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行記
到了飯點,承當地朋友之邀品嘗塔國國菜 庫魯 托。這道以土豆為主的菜餚,美則美矣,惜哉是全素的,就像沒有羊肉的 海南 齋菜煲,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原料。 苦盞 的氣候水土較塔其它地區更適合農牧業生產,因而人們對本地 中亞 傳統美食的味道,如烤肉shashlik、烤包子sambusa、抓飯plov和芝士或魚肉丸子kurut,自信滿滿甲塔國。說實話,大多數食物吃不出區別,就是這裡的kurut格外酸。盛情難卻吃兩顆,走在路上忽然朋友又從兜里掏兩顆。哎喲喂,實在受不了了!
席間, 苦盞 的小伙姑娘即興朗誦卡邁勒的詩句,抑揚頓挫,你唱我和,時而齊吟,不需知曉語言,亦能充分感受到音律之美。生活如詩適水,人生的歡樂,莫過於此。 (引用網絡kurut圖) 後來,在城市中央,見到了另一尊卡邁勒的坐像。那時,我想,他一定是 苦盞 人心目中最了不起的“忽氈地”。 3\. 幸福的星期四不去Panjshanbe潘傑尚別巴扎,不算到過 苦盞 。這個名字聽起來像首都 杜尚別 Dushanbe,字面上 杜尚別 是星期一、潘傑尚別則是星期四之意, 苦盞 這處巴扎的得名源於每周四的集市最為熱鬧。初聽這句話,頗不以為然。待到身臨其境,並不覺得十分特別。直至回 杜尚別 的路上瀏覽整理照片,一張張看過去,才品嘗出一絲韻味。
這塊區域是一處四方形結構,西邊是Masjidi Jami清真寺及謝赫穆斯里希丁Muslekheddin陵墓建築群,北 邊和 東邊是市場,一條車水馬龍東西向的道路同時是遠近各路公交小巴的始發站,馬路的南邊則是二戰烈士紀念碑。 謝赫穆斯里希丁是12世紀本城的宗教領袖,其陵墓隨著時局變幻屢建屢毀又復建,基本定型於16世紀。當日陵寢沒有對外開放,環繞一圈,頗感古意盎然、朴素可親。旁邊在建一座建築的綠穹比較辣眼,然而入照後卻使畫面增色活潑不少。 對面的Panjshanbe市場建成於1964年,兼具古典主義和蘇維埃風格。但見兩排圓拱撐起大廳,光線自然射入,顯得十分敞亮通透。在首層,鮮花、果蔬、饢餅、香料、乾果、腌製品等等琳琅滿目,一派飽滿的 中亞 風情;二樓的商店和攤位銷售服裝、雜貨和電子設備和家居用品,許多老少娘們在現場試裝哦!主市場大廳與清真寺之間過橋小樓的二層,主營首飾加工和銷售,亦是熱鬧非凡;在巴扎外圍,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生鮮食物攤檔。整體感覺,擁擠但非無序,市面還算乾凈,而且莫名覺得比其它國家的巴扎來得安全許多。 不妨想象一番,無論是在蘇聯時期還是新時代,城市和鄰近村莊的居民從四面八方聚集而來,首先或許會參加官方組織的紀念活動,結束後如潮涌向市場購物,天色將暗時又紛紛走向對面過宗教生活。多麼典型的、美好的 中亞 一天!當今世界紛紛攘攘,在這麼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地域,國家權力、市場活力和宗教傳統滲透融合、經久而自然形成的世俗生活彌足珍貴。
拜訪之日,不是任何紀念日,沒有見到任何官方組織的公共活動,公權力暫且退居幕後。我所關註的,聚焦在市場與宗教的默默角力之上。半日過去,來來往往的人們,十之八九還是走進右側。與首都 杜尚別 千人一面、幾乎所有人都長著一副典型的平原塔吉克人面孔很不一樣,有些訝異於 苦盞 的人們沒有明顯的種族特征,或者說稍微偏向 蒙古 人種。塔吉克的、烏茲別克的、 蒙古 的、 俄羅斯 的、阿拉伯的甚至 中國 的血統長期以來互相融合,造就了包容開明的 苦盞 人。據說,當年內戰時期, 苦盞 旗幟鮮明地站在反保守宗教勢力的一面。當宣禮的廣播鳴起,這兒也不像有的國家或地區,仿佛聽到了戰鬥號角一般,空氣瞬間為之凝固。走遠一些,還將發現各種各樣與現代生活息息相關的商鋪和門店,如家電、汽配、裝修等等,人頭攢動、生意 興隆 ,像極了九十年代的 中國 。從 苦盞 這個窗口,我認為,與一河之隔的 阿富汗 比較,塔吉克人民雖然同樣還不富足,毫無疑問卻擁有光明得多的未來。 回程之前,去了一趟市區20公里之外的Kayrakkum水庫。這個人工湖建於20世紀50年代,由於 塔吉克斯坦 是一個內陸國,人們思海心切,通常稱之為“塔吉克海”。湖濱景區的季節性反差極大,寒季便是一片靜寂海。周邊近乎廢棄的蘇聯時期的村鎮,無言記錄著時代的變遷。
席間, 苦盞 的小伙姑娘即興朗誦卡邁勒的詩句,抑揚頓挫,你唱我和,時而齊吟,不需知曉語言,亦能充分感受到音律之美。生活如詩適水,人生的歡樂,莫過於此。 (引用網絡kurut圖) 後來,在城市中央,見到了另一尊卡邁勒的坐像。那時,我想,他一定是 苦盞 人心目中最了不起的“忽氈地”。 3\. 幸福的星期四不去Panjshanbe潘傑尚別巴扎,不算到過 苦盞 。這個名字聽起來像首都 杜尚別 Dushanbe,字面上 杜尚別 是星期一、潘傑尚別則是星期四之意, 苦盞 這處巴扎的得名源於每周四的集市最為熱鬧。初聽這句話,頗不以為然。待到身臨其境,並不覺得十分特別。直至回 杜尚別 的路上瀏覽整理照片,一張張看過去,才品嘗出一絲韻味。
這塊區域是一處四方形結構,西邊是Masjidi Jami清真寺及謝赫穆斯里希丁Muslekheddin陵墓建築群,北 邊和 東邊是市場,一條車水馬龍東西向的道路同時是遠近各路公交小巴的始發站,馬路的南邊則是二戰烈士紀念碑。 謝赫穆斯里希丁是12世紀本城的宗教領袖,其陵墓隨著時局變幻屢建屢毀又復建,基本定型於16世紀。當日陵寢沒有對外開放,環繞一圈,頗感古意盎然、朴素可親。旁邊在建一座建築的綠穹比較辣眼,然而入照後卻使畫面增色活潑不少。 對面的Panjshanbe市場建成於1964年,兼具古典主義和蘇維埃風格。但見兩排圓拱撐起大廳,光線自然射入,顯得十分敞亮通透。在首層,鮮花、果蔬、饢餅、香料、乾果、腌製品等等琳琅滿目,一派飽滿的 中亞 風情;二樓的商店和攤位銷售服裝、雜貨和電子設備和家居用品,許多老少娘們在現場試裝哦!主市場大廳與清真寺之間過橋小樓的二層,主營首飾加工和銷售,亦是熱鬧非凡;在巴扎外圍,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生鮮食物攤檔。整體感覺,擁擠但非無序,市面還算乾凈,而且莫名覺得比其它國家的巴扎來得安全許多。 不妨想象一番,無論是在蘇聯時期還是新時代,城市和鄰近村莊的居民從四面八方聚集而來,首先或許會參加官方組織的紀念活動,結束後如潮涌向市場購物,天色將暗時又紛紛走向對面過宗教生活。多麼典型的、美好的 中亞 一天!當今世界紛紛攘攘,在這麼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地域,國家權力、市場活力和宗教傳統滲透融合、經久而自然形成的世俗生活彌足珍貴。
拜訪之日,不是任何紀念日,沒有見到任何官方組織的公共活動,公權力暫且退居幕後。我所關註的,聚焦在市場與宗教的默默角力之上。半日過去,來來往往的人們,十之八九還是走進右側。與首都 杜尚別 千人一面、幾乎所有人都長著一副典型的平原塔吉克人面孔很不一樣,有些訝異於 苦盞 的人們沒有明顯的種族特征,或者說稍微偏向 蒙古 人種。塔吉克的、烏茲別克的、 蒙古 的、 俄羅斯 的、阿拉伯的甚至 中國 的血統長期以來互相融合,造就了包容開明的 苦盞 人。據說,當年內戰時期, 苦盞 旗幟鮮明地站在反保守宗教勢力的一面。當宣禮的廣播鳴起,這兒也不像有的國家或地區,仿佛聽到了戰鬥號角一般,空氣瞬間為之凝固。走遠一些,還將發現各種各樣與現代生活息息相關的商鋪和門店,如家電、汽配、裝修等等,人頭攢動、生意 興隆 ,像極了九十年代的 中國 。從 苦盞 這個窗口,我認為,與一河之隔的 阿富汗 比較,塔吉克人民雖然同樣還不富足,毫無疑問卻擁有光明得多的未來。 回程之前,去了一趟市區20公里之外的Kayrakkum水庫。這個人工湖建於20世紀50年代,由於 塔吉克斯坦 是一個內陸國,人們思海心切,通常稱之為“塔吉克海”。湖濱景區的季節性反差極大,寒季便是一片靜寂海。周邊近乎廢棄的蘇聯時期的村鎮,無言記錄著時代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