 博物館里的那麼那麼多掠奪而來本屬於我們的東西。如今,當你走過 大英 博物館 中國 廳時,那中央牆壁上那幾十平方米的 敦煌 壁畫,還能看見那用力撕扯的痕跡。 ↑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 在 倫敦 的博物館不勝枚舉。坐落在 泰晤士 河畔的泰特現代藝術館,外表是破舊的工場,裡面是最濃烈誇張的現代藝術;去國家美術館,仰頭看通天的宗教壁畫,在梵高的嚮日葵前,看這個世界上最孤獨的人用生命塗抹的色彩;去戰爭博物館感受紛飛的戰火;去交通博物館看大巴士小汽車;去自然博物館和大恐龍合影;定期去V&A看年輕設計師的展覽……
除了這些眾所周知的大型展館外,在詹姆斯•斯 圖爾 頓的名著《偉大的 歐洲 小博物館》中,介紹了三十五座最著名的 歐洲 小博物館,其中 倫敦 就有三座。提到的約翰•索恩爵士博物館是 英國 最小的國立博物館。約翰•索恩是曾設計 英格蘭 銀行的建築設計師,同時也是一位瘋狂的收藏家。他親自裝潢他自己的私人宅邸,他將自己多年游歷歐亞的收藏:繪畫、雕塑、建築模型、擺件、甚至包括1817年在 埃及 帝王谷出土的賽地一世的石棺用於裝飾房間,他立志要為自己打造著一座 “光、空間、裝飾品完美結合的詩化建築”。
倫敦 的博物館何其多,總而言之,無論是參觀大型博物館美術館,還是參觀奢華的 私家珍藏,在 倫敦 ,你都可以花很少的錢,和一座城市談一場轟轟烈烈的精神戀愛。從不間斷的展覽,從不消減的熱情,這一段屬於 倫敦 的博物館時光,像一位周身 瀰漫著低調奢華的英倫氣息的好戀人,有著低調的藝術品味,真誠而穩妥地,慢慢訴說過去,眼光流轉中,你們默契地呼應和交流著。
如此這般浮躁的社會,光鮮的明星,虛偽的廣告和品牌引導著我們的價值觀,我們在魔鬼般的市場營銷下不斷被洗腦,我們被廣告被潮流逼迫地去相信我們原本不相信的事物。在人們低垂眼瞼的陰影里,在半明半暗的光線中,棲息在 倫敦 的博物館群,像大型海綿一樣吸收著時光,發出深沉的呼喚。一種深沉而穩妥的文化引導,或許能讓盲目推擠在購物熱浪里的人果斷轉身,不再被那些趾高氣昂、冷漠勢力的名牌牽著鼻子走,不會再被紙醉金迷的物欲和消費制約,它引導人們把旅行或休閑的時光花在學習中,它讓走進它的人,給自己贏得了一個去瞭解歷史和人文的機會,使靠近它的人主動去發現萬物變遷的規律,去創造想象力和培養獨立的思維模式。
傍晚時分,晚霞瑰麗慵懶地懸浮於城市之上,光線飽滿而膨脹,白日轟鳴的車水馬龍在黑夜即將來臨時被消去聲響。有文化積澱的城市,它有一種隱忍的張力,有力卻是安靜的。鐘聲敲響,聲聲悠揚,教堂尖頂的風向雞改變了風向,燕子翱翔天際,在雲端划了條短淺的弧線,時光轟然而過,眼前的一切還沒來及多看一眼,就物是人非了。還好,那些安靜絕美的物件,它們最終沉默著穿越了時光,它們見證著日升月落。
博物館的燈光亮起,它們被我們看見,於是生命的輪迴,那時光的深處,似乎都有跡可循了。 ↑泰特現代美術館 泰特現代美術館
位於 泰晤士 河南 岸,與 聖保羅 大教堂隔岸相望,連接它們的是橫跨 泰晤士 河的千禧大橋。外表由褐色磚牆覆蓋、內部是鋼筋結構的美術館原本是一座氣勢宏大的發電廠,高聳入雲的大煙囪是它的標誌。今天的 泰特現代美術館 由 瑞士 兩名年輕的建築家Jacques Herzog和 Pierre de Meuron改建而成,他們將巨大的渦輪車間改造成既可舉行小型聚會、擺放藝術品,又具有主要 通道 和集散地功能的大廳,觀眾從這裡乘扶梯上樓。
畢加索1932年作品展:愛、名聲和悲劇
泰特現代美術館 將首次舉辦畢加索個展,“畢加索1932——愛情、名望、悲劇”(The EY Exhibition Picasso 1932 – Love,Fame,Tragedy),呈現畢加索在1932年間的作品,其中包括大量繪畫、雕塑等,數量超過100件。有以他情人 Marie-Therese Walter 為對象的肖像畫, 45歲的畢加索在 巴黎 遇見17歲的情人病一見鐘情,其中重要展品包括一幅叫做《夢》的油畫,2013年這幅作品以1.55億美元由一名 美國 商人拍下後,是第一次在 英國 展出。
時間:2018年3月8日 - 9月9日
周一-周日10:00 - 18:00
周五-周六10:00-22:00
展館: 泰特現代美術館
地址:Bankside, London SE1 9TG
費用:£22 ↑泰特現代美術館 上圖,最重要展品《夢》,畫的是畢加索的情人瑪麗。2013年夢以1.55億美元被 美國 商人拍下。看《夢》的時候,我旁邊的爸爸跟孩子說,她有這樣美麗的表情是因為“she’s thinking sex the whole day... ”聽得我一驚。買了夢的 布袋 子,一個老太太看見說:“好美呀,姑娘,你覺著她在想些什麼呢?你好好看看她頭上……” ↑泰特現代美術館 ↑泰特現代美術館 “我們深愛的一切都會逝去,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懷著最深沉的永別之情,把它們凝聚升華,成為讓我們永生難忘的美好。”——Michel Leiris ↑泰特現代美術館 Michel Leiris是一位 法國 超現實主義作家,本身並不算出名,但有著一大票畫家好友,包括培根、賈科梅蒂、米羅……當然,還有畢加索。
在 倫敦 Tate Modern泰特現代博物館目前正火爆的年度大展《畢加索的1932:愛,名聲,悲劇》(Picasso 1932: Love, Fame, Tragedy)上,這句話靜靜地鐫刻在出口門邊的牆上。 ↑泰特現代美術館 用Tate Modern官網上展覽介紹頁面的原話來說,1932年是畢加索的“奇跡之年”(Year of Wonder)。
或者換句話解讀,這是他在一戰與二戰之間的那個年代,真正擺脫了“還算出名的當代畫家”身份、成為名留藝術史的一代宗師的開端。
而這一切的最大功臣,是畢加索的情婦Marie-Thérèse Walter。而以她為模特的《夢》(Le Rêve),正是畢加索1932年的代表作,也是這次展覽的centre piece。 ↑泰特現代美術館 但其實整場展覽看下來,作為畢加索繆斯的Marie-Thérèse真的是無處不在,同一個姿勢,能讓畫家大人變換著線條和色彩不斷地再創作。要把展名更改為“畢加索情婦肖像與寫生合集”,恐怕也不為過。 ↑泰特現代美術館 ↑泰特現代美術館 ↑泰特現代美術館 ↑泰特現代美術館 ↑泰特現代美術館 泰特每次都會有很大的驚喜!一顆超級大重力球! ↑泰特現代美術館 ↑泰特現代美術館 ↑泰特現代美術館 在泰特的頂層可以看 倫敦 全景 ↑泰特現代美術館 ↑泰特現代美術館 V&A的 維多利亞 與艾伯特博物館
全片一直從女秘書的眼光看他,也是大眾的眼光,開始有點暴躁,不好接近,後面竟然能在一起說說笑笑,而且心有靈犀互相信任支持,默契的配合!也不失在贊賞他的人格魅力! ↑丘吉爾作戰室 倫敦的博物館時光 ↑自然歷史博物館 倫敦 的博物館時光
誰說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去 倫敦 ,只要你願意,大大小小的博物館,早已免費為你敞開大門。如果說 泰晤士 河是 倫敦 的大動脈,四通八達的地鐵是 倫敦 的毛細血管,那麼分佈在 倫敦 地圖上的博物館,則是 倫敦 的神經系統,它們代表著整座城市的疼痛及觸感,它們牽動著一座城市的每一個細微表情,它們代表著 倫敦 的格調。
從前, 英國 人說過,我們寧願失去十個 印度 ,也不願意失去一個莎士比亞。 英國 人對文化的熱愛,從 倫敦 星羅棋佈的博物館藝術館就可見一斑。從某一個角度來說,瞭解一個地方興衰過往,是從博物館開始的。一座博物館,就是一部物化的發展史。悼念逝去的文明,欣賞古樸的文藝,人們通過文物與歷史對話,歷史變革的紋路便觸手可及 。 ↑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 博物館起源,是來自人們收藏的本性。在公元前四世紀, 馬其頓 的 亞歷山大 大帝在建立地跨歐亞非大帝國的軍事行動中,把搜集和掠奪來的許多珍貴的藝術品交給他的教師亞里士多德整理研。後來在 埃及 創建了一座專門收藏物件的神廟,神廟名字叫“繆斯”,這就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博物館,博物館的英文名稱“museum”,就是由此而來。現代的博物館被定義為是“徵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場所,並對那些有科學性、歷史性或者藝術價值的物品進行分類,為公共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的機構、建築物、地點或者社會公共機構”。
↑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 博物館的存在,不應該只屬於少數人的高雅文藝的消遣。一座城市的收藏和藝術普及,應該是屬於大眾的。它應該像夜幕亮起的街燈,噴水的街心花園,無論你踩在 普拉 達的十釐米高跟上,還是腳藏在全是泥濘的雨靴中,博物館,應該是一個可以供所有人休息消遣的場所,讓每個人,可以享受喧鬧中的一抹溫暖光線,讓每個人在煩躁里,給自己一段靜默的沉思。 ↑大英博物館 說起 倫敦 的博物館,當然最著名的,要數 大英 博物館。在18世紀, 英國 有一位內科醫生名叫漢斯•斯隆,他擁有大量的私家收藏,他把自己將近八萬件的藏品捐獻給 英國 王室,王室由此決定成立一座國家博物館。1753年, 大英 博物館建立,它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對公眾開放的大型博物館。
大英 博物館的館藏珍品達到六百多萬件。對於我們瞭解最多的,是在 大英 博物館里的那麼那麼多掠奪而來本屬於我們的東西。如今,當你走過 大英 博物館 中國 廳時,那中央牆壁上那幾十平方米的 敦煌 壁畫,還能看見那用力撕扯的痕跡。 ↑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 在 倫敦 的博物館不勝枚舉。坐落在 泰晤士 河畔的泰特現代藝術館,外表是破舊的工場,裡面是最濃烈誇張的現代藝術;去國家美術館,仰頭看通天的宗教壁畫,在梵高的嚮日葵前,看這個世界上最孤獨的人用生命塗抹的色彩;去戰爭博物館感受紛飛的戰火;去交通博物館看大巴士小汽車;去自然博物館和大恐龍合影;定期去V&A看年輕設計師的展覽……
除了這些眾所周知的大型展館外,在詹姆斯•斯 圖爾 頓的名著《偉大的 歐洲 小博物館》中,介紹了三十五座最著名的 歐洲 小博物館,其中 倫敦 就有三座。提到的約翰•索恩爵士博物館是 英國 最小的國立博物館。約翰•索恩是曾設計 英格蘭 銀行的建築設計師,同時也是一位瘋狂的收藏家。他親自裝潢他自己的私人宅邸,他將自己多年游歷歐亞的收藏:繪畫、雕塑、建築模型、擺件、甚至包括1817年在 埃及 帝王谷出土的賽地一世的石棺用於裝飾房間,他立志要為自己打造著一座 “光、空間、裝飾品完美結合的詩化建築”。
倫敦 的博物館何其多,總而言之,無論是參觀大型博物館美術館,還是參觀奢華的 私家珍藏,在 倫敦 ,你都可以花很少的錢,和一座城市談一場轟轟烈烈的精神戀愛。從不間斷的展覽,從不消減的熱情,這一段屬於 倫敦 的博物館時光,像一位周身 瀰漫著低調奢華的英倫氣息的好戀人,有著低調的藝術品味,真誠而穩妥地,慢慢訴說過去,眼光流轉中,你們默契地呼應和交流著。
如此這般浮躁的社會,光鮮的明星,虛偽的廣告和品牌引導著我們的價值觀,我們在魔鬼般的市場營銷下不斷被洗腦,我們被廣告被潮流逼迫地去相信我們原本不相信的事物。在人們低垂眼瞼的陰影里,在半明半暗的光線中,棲息在 倫敦 的博物館群,像大型海綿一樣吸收著時光,發出深沉的呼喚。一種深沉而穩妥的文化引導,或許能讓盲目推擠在購物熱浪里的人果斷轉身,不再被那些趾高氣昂、冷漠勢力的名牌牽著鼻子走,不會再被紙醉金迷的物欲和消費制約,它引導人們把旅行或休閑的時光花在學習中,它讓走進它的人,給自己贏得了一個去瞭解歷史和人文的機會,使靠近它的人主動去發現萬物變遷的規律,去創造想象力和培養獨立的思維模式。
傍晚時分,晚霞瑰麗慵懶地懸浮於城市之上,光線飽滿而膨脹,白日轟鳴的車水馬龍在黑夜即將來臨時被消去聲響。有文化積澱的城市,它有一種隱忍的張力,有力卻是安靜的。鐘聲敲響,聲聲悠揚,教堂尖頂的風向雞改變了風向,燕子翱翔天際,在雲端划了條短淺的弧線,時光轟然而過,眼前的一切還沒來及多看一眼,就物是人非了。還好,那些安靜絕美的物件,它們最終沉默著穿越了時光,它們見證著日升月落。
博物館的燈光亮起,它們被我們看見,於是生命的輪迴,那時光的深處,似乎都有跡可循了。 ↑泰特現代美術館 泰特現代美術館
位於 泰晤士 河南 岸,與 聖保羅 大教堂隔岸相望,連接它們的是橫跨 泰晤士 河的千禧大橋。外表由褐色磚牆覆蓋、內部是鋼筋結構的美術館原本是一座氣勢宏大的發電廠,高聳入雲的大煙囪是它的標誌。今天的 泰特現代美術館 由 瑞士 兩名年輕的建築家Jacques Herzog和 Pierre de Meuron改建而成,他們將巨大的渦輪車間改造成既可舉行小型聚會、擺放藝術品,又具有主要 通道 和集散地功能的大廳,觀眾從這裡乘扶梯上樓。
畢加索1932年作品展:愛、名聲和悲劇
泰特現代美術館 將首次舉辦畢加索個展,“畢加索1932——愛情、名望、悲劇”(The EY Exhibition Picasso 1932 – Love,Fame,Tragedy),呈現畢加索在1932年間的作品,其中包括大量繪畫、雕塑等,數量超過100件。有以他情人 Marie-Therese Walter 為對象的肖像畫, 45歲的畢加索在 巴黎 遇見17歲的情人病一見鐘情,其中重要展品包括一幅叫做《夢》的油畫,2013年這幅作品以1.55億美元由一名 美國 商人拍下後,是第一次在 英國 展出。
時間:2018年3月8日 - 9月9日
周一-周日10:00 - 18:00
周五-周六10:00-22:00
展館: 泰特現代美術館
地址:Bankside, London SE1 9TG
費用:£22 ↑泰特現代美術館 上圖,最重要展品《夢》,畫的是畢加索的情人瑪麗。2013年夢以1.55億美元被 美國 商人拍下。看《夢》的時候,我旁邊的爸爸跟孩子說,她有這樣美麗的表情是因為“she’s thinking sex the whole day... ”聽得我一驚。買了夢的 布袋 子,一個老太太看見說:“好美呀,姑娘,你覺著她在想些什麼呢?你好好看看她頭上……” ↑泰特現代美術館 ↑泰特現代美術館 “我們深愛的一切都會逝去,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懷著最深沉的永別之情,把它們凝聚升華,成為讓我們永生難忘的美好。”——Michel Leiris ↑泰特現代美術館 Michel Leiris是一位 法國 超現實主義作家,本身並不算出名,但有著一大票畫家好友,包括培根、賈科梅蒂、米羅……當然,還有畢加索。
在 倫敦 Tate Modern泰特現代博物館目前正火爆的年度大展《畢加索的1932:愛,名聲,悲劇》(Picasso 1932: Love, Fame, Tragedy)上,這句話靜靜地鐫刻在出口門邊的牆上。 ↑泰特現代美術館 用Tate Modern官網上展覽介紹頁面的原話來說,1932年是畢加索的“奇跡之年”(Year of Wonder)。
或者換句話解讀,這是他在一戰與二戰之間的那個年代,真正擺脫了“還算出名的當代畫家”身份、成為名留藝術史的一代宗師的開端。
而這一切的最大功臣,是畢加索的情婦Marie-Thérèse Walter。而以她為模特的《夢》(Le Rêve),正是畢加索1932年的代表作,也是這次展覽的centre piece。 ↑泰特現代美術館 但其實整場展覽看下來,作為畢加索繆斯的Marie-Thérèse真的是無處不在,同一個姿勢,能讓畫家大人變換著線條和色彩不斷地再創作。要把展名更改為“畢加索情婦肖像與寫生合集”,恐怕也不為過。 ↑泰特現代美術館 ↑泰特現代美術館 ↑泰特現代美術館 ↑泰特現代美術館 ↑泰特現代美術館 泰特每次都會有很大的驚喜!一顆超級大重力球! ↑泰特現代美術館 ↑泰特現代美術館 ↑泰特現代美術館 在泰特的頂層可以看 倫敦 全景 ↑泰特現代美術館 ↑泰特現代美術館 V&A的 維多利亞 與艾伯特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