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博物館:看文藝復興的雙雄對決

下圖:《摩西十誡》,Descent from Mount Sinai,羅塞利等人
主題:畫中的上方,摩西在西奈山頂跪下接受耶和華(上帝)給他有“十誡”的石碑。圖中左側,摩西將十誡石碑帶給 以色列 人。畫中間, 以色列 人不聽從“十誡”,摩西怒摔石碑, 上帝有讓摩西做了一個新的石碑放入約櫃。
以後,約櫃成為 以色列 人最神聖的東西,被放入 耶路撒冷 第一聖殿中,但聖殿被巴比倫人毀後,約櫃和石碑下落不明,成為 以色列 人一個永久的痛。

下圖:《對反叛的懲罰》,Punishment of the Rebels,波提切利
繪畫主題: 摩西出 埃及 後,走了40年到迦南,在這期間一些 以色列 人開始懷疑摩西是否真的受上帝旨意在行事,所以,有 以色列 人開始反抗摩西。繪畫描述了希伯來人反叛摩西而受到懲罰的故事 ,寓意是任何都不要質疑教會的權威。

下圖:《誓約和摩西之死》
主題:講述摩西死前的情況,摩西帶領 以色列 人離開 埃及 回到迦南,走了40年。摩西到達目的地之前死去,時年120歲,死前將自己的權利傳交給自己的兒子約書亞。

《耶穌洗禮》,Baptism of Christ,佩魯基諾
《基督的誘惑》Temptation of Christ,波提切利
《使徒的天職》Vocation of the Apostles,基蘭達約 Domenico Ghirlandaio
《登山寶訓》Sermon on the Mount, 羅塞利 Cosimo Rosselli
《將鑰匙交給彼得》Delivery of the Keys,佩魯基諾
《最後的晚餐》The Last Supper by Cosimo Rosselli 下圖:《耶穌洗禮》
主題:聖經記載耶穌在30歲時,在 約旦 河接受施洗約翰的洗禮。許多藝術家都畫過這一主題,包括達 芬奇 。

下圖:《基督的誘惑》Temptation of Christ,波提切利

下圖:《使徒的天職》Vocation of the Apostles,基蘭達約 Domenico Ghirlandaio
主題:描述耶穌將彼得、安德烈召為使徒的情況。彼得是加利利湖邊的漁民,而安德烈之前是施洗約翰的門徒。

下圖:《將鑰匙交給彼得》,The Delivery of the Keys , 佩魯基諾,Perugino,曾經是 梵蒂岡 教廷的宮廷畫師。
內容:題材來自聖經,講述耶穌將天堂的鑰匙交給其大弟子 聖彼得 ,鑰匙代表了上帝在世間的權利。所以, 羅馬 教廷將 聖彼得 視作第一任教皇,而且是耶穌親自任命的。
畫中背景中間的建築是所羅門聖殿,即 耶路撒冷 的第一聖殿。當然這種場景都是胡編,第一聖殿在公元前587年就被摧毀。如果有耶穌交鑰匙的事件也是發生在第一聖殿被毀後的約600年的事。

下圖:《最後的晚餐》The Last Supper by Cosimo Rosselli
繪畫的內容幾乎家喻戶曉,不再贅述。

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的壁畫,一定要到現場仔細欣賞,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古典藝術的感染力。讓人很驚訝的是這些壁畫的色彩仍保存得很鮮艷。但是,達 芬奇 的“最後的晚餐”就沒有那麼幸運,“最後的晚餐”是乾壁畫,脫落非常明顯,經過無數次修補,在現場有些慘不忍睹的感覺。
下圖:達 芬奇 ”最後的晚餐“,拍於 米蘭 聖瑪麗修道院

壯美:壯闊、晦澀、強健、粗糙、執著;
秀美:圓潤、細緻、色彩柔和、動作優雅;
拉斐爾的繪畫繼承發揚了過去的傳統,並將其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峰;
米開朗基羅的作品代表了壯美和力量,老米生動、動感十足的人物、氣勢恢宏的畫面,開創了古典繪畫的新畫風。

參考書籍:“米開朗基羅與教皇的天花板” 作者:Ross King, 黃中憲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