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 | 中歐環游記,該怎麼說愛你?行走德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
這裡是歐洲!這是一次計划了一年的旅行。
這是一篇記錄旅途中所見所聞的游記。 除了美帝之外, 歐洲 是我最想踏足的地方,此次終於如願以償。 ↑科赫姆 此次旅行共計13天,從 德國 慕尼黑 開始,一路向西,途經 法蘭克福 , 斯圖加特 , 科隆 ,到達 德國 邊境小城 亞琛 ,然後越過邊境到達 荷蘭 , 盧森堡 和 比利時 ,後返回 亞琛 ,一路玩兒著回到 法蘭克福 ,隨後回國。 歐洲 跟我想象的一樣充滿魅力,它的環境,氣候,景色,甚至人文,都讓人無可挑剔。我是九月底去的,在 歐洲 的這麼多天幾乎天天都是藍天白雲,空氣沒有一點污染的痕跡,隨便登高望遠,就可以極目千里。 論環境和氣候, 歐洲 這片土地是地球上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之一。 歐洲 的絕大多數國家,就算夏日最熱的季節,溫度也極少超過30度, 歐洲 人家裡很少有空調。 歐洲 雖好,但留不住我,於我而言, 歐洲 是一個適合去旅行的地方,但一點兒都不適合生活。文化差異帶來的飲食習慣,生活方式上的差異很快就磨掉了我對 歐洲 的激情,到了旅行後半段的時候,能夠吸引我的就只有 歐洲 的美景了。 文化差異猶如一道天塹,就算能夠跨過,那也是極少數。 對於 歐洲 這片土地,我只願做一個過客。 預告片 ↑科赫姆 ↑科隆 ↑科隆 ↑盧森堡 ↑萊茵高-陶努斯 ↑慕尼黑 ↑科隆 ↑布魯塞爾 ↑科赫姆 ↑海德堡 剛到 歐洲 那天天氣非常好,藍天白雲,微風習習,對 歐洲 的第一印象好到簡直沒邊了,覺得這個地方真的和天堂一樣美。剛好小伙伴到過好幾次 歐洲 ,當我把我的激動之情向他表露了之後,他很淡定的看了我一眼說:希望幾天之後你還能夠這樣認為。 當時的我真是太年輕,覺得小伙伴是因為來這裡的次數太多已經審美疲勞了,所以才會這樣說,沒想到的是幾天之後我對 歐洲 的看法真的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再不復剛開始的激情。原因嘛?接著看下去你就知道。 歐洲美食? ↑特裡爾 本篇游記中沒有一張美食類的圖片,真的,一張都沒有,一個是因為我本來就不喜歡拍美食,另一個則是因為, 歐洲 的食物真是讓人呵呵噠。 在 歐洲 的十幾天時間里,總共只吃了一個手都數得過來的幾次西餐,還基本都是被逼無奈的情況下才選擇的,其他的時間,都是滿大街的找中餐館。 歐洲 的食物跟我大天朝的食物完全是兩個極端,品類單一不說,味道也實在是滿足不了我那被辣椒和花椒熏陶了二十多年的胃,真心是一點兒都不喜歡吃,而且, 歐洲 許多的肉類食物都是不完全熟的,這一點讓我無法接受,當然對於這一點是見仁見智的,我同行的小伙伴就吃得津津有味。 住的酒店全部都是四星級的,每天的西式自助早餐總讓我提不起太大的興趣,現在唯一還記得的食物就是牛奶了,牛奶的味道還不錯。 都說留住了一個人的胃就能留住一個人的心, 歐洲 的食物真是讓人一點念想都不會有。機智如我,從國內帶了十包榨菜和兩桶方便面去 歐洲 ,本來以為已經很誇張了,沒想到在第四天還是第五天的時候就已經被吃光了。 也許有人會說去了國外不嘗嘗當地的美食那還能叫旅行嗎?但我覺得,出門旅行是為了開心,當然想吃什麼吃什麼了,與我而言,在 歐洲 ,想吃的那就只有中餐了。在這裡提醒下準備去 歐洲 的小伙伴,如果你也不喜歡吃西餐,那麼適當準備一點家鄉的東西當零食吧。 住宿真的貴 ↑斯圖加特 歐洲 的住宿相比於國內來說要昂貴了不少,這次因為行程安排的原因,也沒有刻意的去找一些價格合適又比較有特色的酒店,而是基本上預定的連鎖型四星級酒店,酒店品牌主要是Mecure,Novotel和Leonardo這幾個,價格在800到1100人民幣之間,基本上每一家都選擇了兩次以上,其他的時間就選擇的一些非連鎖的四星級酒店。 此次旅行因為行程不能我自己做主,所以酒店的選擇比較被動,下次去 歐洲 我應該會找一些性價比高又比較有特色的住宿,相關的攻略在網上能夠找到不少,在這裡就不贅述了。住宿這一塊對各位讀者沒有太大的參考性,只是大略交代一下關於此次旅行的一些信息。 ↑亞琛 歐洲 住宿有幾點跟國內差別比較大的在這裡提一下,首先就是 歐洲 的酒店不論多麼豪華,一般都不提供一次性拖鞋以及洗漱用品,這些都是需要自己準備;其次是酒店的WiFi,這個得看運氣,有些酒店是有免費WiFi的,有的則需要收費,有的乾脆沒有,推薦租用移動上網設備, 比如 環球漫游,漫游寶等品牌都是比較靠譜的,機場取還比較方便,性價比也高,也可以購買目的地國家的電話卡。 歐洲 的酒店房間一般比較小,感覺跟國內同等級酒店相比小了至少得有三分之一,有的甚至只有一半大小。記憶最深的就是在 斯圖加特 入住的四星級Mecure(美居)酒店,房間小,床更小,還短,就跟大學期間睡的單人床差不多,這個得有心理準備。需要註意的是,如果是在郊區的酒店,那麼同等級同價位的情況下房間會大上不少,我在 海德堡 郊區選擇的Leonardo( 萊昂 納多)酒店,房間就比較大,衛生間里還有浴缸。 同時郊區的酒店還有一些優勢,一個是比較安靜,能夠保證睡眠質量,如果住在城市裡,大晚上經常可以聽到跑車的轟鳴聲,有時候還有一些喝了酒的年輕人大聲喧嘩,非常擾人;在郊區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親近大自然,郊區的酒店一般都有屬於自己的戶外活動場地, 比如 小花園,咖啡座等,適合休閑; 海德堡 的Leonardo酒店,就有一片自己的花圃,裡面有許多的鮮花,任何人都可以去採摘,一朵花的價格在0.5到2歐元之間,花圃無人看守,採摘了之後自覺留下相應金額的歐元在箱子里即可,小伙伴們都在花圃玩兒得很開心。 必須要提的一點就是服務, 歐洲 的酒店,起碼我們住的這些,服務都特別好;這種服務不是主動式的,一般只要入住之後,酒店不會再來打擾你,但只要你有某些要求,跟酒店溝通之後,一般都能得到很快速的響應。有一些小的請求可以放心的跟酒店的工作人員說,行與不行都會很快答覆你。在 歐洲 的住宿,除了價格貴了點以外,基本還是比較滿意的。
自駕才好玩 ↑斯圖加特 這次在 歐洲 是全程 自駕 ,不過不是我自己開車,而是找了一個 德國 司機,有老司機帶路會很方便。車子和司機都是小伙伴聯繫的,所以關於 自駕 的一些具體的事項我也不是很清楚,但網上可以找到大量的相關的攻略。在 歐洲 旅行,我個人強烈推薦 自駕 游,這是性價比最高的一種出行方式。 整個行程我只選擇了一次公共交通,就是在 德國 斯圖加特 ;下午的時候大家決定到市中心逛逛,然而市中心又不好停車,恰好酒店附近就是地鐵站,搭乘地鐵到市中心只要兩站,於是就選擇了坐地鐵; 歐洲 的地鐵貴我就不多說了,關鍵是買票也是一項技術活,還好有小伙伴會操作,不用我自己操心,但我全程在旁邊看著,愣是一點都沒看懂;以地鐵的情況再來想想公交,估計也不那麼方便。 ↑慕尼黑 與公共交通恰恰相反的是,在 歐洲 租車 那是真心便宜,跟國內相比完全是白菜價,在國內租一輛Polo的錢,在國外都可以租上一輛寶馬3系了。便宜還不算完,關鍵是方便,什麼異地 還車 ,異國 還車 都是小case,方便的就像去便利店買包煙一樣簡單。自從多年前 自駕 過一次之後,只要不是因為工作原因出差,自己出去旅行我一般都會選擇 自駕 , 自駕 不但可以節約時間,還可以省去倒騰公共交通的麻煩,保持旅途中的好心情。 歐洲 除了 英國 以外,汽車都跟國內一樣是左舵車,加上路況好, 自駕 完全不是問題,而且現在的手機導航做得這麼好,就算是去了陌生的國家或城市,也一點都不用擔心。現在去 歐洲 自駕 的小伙伴越來越多了,唯一需要註意的,也是最大的難點之一就是,你需要選對 租車 公司。對 自駕 感興趣的小伙伴出行前一定要好好做一下攻略,網上此類攻略不勝枚舉,在此就不贅述了。 文化差異要留意 ↑慕尼黑 接著我想說說文化差異,這一點才是最讓我感觸的地方,飲食不對胃口可以剋服,但文化差異帶來的溝通障礙卻難以剋服,這也是我對 歐洲 始終沒法有“好感“的原因,也是這一趟旅行主要的收穫之一。 這次 歐洲 之行讓我感觸頗深,也讓我真正開始重視起文化差異這個東西,儘管以前去了不少的國家,但大都集中在 東南亞 ,因為某些原因,沒有讓我真正的去思考文化差異對人與人交流溝通帶來的巨大影響。而這次行走 歐洲 這幾個國家,所見所聞都讓我感到震撼,以前關於 歐洲 的一些猜想也得到了印證。 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就是當地華人融入 歐洲 主流社會的程度,比我想象的還要淺得多,特別是第一代華人。華人不管在 歐洲 生活還是工作,都很難融入當地的主流社會,很難與當地人成為朋友。如果是從小在 歐洲 出生長大,情況會好一些,但總的還是不容樂觀。 我認識一個朋友,移居 德國 生活快十年了,還一點沒有融入當地社會,以社會主流的維度來說,基本相當於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可能因為沒有國際化的經歷,或者沒有國際化視野,就個人而言,我感覺我很難與外國人成為真正的朋友,文化差異猶如一道天塹,就算能跨過,那也是極少數。 ↑斯圖加特 有一次在 河南 旅行,偶遇了一個 瑞士 的年輕人,一起玩兒了兩天,啥都聊,感覺很聊得來,當時還加了微信,但後來微信溝通的時候,就感覺到文化上的差異了,一段短暫的 友誼 很快就不了了之。聯想到以前大學的時候,比較深入的接觸了兩個外教,一個是 印度 人,一個是 美國 人,兩個人對人都很好, 印度 老師還請我去他家參加了一次Party,跟外國人相處,我說不出來那是一種什麼感覺,但我知道很難走進彼此心裡。 這次 歐洲 之旅,我們的 德國 司機也讓我有些感觸,從他身上看到了普遍性的 德國 性格。整個行程下來除了溝通目的地幾乎沒有其他交流,這一點可以歸結為他不會說英語,但從平時的一些行為觀察到的文化差異還是非常明顯。 德國 人非常的註重紀律,凡是有規定的,都會自覺遵守,凡是明確禁止的, 德國 人更是絕對不會去碰。 比如 德國 有法規規定司機不能連續駕車超過4個小時(好像是,記不清了,請原諒, 中國 也有類似的法規),那他就絕不會違反這個規則, 德國 法規還規定司機一天只能駕車10個小時(同上,數據不一定准確,請原諒),只要一到時間,司機當天絕對不會再開車,我們中間有好幾次都因為這個規定而更改了行程。這一點跟國內完全不一樣,看起來缺乏了一些靈活性。我在這裡說這個無所謂誰是誰非, 德國 人有自己原則我是挺贊同的,只是想通過這個事例說明一下文化上的差異。 ↑荷蘭 小伙伴跟我說過,在 歐洲 生活的華人分兩種,一種是有很多華人朋友,抱團相處,很少和當地人深入交流,另一種則願意接受當地人的文化,接受他們的行事風格,儘量融入當地人的圈子,很少與其他華人交流。從這個現象也可以看出,華人在 歐洲 生活,要不選擇徹底融入當地人的圈子,要不就是完全的擯棄,很少有折中的情況,因為折中就意味著文化差異帶來的碰撞。 文化差異所帶來的生活方式上的差異是十分明顯的,而 歐洲 的這種生活方式與我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相差甚遠,這也是我無法真正“愛上” 歐洲 的原因。以 德國 為例,一到晚上七點左右,絕大部分的商店就關門了,除非有夜間的大型活動 比如 廣場音樂會,那麼再晚一點兒,大街上就靜悄悄的了, 德國 人在下班後更願意與家人一起消磨時光,很少再出門交際應酬。 而反觀國內,以我的家鄉 重慶 為例,晚上十一點出門吃個火鍋唱個歌再正常不過了,更別提許多的燒烤攤大排檔營業到凌晨三四點鐘,甚至通宵營業。在 歐洲 的這段時間,幾乎叫完全沒有夜生活,每天晚上就在酒店裡面玩兒,或者乾脆就在房間裡面消磨時光。只有當遇到有夜間活動 比如 音樂會等,才會有一點娛樂。 文化差異帶來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 德國 人與家人朋友吃飯買單AA制, 中國 人則一般是輪流買單; 德國 人同時,朋友,熟人,分得清清楚楚, 中國 人則喜歡稱兄道弟; 德國 人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比較淡薄,人與狗之間的感情倒是特別深厚,相比較之下 中國 人更富有人情味,親情友情濃厚。 文化差異帶來的這些不同,在我看來是很難習慣很難將就的,對於 歐洲 ,我只願意做一個過客。 游記相關一直不喜歡寫攻略式游記,也不喜歡在網上去COPY別人寫的東西過來,所以這隻是一篇記錄了旅途中所見所聞的游記,順便加上一些旅行的感悟(當然全都是廢話)。 游記沒有按照時間順序寫,而是每一章節都自成一體,游記圖多文字也多,可以選感興趣的章節閱讀。 每一章裡面可能介紹了一個城市,也可能介紹了一個地方,有的地方則用了幾個章節來寫, 比如 我比較喜歡的 斯圖加特 奔馳博物館。 每一章節後面有一個《旅游小攻略》板塊,裡面是一些關於所介紹目的地游玩兒的一些建議,談不上是攻略。如果有什麼疑問,可以文末留言或者加我微信詢問,只要我看到,都會儘力解答的。 所有圖片均是佳能6D相機,搭配17-40L和70-200F/4L兩款鏡頭拍攝,話說單反真的重,我想換微單了。後期主要是用由Lightroom和Photoshop兩款軟件。 每一次旅行都獨一無二每一個人的每一次旅行都獨一無二的,在正文開始前,我想寫一些自己一直想表達的話。 一直都有思考旅行的意義,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答案能夠從心底裡說服我自己。 ↑亞琛 因為自己經常旅行,慢慢的就認識了很多一樣經常旅行的人,但我從不羡慕別人天天滿世界跑,一個是因為我知道這樣做有多辛苦,另一個則是因為我對旅行和現實生活的關係有自己的看法。 我真正羡慕的,是那些把現實生活過得風生水起的人。Ta們身邊有喜歡的人,正做著愛做的事,在這短暫的一生里,明確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並努力去追逐。 ↑海德堡 在這樣的狀態下,暫時把生活中的事情安排妥當,然後和喜歡的人一起去旅行,這才是我心目中真正完美的旅行,不孤獨,有意義,我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出門旅行除了往返的機票外,我一般很少做攻略,從來不會去看那些什麼必去的景點啊,必去的餐廳啊等等。旅行這麼久以來,我始終覺得,溜大街比大多數景點有意思,路上偶然遇到的餐廳比那些名聲在外要排三個小時隊才能吃上一口飯的地方更令人驚喜。 最最關鍵的是,我認為旅行的意義不在於去了哪些地方,而在於你和誰度過了這一段時光。我依然會自己去旅行,但與愛的人一起旅行會更令我期待。今年過年,打算帶上父母出去旅行,這會是第一次,但絕不會是最後一次。 我是李洪宇,正走在奔三的路上,喜歡旅行,目前已經辭職,打算專心的旅行一到兩年,後面會不斷有新的游記更新,敬請期待~ 常駐 重慶 ,微博:@Mr李洪宇;微信:Happyness510,雖然現在經常拍風景,但我更喜歡拍人像,有想旅拍的小伙伴可以找我,也歡迎同樣喜歡攝影的小伙伴與我交流。 廢話說了太多,接下來的才是正文,第一章,從我最喜歡的 中歐 小鎮 科赫姆 開始。 科赫姆,這個中歐小鎮酒香瀰漫在 德國 遊蕩了一個多星期,這個位於 摩澤爾 河畔,地處萊茵蘭普法爾茨的 科赫姆 小鎮令我印象十分深刻。 科赫姆 是 德國 的葡萄酒名鎮,整個鎮子都被葡萄園包圍了,風景絕美。 ↑科赫姆 美麗小鎮 科赫姆科赫姆 是 科赫姆 採爾縣的首府,距離 德國 著名城市 科隆 100公里左右。歷史悠久的 科赫姆 不但有著非常寶貴的建築遺產,還留下了許多關於葡萄酒的民俗和傳統。 ↑科赫姆 有著1000多年曆史的賴希斯堡是 科赫姆 的標誌之一,而全世界葡萄酒領域最大的收藏博物館——森海姆葡萄酒博物館則是 科赫姆 葡萄酒文化的代表作。 ↑科赫姆 ↑科赫姆 歐洲 人的度假勝地 科赫姆 小鎮很少會有 亞洲 人出現,但這裡卻是 德國 人 歐洲 人的度假勝地。在美麗的 摩澤爾 河畔,時常可以看到豪華敞篷跑車呼嘯而過,和諧的融入當地的美景,令人艷羡。 ↑科赫姆 ↑科赫姆 ↑科赫姆 在 摩澤爾 河兩岸的山上,大規模的種植了用來釀製葡萄酒的葡萄,這些成片的葡萄基地本身也是一道風景。下車走入葡萄園,可以悄悄的摘幾顆葡萄嘗一嘗,雖然我去的那個季節葡萄還未成熟,但確實有一種很特別的口感。
這是一篇記錄旅途中所見所聞的游記。 除了美帝之外, 歐洲 是我最想踏足的地方,此次終於如願以償。 ↑科赫姆 此次旅行共計13天,從 德國 慕尼黑 開始,一路向西,途經 法蘭克福 , 斯圖加特 , 科隆 ,到達 德國 邊境小城 亞琛 ,然後越過邊境到達 荷蘭 , 盧森堡 和 比利時 ,後返回 亞琛 ,一路玩兒著回到 法蘭克福 ,隨後回國。 歐洲 跟我想象的一樣充滿魅力,它的環境,氣候,景色,甚至人文,都讓人無可挑剔。我是九月底去的,在 歐洲 的這麼多天幾乎天天都是藍天白雲,空氣沒有一點污染的痕跡,隨便登高望遠,就可以極目千里。 論環境和氣候, 歐洲 這片土地是地球上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之一。 歐洲 的絕大多數國家,就算夏日最熱的季節,溫度也極少超過30度, 歐洲 人家裡很少有空調。 歐洲 雖好,但留不住我,於我而言, 歐洲 是一個適合去旅行的地方,但一點兒都不適合生活。文化差異帶來的飲食習慣,生活方式上的差異很快就磨掉了我對 歐洲 的激情,到了旅行後半段的時候,能夠吸引我的就只有 歐洲 的美景了。 文化差異猶如一道天塹,就算能夠跨過,那也是極少數。 對於 歐洲 這片土地,我只願做一個過客。 預告片 ↑科赫姆 ↑科隆 ↑科隆 ↑盧森堡 ↑萊茵高-陶努斯 ↑慕尼黑 ↑科隆 ↑布魯塞爾 ↑科赫姆 ↑海德堡 剛到 歐洲 那天天氣非常好,藍天白雲,微風習習,對 歐洲 的第一印象好到簡直沒邊了,覺得這個地方真的和天堂一樣美。剛好小伙伴到過好幾次 歐洲 ,當我把我的激動之情向他表露了之後,他很淡定的看了我一眼說:希望幾天之後你還能夠這樣認為。 當時的我真是太年輕,覺得小伙伴是因為來這裡的次數太多已經審美疲勞了,所以才會這樣說,沒想到的是幾天之後我對 歐洲 的看法真的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再不復剛開始的激情。原因嘛?接著看下去你就知道。 歐洲美食? ↑特裡爾 本篇游記中沒有一張美食類的圖片,真的,一張都沒有,一個是因為我本來就不喜歡拍美食,另一個則是因為, 歐洲 的食物真是讓人呵呵噠。 在 歐洲 的十幾天時間里,總共只吃了一個手都數得過來的幾次西餐,還基本都是被逼無奈的情況下才選擇的,其他的時間,都是滿大街的找中餐館。 歐洲 的食物跟我大天朝的食物完全是兩個極端,品類單一不說,味道也實在是滿足不了我那被辣椒和花椒熏陶了二十多年的胃,真心是一點兒都不喜歡吃,而且, 歐洲 許多的肉類食物都是不完全熟的,這一點讓我無法接受,當然對於這一點是見仁見智的,我同行的小伙伴就吃得津津有味。 住的酒店全部都是四星級的,每天的西式自助早餐總讓我提不起太大的興趣,現在唯一還記得的食物就是牛奶了,牛奶的味道還不錯。 都說留住了一個人的胃就能留住一個人的心, 歐洲 的食物真是讓人一點念想都不會有。機智如我,從國內帶了十包榨菜和兩桶方便面去 歐洲 ,本來以為已經很誇張了,沒想到在第四天還是第五天的時候就已經被吃光了。 也許有人會說去了國外不嘗嘗當地的美食那還能叫旅行嗎?但我覺得,出門旅行是為了開心,當然想吃什麼吃什麼了,與我而言,在 歐洲 ,想吃的那就只有中餐了。在這裡提醒下準備去 歐洲 的小伙伴,如果你也不喜歡吃西餐,那麼適當準備一點家鄉的東西當零食吧。 住宿真的貴 ↑斯圖加特 歐洲 的住宿相比於國內來說要昂貴了不少,這次因為行程安排的原因,也沒有刻意的去找一些價格合適又比較有特色的酒店,而是基本上預定的連鎖型四星級酒店,酒店品牌主要是Mecure,Novotel和Leonardo這幾個,價格在800到1100人民幣之間,基本上每一家都選擇了兩次以上,其他的時間就選擇的一些非連鎖的四星級酒店。 此次旅行因為行程不能我自己做主,所以酒店的選擇比較被動,下次去 歐洲 我應該會找一些性價比高又比較有特色的住宿,相關的攻略在網上能夠找到不少,在這裡就不贅述了。住宿這一塊對各位讀者沒有太大的參考性,只是大略交代一下關於此次旅行的一些信息。 ↑亞琛 歐洲 住宿有幾點跟國內差別比較大的在這裡提一下,首先就是 歐洲 的酒店不論多麼豪華,一般都不提供一次性拖鞋以及洗漱用品,這些都是需要自己準備;其次是酒店的WiFi,這個得看運氣,有些酒店是有免費WiFi的,有的則需要收費,有的乾脆沒有,推薦租用移動上網設備, 比如 環球漫游,漫游寶等品牌都是比較靠譜的,機場取還比較方便,性價比也高,也可以購買目的地國家的電話卡。 歐洲 的酒店房間一般比較小,感覺跟國內同等級酒店相比小了至少得有三分之一,有的甚至只有一半大小。記憶最深的就是在 斯圖加特 入住的四星級Mecure(美居)酒店,房間小,床更小,還短,就跟大學期間睡的單人床差不多,這個得有心理準備。需要註意的是,如果是在郊區的酒店,那麼同等級同價位的情況下房間會大上不少,我在 海德堡 郊區選擇的Leonardo( 萊昂 納多)酒店,房間就比較大,衛生間里還有浴缸。 同時郊區的酒店還有一些優勢,一個是比較安靜,能夠保證睡眠質量,如果住在城市裡,大晚上經常可以聽到跑車的轟鳴聲,有時候還有一些喝了酒的年輕人大聲喧嘩,非常擾人;在郊區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親近大自然,郊區的酒店一般都有屬於自己的戶外活動場地, 比如 小花園,咖啡座等,適合休閑; 海德堡 的Leonardo酒店,就有一片自己的花圃,裡面有許多的鮮花,任何人都可以去採摘,一朵花的價格在0.5到2歐元之間,花圃無人看守,採摘了之後自覺留下相應金額的歐元在箱子里即可,小伙伴們都在花圃玩兒得很開心。 必須要提的一點就是服務, 歐洲 的酒店,起碼我們住的這些,服務都特別好;這種服務不是主動式的,一般只要入住之後,酒店不會再來打擾你,但只要你有某些要求,跟酒店溝通之後,一般都能得到很快速的響應。有一些小的請求可以放心的跟酒店的工作人員說,行與不行都會很快答覆你。在 歐洲 的住宿,除了價格貴了點以外,基本還是比較滿意的。
自駕才好玩 ↑斯圖加特 這次在 歐洲 是全程 自駕 ,不過不是我自己開車,而是找了一個 德國 司機,有老司機帶路會很方便。車子和司機都是小伙伴聯繫的,所以關於 自駕 的一些具體的事項我也不是很清楚,但網上可以找到大量的相關的攻略。在 歐洲 旅行,我個人強烈推薦 自駕 游,這是性價比最高的一種出行方式。 整個行程我只選擇了一次公共交通,就是在 德國 斯圖加特 ;下午的時候大家決定到市中心逛逛,然而市中心又不好停車,恰好酒店附近就是地鐵站,搭乘地鐵到市中心只要兩站,於是就選擇了坐地鐵; 歐洲 的地鐵貴我就不多說了,關鍵是買票也是一項技術活,還好有小伙伴會操作,不用我自己操心,但我全程在旁邊看著,愣是一點都沒看懂;以地鐵的情況再來想想公交,估計也不那麼方便。 ↑慕尼黑 與公共交通恰恰相反的是,在 歐洲 租車 那是真心便宜,跟國內相比完全是白菜價,在國內租一輛Polo的錢,在國外都可以租上一輛寶馬3系了。便宜還不算完,關鍵是方便,什麼異地 還車 ,異國 還車 都是小case,方便的就像去便利店買包煙一樣簡單。自從多年前 自駕 過一次之後,只要不是因為工作原因出差,自己出去旅行我一般都會選擇 自駕 , 自駕 不但可以節約時間,還可以省去倒騰公共交通的麻煩,保持旅途中的好心情。 歐洲 除了 英國 以外,汽車都跟國內一樣是左舵車,加上路況好, 自駕 完全不是問題,而且現在的手機導航做得這麼好,就算是去了陌生的國家或城市,也一點都不用擔心。現在去 歐洲 自駕 的小伙伴越來越多了,唯一需要註意的,也是最大的難點之一就是,你需要選對 租車 公司。對 自駕 感興趣的小伙伴出行前一定要好好做一下攻略,網上此類攻略不勝枚舉,在此就不贅述了。 文化差異要留意 ↑慕尼黑 接著我想說說文化差異,這一點才是最讓我感觸的地方,飲食不對胃口可以剋服,但文化差異帶來的溝通障礙卻難以剋服,這也是我對 歐洲 始終沒法有“好感“的原因,也是這一趟旅行主要的收穫之一。 這次 歐洲 之行讓我感觸頗深,也讓我真正開始重視起文化差異這個東西,儘管以前去了不少的國家,但大都集中在 東南亞 ,因為某些原因,沒有讓我真正的去思考文化差異對人與人交流溝通帶來的巨大影響。而這次行走 歐洲 這幾個國家,所見所聞都讓我感到震撼,以前關於 歐洲 的一些猜想也得到了印證。 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就是當地華人融入 歐洲 主流社會的程度,比我想象的還要淺得多,特別是第一代華人。華人不管在 歐洲 生活還是工作,都很難融入當地的主流社會,很難與當地人成為朋友。如果是從小在 歐洲 出生長大,情況會好一些,但總的還是不容樂觀。 我認識一個朋友,移居 德國 生活快十年了,還一點沒有融入當地社會,以社會主流的維度來說,基本相當於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可能因為沒有國際化的經歷,或者沒有國際化視野,就個人而言,我感覺我很難與外國人成為真正的朋友,文化差異猶如一道天塹,就算能跨過,那也是極少數。 ↑斯圖加特 有一次在 河南 旅行,偶遇了一個 瑞士 的年輕人,一起玩兒了兩天,啥都聊,感覺很聊得來,當時還加了微信,但後來微信溝通的時候,就感覺到文化上的差異了,一段短暫的 友誼 很快就不了了之。聯想到以前大學的時候,比較深入的接觸了兩個外教,一個是 印度 人,一個是 美國 人,兩個人對人都很好, 印度 老師還請我去他家參加了一次Party,跟外國人相處,我說不出來那是一種什麼感覺,但我知道很難走進彼此心裡。 這次 歐洲 之旅,我們的 德國 司機也讓我有些感觸,從他身上看到了普遍性的 德國 性格。整個行程下來除了溝通目的地幾乎沒有其他交流,這一點可以歸結為他不會說英語,但從平時的一些行為觀察到的文化差異還是非常明顯。 德國 人非常的註重紀律,凡是有規定的,都會自覺遵守,凡是明確禁止的, 德國 人更是絕對不會去碰。 比如 德國 有法規規定司機不能連續駕車超過4個小時(好像是,記不清了,請原諒, 中國 也有類似的法規),那他就絕不會違反這個規則, 德國 法規還規定司機一天只能駕車10個小時(同上,數據不一定准確,請原諒),只要一到時間,司機當天絕對不會再開車,我們中間有好幾次都因為這個規定而更改了行程。這一點跟國內完全不一樣,看起來缺乏了一些靈活性。我在這裡說這個無所謂誰是誰非, 德國 人有自己原則我是挺贊同的,只是想通過這個事例說明一下文化上的差異。 ↑荷蘭 小伙伴跟我說過,在 歐洲 生活的華人分兩種,一種是有很多華人朋友,抱團相處,很少和當地人深入交流,另一種則願意接受當地人的文化,接受他們的行事風格,儘量融入當地人的圈子,很少與其他華人交流。從這個現象也可以看出,華人在 歐洲 生活,要不選擇徹底融入當地人的圈子,要不就是完全的擯棄,很少有折中的情況,因為折中就意味著文化差異帶來的碰撞。 文化差異所帶來的生活方式上的差異是十分明顯的,而 歐洲 的這種生活方式與我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相差甚遠,這也是我無法真正“愛上” 歐洲 的原因。以 德國 為例,一到晚上七點左右,絕大部分的商店就關門了,除非有夜間的大型活動 比如 廣場音樂會,那麼再晚一點兒,大街上就靜悄悄的了, 德國 人在下班後更願意與家人一起消磨時光,很少再出門交際應酬。 而反觀國內,以我的家鄉 重慶 為例,晚上十一點出門吃個火鍋唱個歌再正常不過了,更別提許多的燒烤攤大排檔營業到凌晨三四點鐘,甚至通宵營業。在 歐洲 的這段時間,幾乎叫完全沒有夜生活,每天晚上就在酒店裡面玩兒,或者乾脆就在房間裡面消磨時光。只有當遇到有夜間活動 比如 音樂會等,才會有一點娛樂。 文化差異帶來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 德國 人與家人朋友吃飯買單AA制, 中國 人則一般是輪流買單; 德國 人同時,朋友,熟人,分得清清楚楚, 中國 人則喜歡稱兄道弟; 德國 人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比較淡薄,人與狗之間的感情倒是特別深厚,相比較之下 中國 人更富有人情味,親情友情濃厚。 文化差異帶來的這些不同,在我看來是很難習慣很難將就的,對於 歐洲 ,我只願意做一個過客。 游記相關一直不喜歡寫攻略式游記,也不喜歡在網上去COPY別人寫的東西過來,所以這隻是一篇記錄了旅途中所見所聞的游記,順便加上一些旅行的感悟(當然全都是廢話)。 游記沒有按照時間順序寫,而是每一章節都自成一體,游記圖多文字也多,可以選感興趣的章節閱讀。 每一章裡面可能介紹了一個城市,也可能介紹了一個地方,有的地方則用了幾個章節來寫, 比如 我比較喜歡的 斯圖加特 奔馳博物館。 每一章節後面有一個《旅游小攻略》板塊,裡面是一些關於所介紹目的地游玩兒的一些建議,談不上是攻略。如果有什麼疑問,可以文末留言或者加我微信詢問,只要我看到,都會儘力解答的。 所有圖片均是佳能6D相機,搭配17-40L和70-200F/4L兩款鏡頭拍攝,話說單反真的重,我想換微單了。後期主要是用由Lightroom和Photoshop兩款軟件。 每一次旅行都獨一無二每一個人的每一次旅行都獨一無二的,在正文開始前,我想寫一些自己一直想表達的話。 一直都有思考旅行的意義,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答案能夠從心底裡說服我自己。 ↑亞琛 因為自己經常旅行,慢慢的就認識了很多一樣經常旅行的人,但我從不羡慕別人天天滿世界跑,一個是因為我知道這樣做有多辛苦,另一個則是因為我對旅行和現實生活的關係有自己的看法。 我真正羡慕的,是那些把現實生活過得風生水起的人。Ta們身邊有喜歡的人,正做著愛做的事,在這短暫的一生里,明確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並努力去追逐。 ↑海德堡 在這樣的狀態下,暫時把生活中的事情安排妥當,然後和喜歡的人一起去旅行,這才是我心目中真正完美的旅行,不孤獨,有意義,我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出門旅行除了往返的機票外,我一般很少做攻略,從來不會去看那些什麼必去的景點啊,必去的餐廳啊等等。旅行這麼久以來,我始終覺得,溜大街比大多數景點有意思,路上偶然遇到的餐廳比那些名聲在外要排三個小時隊才能吃上一口飯的地方更令人驚喜。 最最關鍵的是,我認為旅行的意義不在於去了哪些地方,而在於你和誰度過了這一段時光。我依然會自己去旅行,但與愛的人一起旅行會更令我期待。今年過年,打算帶上父母出去旅行,這會是第一次,但絕不會是最後一次。 我是李洪宇,正走在奔三的路上,喜歡旅行,目前已經辭職,打算專心的旅行一到兩年,後面會不斷有新的游記更新,敬請期待~ 常駐 重慶 ,微博:@Mr李洪宇;微信:Happyness510,雖然現在經常拍風景,但我更喜歡拍人像,有想旅拍的小伙伴可以找我,也歡迎同樣喜歡攝影的小伙伴與我交流。 廢話說了太多,接下來的才是正文,第一章,從我最喜歡的 中歐 小鎮 科赫姆 開始。 科赫姆,這個中歐小鎮酒香瀰漫在 德國 遊蕩了一個多星期,這個位於 摩澤爾 河畔,地處萊茵蘭普法爾茨的 科赫姆 小鎮令我印象十分深刻。 科赫姆 是 德國 的葡萄酒名鎮,整個鎮子都被葡萄園包圍了,風景絕美。 ↑科赫姆 美麗小鎮 科赫姆科赫姆 是 科赫姆 採爾縣的首府,距離 德國 著名城市 科隆 100公里左右。歷史悠久的 科赫姆 不但有著非常寶貴的建築遺產,還留下了許多關於葡萄酒的民俗和傳統。 ↑科赫姆 有著1000多年曆史的賴希斯堡是 科赫姆 的標誌之一,而全世界葡萄酒領域最大的收藏博物館——森海姆葡萄酒博物館則是 科赫姆 葡萄酒文化的代表作。 ↑科赫姆 ↑科赫姆 歐洲 人的度假勝地 科赫姆 小鎮很少會有 亞洲 人出現,但這裡卻是 德國 人 歐洲 人的度假勝地。在美麗的 摩澤爾 河畔,時常可以看到豪華敞篷跑車呼嘯而過,和諧的融入當地的美景,令人艷羡。 ↑科赫姆 ↑科赫姆 ↑科赫姆 在 摩澤爾 河兩岸的山上,大規模的種植了用來釀製葡萄酒的葡萄,這些成片的葡萄基地本身也是一道風景。下車走入葡萄園,可以悄悄的摘幾顆葡萄嘗一嘗,雖然我去的那個季節葡萄還未成熟,但確實有一種很特別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