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汁原味的古往今來,埃塞俄比亞歷史、人文、生態游18天
上午去Mursi(唇盤族)的村子里參觀,儘管他們的生活看起來依然原始,但是商業氛圍已經相當濃厚了。 下午去了Bena族的集市,男人手裡都會拿一個馬鞍形的小板凳,女人手裡總會拿著盛水的容器,滿是紅色小辮子頭上通常會頂著一個隨時可以當容器的瓢形帽子。 奇葩事件再度上演在公路邊數米處,幾個赤條條的壯漢在一個比浴缸大不了多少的泥潭裡沐浴,我旋即醉倒在車后座上。 第十天4月7日,Omo河邊上定居著以人體繪畫著稱的 埃塞俄比亞 最小的部落之一Karo族。 往返酒店的土路延伸在乾旱燥熱的平原上,放牛娃有的年齡很小,而有些則像佩戴裝飾品一樣持槍,超短裙很短,顯得腿格外長。 路遇數種五顏六色的蜂虎和花里胡哨的魚狗,還有三種珍珠雞,可惜拍的不滿意,主要是因為光線太強了。 這是第三種佛法僧,看起來比較朴素。 第十一天4月8日,上午去Hammer族人的市場體察民情,女人們的小辮子都用一種土染成紅色,身穿獸皮,脖子上的項圈是已婚狀態的標識,致死不能摘下來。 在埃塞,區分身份和地位的主要標誌是鞋,穿皮鞋和旅游鞋的人是有官職,至少是有文化的人。穿膠皮鞋或者塑料鞋的,一般就是農民了。這裡的城管收費的時候也是很凶的。 這個女人脖子上的項圈表示她是大老婆。埃塞人嘴裡喜歡叼著一個小木棍兒,據說可以起到清潔牙齒的作用,就是當地人的牙刷。 兩側的灌木林里棲息著大量珍惜的鳥類,但光線依然難以駕馭。 下午跑到草原上找鴇鳥,好不容易找到小鴇,它卻非常害羞地躲在草叢中不肯接見我們,發動能在草上飛的放牛娃們幫忙搜尋,結果就是地上不見天上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