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 Del Mundo 世界盡頭,徜徉南美
↑伊瓜蘇 ↑伊瓜蘇 ↑伊瓜蘇 ↑伊瓜蘇 ↑伊瓜蘇 結束了 伊瓜蘇瀑布 游覽,馬不停蹄地飛往 里約熱內盧 。 這就是 南美 游,每天一趟飛機。每天不飛一趟都覺得缺點兒什麼。
到了里約,似乎氣氛一下緊張起來。導游上來就大講了一通什麼治安不好啊,滿街搶劫啊,到處都是槍啊。其實,我不以為然。可能治安的確是不太好,但是絕對沒那麼誇張。7百萬人口生活在這裡,每天吃喝拉撒,每天出行購物睡覺娛樂的。要是那麼亂,那這7百萬人還活不活了?不要到特別亂的地方,稍微小心一些就好了。
晚上慣例,大堂外抽支煙,嘗一下當地的酒。 卡沙薩酒(Cachaca), 巴西 的國酒,以 巴西 特種甘蔗為基本原料,經過壓榨、蒸餾、橡木桶陳放等複雜工藝釀製。如果是純的話,大概38度左右。 我嘗了一下調製的雞尾酒。味道不錯,甜甜的,有酒味。 ↑里約熱內盧 ↑里約熱內盧 ↑里約熱內盧 ↑里約熱內盧 Day 16: 里約熱內盧里約的第一個觀光居然是遠眺貧民窟。身為 巴西 第二 大城 市,里約三分之一的人口卻都住在貧民窟,貧民窟總數有八百多個。從任何方向進入里約,都能看到一些五彩斑斕的房子密密麻麻擠在一起,不用多問,那就是貧民窟。電影《上帝之城》中,描述的就是里約的貧民窟,那裡被描繪成毒品、暴力、搶劫、凶殺猖獗的地獄,因為貧窮,他們被現代城市遺忘和拋棄。
導游當然不敢安排進入貧民窟參觀,我們把車停在半山腰,遠望山坡下的聖馬塔貧民窟。當然了,即使他們安排,我也沒興趣。貧窮落後咱們見多了,不新鮮。
遠眺聖馬塔貧民窟,房子都是色彩斑斕的,,宛如一幅畫捲展開在青山之間,細看,房屋的外牆就是裸露的紅磚,電線、水管在空中隨意亂搭著。的確是雜亂。 巴西 是天主教國家,不許墮胎,所以很多年輕女孩成了單親媽媽,但是又無力撫養孩子,於是孩子從小就混在貧民窟里,沒有教育沒有未來,於是就混幫派,一代一代地傳承著沒有希望的生活。 不知道他們這樣的處境,為什麼還要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我反正是特別看不起沒有能力沒有擔當但卻要不管不顧地生孩子這些人,太自私了。 話說回來,窮絕對不是因為能力,而是因為態度。我想很多出生在貧民窟的人,只要自己肯努力,肯上進,一定有機會改變他的人生。如果一輩子在貧民窟里獃著,那很大的原因是他自己不去爭取,自己選擇了貧民窟。
當然了,貧民窟實際上這個詞誇張了。其實就是底層經濟收入的人聚居的地方。要說這就是貧民窟,那 印度 就是地獄了。說起來 印度 ,真的是我去過的最最髒亂差的地方。incredible india,給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或許哪天去完 非洲 ,我的排名會改變吧。 說起旅游,我挺同意一個哥們的說法,他說,髒亂差那能叫旅游嗎?世界上有那麼多美麗舒服陽光燦爛的地方,那些地方都沒去過,幹嘛要去什麼索 馬裡 啊, 印度 啊這些貧窮落後地區旅游呢?我也覺得,這些地方,遠遠看看就好了。 ↑里約熱內盧 ↑里約熱內盧 第二個觀光景點,耶穌山。車行到山頂,就需要下車排隊進入公園了。這個地方也真是搞笑,入口排隊的路破破爛爛,高低起伏,旁邊是亂七八糟的擋板兒,象是個工地,和預期的景點設施出入很大。前邊是一組 阿根廷 游客,那個開心啊,不停滴拍照,合影。這種樂觀的 南美 精神,真的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里約熱內盧 說說耶穌山吧。 耶穌山(Christ the Redeemer)是里約的象徵,山上的耶穌雕像位置選得很好,當你在里約城中漫步,隨處都能看到山上的耶穌像:它低頭俯視,伸展雙臂,像在護呵著山腳下的里約城。到了晚上,在燈光的照射下,黑色夜幕下的耶穌像顯得更加高大和醒目,宗教色彩也更為濃厚。科爾科瓦多山高霧多,即使烈日晴空,有時也會突然騰起一團團濃霧,瀰漫整個山頭,頓成一片迷朦世界,置身其間,頓感飄飄忽忽,如入仙境。這座雕像已超過75年,重一千一百四十五公噸,高三十八公尺,張開的雙手寬28公尺,由 波蘭 裔 法國 藝術家朗多夫斯基(PaulLandovsky)所設計,他一九二六到一九三一年間先在 法國 造好雕像片段,然後運到 巴西 組裝,整體採用水泥材質,歷時四年建成,也堪稱是 巴西 最有名的地標之一,基座同時也是一座能夠容納150人的天主教堂。
從耶穌山頂的耶穌像那裡向下俯視,還真有有種悲憫眾生的味道。
不過呢。。。天氣那個熱啊,游客那個多啊。游客們都汗流浹背地從各個角度和雕像合影。。。
我覺得從山頂眺望里約的海灣更有味道。 ↑里約熱內盧 ↑里約熱內盧 ↑里約熱內盧 ↑里約熱內盧 ↑里約熱內盧 ↑里約熱內盧 ↑里約熱內盧 ↑里約熱內盧 ↑里約熱內盧 巴西 烤肉,9種牛肉的部位,不過吃不進去多少。 我喜歡吃牛眼肉,肥瘦都有,也比較嫩。太乾太瘦的部位我不愛吃。 ↑里約熱內盧 ↑里約熱內盧 瓜拉納在 巴西 是家喻戶曉的飲料名稱,但同時“瓜拉納”也是這種飲料中主要成分的名字。瓜拉納英文寫作"Guarana",是一種最早生長於 亞馬遜河 流域的槭樹科攀援植物,它長有大葉片,花朵是成簇的,然而,最具辨識度的還是它的果實。瓜拉納的果實為棕褐色或者紅色,待到成熟時,果實從裡到外自然裂開,黑色的種子從白色的種皮中露出,看上去就如同一隻只人的眼睛,因而,在從不缺少神話傳說的 巴拉圭 文化土壤中,瓜拉納自然也被賦予了濃重的神話色彩,相傳“眼睛”來自一個聖嬰,神為了主宰村民,便將村莊的一個嬰兒殺死,將他的左眼作為種子埋在樹林里,並將他的右眼埋在村子里。後來,樹林里的左眼繁育出了野生的瓜拉納品種,而右眼變成了農耕瓜拉納品種,因此,瓜拉納在當地語系中的意思即為“人眼一樣的果實”。它含有多種的有機物質,諸如咖啡因及丹寧酸,這些均對人全有益。由於這些有益人體的有機物質,使得瓜拉納贏得“ 長壽 之王”的美稱。
在 巴西 ,無論是飛機上還是餐廳里,只要你一點瓜拉納,當地人就是一副很開心的樣子。他會覺得你非常瞭解和認可他們的飲料,可能就像在國內一個老外張口說,給我來一瓶王老吉,或者說給我來瓶牛欄山二鍋頭? 甜酸甜酸的,不難喝。 ↑里約熱內盧 吃完了 巴西 烤肉,陽光灼熱,人們看著旁邊的 科帕卡巴納 海灘都犯嘀咕了,這不是要去當烤肉了呀?那怎麼辦呢,得,不是一堆喜歡購物的人呢嘛,一堆女人主動喊叫著要去購物。。。然後。。。導游帶大家到了珠寶店,所謂的前店後廠。。。全是中文導購,你說這是不是就是專宰 中國 人的地方呢。。。斷然出門,逛街。。。然後男人們在店外坐著抽煙聊天,然後女人們都一人拎著幾個購物袋結束。當地有一個叫梅麗莎的鞋子品牌,於是某些購物狂就四處找,四處買,沒買夠折回去再買。。。說實話,能喜歡購物我覺得挺好的,購物也是個樂趣,乾什麼不都是為個開心嘛。 以前我不喜歡逛街買衣服購物什麼的,覺得麻煩。現在覺得是自己沒生活情趣,要反省。活著不就是衣食住行嘛,要努力在各種事情上尋找樂趣。
購物結束後,逛了逛著名的 科帕卡巴納 海灘。 這個海灘被攻略上稱之為“最性感的海灘”。 應該說的是海灘上盡情享受 日光 浴的人群,的確 南美 人那種無拘無束盡情釋放的歡快是挺感染人的。相對 亞洲 人就內斂和拘謹了許多。你看看我這身不合時宜的著裝!
至於海灘本身,呵呵。
↑里約熱內盧 ↑里約熱內盧 這個海灘有一個由人工填海而建起來的海濱大道--大西洋大街。設計主要採用了開放、寬敞的步行道的方式,只有在土壤深度足夠的情況下才種樹。在人行道的設計上,主要採用了流動的抽象圖案,用 馬賽 克塊作為鋪裝材料,顏色來自於本地天然的白、黑和可可棕(紅)。從高空看,是一系列連續的抽象的圖案。自然流暢並且沒有重覆。這種圖案風格來自於 西班牙 。很異域空靈的感覺。
恰逢傍晚下起了雨,流動的圖案在雨中更是猶如有生命般飄動起來。多夢幻啊! ↑里約熱內盧 ↑里約熱內盧 Day 17: 瑪瑙斯,亞馬遜河早餐後,乘機飛往具有“熱帶雨林中的空中花園”之美譽的亞馬遜州首府—瑪瑙斯。名字很美吧,其實是一個很落後的小鎮。據說 中國 人超不過30個。 ↑馬瑙斯 ↑馬瑙斯
到了里約,似乎氣氛一下緊張起來。導游上來就大講了一通什麼治安不好啊,滿街搶劫啊,到處都是槍啊。其實,我不以為然。可能治安的確是不太好,但是絕對沒那麼誇張。7百萬人口生活在這裡,每天吃喝拉撒,每天出行購物睡覺娛樂的。要是那麼亂,那這7百萬人還活不活了?不要到特別亂的地方,稍微小心一些就好了。
晚上慣例,大堂外抽支煙,嘗一下當地的酒。 卡沙薩酒(Cachaca), 巴西 的國酒,以 巴西 特種甘蔗為基本原料,經過壓榨、蒸餾、橡木桶陳放等複雜工藝釀製。如果是純的話,大概38度左右。 我嘗了一下調製的雞尾酒。味道不錯,甜甜的,有酒味。 ↑里約熱內盧 ↑里約熱內盧 ↑里約熱內盧 ↑里約熱內盧 Day 16: 里約熱內盧里約的第一個觀光居然是遠眺貧民窟。身為 巴西 第二 大城 市,里約三分之一的人口卻都住在貧民窟,貧民窟總數有八百多個。從任何方向進入里約,都能看到一些五彩斑斕的房子密密麻麻擠在一起,不用多問,那就是貧民窟。電影《上帝之城》中,描述的就是里約的貧民窟,那裡被描繪成毒品、暴力、搶劫、凶殺猖獗的地獄,因為貧窮,他們被現代城市遺忘和拋棄。
導游當然不敢安排進入貧民窟參觀,我們把車停在半山腰,遠望山坡下的聖馬塔貧民窟。當然了,即使他們安排,我也沒興趣。貧窮落後咱們見多了,不新鮮。
遠眺聖馬塔貧民窟,房子都是色彩斑斕的,,宛如一幅畫捲展開在青山之間,細看,房屋的外牆就是裸露的紅磚,電線、水管在空中隨意亂搭著。的確是雜亂。 巴西 是天主教國家,不許墮胎,所以很多年輕女孩成了單親媽媽,但是又無力撫養孩子,於是孩子從小就混在貧民窟里,沒有教育沒有未來,於是就混幫派,一代一代地傳承著沒有希望的生活。 不知道他們這樣的處境,為什麼還要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我反正是特別看不起沒有能力沒有擔當但卻要不管不顧地生孩子這些人,太自私了。 話說回來,窮絕對不是因為能力,而是因為態度。我想很多出生在貧民窟的人,只要自己肯努力,肯上進,一定有機會改變他的人生。如果一輩子在貧民窟里獃著,那很大的原因是他自己不去爭取,自己選擇了貧民窟。
當然了,貧民窟實際上這個詞誇張了。其實就是底層經濟收入的人聚居的地方。要說這就是貧民窟,那 印度 就是地獄了。說起來 印度 ,真的是我去過的最最髒亂差的地方。incredible india,給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或許哪天去完 非洲 ,我的排名會改變吧。 說起旅游,我挺同意一個哥們的說法,他說,髒亂差那能叫旅游嗎?世界上有那麼多美麗舒服陽光燦爛的地方,那些地方都沒去過,幹嘛要去什麼索 馬裡 啊, 印度 啊這些貧窮落後地區旅游呢?我也覺得,這些地方,遠遠看看就好了。 ↑里約熱內盧 ↑里約熱內盧 第二個觀光景點,耶穌山。車行到山頂,就需要下車排隊進入公園了。這個地方也真是搞笑,入口排隊的路破破爛爛,高低起伏,旁邊是亂七八糟的擋板兒,象是個工地,和預期的景點設施出入很大。前邊是一組 阿根廷 游客,那個開心啊,不停滴拍照,合影。這種樂觀的 南美 精神,真的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里約熱內盧 說說耶穌山吧。 耶穌山(Christ the Redeemer)是里約的象徵,山上的耶穌雕像位置選得很好,當你在里約城中漫步,隨處都能看到山上的耶穌像:它低頭俯視,伸展雙臂,像在護呵著山腳下的里約城。到了晚上,在燈光的照射下,黑色夜幕下的耶穌像顯得更加高大和醒目,宗教色彩也更為濃厚。科爾科瓦多山高霧多,即使烈日晴空,有時也會突然騰起一團團濃霧,瀰漫整個山頭,頓成一片迷朦世界,置身其間,頓感飄飄忽忽,如入仙境。這座雕像已超過75年,重一千一百四十五公噸,高三十八公尺,張開的雙手寬28公尺,由 波蘭 裔 法國 藝術家朗多夫斯基(PaulLandovsky)所設計,他一九二六到一九三一年間先在 法國 造好雕像片段,然後運到 巴西 組裝,整體採用水泥材質,歷時四年建成,也堪稱是 巴西 最有名的地標之一,基座同時也是一座能夠容納150人的天主教堂。
從耶穌山頂的耶穌像那裡向下俯視,還真有有種悲憫眾生的味道。
不過呢。。。天氣那個熱啊,游客那個多啊。游客們都汗流浹背地從各個角度和雕像合影。。。
我覺得從山頂眺望里約的海灣更有味道。 ↑里約熱內盧 ↑里約熱內盧 ↑里約熱內盧 ↑里約熱內盧 ↑里約熱內盧 ↑里約熱內盧 ↑里約熱內盧 ↑里約熱內盧 ↑里約熱內盧 巴西 烤肉,9種牛肉的部位,不過吃不進去多少。 我喜歡吃牛眼肉,肥瘦都有,也比較嫩。太乾太瘦的部位我不愛吃。 ↑里約熱內盧 ↑里約熱內盧 瓜拉納在 巴西 是家喻戶曉的飲料名稱,但同時“瓜拉納”也是這種飲料中主要成分的名字。瓜拉納英文寫作"Guarana",是一種最早生長於 亞馬遜河 流域的槭樹科攀援植物,它長有大葉片,花朵是成簇的,然而,最具辨識度的還是它的果實。瓜拉納的果實為棕褐色或者紅色,待到成熟時,果實從裡到外自然裂開,黑色的種子從白色的種皮中露出,看上去就如同一隻只人的眼睛,因而,在從不缺少神話傳說的 巴拉圭 文化土壤中,瓜拉納自然也被賦予了濃重的神話色彩,相傳“眼睛”來自一個聖嬰,神為了主宰村民,便將村莊的一個嬰兒殺死,將他的左眼作為種子埋在樹林里,並將他的右眼埋在村子里。後來,樹林里的左眼繁育出了野生的瓜拉納品種,而右眼變成了農耕瓜拉納品種,因此,瓜拉納在當地語系中的意思即為“人眼一樣的果實”。它含有多種的有機物質,諸如咖啡因及丹寧酸,這些均對人全有益。由於這些有益人體的有機物質,使得瓜拉納贏得“ 長壽 之王”的美稱。
在 巴西 ,無論是飛機上還是餐廳里,只要你一點瓜拉納,當地人就是一副很開心的樣子。他會覺得你非常瞭解和認可他們的飲料,可能就像在國內一個老外張口說,給我來一瓶王老吉,或者說給我來瓶牛欄山二鍋頭? 甜酸甜酸的,不難喝。 ↑里約熱內盧 吃完了 巴西 烤肉,陽光灼熱,人們看著旁邊的 科帕卡巴納 海灘都犯嘀咕了,這不是要去當烤肉了呀?那怎麼辦呢,得,不是一堆喜歡購物的人呢嘛,一堆女人主動喊叫著要去購物。。。然後。。。導游帶大家到了珠寶店,所謂的前店後廠。。。全是中文導購,你說這是不是就是專宰 中國 人的地方呢。。。斷然出門,逛街。。。然後男人們在店外坐著抽煙聊天,然後女人們都一人拎著幾個購物袋結束。當地有一個叫梅麗莎的鞋子品牌,於是某些購物狂就四處找,四處買,沒買夠折回去再買。。。說實話,能喜歡購物我覺得挺好的,購物也是個樂趣,乾什麼不都是為個開心嘛。 以前我不喜歡逛街買衣服購物什麼的,覺得麻煩。現在覺得是自己沒生活情趣,要反省。活著不就是衣食住行嘛,要努力在各種事情上尋找樂趣。
購物結束後,逛了逛著名的 科帕卡巴納 海灘。 這個海灘被攻略上稱之為“最性感的海灘”。 應該說的是海灘上盡情享受 日光 浴的人群,的確 南美 人那種無拘無束盡情釋放的歡快是挺感染人的。相對 亞洲 人就內斂和拘謹了許多。你看看我這身不合時宜的著裝!
至於海灘本身,呵呵。
↑里約熱內盧 ↑里約熱內盧 這個海灘有一個由人工填海而建起來的海濱大道--大西洋大街。設計主要採用了開放、寬敞的步行道的方式,只有在土壤深度足夠的情況下才種樹。在人行道的設計上,主要採用了流動的抽象圖案,用 馬賽 克塊作為鋪裝材料,顏色來自於本地天然的白、黑和可可棕(紅)。從高空看,是一系列連續的抽象的圖案。自然流暢並且沒有重覆。這種圖案風格來自於 西班牙 。很異域空靈的感覺。
恰逢傍晚下起了雨,流動的圖案在雨中更是猶如有生命般飄動起來。多夢幻啊! ↑里約熱內盧 ↑里約熱內盧 Day 17: 瑪瑙斯,亞馬遜河早餐後,乘機飛往具有“熱帶雨林中的空中花園”之美譽的亞馬遜州首府—瑪瑙斯。名字很美吧,其實是一個很落後的小鎮。據說 中國 人超不過30個。 ↑馬瑙斯 ↑馬瑙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