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之水,上帝的眼淚|乘一艘小艇划進這裡的日出與黃昏
題記
意大利 之行的尾聲,終於圓滿落幕在了傳說中的 威尼斯 。 作為大部分 中國 游客 歐洲 之行的首選, 威尼斯 一直超負荷地承載了太多的贊譽和期許,以至於近些年來在我看過的諸多評價中,它都被冠以“讓人失望”的頭銜而蓋棺定論,每當這時,我都會想起 卡爾維 諾的小說《看不見的城市》中, 威尼斯 人馬可波羅對忽必烈說,“記憶中的形象一旦被詞語固定住,就給抹掉了。我不願意全部講述 威尼斯 ,就是怕一下子失去她。或者,在我講述其他城市的時候,我已經在一點點失去她。”
對於 威尼斯 的精準定位,或許只有你親身經歷過,才能體會。在我看來,想要真正感受 威尼斯 美好的那一部分,就必須自我屏蔽掉那些糟糕的部分, 比如 紛至沓來的套路和嘈雜的人聲,可惜誰都無法能像刺客信條里的Ezio一樣,在屋頂和水上自由來去,但如果你能趕在小販擺攤前迎接聖馬可廣場的第一縷陽光,在 威尼斯 軍械庫體會文明6中歷史奇觀的含義,在午後大巴團強勢入駐主島時選擇去彩虹島和玻璃島完美避開高峰,那麼你就會發現,當夕陽夕下,游客大面積撤離後,被霞光染紅的 威尼斯 是那麼的靜謐溫柔。
正如愛一個人那般,想要享受他的好,必先承受其不完美。我們在 威尼斯 ,沒有太多失望,總體上都還ok的地方,雖然千百年間關於它的故事早已被書寫過無數個版本,但我也想試著記錄下屬於自己的體會,寫到這裡,我不禁也開始好奇,自己筆下的 威尼斯 究竟會是什麼樣子? 目錄
I 被游客寵壞的“ 威尼斯 商人” II 聖馬可鐘樓|解鎖天空視角
III里亞托橋|愛在日落黃昏時 IV貢多拉| 威尼斯 的小艇
V 威尼斯 的清晨|喧囂前的寧靜 VI彩虹島和玻璃島|開啟新地圖
從 維羅納 出發,列車經由 威尼斯 內陸的Mestre火車站後繼續狂奔在一片水上鋪設的鐵軌上,直到盡頭處才是 威尼斯 本島的聖路濟亞車站(Stazione di Venezia Santa Lucia)。
望著車窗遠方依稀可見的開闊水域,我突然想起這趟火車的路線似乎與 威尼斯 人祖先的歷史暗暗相合,早在公元4世紀,匈奴王阿提拉率軍入侵西 羅馬 帝國,居住在北境山區的人們懼於“上帝之鞭”的威名,一路驚恐地向海邊逃亡,直至來到這片亞得里亞海北端的潟湖後,他們認定匈奴騎兵無法穿越,便就此定居了下來。他們打樁造地、開河造船,在一片淤泥中硬生生地托起一座 水城 。 水城 威尼斯 ,船自然是唯一的交通工具,在火車站買了兩張水上巴士的兩天通票後,我們在碼頭登船,沿著運河的方向前往聖馬可廣場,在 威尼斯 地圖中,這條大運河宛如一條玉帶,呈s形在 威尼斯 本島上蜿蜒而過。
I 被游客寵壞的“威尼斯商人”
聖馬可廣場登陸後,根據Google map的指引,我和老公拖著大包小包暴走在游客多如牛毛的廣場上,行李箱在石板路上發出吭哧吭哧的響聲,穿過外圍的柱廊,再繞進在一個不顯眼的巷子後,我們將行李徒手搬過一座石橋,而後方纔到達了島上預定的酒店Hotel Cavaletto。 對我而言,選擇住在島上是一件反覆斟酌後的決定,好的一面是,比起島外的交通不便,我們可以有更多時間親近 威尼斯 的日出與黃昏,甚至推開窗就是一幅纖細水道上停靠著貢多拉的美景,然而不那麼好的一面是,島上的房價實在貴得離譜,我們幾乎是下了血本,卻無法換來與之等值的服務體驗,自帶傲慢臉的前臺,等不急索要小費的門童,就連早餐都沒有服務生端來熱騰騰的現煮咖啡,這些生動的“嘴臉”構成了我對 威尼斯 的第一印象,精明事故的“ 威尼斯 商人”。不過我們絲毫不會對這種充滿銅臭味的狡黠毫無防備,或許這就是他們的商人本性吧,從一千多年前遷徙於此的先民開始, 威尼斯 人舉數代之力,靠水路發家,使此彈丸之地成為世界舊航路的中心,後世傳聞中著名的 威尼斯 商人也由此應運而生。
其實想想也是,在寸土寸金的 威尼斯 本島上,每一棟地基淹沒在水中的古老建築幾乎都擁有上百年的歷史,因此“老舊”和“狹小”必不會出其一,再加之旅游業的過度開發,如今島上90%的本地人外遷,來自世界各地的生意人競相逐鹿這塊風水寶地,而一年365天來島上的游客又遠超過 威尼斯 正常的接待量,因此疲於應付的旅游從業者早已失去了熱情好客的本性,抱著“反正你就來這一次,不賺你錢賺誰錢”想法,他們雖不會坑你,卻也不需要提供多好的服務,反正只要能讓游客能把錢一掏就完事了。 臨近午時,打開TripAdvisor搜一下 威尼斯 的招牌美食墨魚面,恰巧酒店樓下就有一家叫Tuttipient的餐館號稱在 威尼斯 排名很靠前,上面的留言一水兒都是“棒極了”、“超乎想象”,老公遂下去打包,這是一家不提供座位的外賣店,店面狹窄卻排起長隊,廚師取出機器里新鮮製作的 意大利 面而後在你面前烹飪,這個感覺倒是挺不錯的。 墨魚面老公看著周圍的老外都吃的津津有味,也抱著很大的期待拿上來和我一起分享,可是我們吃了以後卻滿臉都是問號???完全沒有GET到那葷腥的墨魚汁好吃的點在哪裡…… 下午三點的聖馬可廣場(PlazzaSan Marco),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Horrible”,這個被譽為“ 歐洲 的會客廳”的場所,在這個時間點上人滿為患,來自世界各地的旅游團隊在此聚集,操著不同語言的導游舉著小旗開著擴音器大聲地解說,廣場上莫名其妙擺著許多礙眼的攤位,各種叫賣聲、討價還價聲,甚至口角之聲不絕於耳,我們甚至很難找到一個安身之處可供自己安靜地拍照。 聖馬可廣場乾脆去廣場中心的聖馬可教堂避避風頭吧,走入教堂,我們亦步亦趨地隨著參觀的人群向前移動,牆壁上不斷有標識提示游客禁止拍照,這在我看來十分的“小心眼”。(哼,拍一下難道會掉一磅肉哦?)。 聖馬可教堂比起教堂的功能,這裡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博物館,無論是外牆的裝飾還是展覽區域的藏品,信仰天主教的聖馬可教堂都融合有東正教的風格,這也反映出 威尼斯 作為東西方文化和貿易交匯之地,曾與拜占庭帝國往來密切的歷史。 自打進入這個“副本”開始,我們便再次領教到了 威尼斯 人會做生意的本領,已經花錢購買免排隊門票的我們,走到教堂內最精華的黃金祭壇時才得知,想進去參觀居然要額外付費……what?這難道不是手游的套路?玩到最核心關卡時突然告訴你要收費才能解鎖?付完買路錢,許多游客挺直腰板掏出了相機,咔咔咔的快門聲似乎在示意“老子花錢了,拍個照怎麼滴了?!”
黃金祭壇下,是耶穌十二使徒之一聖馬可的陵墓,沒錯,就是那個寫《馬可福音》的聖馬可,在宗教主宰一切的中世紀,以商業為立國之本的 威尼斯 深諳這個社會的秩序和玩法,想要有與其他勢力叫板的底氣,就不得建立屬於自己的宗教影響力和存在感。為此,兩個 威尼斯 商人不惜遠走北非 亞歷山大 港口,將在那裡殉難的聖馬可的遺骸偷了回來,正如 羅馬 安葬著 聖彼得 , 佛羅倫薩 擁有 聖約翰 一般, 威尼斯 至此有了可以與它們比肩的神跡,而聖馬可的形象也化作一隻帶翼的 獅子 ,世代守護著 威尼斯 的安寧。如今我們在聖馬可廣場上隨處可以見一隻展翅欲飛的 獅子 ,那便是 威尼斯 的城徽——飛獅, 威尼斯 電影節金獅獎的獎盃也是以這個形象為原型設計的。 祭壇後巨大的金色圍屏是一幅製作於976年的黃金飾品,上面足足有2500多顆鑽石、紅綠寶石、黃玉、祖母綠、和紫水晶,用來來裝飾著80多幅關於耶穌、聖母和門徒馬可的圖案,看起來當真十分...em...有錢... 珍寶館,這又是一個需要付費解鎖的地方,裡面收藏了許多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期 威尼斯 從君士坦丁堡掠奪來的戰利品。 此外,這裡還收藏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財寶,早在1075年起就有一個規定,所有從海外返回 威尼斯 的船,都必須繳交一件禮物用來裝飾聖馬可大教堂。 走出教堂,天空突然飄下了綿綿細雨,回望教堂正門陽臺上的“駟馬銅像”,這個歷史上十字軍東征時從君士坦丁堡搶來的戰利品,據說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紀,後來拿破侖進攻 威尼斯 時曾短暫地把其帶回 巴黎 (好在1815年又還了回來),我們查了下資料,門口的這四隻果然只是複製品,真品躺在聖馬可博物館里睡覺呢。 “啊,博物館又是一個要付費解鎖的關卡呢(攤手)……”
“哼,休想騙我門票錢。”
II 聖馬可鐘樓|解鎖天空視角在島上,每到整點都會傳來悠揚的鐘聲,它來自聖馬可廣場 上高 聳的地標建築——聖馬可鐘樓(Campanile di San Marco),時間來到下午四點半,我們按照預約時間乘電梯登上鐘樓頂端,在這裡可以飽覽 威尼斯 整座城市的天際線。聖馬可鐘樓的登頂每半小時一批,每批大概只有30人上下,位置搶手,因此需要提前比較久才能預約到,負責維持秩序的工作人員態度十分“rude”,再綜合之前的種種見聞,我對 威尼斯 的印象簡直要跌破谷底。 可當我站在鐘樓頂端,俯瞰散落在各處的景緻時,那是我內心第一次領略到 威尼斯 這座城市的美麗,那些被掩埋在喧囂與爭吵之中的靜謐,連同這連綿的屋頂和成片的島嶼完全敞開於我們眼前,在細雨蒸騰的霧氣中瀰漫出一種恬淡的意境。
意大利 之行的尾聲,終於圓滿落幕在了傳說中的 威尼斯 。 作為大部分 中國 游客 歐洲 之行的首選, 威尼斯 一直超負荷地承載了太多的贊譽和期許,以至於近些年來在我看過的諸多評價中,它都被冠以“讓人失望”的頭銜而蓋棺定論,每當這時,我都會想起 卡爾維 諾的小說《看不見的城市》中, 威尼斯 人馬可波羅對忽必烈說,“記憶中的形象一旦被詞語固定住,就給抹掉了。我不願意全部講述 威尼斯 ,就是怕一下子失去她。或者,在我講述其他城市的時候,我已經在一點點失去她。”
對於 威尼斯 的精準定位,或許只有你親身經歷過,才能體會。在我看來,想要真正感受 威尼斯 美好的那一部分,就必須自我屏蔽掉那些糟糕的部分, 比如 紛至沓來的套路和嘈雜的人聲,可惜誰都無法能像刺客信條里的Ezio一樣,在屋頂和水上自由來去,但如果你能趕在小販擺攤前迎接聖馬可廣場的第一縷陽光,在 威尼斯 軍械庫體會文明6中歷史奇觀的含義,在午後大巴團強勢入駐主島時選擇去彩虹島和玻璃島完美避開高峰,那麼你就會發現,當夕陽夕下,游客大面積撤離後,被霞光染紅的 威尼斯 是那麼的靜謐溫柔。
正如愛一個人那般,想要享受他的好,必先承受其不完美。我們在 威尼斯 ,沒有太多失望,總體上都還ok的地方,雖然千百年間關於它的故事早已被書寫過無數個版本,但我也想試著記錄下屬於自己的體會,寫到這裡,我不禁也開始好奇,自己筆下的 威尼斯 究竟會是什麼樣子? 目錄
I 被游客寵壞的“ 威尼斯 商人” II 聖馬可鐘樓|解鎖天空視角
III里亞托橋|愛在日落黃昏時 IV貢多拉| 威尼斯 的小艇
V 威尼斯 的清晨|喧囂前的寧靜 VI彩虹島和玻璃島|開啟新地圖
從 維羅納 出發,列車經由 威尼斯 內陸的Mestre火車站後繼續狂奔在一片水上鋪設的鐵軌上,直到盡頭處才是 威尼斯 本島的聖路濟亞車站(Stazione di Venezia Santa Lucia)。
望著車窗遠方依稀可見的開闊水域,我突然想起這趟火車的路線似乎與 威尼斯 人祖先的歷史暗暗相合,早在公元4世紀,匈奴王阿提拉率軍入侵西 羅馬 帝國,居住在北境山區的人們懼於“上帝之鞭”的威名,一路驚恐地向海邊逃亡,直至來到這片亞得里亞海北端的潟湖後,他們認定匈奴騎兵無法穿越,便就此定居了下來。他們打樁造地、開河造船,在一片淤泥中硬生生地托起一座 水城 。 水城 威尼斯 ,船自然是唯一的交通工具,在火車站買了兩張水上巴士的兩天通票後,我們在碼頭登船,沿著運河的方向前往聖馬可廣場,在 威尼斯 地圖中,這條大運河宛如一條玉帶,呈s形在 威尼斯 本島上蜿蜒而過。
I 被游客寵壞的“威尼斯商人”
聖馬可廣場登陸後,根據Google map的指引,我和老公拖著大包小包暴走在游客多如牛毛的廣場上,行李箱在石板路上發出吭哧吭哧的響聲,穿過外圍的柱廊,再繞進在一個不顯眼的巷子後,我們將行李徒手搬過一座石橋,而後方纔到達了島上預定的酒店Hotel Cavaletto。 對我而言,選擇住在島上是一件反覆斟酌後的決定,好的一面是,比起島外的交通不便,我們可以有更多時間親近 威尼斯 的日出與黃昏,甚至推開窗就是一幅纖細水道上停靠著貢多拉的美景,然而不那麼好的一面是,島上的房價實在貴得離譜,我們幾乎是下了血本,卻無法換來與之等值的服務體驗,自帶傲慢臉的前臺,等不急索要小費的門童,就連早餐都沒有服務生端來熱騰騰的現煮咖啡,這些生動的“嘴臉”構成了我對 威尼斯 的第一印象,精明事故的“ 威尼斯 商人”。不過我們絲毫不會對這種充滿銅臭味的狡黠毫無防備,或許這就是他們的商人本性吧,從一千多年前遷徙於此的先民開始, 威尼斯 人舉數代之力,靠水路發家,使此彈丸之地成為世界舊航路的中心,後世傳聞中著名的 威尼斯 商人也由此應運而生。
其實想想也是,在寸土寸金的 威尼斯 本島上,每一棟地基淹沒在水中的古老建築幾乎都擁有上百年的歷史,因此“老舊”和“狹小”必不會出其一,再加之旅游業的過度開發,如今島上90%的本地人外遷,來自世界各地的生意人競相逐鹿這塊風水寶地,而一年365天來島上的游客又遠超過 威尼斯 正常的接待量,因此疲於應付的旅游從業者早已失去了熱情好客的本性,抱著“反正你就來這一次,不賺你錢賺誰錢”想法,他們雖不會坑你,卻也不需要提供多好的服務,反正只要能讓游客能把錢一掏就完事了。 臨近午時,打開TripAdvisor搜一下 威尼斯 的招牌美食墨魚面,恰巧酒店樓下就有一家叫Tuttipient的餐館號稱在 威尼斯 排名很靠前,上面的留言一水兒都是“棒極了”、“超乎想象”,老公遂下去打包,這是一家不提供座位的外賣店,店面狹窄卻排起長隊,廚師取出機器里新鮮製作的 意大利 面而後在你面前烹飪,這個感覺倒是挺不錯的。 墨魚面老公看著周圍的老外都吃的津津有味,也抱著很大的期待拿上來和我一起分享,可是我們吃了以後卻滿臉都是問號???完全沒有GET到那葷腥的墨魚汁好吃的點在哪裡…… 下午三點的聖馬可廣場(PlazzaSan Marco),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Horrible”,這個被譽為“ 歐洲 的會客廳”的場所,在這個時間點上人滿為患,來自世界各地的旅游團隊在此聚集,操著不同語言的導游舉著小旗開著擴音器大聲地解說,廣場上莫名其妙擺著許多礙眼的攤位,各種叫賣聲、討價還價聲,甚至口角之聲不絕於耳,我們甚至很難找到一個安身之處可供自己安靜地拍照。 聖馬可廣場乾脆去廣場中心的聖馬可教堂避避風頭吧,走入教堂,我們亦步亦趨地隨著參觀的人群向前移動,牆壁上不斷有標識提示游客禁止拍照,這在我看來十分的“小心眼”。(哼,拍一下難道會掉一磅肉哦?)。 聖馬可教堂比起教堂的功能,這裡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博物館,無論是外牆的裝飾還是展覽區域的藏品,信仰天主教的聖馬可教堂都融合有東正教的風格,這也反映出 威尼斯 作為東西方文化和貿易交匯之地,曾與拜占庭帝國往來密切的歷史。 自打進入這個“副本”開始,我們便再次領教到了 威尼斯 人會做生意的本領,已經花錢購買免排隊門票的我們,走到教堂內最精華的黃金祭壇時才得知,想進去參觀居然要額外付費……what?這難道不是手游的套路?玩到最核心關卡時突然告訴你要收費才能解鎖?付完買路錢,許多游客挺直腰板掏出了相機,咔咔咔的快門聲似乎在示意“老子花錢了,拍個照怎麼滴了?!”
黃金祭壇下,是耶穌十二使徒之一聖馬可的陵墓,沒錯,就是那個寫《馬可福音》的聖馬可,在宗教主宰一切的中世紀,以商業為立國之本的 威尼斯 深諳這個社會的秩序和玩法,想要有與其他勢力叫板的底氣,就不得建立屬於自己的宗教影響力和存在感。為此,兩個 威尼斯 商人不惜遠走北非 亞歷山大 港口,將在那裡殉難的聖馬可的遺骸偷了回來,正如 羅馬 安葬著 聖彼得 , 佛羅倫薩 擁有 聖約翰 一般, 威尼斯 至此有了可以與它們比肩的神跡,而聖馬可的形象也化作一隻帶翼的 獅子 ,世代守護著 威尼斯 的安寧。如今我們在聖馬可廣場上隨處可以見一隻展翅欲飛的 獅子 ,那便是 威尼斯 的城徽——飛獅, 威尼斯 電影節金獅獎的獎盃也是以這個形象為原型設計的。 祭壇後巨大的金色圍屏是一幅製作於976年的黃金飾品,上面足足有2500多顆鑽石、紅綠寶石、黃玉、祖母綠、和紫水晶,用來來裝飾著80多幅關於耶穌、聖母和門徒馬可的圖案,看起來當真十分...em...有錢... 珍寶館,這又是一個需要付費解鎖的地方,裡面收藏了許多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期 威尼斯 從君士坦丁堡掠奪來的戰利品。 此外,這裡還收藏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財寶,早在1075年起就有一個規定,所有從海外返回 威尼斯 的船,都必須繳交一件禮物用來裝飾聖馬可大教堂。 走出教堂,天空突然飄下了綿綿細雨,回望教堂正門陽臺上的“駟馬銅像”,這個歷史上十字軍東征時從君士坦丁堡搶來的戰利品,據說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紀,後來拿破侖進攻 威尼斯 時曾短暫地把其帶回 巴黎 (好在1815年又還了回來),我們查了下資料,門口的這四隻果然只是複製品,真品躺在聖馬可博物館里睡覺呢。 “啊,博物館又是一個要付費解鎖的關卡呢(攤手)……”
“哼,休想騙我門票錢。”
II 聖馬可鐘樓|解鎖天空視角在島上,每到整點都會傳來悠揚的鐘聲,它來自聖馬可廣場 上高 聳的地標建築——聖馬可鐘樓(Campanile di San Marco),時間來到下午四點半,我們按照預約時間乘電梯登上鐘樓頂端,在這裡可以飽覽 威尼斯 整座城市的天際線。聖馬可鐘樓的登頂每半小時一批,每批大概只有30人上下,位置搶手,因此需要提前比較久才能預約到,負責維持秩序的工作人員態度十分“rude”,再綜合之前的種種見聞,我對 威尼斯 的印象簡直要跌破谷底。 可當我站在鐘樓頂端,俯瞰散落在各處的景緻時,那是我內心第一次領略到 威尼斯 這座城市的美麗,那些被掩埋在喧囂與爭吵之中的靜謐,連同這連綿的屋頂和成片的島嶼完全敞開於我們眼前,在細雨蒸騰的霧氣中瀰漫出一種恬淡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