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讓我慢慢的認識你【2015年9月--MOMOxEAST玩轉小地球】


香港 \---國際化,繁華有活力,休閑購物的城市。
韓國 \---傳統時尚,團結有愛、綜藝娛樂產業發達,美食多樣的城市。
日本 \---乾凈有秩序,謙卑講禮貌,繁華卻不失古樸,細微有愛的國家。
澳門 \---神秘,安逸,有情懷的城市。
最終選擇了 澳門 ,原因是我覺得的它很迷人。它沒有 香港 繁華,沒有 韓國 時尚,沒有 日本 謙卑,但有一種神秘的魅力。這座小城很安逸。我們想去看看這裡的教堂建築,想感受下這裡的生活節奏,想嘗嘗正宗的葡式蛋撻,想看看大三巴的樣子,想嘗嘗最有名的豬扒包,想站上 澳門 塔。
機票酒店機票:共計人民幣3634元/2人 (成人票價¥997+稅費¥690)*2+保險130*2=3634元
09月03日 北京 \- 澳門 :(國航CA731) 11:00---14:50 約3小時50分鐘
09月07日 澳門 \- 北京 :(國航CA732) 15:50---19:35 約3小時45分鐘
利澳酒店
入住時間:0903~0907,共五晚,人民幣2,871元 (HK$ 3,386.21)
地址: 新口岸高美士街33號, 澳門 , 澳門 特別行政區
介紹:酒店位於繁華地段,辦理入住時間為15:00 - 23:30 時,退房時間為11:00時之前,這點蜂蜂們要註意,和國內不一樣。酒店內飾不錯,房間挺大的,冷氣特足。酒店一層辦理入住和退房,服務生很有禮貌,服務很好。 回憶你的樣子2015年9月初的這天,秋高氣爽。正午出發,平流層上空的天氣藍天白雲,晴朗的很。每次出行我都會照例在飛機上照下外邊的樣子,仿佛這已經成了我的一個習慣,也是一段旅行的開始。



澳門 ,我來看你咯。

果然9月來是個比較好的時間,天氣雖然熱但綠樹紅花,風景正好。閑逛時無意看到這間學校,充滿著濃濃的文藝氣息,所以選了個角度照了張照片, 澳門 的天氣在我們去的幾天都是大晴天,所以照出來的照片都是藍天綠樹,晴朗明媚的。



可能是 澳門 小的緣故,我看到這邊的人們蠻喜歡騎摩托,隨處可見一排一排的小摩托整齊的擺放在街道旁。這可能也算 澳門 的一個特色吧,嘻嘻。

普及時間到,copy大三巴的介紹:
大三巴牌坊位於 澳門 半島大三巴斜港,是聖 保祿 教堂正面前壁的遺跡,右邊鄰近大炮台和 澳門 博物館,距今已有350多年曆史,是 澳門 最為大眾熟悉的標誌。“三巴”是“聖 保祿 ”的譯音,又因教堂前壁遺跡貌若 中國 傳統的牌坊,所以稱大三巴牌坊,此景點已於2005年7月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游覽大三巴牌坊,除欣賞巍峨壯觀的前壁之外,更要留意牌坊(前壁)上精緻的浮凋及其含義。
參觀完牌坊,可以到內側廣場的天主教藝術博物館參觀;館內收藏了 澳門 教堂和修院具代表性的畫作、凋塑等,當中最珍貴的是一批以宗教生活為題材的油畫,這是遠東的第一批畫作,也是東方最古老的油畫。隔壁的墓室更存放著 日本 和 越南 殉教者的遺骨,展示 澳門 的宗教歷史。









普及時間到,copy大炮台的介紹:
座落在大三巴牌坊側的大炮台又名 聖保羅 炮台、中央炮台、大三巴炮,屬聖 保祿 學院和聖 保祿 教堂的一部分。大炮台建於公元1616年明神宗年間,是 中國 最古老的西式炮台之一。本屬教會所有,為保護聖 保祿 教士而興建,用以防範海盜,後轉為軍事設施區。昔日炮台高踞 澳門 市中心,負起防衛之責,為一軍事重點。
大炮臺上的古炮在1622年抵禦 荷蘭 人的入侵時,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大炮臺上原有一座 南歐 式的建築,初為兵營,後為氣象臺的所在地。1998年, 澳門 博物館在這裡落成。博物館共有三層,通過展品向參觀者展現在數百年當中,居住在 澳門 的不同民族 和平 共處的生活狀況、歷史面貌以及當代 澳門 城市生活的特色和對未來的展望。






議事亭前地,坐落在民政總署總部對面。整個廣場由碎石子鋪成波浪狀,附近道路已闢為行人專用區,周圍有長椅,所以人們都喜歡聚集在這裡談天和休閑。在廣場的中央矗立著一座噴泉,它同時也是這裡的標誌。現今,噴水 池上 擺放著象徵 葡萄牙 航海遠征的天球儀,晚上配上燈光效果讓議事亭前地生色不少。
這裡從以往到現在都是繁盛的商業區,很多游客都在這裡逛街,選購商品和手信。

仁慈堂,是 澳門 第一所慈善組織,於1569年由 澳門 首任主教賈尼路創立,負責慈善救濟的工作,故名“仁慈堂”。成立之後,仁慈堂開辦了 中國 第一間西式醫院白馬行醫院,並設育嬰堂、痲瘋院、老人院、孤兒院等機構。
現在仁慈堂的二樓為博物館,收藏了很多許多由私人捐出的宗教祭品。 但令人想不到的是,仁慈堂與 澳門 龍頭產業博彩業有密切關係。原來 澳門 是 中國 最早正式發售中西式彩票的地方,而第一批以慈善為目的彩票就是由仁慈堂發行。

民政總署大樓,是 澳門 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坐落在 澳門 繁華的心臟地帶。大樓建於1784年,前身為市政廳,樓內部有畫廊及圖書館。每年12月舉行的“全澳書畫聯展”,堪稱 澳門 藝壇重要展覽。圖書館則散髮著一種截然不同的味道——葡國風情,專門收藏17世紀至1950年的外文古籍珍品,包括創刊於1822年的葡文《蜜蜂華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