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舌蘭與朗姆,輕酌淺醉墨西哥古巴
我們從山頂的旅館下來鎮中心,都習慣了往左走,因為那邊是教堂、大學和主要的街道所在區,當我們再一次回到纜車下方的時候,太太提議我們往右邊走走,這裡按地圖顯示沒有什麼有趣的地方,但反正我們有的是時間,去晃晃也好。旅途中的際遇往往是奇妙的,我們這麼一拐,就遇上了這次旅行中最難忘的一段經歷。
我們來到一家紀念品店,賣的是手繪的陶製品,很是精緻漂亮。店主是一對老夫婦,老奶奶看起來很慈祥,見我們來了來給我們開燈,然後領著我們介紹店裡面的東西。我很喜歡收集各國手繪的碟子,家裡已經有的包括了 伊朗 、 烏茲別克斯坦 、 肯尼亞 和 摩洛哥 的碟子。眼前的手繪碟子雖然並沒有很強烈的 墨西哥 風格,但確實挺漂亮,加上老奶奶特別熱情,就合計著買一個。雖然挺想帶個大的回家,但害怕陶土製作的在攜帶過程中容易損壞,最後還是選了一個中號的。
就是圖片中的這一個。我們在結賬的時候,老奶奶一直跟我們聊天,似乎我們並不是上門的客人,更像是來串門的朋友,她告訴我們她今天開車外出的時候(她已經77歲高齡了),看到路邊有一株從未見過的紫色小花,就採了回來,覺得特別開心,在剪花的時候我們就到了,似乎我們有些特殊的緣分。
她名叫Pamela,老爺爺名字叫Ruben,他們經營這家店已經十幾年了,每天就看著各國的游客人來人往。Pamela和我們像拉家常的聊天,都快忘了還沒結賬的事情。她問我和太太是不是已經結婚了(因為我們沒有戴著戒指出門),我們說是,她顯得很開心,問我們是不是來度蜜月的,其實我和太太即便在結婚前都是每年會出游2次左右,所以也並沒有特別的來度蜜月的概念,不過看到老人家特別期待的樣子,就跟她說是的我們是來度蜜月的。Pamela聽完覺得更開心了,說這個碟子要給個折扣給我們,而且還另外包了兩個小杯子(上圖碟子後面),說是當做給我們的結婚禮物。
我們有點被Pamela的熱情嚇到,但是外國人似乎也沒有客氣這個概念,對於她來說我們欣然接受估計會覺得更開心,於是我們連連感謝。她幫我們把東西包得非常嚴實,看上去感覺直接摔地上都不會碎的那種,然後要求老爺爺Ruben幫我們仨合影一張留念,我也幫她和我太太合影了一張。
Pamela很愛美,特意要把頭上的頭花露出來,手捧的就是前面說到她今天摘的紫色小花。臨別的時候大家都依依不捨,覺得Pamela就像家裡的長輩一樣慈祥,買賣都是其次了,她跟我們擁抱貼面作別,聲音略帶顫抖的說讓我們要再回來看她,臨走的時候說了一句“Remember me”,我的心頭一顫,太太的眼淚也在打轉。
我們低著頭往前走沉默了一陣,然後太太說覺得我們應該要送點什麼給Pamela,但我們來的時候也沒考慮到要準備些小禮物什麼的。我們思考了一陣,覺得既然她那麼喜歡花,我們就買一束鮮花送她吧。於是我們來到一個路邊的花攤,挑了一朵嚮日葵和幾株玫瑰,送給Pamela。
給我們包花的大嬸。
我們捧著花回到Pamela的店里,顯然她也是沒想到我們會突然回來,還帶著一束花,顯得又驚訝又開心。我們似乎早已經不是商家和顧客的關係了,像是有什麼莫名的緣分一般特別親切,Pamela又從店里翻出兩個小花瓶塞給我們,接著拉著太太捧著我們的花又合影了一張。
我把我們的名字,郵箱,今天的日期寫下交給兩夫婦,也要了他們的郵箱,回去導出照片之後就發了給他們。在 墨西哥 期間和回來的時候,我們都有互相通郵件問候對方。
我們第二次的到訪,沖淡了許多剛剛離別時候的傷感情緒,大家都非常開心,Pamela說今天對她來說是很特別的一天,我說對於我們來說也是。我真心希望我能儘快第二次到訪 墨西哥 ,希望下一次來到的時候還能見到Pamela和Ruben兩夫婦。
每趟旅行,能留下最深刻和最美好的回憶的,永遠不是風景,始終都是人。再一次的離別,Pamela走出門口目送我們遠去,我們幾步一回頭,看到她站了很久很久,直到人潮把我們的視線隔斷。
在 瓜納華托 的回憶,是這段旅程之中最美好的,沒有之一。
【叄】哈瓦那——留不住的溫柔和憤怒
前面說過,我對 古巴 的憧憬來自於精美卻又破落的巴 洛克 建築,復古致死的老爺車,以及淳樸熱情的 古巴 人。第一次對 古巴 的瞭解源自於2014年間隔年時候遇上的背包客的口述,那時候對於這樣的一個國度,充滿了熱情與期盼。礙於機票對於間隔年的我來說實在太貴,於是沒能在那個時候馬上奔赴 古巴 ,隨後在同年的年底,時任 美國 總統奧 巴馬 宣佈美古關係正是破冰。
假如對我有瞭解,就會發現我的旅行軌跡偏重發展 中國 家多於發達國家。世界是一個巨大的車輪,在不斷前進和變化之中,對發展 中國 家來說,這個變化的能量十分巨大,能輕易地改變了原來的面貌,當中有正面影響亦有反面影響,對於旅行者而言,也許反面的影響會更大一些:例如我們已經回不去有著柔軟時光的 麗江 、回不去三毛筆下的撒哈拉、回不去 敘利亞 被戰火摧殘之前的 大馬士革 、也回不去剛剛倒塌的 馬耳他 藍色之窗。這是時間的殘酷之處,政權的更迭、文化的融合、傳統風俗的淡薄、商業化的推進、自然景觀的人為破壞、數不清的天災與人禍,無不改變著這些地方的面貌,在背包的年月裡面,我也親眼見證了不少莫大的變遷。我不敢妄言這些改變一定是壞的,但我更希望能多看看他們原本的樣子,尤其是因為商業化而改變的淳樸模樣。
隨後的幾年裡,隨著美古破冰, 古巴 的對外開放程度劇烈加速,就像我們改革開放的年代一樣,變化得非常快。身邊的朋友去完回來都感慨 古巴 已經不再是以前那個淳樸的 古巴 了,而且每過一年,這種情況愈嚴重,我開始坐不住了,2018年的 古巴 ,可能已經太晚,但我不想再等下去了。
瓜納華托 並沒有直飛 哈瓦那 的航班,需要在 墨西哥城 轉機,但是去往 古巴 所必須的旅游卡,在 瓜納華托 的登機櫃臺並不能買到,只能在 墨西哥城 買。這就意味著到了 墨西哥城 後不能直接去下一班航班的登機口候機,而是要不提行李先出到達大廳再去出發大廳買好旅游卡之後再重新辦理登機手續。雖然有點折騰,但我留足了3小時的轉機時間,感覺還行。結果第一程從 瓜納華托 飛 墨西哥城 就誤點了一個多小時,到達 墨西哥城 時候離去 哈瓦那 的航班出發剩下一個小時左右了,我和太太廁所都憋著不敢上拔足狂奔去完成前面說到的步驟,好在還是趕上了。
飛機抵達 哈瓦那 ,一齣來就看見 古巴 海關女性工作人員的標誌性著裝——短裙配漁網襪,無論如何都無法把這樣的著裝 和政 府工作人員聯繫在一起,但這就是 古巴 。入境之後第一件事是取錢, 古巴 銀聯ATM遍佈各處,但我帶來的兩張銀聯卡不知道為何都無法在 古巴 取錢,所以建議要多帶幾張卡備用。幸好我還有一張VISA的儲蓄卡,才順利取出錢,不然就得拿歐元去換了。
我訂的民宿安排了接機,雖說 古巴 經濟不發達,但是游客的開銷可不算低,無論是從機場乘坐出租車到市區還是安排的接機,價格都要在25-30CUC(1CUC大致等同於1美金),但也別無其他方便的交通方式可以選擇了。都說 古巴 的老爺車是一大特色,來接我們的車子就是一臺1961年產的藍白色雪佛蘭老爺車,剛開始看到覺得帥得不行,後來慢慢在 哈瓦那 見多了就習慣了。
司機一路滔滔不絕地介紹著 古巴 ,我們沒想到剛到就能坐上老爺車,還沉浸在老爺車的話題裡面,於是司機就一路和我們聊車子了。 古巴 在獨立之初還算是一個相對富饒的地方, 哈瓦那 滿佈美麗的巴 洛克 式建築,街上都是當時最新款的車子。然而1962年 美國 宣佈對 古巴 進行經濟封鎖之後,就幾乎把 古巴 的硬件定格在那個時候了,現在滿大街跑的還是那個年代的老爺車。司機告訴我們,在 古巴 的車子,最便宜就是老爺車了,但並不是那些專門載游客兜風很亮麗的老爺車,而是真正很老很破的尤其是蘇聯產的車子,我們在坐的,屬於中等水平,游客花錢兜風看不上這種車子,司機說大約在4000美金左右。而在 哈瓦那 城中心招徠游客的,則是更為光鮮,也更為昂貴的老爺車,大約需要5000-8000美金。
在物資匱乏的 古巴 ,真正貴的是新式的進口車,例如 日本 的豐田、本田, 韓國 的現代、起亞, 俄羅斯 的拉達,還有 中國 的吉利,都是 古巴 主流的進口車,因為在 美國 帶頭的經濟封鎖下,也只有這些車能輾轉進口。在 古巴 ,上面這些牌子十多年前款式的二手車都需要賣到40000-60000美金,如果是全新的,則要到10萬美金以上。然而 古巴 一般上班族的人均收入僅僅每月40美金左右,上面這些車的價格顯得匪夷所思。
司機大哥在對我們的介紹中,無不透露著對現狀的不滿:收入那麼低,進口商品的物價那麼高。不過他也告訴我們,在 古巴 上班,無論工作努力不努力,加班不加班,收入都不會有太大差距,所以大家對待工作都很輕鬆,雖然物資貧乏,但是生活還是開心的。當我告訴他在我們 中國 ,大部分的上班族每 周至 少需要工作40小時,大部分人的平均工作時長達到了每周50-60小時的時候,他又跟我說和我們相比 古巴 人太幸福了。所以收入高低未必能體現幸福指數,但 古巴 這種樂逍遙的日子,也在逐漸的經濟開放中變化。
我們訂的民宿位於 哈瓦那 老城中心,主要為了方便出行,老城的民宿硬件上都會相對落後一點,有種回到了小時候住老房子的感覺。我們到達民宿已經是下午三點左右了,今天早上五點鐘就起床趕飛機,來到這裡已經很累,就不安排什麼活動了。晚上約了同樣是來到 古巴 的朋友Deryck一起吃頓飯,剛好他選的餐廳就在我民宿旁邊。
來之前都說 古巴 物資匱乏,但是面向游客的消費場所是一點都不含糊。這家Habana 61藏在居民區的小街中,很標準的輕奢小資範,進門前破敗的街道景觀和進門後的餐廳內觀完全兩個世界,游客餐廳的消費水 平和 本地人餐廳也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折射出 古巴 目前一個現狀:從事旅游業的收入要比普通行業高很多。
即便游客餐廳的消費比本地人餐廳高很多,但平心而論依然不能算貴,雞尾酒普遍在2-5CUC之間,所以在 古巴 的時候只要用餐我都愛點上一兩杯。來 古巴 點得最多的雞尾酒是自由 古巴 (Cuba Libre),象徵著 古巴 的朗姆酒搭配象徵著 美國 的可口可樂,頗有深意。
在 古巴 ,喜歡龍蝦的朋友可以敞開肚皮吃個爽了, 古巴 豐富的海洋資源使得龍蝦作為食材非常普遍,而且價格也不高。例如這家餐廳的龍蝦一尾價格僅僅14CUC,摺合不到100人民幣,味道也不錯,還足夠新鮮。
所以在 古巴 ,吃龍蝦成為了優先選項,這家店的龍蝦有兩種做法,分別是烤和焗,其他的 古巴 特色菜例如蜂蜜烤雞等就顯得遜色不少了。
飯後在附近漫無目的地散步,發現 哈瓦那 街頭的流浪貓非常多,基本也不怕人,很多流浪貓看到人來了還會主動靠過來,為了討一口吃的。
繼 摩洛哥 之後, 古巴 是我看到流浪貓最多的國家了。
在海邊回望天邊的晚霞,初來乍到的第一天天氣很給力,但不曾想到好天氣就在今天到頭了。
\-----------------------------------------------------------------------------------------------------------
來 哈瓦那 的第二天,正式的行程從現在開始,其實也沒有所謂正式的行程,因為在做 古巴 攻略的時候,平心而論 古巴 很多的旅行線路其實都並不吸引,綜合考慮之後,把 哈瓦那 以外的行程都拋棄了,與其擠時間去個一日游兩日游,倒不如就在 哈瓦那 好好晃蕩一下。
除了老爺車, 哈瓦那 的老建築也是一大特色。同樣是由於經濟封鎖, 古巴 民眾建築的發展也停滯了,老城區保留了數十年前的模樣,但與許多 歐洲 古典小鎮不同的是, 哈瓦那 的老建築由於經濟原因缺少修繕,走近看更多呈現出的是一種破敗和頹廢。
就在我所住的民宿附近的聖天使守護教堂,偏歌德風格的建築,可惜幾天下來都沒看到有開門。
哈瓦那 的民居雖然破敗,但細看還是能發現當年在那個富饒的年代屬於 哈瓦那 的一些精緻味道。隨著美古關係破冰,各國前來 古巴 旅游的游客也在增加,我們在 哈瓦那 街頭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到ins網紅風格的游客在拍照。
來到 哈瓦那 標誌性建築的國會大廈附近,國會大廈相信很多朋友都有印象,一座仿照白宮建造的建築,但純粹拍照顯得沒有什麼特色,我就沒拍了。反倒是國會大廈附近的這座 哈瓦那 大劇院 Gran Teatro de la Habana,卻是精緻得讓人移不開眼鏡。 古巴 的芭蕾舞團的所在地就是這裡,是世界十大芭蕾舞團之一。大劇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838年,是整個 拉丁美洲 最古老的劇院之一。
大劇院前面的中央公園可以說是整個 哈瓦那 看起來最富麗堂皇的區域了,即便只需要走出一個街口就能看到破敗丟空的建築,但依然無礙這裡的高人氣,所以各種招徠游客的老爺車都聚集在這裡。 古巴 人由於長期的封鎖,對外界信息相對封閉,對藝術的審美有待商榷,但是對老爺車顏色的審美卻是一直在線的,各種光鮮亮麗的老爺車被漆成鮮亮的粉色、藍色、黃色,極大地滿足了作為游客炫耀的需求。
無論何時,只要一走過這些老爺車跟前,就有司機向你招手,不過我計劃是明天再坐老爺車,就邊走 邊和 太太商量明天要挑一臺什麼樣子的。
從中央公園折回老城區,滄桑又帶有古典味的街道盡頭便是那仿照白宮建造的國會大廈,也成為了 哈瓦那 街頭一幅標準證件照。
哈瓦那 老城的主教街是對於游客而言最繁華的街道,各種商店林立,雖然裡面賣的東西少得可憐,但作為朗姆酒的發源地,至少酒精商品一點不少。
又是一隻不請自來的流浪貓,可惜我手上沒有餅干,要買也難得買到。 哈瓦那 老城沒有所謂的超市,只有幾家老式的國營商店,商品都擺在櫥窗里,要什麼就跟售貨員說,雖然也並沒有多少商品可以挑。這樣的商店在 中國 已經很少了,一下子回到了小時候的感覺。
雖然是淡季,但是街上隨處可以看見各國的游客。
五分錢小酒館(La Bodeguita del Medio),可以說是 哈瓦那 人氣最高的酒館了,因為作家海明威曾經寫下了“My mojito in la Bodeguita, My daiquiri in EI Floridita”,吸引了無數游人前來,為的就是像海明威一樣在這裡喝上一杯Mojito,並且這家小酒館也自稱這裡是Mojito的誕生地。雖然小酒館已經蜚聲國際,Mojito也從5分錢賣到了5CUC(100倍),游客從來不缺,但是對於海明威是否真的是這家酒館的常客,則出現了很多質疑的聲音。
1942年,酒館的創始人Angel Martinez在 哈瓦那 老城買下了這個店鋪。起初這裡叫做Casa Martinez,是一家出售 古巴 產品的雜貨店。店里不時會為一些老顧客提供一點餐食,在Casa Martinez提供的餐食之中,最受歡迎的是店家原創的,用朗姆酒、檸檬、白糖、薄荷和蘇打水調製的冰酒,也就是後來的Mojito。
漸漸地,前來喝酒聊天的顧客比買商品的顧客更多了,Casa Martinez乾脆轉型為專門的酒館,久而久之, 哈瓦那 當時的一些文藝工作從業者都愛來這裡聚集。據說其中一位名為Felito Ayon的雜誌編輯,在把酒館介紹給朋友的時候,都愛把這裡稱為La Bodeguita del Medio,意思是街道中間的酒館,於是這個名字在圈子中漸漸傳開,1950年酒館乾脆把它作為正式名稱。
而真正讓酒館蜚聲海外的,是由於上圖掛在酒架中間的那塊牌子,就是前面提到過海明威寫下的“My mojito in la Bodeguita, My daiquiri in EI Floridita”,並有他的親筆簽名,據說當年海明威也是這裡的Mojito的粉絲。但是近些年對海明威是否經常來這家酒館,不少人提出了質疑,一些筆跡鑒定專家覺得酒館掛的牌子並非海明威的筆跡,而且一次對酒館創始人Angel Martinez的採訪中,無意中透露了海明威並非這裡的常客。如果事實真的如此,那La Bodeguita del Medio也算是一次相當 成功 的蹭熱點營銷了。
無論真相如何,人們似乎都更願意把這小酒館和海明威聯繫起來,畢竟這樣才顯得來這裡的意義,無數的客人在牆壁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名字,心滿意足的留影,完全不在乎這些簽名過一段時間就會被清洗“重置”。
一行前來游玩的大學生,為了寫個簽名也是很拼。鄰家坐輪椅的老太太也來分一杯羹,馬克筆借用一次1CUC。
無論海明威故事的真相怎樣,這裡已經被人們賦予了特殊的意義,富有 古巴 特色的裝潢照樣值得前來,但如果對號稱Mojito發源地的出品有憧憬的朋友可能要失望了,說實話這家老字號的味道不咋的。
雖然小酒館讓 古巴 美食的評價在我心中掉了分,但在真正吃午餐的地方分數又回來了。這家店名為O'Reilly 304,得名於它就在O'Reilly街的304號,但毫無創意的店名卻是富有新意的裝修和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