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的愜意旅行:肯尼亞動物之旅



時至黃昏我們結束巡游,返程的路上看到一些保護區的工作人員手拿木棍,在進行保護區內的巡查,晚上6點以後保護區內是不允許車輛和人員停留的,他們僅憑手中的木棍若遇到動物攻擊還是很危險的,感覺他們既要保護野生動物又要保證游客安全真的很不容易。回到酒店,去餐廳就餐時發現餐廳外面有條小河,裡面趴著一大群河馬,河邊還有鱷魚,坐在餐廳吃飯時還不時聽到河馬的叫聲,真是原生態的酒店啊。



7月23日 馬賽 馬拉
每年的12月到第二年的5月之間, 非洲 的食草動物們生活在 塞倫蓋蒂國家公園 保護區內。從每年的5月中後期開始, 非洲 塞倫蓋蒂國家公園 就迎來了它的旱季,公園的水草不能滿足大量食草動物的需求,食草動物們開始向塞倫蓋蒂的 西北 面遷徙,越境穿越馬拉河,來到 馬賽 馬拉,這樣的情況會一直持續到每年的9月。每年7-10月, 馬賽 馬拉上演著世界最壯觀的自然盛景,超過130萬的角羚從 坦桑尼亞 的塞倫蓋帝邊境蜂擁遷入,其中最為著名的景觀,就是角馬過河,被稱作“天河之渡”。在馬拉河邊,如果運氣足夠好,就有機會見到角馬和斑馬聚集在河岸的一邊,直到最後的衝刺,趟過奔騰的河水,與激流和守候的鱷魚搏鬥,以排山倒海之勢形成一個壯觀的入場式,鋪天蓋地,覆蓋了兩側的地平線。“天河之渡” 的場面壯觀而慘烈,每年的動物遷徙也是見證生命奇跡的時刻,誕生在遷徙路上的小角馬,要非常頑強才能度過遷徙的難關,長途跋涉的疲憊也使許多動物倒在了遷徙的途中。從10月份開始,塞倫蓋蒂大草原重新迎來雨季,青草開始返青。同時,面積只有塞倫蓋蒂約十分之一的 馬賽 馬拉國家公園不足以維持數量龐大的食草動物,動物們又開始從東線南遷到塞倫蓋蒂。整個過程大概持續一個月的時間,基本結束要在每年的12月。
今天的主要行程是到馬拉河邊看動物遷徙,我和兩個朋友早上要去坐熱氣球,原計劃是乘坐熱氣球後團隊的車來接我們,一同到馬拉河邊看動物遷徙。為了看日出熱氣球起飛的時間較早,我們住的酒店離熱氣球起飛的地點較遠,我們不到4點就從酒店出發,在顛簸不平的路上行駛了2個多小時到達起飛點。到了以後先選球號,我們選到的是5號球,從下車的地方走了幾分鐘來到起飛點,工作人員正在給氣球充氣。氣球被充漲起來後我乘客爬進氣球的弔籃里躺下等待起飛,一個氣球弔籃可乘坐8個人。操作員點燃燃料棒調好方向,一會兒氣球就飛起來了。,為了讓乘客看清楚草原上的動物, 馬賽 馬拉的熱氣球飛得很低,少了些天地遼闊,滄海一粟的壯美,但這裡的熱氣球能夠體驗和野生動物們一起共享 東非 草原的清晨,是世上絕無僅有的。氣球升起來後我們站起來向下觀看:在我們行進的後方太陽慢慢升起來了,草原上的日出很美,大家趕緊拿出相機拍日出。拍完日出後下一個目標就是草原上奔跑的野生動物了。熱氣球飛得很低, 馬賽 馬拉大草原的小溪、溝壑和樹木都清晰可見,就是不見野生動物,只能看見同時起飛的其他熱氣球。我們的熱氣球在大草原上空緩慢飛行了40多分鐘,8點左右降落在 馬賽 馬拉草原上。











熱氣球公司在這裡設立了一個接待點,我們將在這裡吃早餐。草地上擺著幾張長條桌,黑人服務生給每個走下熱氣球的游客送上一杯香檳,喝完香檳就去排隊去取自助餐。在同桌的游客中遇到了 成都 老鄉一家子,帶著兩個小孩,小的是個才3歲半的小男孩,跟著媽媽和外婆一起從 西安 來到 成都 再跟著 成都 的表姨一家來的 肯尼亞 。小男孩非常活潑,完全沒有疲憊的樣子,孩子這麼小就帶出來旅行,感覺現在 中國 很多年輕家庭的理念快跟發達國家平齊了。





坐熱氣球沒看到動物讓人有些沮喪,飯後在草原上等候汽車來接又遇到了麻煩。由於溝通不暢,我們在草原上等了3個小時,直到等在那裡的游客都被接走了,我們的車還沒有到。今天的行程是到馬拉河看“天河之渡”,是在 馬賽 馬拉游覽的重要一天,時間這樣被耽誤心裡好著急呀!無奈我們只好在草原上擺各種pos照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