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三清山—歸來不見仙人只見山

一個人的路線12月7日: 陽光海岸 ——西海岸(黃色線)
12月8日:南清園——萬壽園(紅色線)
三清山自助遊攻略
↑三清山景區路線圖 一個人的消費食+住:700元以內
行:門票+索道 150+125=275元(省外機票到昌北機場門票半價); 上饒 往返路費27*2=54元 一個人的行程景點選擇:頭一次去 江西 ,而且也是第一次聽說的 三清山 ,考慮到周圍的景點,還是去 三清山 比較近,據說搞不好會遇到仙人,就決定去了。查了一下 三清山 的路線圖,總結無非就是8字形,所以我算是走完了 三清山 。
住宿選擇:因為一個人出行,安全比較重要,所以選擇住在山腳下的希爾頓。剛好弄到便宜的價格,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走完整個景點,個人覺得要看日出雲海最好的住宿是女神賓館,離玉台比較近,日上山莊和 天門 山莊沒有可比性,因為還要爬生爬死才能上去,而且這兩個酒店對著的風景只是索道。當地人建議住帳篷……
索道選擇:不要猶豫,堅決選索道上去吧,不到10分鐘,索道下來爬山的路遠著呢,有這勁還是留著慢慢往上爬看風景吧。據說不坐索道爬山要1個多小時吧。想當年去 峨眉山 錯過索道還下著雨硬著頭皮爬上山頂,那個滋味……
吃飯選擇:景區有兩條小街,在希爾頓前後,這個時間很冷清,價格也還行,不貴。一碗面有菜有肉有蛋15元還可以吧……
交通選擇:本著輕鬆出行的原則,都是到站買票, 上饒 高鐵到 三清山 有直達車(只到南邊的索道),班車個把小時一班,票價27元,是那種19座的小巴車。(希爾頓也有班車接送,40元一個人!)整個路程用時70分鐘,上山有點山路18彎的感覺,在其他景區那算是景區區間車了……
裝備選擇:天氣真好這幾天,但是山上還是很冷的,還是得羽絨服伺候著。登山拐杖一定得備著,景區都有賣那種便宜的木拐杖,2/3塊錢一根,但是不舒服,有點矮,像我這高度都閑矮了可想而知了 。單反還是要背的,這次帶了定焦鏡頭,就因為小而輕,以後我還是帶變焦出門吧 。還是得穿防滑的運動鞋,下山梯太抖又小…… 陽光海岸—西海岸路線下午12點多辦理入住,坐索道還得爬一段坡,好久沒運動那個累,結果有個好心的女孩下山看我那德行就給我木拐杖,感謝 ,其實我的拐杖在包里還沒拿出來 。買了門票坐索道上去,隱隱約約看到下麵徒步的山路,是讓人有點絕望的。其實我上山的時候已經1點了,5點鐘索道就關了,所以一開始我爬的是比較快的,以至於後面下山的時候感覺腿抖得厲害。爬了一個小時差不多到 陽光海岸 棧道的時候,看到有些人陸陸續續的下山,咨詢了一下都說走不完了明天再爬,有個哥們和我說還要走7、8個小時才能走回索道口,我一聽都有點蒙了(後面想想他是把南清園也給算上了),幸虧一路走多問了幾個人才安心5點之前是可以回到南邊索道的。還有個景區工作的大爺說要帶我走近道,果斷拒絕了…… 索道下來抬頭往上看,右上角是 天門 山莊,最上面的左上角是日上山莊,好遠……抬行李箱上去好像是80元/人
三清山自助遊攻略
↑三清山索道 這是在 天門 山莊平臺上的視覺,哎,CMOS進灰了
三清山自助遊攻略
↑三清山天門山莊 爬上日上山莊平臺的視覺
三清山自助遊攻略
↑三清山日上山莊 看到中間那雙鞋了嗎,仙姑放在那曬的,沒乾過
三清山自助遊攻略
↑三清山仙姑曬鞋
三清山自助遊攻略
三清山自助遊攻略
三清山自助遊攻略
↑仙人指路 來到這裡離 陽光海岸 已不遠了
三清山自助遊攻略
終於到了 陽光海岸 棧道,這就是我一個人的棧道啊,哈哈,空無一人
三清山自助遊攻略
↑陽光海岸景區
三清山自助遊攻略
↑陽光海岸景區
三清山自助遊攻略
↑陽光海岸景區
三清山自助遊攻略
↑陽光海岸景區 玻璃棧道,一個人站在那裡看著前方,很爽
三清山自助遊攻略
↑陽光海岸景區
三清山自助遊攻略
↑陽光海岸景區
三清山自助遊攻略
↑陽光海岸景區 過了渡仙橋差不多也要到三清宮和西海岸的交叉口了
三清山自助遊攻略
↑陽光海岸景區
三清山自助遊攻略
↑西海岸景區
三清山自助遊攻略
↑西海岸景區
三清山自助遊攻略
↑西海岸景區
三清山自助遊攻略
↑西海岸景區
三清山自助遊攻略
↑西海岸景區 下午的行程其實是有點趕的,因為一開始沒想過會爬這麼久。1點上山,不到4點半就已經下到索道了,5點關索道所以沒辦法看夕陽,要不然這個路線下午走是正確的。 南清園第二天早上8開始出門,今天的風挺大的,一個人坐索道能感覺到有點左右搖晃還是挺恐怖的 ,上去的路程是和昨天的重覆的,但是今天爬明顯比昨天輕鬆,因為冷風嗖嗖爬不熱 ,到了交叉路口往禹皇頂方向開始南清園的路線。早上更是沒人了,基本都是自己一個人在爬,今天時間非常充裕,所以慢慢爬慢慢拍,以至於南清園走完後順便把萬壽園的每個頂台都爬了……
三清山自助遊攻略
三清山自助遊攻略
三清山自助遊攻略
三清山自助遊攻略
三清山自助遊攻略
福壽門
三清山自助遊攻略
↑南清園景區
三清山自助遊攻略
↑南清園景區 老莊論道,其實每個山的形狀都會在相應位置的石壁上有說明,所以還是可以很容易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