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舌蘭與朗姆,輕酌淺醉墨西哥古巴
雖然留了點遺憾,但是乘熱氣球本身已經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體驗了。
熱氣球起飛的時候很平穩,落地就不那麼平穩了,前面看到別人的一個熱氣球落地的時候差點整個掀翻。我們的在落地前飛行員要我們抓緊扶手的時候像極了要來一個硬著陸的樣子,幸好我們的熱氣球降落得比較順利。完成飛行後,每個熱氣球還會送一瓶香檳給所有乘客一起慶祝。
我們的行程除了熱氣球,還包括送往特奧蒂瓦坎遺跡里自由參觀以及送返市區,在去往遺跡的過程中無可避免地被帶進了購物點,不過好在在那什麼都不買也沒有問題,還蹭了幾杯龍舌蘭釀造的酒哈哈哈。
進入遺跡,撲面而來的就是那巨大的太陽金字塔了。巨大的太陽金字塔高63米,底部是邊長為225米的正方形,是世界上第三大的金字塔,同時也是整個特奧蒂瓦坎遺跡的主體建築之一。就像我在歷史部分所說的,特奧蒂瓦坎是比瑪雅留下了更多未解之謎的美洲古文明,它的族人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由於缺乏可靠的文獻記載,至今無從知曉,連“特奧蒂瓦坎”這個名字,也是這個顯赫一時的帝國在消失了數百年後由後人命名的。
登上太陽金字塔的樓梯有幾段非常陡峭,氣喘吁吁地來到頂部,景觀豁然開朗。筆直開闊的亡者大道出現在眼前,末端是月亮金字塔。為什麼一個如此宏大的都城的中心大道會叫做亡者大道呢,是因為數百年後的印加人(主要指托爾特克人)發現已經是一座空城的特奧蒂瓦坎時,被太陽月亮金字塔以及中心大道兩旁的 小金 字塔震撼,以為這是上一個皇朝帝皇的陵墓又或者是神的陵墓,於是把這條大道命名為亡者大道。雖然後世的考古學證明瞭這些大大小小的金字塔並非像另一個大陸的金字塔那樣作為陵墓使用,而是作為祭祀神明的場所,但是亡者大道的名字還是被保存了下來。同時,後人也認為這座城市是眾神居住的地方又或者是眾神製造人類的地方,於是特奧蒂瓦坎也有了“眾神之城”的稱呼。
從太陽金字 塔下 來,沿著亡者大道來到月亮金字塔,整個特奧蒂瓦坎遺跡沒有半點遮擋,毒辣的太陽近乎要把人烤焦,只好狂補防曬霜。月亮金字塔比太陽金字塔矮,僅有45米,但登上之後發現和太陽金字塔的視野相似,原因是月亮金字塔建造的地勢較高,所以其實水平線上太陽月亮金字塔都是平齊的,不得不佩服特奧蒂瓦坎人的智慧,甚至超越了同時期的瑪雅人(此時的瑪雅文明處於前古典期)的建築水平。登上月亮金字塔後,亡者大道就出現在了視野的正中間,兩旁的 小金 字塔/祭壇分列亡者大道兩側,遠方還有太陽金字塔,異常壯觀,一想到這是距今2000年的遠古遺跡,更是肅然起敬。
我們今天看到的遺跡,僅僅是這座古老都城核心的用於祭祀的部分,當年這個超級都市居巔峰期住了約12.5-20萬人口,即便放眼國際也算得上是一座大都會了。遺跡最早的部分測定在公元前200年左右,建成時間大約在公元150年左右,在公元450年左右鼎盛,然後又戛然而止。這裡居住的到底是哪裡來的哪一族人,他們遺棄這座都城之後又去往了何方,至今無人知曉,只留下了這座遺跡,驚艷了世人千百年。
如果不是去過 墨西哥 或者研究過 墨西哥 歷史,很容易以為 墨西哥 的古代文明只有瑪雅,這是由於“2012年世界末日”的一大波推動,再加上特奧蒂瓦坎的金字塔外形與瑪雅遺址標誌性的 奇琴伊察 庫 庫爾 坎金字塔非常相似(實際上是瑪雅人借鑒了特奧蒂瓦坎的金字塔建築,或者說是兩者都繼承了奧爾梅克文明留下的建築元素),對於沒有來過特奧蒂瓦坎的人來說,把這裡錯認為瑪雅遺址非常正常。但我卻也曾經看過有人在特奧蒂瓦坎的游記帖子里赫然寫著“瑪雅人建造的特奧蒂瓦坎”,那我就真的是懷疑他們是否來之前什麼功課都沒做,參觀的時候就是隨意拍了幾張打完卡走人,回去寫游記連百度都懶得查一下張嘴就來“瑪雅遺址”了。
我希望來到一處古跡旅游,這裡不應該僅僅是一個漂亮的佈景板,而是一處古代人民留下給世人的遺產。來看一處古跡,不需要借古鑒今,也無需考古挖掘,但至少還是需要簡單瞭解一下古跡的背景,旅行終究是留給自己的記憶,而不是朋友圈裡的幾個點贊。
扯遠了,特奧蒂瓦坎帶給我的震撼相比起後面要前往的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 奇琴伊察 遺址有過之而無不及,尤其是那個年代的美洲主要生產工具還是石器,依然誕生瞭如此宏大的遺跡。只可惜他們沒有留下任何文獻記載,只能存在於後人的神話裡面了。
我們參觀 墨西哥 的古代文明遺址時,常常只看見空蕩盪的建築,這些建築裡面可以移動的物件,在我看來幾乎全都搬進了 墨西哥城 的國立人類學博物館里了。如果你愛好 墨西哥 的古跡,那至少我認為人類學博物館絕對是不可以錯過的一站,我們從遺跡出來之後,就告訴送我們回去的司機不用到旅店了,把我們拉到博物館就行。
博物館非常大,僅用作展出前 哥倫布 時期的美洲文明的展廳就有十二個,分別展出奧爾梅克、瑪雅、特奧蒂瓦坎、托爾特克、阿茲特克、 墨西哥 灣、 瓦哈卡 、 墨西哥 西北 部等不同時期和地區的古代美洲文明的展品,認真看的話一天完全不夠,只能選擇性的參觀。
我們在古跡現場僅能看到粗獷的建築和少量的雕刻,而真正最精緻的雕刻,都要在博物館裡面找。
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無疑是這一塊對著博物館正門的阿茲特克太陽曆石碑(Xiuhpohualli)了。這塊石碑在18世紀出土,是阿茲特克(對,不是瑪雅,不是瑪雅,不是瑪雅)文明最重要的出土文物。大量的游客圍著這塊石碑拍照,也有各國旅行團的導游在這裡解說,我甚至蹭到了一個中文導游,聽了一陣,不過似乎和我瞭解到的有不少出入,這個我下麵會慢慢解讀。根據對這套太陽曆的解讀,考古學家推進了對包括阿茲特克曆法和瑪雅曆法在內的前殖民時期美洲印加人曆法系統有了重大的突破。
根據阿茲特克太陽曆,他們很大程度繼承了瑪雅人的太陽曆(也叫作哈布歷),把一年劃分成18個月,每個月為整數的20天,上圖石碑中間的圈內有20格,每格都有一個圖案,分別是鱷魚、兔子、風、下雨等不同的內容,代表每一天,一共360天,此外每年還有5天的禁忌之日,沒有名字,只計數,一年就是365天。太陽曆(無論阿茲特克還是瑪雅)是一個與太陽月亮運動周期有關,用於指示農作生產的實用型曆法。除了太陽曆外,阿茲特克人也和瑪雅人以及很多其餘古代美洲文明一樣,同時使用一套同樣每個月20天,但一年僅有13個月即260天的曆法,這套曆法被稱作卓爾金歷,僅用於指示祭祀,和星體運行無關。太陽曆和卓爾金歷 會同 時使用,每隔52年是一個循環周期。
繼續回到太陽曆石碑,在內圈有四個圖案,分別是風、虎、火、水,這裡就牽涉出“2012年世界末日”的問題了,按照瑪雅人曆法(阿茲特克人也採取同樣的曆法,所以在這塊石碑上也能有同樣的解讀),他們的世界處於第五個紀元,前面4個紀元都被毀滅了,分別就是被上面提到的四個圖案代表的風、虎、火、水所摧毀。而根據瑪雅人曆法的計算,這個第五個紀元將在2012年12月21日結束,所以有了“世界末日”的說法。
而事實上是怎樣的呢?前面說到瑪雅人將太陽曆和卓爾金歷同時使用,每52年就一個循環,那麼如果記事的長度需要超過52年那怎麼辦呢?於是瑪雅人創造出了另一種名為長計歷的曆法,長計歷由5個數字組成,分別代表不同的日期計數,由大到小(左至右)分別是 伯克 盾(b'ak'tun)、卡盾(k'atun)、盾(tun)、烏內爾(uinal)和金(k'in),這些單位的對應日期如下:
1金=1天
1烏內爾=20金=20天(太陽曆的一個月)
1盾=18烏內爾=360天(太陽曆捨棄5個禁忌之日的一年)
1卡盾=20盾=7200天=約20年(今天的自然年)
1 伯克 盾=20卡盾=144000天=約395年(今天的自然年)
例如從某個紀元日開始,按長計歷計數法顯示1.2.3.4.5就表示從紀元日開始過了1 伯克 盾(144000天)+2卡盾(7200天X2)+3盾(360天X3)+4烏內爾(20天X4)+5金(1天X5)=159565天。而在瑪雅人的曆法中,13是一個特殊的數字,例如卓爾金歷的月份數就到13為止,在破譯的瑪雅語言中,“紀元”的字符含義為“第十三個 伯克 盾結束”,即按長計歷計數為13.0.0.0.0,約等於5127.2年。而瑪雅人的計數紀元日往回推則是公元前3114年8月11日,從這個紀元日開始推第十三個 伯克 盾結束日在2012年12月21日,這就是“世界末日”的由來了。
其實瞭解背後的含義的話,就會明白這隻是瑪雅人創造的曆法中的一個紀元的結束,而並非“世界末日”,瑪雅人對於前面幾個紀元日的結束或者僅憑想象臆測是某種災難導致,估計創造這套曆法的人也不知道上一個紀元是如何結束的,至於公元前3114年8月11日這個紀元日從何而來,現在看來也算是無關痛癢了。對於“世界末日”的謠言,更多是後人的一些臆想和添油加醋的傳播,現在翻查當年網絡傳播的文章也是神乎其神,今天往回看也算是一齣世界性的鬧劇了。
一不小心扯太遠,但總算把很多人都關註的瑪雅曆法世界末日通過這塊鎮館之寶引申出來解釋一遍了,博物館本身除了太陽曆石碑還有很多值得關註的寶物,包括歷史部分提過的奧爾梅克大頭雕像等都在館中,我覺得人類學博物館是 墨西哥城 最不可錯過的一處目的地,建議大家都要留出兩小時以上的時間。
今天最後一個目的地, 巴斯 孔塞洛斯圖書館(Biblioteca Vasconcelos),這裡並不是什麼歷史勝地,而是一座超現實主義帶有實驗意味的建築。
一進門就被頭頂看似懸浮著的書架所震撼,如同一座漂浮在半空的城市一樣,像極了《盜夢空間》的世界。
圖書館是對外開放的,任何人都可以進去,不過要拍照的話需要在一樓的櫃臺登記取得一個訪客證並把護照押下,手續很簡單,工作人員也非常友好。掛著訪客證,就能放心掏出相機拍照了。
這座圖書館於2006年落成,是時任總統比森特·福克斯在任期內投資最大的一項基礎設施建設,比森特·福克斯更是誇耀這將是 墨西哥 二十一世紀最偉大的建築,然而次年便陷入了違規事項的醜聞,據說被查出36項違規問題,並且浪費了大量的建材,圖書館被迫關閉整頓,直到2008年才重新開放。
無論如何,這座圖書館以獨特的建築特色進入了大家的視野,也是Ins的常客,錯落有致的書架看起來很複雜,但其實在裡面走的時候發現並不會迷路。
像我這樣來拍照的游客屬於少數,大多數在這裡的人還是來閱讀和學習的,所以大家如果來到這座圖書館的話註意控制音量不要影響他人。
我在游記一開始說過,遺憾沒能多安排幾天探索一個全面的 墨西哥城 ,在這個既有古典美又不乏現代氣息的超級大都市裡, 巴斯 孔塞洛斯圖書館算是現代味道的一個代表作了。在 墨西哥城 的 新城 區還有很多富有實驗意味的建築和元素,希望能在下一次到訪的時候一一補上, 墨西哥 非常大,我這一次無論是山地小城還是瑪雅遺址都只是走訪了一小部分,再加上還有亡靈節的誘惑,我是必定會再來的。
第三天的清晨,在去往機場之前,在民宿的 天台 上放飛了無人機來了幾張航拍,算是這一次旅程對 墨西哥城 最後的留影。
【貳】瓜納華托——為誰畫下一世繁華
開篇我便說過,我來 墨西哥 的原動力便是 瓜納華托 ,儘管 瓜納華托 周邊還有 聖米格爾 、 克雷塔羅 等彩色小鎮,我還是寧願把兩天時間都耗在這裡好好享受和體驗這座一直讓我趨之若鶩的小城。
從 墨西哥城 去往 瓜納華托 很大一部分的游客選擇坐大巴,需要6個小時的車程,美洲的旅行由於距離太長,往返航班就花去了2天的時間,所以時間是我們最大的敵人,於是我們選擇了乘坐飛機前往,能節省不少時間,價格也不太高。
瓜納華托 的機場在距離城區20多公里的另一個鎮上,去往市區乘坐官方的出租車要價585比索,還真不便宜。在 瓜納華托 只為一個俯瞰整個色彩小城的全景,為了方便拍攝,我訂的旅館便在觀景台旁邊。
人的一生會有許多個驚艷的瞬間,親眼看到 瓜納華托 的時候,至少對我來說是其中一個。
來到旅店的時候大約11點多,上一個房客退房後衛生還沒有做好,先去填肚子,詢問服務員推薦我們到山下(鎮中心)的一家名為Casa Valadez的餐廳,說是本地最好的餐廳之一,剛好前幾天一個比我早到幾天的朋友也向我推薦了這家,於是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
Casa Valadez在 瓜納華托 的來頭不小,首先是地理位置相當好,就在華雷斯劇院跟前,挨著聯合花園,幾乎是鎮上人氣最旺的地方。此外,這家餐廳的主廚還是全 墨西哥 排名前三的一位女廚師,估計味道應該會有保障。
我們要了兩個主菜,分別是椰絲炸大蝦以及醬汁牛排,兩道菜都是融合了 墨西哥 菜特色的新派料理,這也是我在 墨西哥 行程完結之後最為推薦的一種料理派系,既有西餐的普遍性又有 墨西哥 菜的地道特色,味道也是相當的棒。這一頓雖然價格不便宜,但分量也很足,性價比其實很高,算是來到 墨西哥 第一頓滿意的餐食。
今天的天氣好得不像話,也許由於在山地的原因,天空特別藍,給這座色彩之城配上了完美的背景。 瓜納華托 這個名字源自於 墨西哥 原住民的語言,在原住民的語言中,意為“青蛙之山”,一個說法是在這裡附近有一塊形狀酷似青蛙的大石,另一個說法是原住民發現這裡時,山地的形狀看上去像一隻青蛙。
在殖民者入侵前, 瓜納華托 只是一個非常小的定居點,殖民者入侵後,他們向北尋找印加人傳說中的黃金城埃爾 多拉多 (El Dorado),並且發現了 瓜納華托 所蘊含的豐富的 白銀 礦藏,雖然並不是他們要尋找的黃金城,但這座 白銀 城依舊吸引了大批的殖民者前來開采。他們於1554年開始建造城市並開采礦床,從而帶動了 瓜納華托 的發展與繁榮,使之成為 墨西哥城 以北地區最為繁榮的城鎮之一,並且留下了大量採礦的 通道 ,成為了今天 瓜納華托 一條條的隧道。
眼前的這座教堂名為Basílica Colegiata de Nuestra Señora de Guanajuato,翻譯成英語是Collegiate Basilica of Our Lady of Guanajuato,Basilica用在教堂中相對較少,正所謂物以稀為貴,也證明瞭能稱為Basilica的教堂並非等閑之輩,事實上,Basilica是被教皇/牧首授予了特殊地位的教堂,世界上最著名的Basilica要數 梵蒂岡 的 聖彼得 大教堂了。Basilica正式的中文名稱為“宗座聖殿”,所以眼前這座教堂比較貼切的翻譯應該為 瓜納華托 聖母宗座聖殿。
這座教堂呈現出濃厚的巴 洛克 風格,雖然不像 墨西哥城 的主教堂那樣富麗堂皇,但依舊是精美絕倫。這座教堂建造於1671年,耗時25年,由當地的礦主出資建造,直到1957年,教會通過認定它升級為“宗座聖殿”。
教堂盡頭供奉的這一尊聖母像,是在1557年8月8日又時任 西班牙 國王 卡洛 斯一世贈與給 瓜納華托 的,以表彰這裡開采銀礦的成果,教堂建成後這尊聖母雕像就一直安放在教堂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