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絲路,重拾中亞的王朝舊夢——記行烏茲別克斯坦
↑Ayaz kala 起初雲比較密,覺得自己應該看不到日落了,上天眷顧還是讓我看到了古堡日落,找了好幾個地方沒取號景,就湊合著拍幾張吧。 ↑Ayaz kala ↑Ayaz kala ↑Ayaz kala ↑Ayaz kala ↑Ayaz kala 司機帶我回到主幹道的時候天已全黑,路上車也沒有幾輛,轉到 烏爾根奇 的拼車點後,5000S一人拼車前往 希瓦 。 烏爾根奇 只是一個中轉站,這座城市沒有幾家旅館,並不適合停留。 希瓦>>奴隸市場和大篷車抵達 希瓦 Laliopa Guesthouse的時候,已經晚上八點半了,註意一下Laliopa有兩家旅館在 希瓦 ,一家叫Hostel,另一家叫Guesthouse,Guesthouse就在 希瓦 古城西門邊上,Hostel則離古城比較遠。一天沒吃飯,晚上想找點吃的,逛了一圈古城,空蕩盪,連個人影都不見一隻,更別說有開著的餐廳了。出來古城問了一下人,指了指古城西門邊上飯館,過去的時候已經打烊了,老闆看我餓著的樣子,熱了一份手抓飯給我填一填肚子。 ↑希瓦古城 Laliopa Guesthouse的早餐非常豐盛,昨天到店的時候,前臺一直跟我推薦他們家的單床房,說很安靜,有私人空間,價格也就貴了6刀,後來想想還是住多人間吧。原來這兩天他們家的多人間都沒人住,可能連樓上的單人間都沒有人,整座GH就只有我一個住客。 ↑希瓦古城 電視上放烏國的老電影,很有可能在 希瓦 “影視城”裡面取景。 希瓦 地圖 希瓦 古城又稱為依瓊 卡拉 (Itchan Kala),曾經是烏茲別克和 土庫 曼人爭奪的領土,最終由烏茲別克人勝出,鞏固了他們在 希瓦 汗國的統治地位。在哈薩克草原和 土庫 曼沙漠劫掠了不少奴隸前來 希瓦 進行交易,大部分是當地居 民和 路過的商旅。當人們提起 希瓦 這一名字時,無不感到毛骨悚然,當時有大約4萬名奴隸在 希瓦 勞作, 希瓦 已成為 中亞 最大的奴隸市場。 ↑希瓦古城 ↑希瓦城牆 ↑希瓦古城 阿爾·花剌子米,花剌子模人,來自 希瓦 的數學家,被譽為代數之父。 ↑希瓦古城 希瓦 古城通票100000S,包含15個景點,進城不需要收費,但是進入景點要你出示門票。很不爽的一點是,本地人可以一個點一個點去買票,而外國人只能在 希瓦 古城西門那買通票。 ↑希瓦古城 從西門進入古城第一座看到的建築師卡爾他塔,他的直徑14米,原本設計高度是70米,由於戰爭使得塔身沒有完工,高度定格在了28米,所以我就起名胖子宣禮塔。曾經的照片上看到塔身並沒有太多的彩藍瓷磚,都是蘇聯的強行修複讓宣禮塔在陽光下閃著光,能猜到這座塔頂端曾經是破亂不堪。 ↑卡爾他塔 卡爾他塔旁邊的古建築現在變成一座旅館和餐廳。 ↑希瓦古城 可以想象這個廣場曾經是有多少臺大篷車拉著一車又一車的奴隸前來進行買賣,如今則是當地人的一個休閑去處,傍晚時分不少小孩在這裡劃一個球場踢足球。 ↑希瓦古城 ↑希瓦古城 古城南面有一段城牆坍塌了,可以從那裡爬上去,沿著城牆上走,看到其實靠著南部城牆的都是當地人的住宅,古城的景點都集中在中部。 ↑希瓦城牆 ↑希瓦城牆 ↑希瓦城牆 ↑希瓦城牆 可憐的駱駝,被游客坐到背上的毛都掉光了。 ↑希瓦古城 走在 希瓦 古城裡面就像回到中世紀那樣,但它們留存下來的建築最早也只是建於14世紀,大部分建築都在18到19世紀建造起來,當時 希瓦 經歷了一段經濟 和政 治衰退期之後,再次從其廢墟上崛起。這次遲來的復興,修建了大量類似 布哈拉 和 撒馬爾罕 的建築,構成了城市獨特的中心區。又不像 布哈拉 和 撒馬爾罕 那樣分散,這裡的宗教學校和清真寺密集的分佈在古城西門至東門的主幹道上。 ↑希瓦古城 新人們從西門進城,不知道這夥人為啥表情這麼嚴肅。 ↑希瓦古城 古老的星期五清真寺,裡面又見到兩對新人在拍婚紗照。這座清真寺建於1789年,大廳裡面有13排立柱,每排17根,其實好多立柱比清真寺本身歷史還要久遠,他們是從一個被摧毀的建築中移用過來的。這種多柱式清真寺在 中亞 地區極為少見,大部分木柱源於14世紀,而且每根立柱上的木雕錯綜複雜,雕刻精細。大門口旁有個小樓梯,一路走上去就是星期五清真寺47米高的宣禮塔頂,樓梯臺階非常陡,而且走一步都有點慌,怕這個外觀看上去特別苗條的宣禮塔坍塌下來。 ↑星期五清真寺 ↑星期五清真寺 ↑星期五清真寺 ↑星期五清真寺 ↑星期五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