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神密的東方女兒國一一瀘沽湖 (雲南獨行二)
↑摩梭民俗博物館 誕生在女兒國的活佛一羅桑益史 ↑摩梭民俗博物館 ↑摩梭民俗博物館 ↑摩梭民俗博物館 ↑摩梭民俗博物館 ↑摩梭民俗博物館 ↑摩梭民俗博物館 2、祖母屋祖母屋
摩梭人習慣依山傍水而居,房屋全用木材壘蓋而成,俗稱木楞房。摩梭人居住的房屋稱為祖母屋,祖母屋有三道門,無窗,屋中有火塘,火塘的火代表家族命脈,不能息滅,家中所有重要儀式和聚會都在火塘前進行。家庭由最年長或最有能力的老祖母掌握權力,居住獨立的祖母屋,成年女性居住二樓,稱為花樓,開有外窗,供走婚男子出入。
↑摩梭民俗博物館 ↑摩梭民俗博物館 祖母屋的四合院一角 ↑摩梭民俗博物館 ↑摩梭民俗博物館 祖母的床鋪 ↑摩梭民俗博物館 ↑摩梭民俗博物館 3、走婚走婚習俗:
他們至今仍完整地保存著由女性當家和女性成員傳宗接代的的母系大家庭以及男不娶女不嫁,單獨相處,只有在聚會上以唱歌、跳舞的方式對意中人表達心意。男子若是對女子傾心的話,在白天約好女子後,會在半夜時分到女子房間,但不能於正門進入,而要爬窗,再把帽子等具有代表性的物品掛在門外,表示兩人正在約會,在天未亮的時候可以由正門離開。
走婚是情投意合的男女通過男到女家走婚,維持感情與生養下一代的方式。由於母系社會中由女性當家,因此所生下的小孩歸母家生養。
摩梭男人沒有傳宗接代之責任,也非一家之主,又不必事業有成,只須農忙時幫忙便行,我們拼船的那個摩梭船老大說摩梭男人的最大好處,就是一個閑字,而且沒有婚姻束縛,一生都在談戀愛。 ↑摩梭民俗博物館 ↑摩梭民俗博物館 成年女性居住二樓,稱為花樓,開有外窗,供走婚男子出入 4、成年禮摩梭人不過生日,視之為母親受苦曰,也沒有漢族之結婚喜酒,更 沒 有 "婚 姻 大 事”之觀念。
成年禮便成為摩梭人在世最重要的個人節日。13歲視為成年,女性行穿裙禮,男性行穿褲禮。
摩梭人重女不輕男,男男女 女皆自得其樂而各自各精彩 。
摩梭男女大多一起勞動,性別分工不太明顯,但山區勞動大多由婦女負責。摩梭婦女身體操勞不休,心境卻省心輕快,因為勞動沒有嚴格時間要求,與家人與鄰居大伙兒輕輕鬆松說說笑笑便快活一天。而且 勞動時男女結識以至調情," 勞動"因而與親情、友情、愛情互相結合。
傳統摩梭文化沒有私有財產權概念,家人一切財產由家庭成員共享,以家族形式共同生活,人口越多,越興旺。
5、喪葬摩梭人相信生死輪迴、靈魂不滅,摩梭人一生中不辦喜事,把喪事作為重要的事情來辦,葬禮非常隆重、複雜,花費巨大,全村人集體參與,請喇嘛超度誦經,吃流水席,晚上人們圍著篝火唱歌跳舞,這也是男女接觸的最好機會,男女雙方一旦愛慕,跳舞時就扣扣手心,這也是晚間相會的約定。
摩梭人信奉藏傳佛教,但卻使用火葬,不像藏區那天葬或水葬。死者火葬前,先洗身、捆綁埋葬在母室後屋、一段時間後,在扛棺上山、牽馬帶魂上路等,火葬之後,就在也沒有祭拜,摩族人不過清明,而且不留墓地,一切回歸自然。我們拼車師傅如是說,人已回歸,就不能在打擾,讓逝者安安靜靜地安息,因此在這裡看不到墳堆,只有青山,茂密的植被和盛開的各種不知名的l山花。 6、甲搓舞甲搓舞
摩梭人天生的能歌善舞,關於甲搓舞可見下圖介紹,夜幕降臨,可去觀賞摩梭人的歌舞表演。 ↑摩梭民俗博物館 ↑摩梭民俗博物館 7、特色食品豬膘肉是摩梭特產食品,含豐富文化意義,它首先 代表著家庭財富,也代表著對老人的尊敬。如果在喪事中,收到的豬膘肉越多,說明死者越受到尊重,家族 威信 越高。
豬膘肉豬膘的製作 方法是把宰殺的豬內臟與骨頭剔除,把花椒、鹽巴 等佐料塞入豬內,然後按豬原狀縫合,放置在乾燥清爽處,一般三五年才食用。煮食時,先用清水泡至發軟,切成五寸左右的肉條,煮熱後便成為肥而不膩的民族風味豬膘肉。
博物館展出的這兩條豬膘肉據說已有10年了,還可食用。 ↑摩梭民俗博物館 8、宗教信仰宗教信仰
摩梭人全民信佛,每個家庭都儘量修建經堂,有能力者固然金碧輝煌,貧窮者也盡心設置簡陋經堂, 每天換水、燒香、跪拜。
每個摩梭村莊都有瑪尼堆,村民會順時針從左到右轉圈,或者轉經筒 為眾生念經祈福。藏傳佛教”慈悲眾生輪迴 " 共 業無我 " 等觀念 ,與摩梭本土文化不謀而合。 ↑大洛水 ↑大洛水 ↑大洛水 ↑大洛水 ↑大洛水 ↑大洛水 ↑大洛水 ↑大洛水 街頭手搖小經桶轉街的摩梭人,應該是祖母級別的年齡。 9、摩梭人的生態理念 ↑大洛水 ↑大洛水 ↑大洛水 ↑大洛水 瀘沽湖生態環境同在一片藍天下,人鳥共家園。
摩梭人習慣依山傍水而居,房屋全用木材壘蓋而成,俗稱木楞房。摩梭人居住的房屋稱為祖母屋,祖母屋有三道門,無窗,屋中有火塘,火塘的火代表家族命脈,不能息滅,家中所有重要儀式和聚會都在火塘前進行。家庭由最年長或最有能力的老祖母掌握權力,居住獨立的祖母屋,成年女性居住二樓,稱為花樓,開有外窗,供走婚男子出入。
↑摩梭民俗博物館 ↑摩梭民俗博物館 祖母屋的四合院一角 ↑摩梭民俗博物館 ↑摩梭民俗博物館 祖母的床鋪 ↑摩梭民俗博物館 ↑摩梭民俗博物館 3、走婚走婚習俗:
他們至今仍完整地保存著由女性當家和女性成員傳宗接代的的母系大家庭以及男不娶女不嫁,單獨相處,只有在聚會上以唱歌、跳舞的方式對意中人表達心意。男子若是對女子傾心的話,在白天約好女子後,會在半夜時分到女子房間,但不能於正門進入,而要爬窗,再把帽子等具有代表性的物品掛在門外,表示兩人正在約會,在天未亮的時候可以由正門離開。
走婚是情投意合的男女通過男到女家走婚,維持感情與生養下一代的方式。由於母系社會中由女性當家,因此所生下的小孩歸母家生養。
摩梭男人沒有傳宗接代之責任,也非一家之主,又不必事業有成,只須農忙時幫忙便行,我們拼船的那個摩梭船老大說摩梭男人的最大好處,就是一個閑字,而且沒有婚姻束縛,一生都在談戀愛。 ↑摩梭民俗博物館 ↑摩梭民俗博物館 成年女性居住二樓,稱為花樓,開有外窗,供走婚男子出入 4、成年禮摩梭人不過生日,視之為母親受苦曰,也沒有漢族之結婚喜酒,更 沒 有 "婚 姻 大 事”之觀念。
成年禮便成為摩梭人在世最重要的個人節日。13歲視為成年,女性行穿裙禮,男性行穿褲禮。
摩梭人重女不輕男,男男女 女皆自得其樂而各自各精彩 。
摩梭男女大多一起勞動,性別分工不太明顯,但山區勞動大多由婦女負責。摩梭婦女身體操勞不休,心境卻省心輕快,因為勞動沒有嚴格時間要求,與家人與鄰居大伙兒輕輕鬆松說說笑笑便快活一天。而且 勞動時男女結識以至調情," 勞動"因而與親情、友情、愛情互相結合。
傳統摩梭文化沒有私有財產權概念,家人一切財產由家庭成員共享,以家族形式共同生活,人口越多,越興旺。
5、喪葬摩梭人相信生死輪迴、靈魂不滅,摩梭人一生中不辦喜事,把喪事作為重要的事情來辦,葬禮非常隆重、複雜,花費巨大,全村人集體參與,請喇嘛超度誦經,吃流水席,晚上人們圍著篝火唱歌跳舞,這也是男女接觸的最好機會,男女雙方一旦愛慕,跳舞時就扣扣手心,這也是晚間相會的約定。
摩梭人信奉藏傳佛教,但卻使用火葬,不像藏區那天葬或水葬。死者火葬前,先洗身、捆綁埋葬在母室後屋、一段時間後,在扛棺上山、牽馬帶魂上路等,火葬之後,就在也沒有祭拜,摩族人不過清明,而且不留墓地,一切回歸自然。我們拼車師傅如是說,人已回歸,就不能在打擾,讓逝者安安靜靜地安息,因此在這裡看不到墳堆,只有青山,茂密的植被和盛開的各種不知名的l山花。 6、甲搓舞甲搓舞
摩梭人天生的能歌善舞,關於甲搓舞可見下圖介紹,夜幕降臨,可去觀賞摩梭人的歌舞表演。 ↑摩梭民俗博物館 ↑摩梭民俗博物館 7、特色食品豬膘肉是摩梭特產食品,含豐富文化意義,它首先 代表著家庭財富,也代表著對老人的尊敬。如果在喪事中,收到的豬膘肉越多,說明死者越受到尊重,家族 威信 越高。
豬膘肉豬膘的製作 方法是把宰殺的豬內臟與骨頭剔除,把花椒、鹽巴 等佐料塞入豬內,然後按豬原狀縫合,放置在乾燥清爽處,一般三五年才食用。煮食時,先用清水泡至發軟,切成五寸左右的肉條,煮熱後便成為肥而不膩的民族風味豬膘肉。
博物館展出的這兩條豬膘肉據說已有10年了,還可食用。 ↑摩梭民俗博物館 8、宗教信仰宗教信仰
摩梭人全民信佛,每個家庭都儘量修建經堂,有能力者固然金碧輝煌,貧窮者也盡心設置簡陋經堂, 每天換水、燒香、跪拜。
每個摩梭村莊都有瑪尼堆,村民會順時針從左到右轉圈,或者轉經筒 為眾生念經祈福。藏傳佛教”慈悲眾生輪迴 " 共 業無我 " 等觀念 ,與摩梭本土文化不謀而合。 ↑大洛水 ↑大洛水 ↑大洛水 ↑大洛水 ↑大洛水 ↑大洛水 ↑大洛水 ↑大洛水 街頭手搖小經桶轉街的摩梭人,應該是祖母級別的年齡。 9、摩梭人的生態理念 ↑大洛水 ↑大洛水 ↑大洛水 ↑大洛水 瀘沽湖生態環境同在一片藍天下,人鳥共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