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冬季武夷的丹青畫捲(暨沿途武夷山群峰甄識紀要)
↑武夷山風景名勝區-虎嘯岩 等下得山來到『白蓮渡』,踏上前往玉女峰的漫步道時,必須要抬看一眼這座巨岩的。其實在整個游虎嘯岩途中,都沒有領會過它的整體尊容,反而要在這裡才能完整地瞻仰到。 ↑武夷山風景名勝區-虎嘯岩 樹影搖曳中閃現出『虎溪靈洞』四個摩崖大字。旁邊的某導游哄她的團員說哎呀這是你們剛纔走過的路呀,其實這幾個字是在天成禪寺東側的那條路上的『虎舌』和『不浪舟』附近的,要在景區進來道路的分叉路口走俗稱的『懶漢坡』的『坡仙帶』才會經過。我們這次路線是錯過了的(除非從天成禪寺下到下山岔路口時,往另一方向走一段『坡仙帶』上山路),只能在山下觀賞了。 ↑武夷山風景名勝區-虎嘯岩 【綠野萍蹤】
從虎嘯岩到玉女峰的『綠野萍蹤』漫步道一路都很平坦,非常好走。途中經過一片茶園時眼前平地聳起一座高峰,導游圖和路標對此無任何標示,此後查詢確定為『兜鍪峰』。 ↑武夷山風景名勝區-虎嘯岩 繼續向前走,回望這座山峰又是另一種雄姿。 ↑武夷山風景名勝區-虎嘯岩 綠野萍蹤的終點是九曲溪畔的一片石灘,迎面正對著鐵板嶂,左為玉女峰,右為大王峰。夕陽暖暖地照在大王和鐵板上,但玉女峰卻僅有一尊孤寂的剪影,好一幅完美的天降鐵板隔絕人間情侶的畫面呀! ↑九曲溪 第二天的整日行程到此結束了,該想想晚上吃些啥好東西來補給了。 歸程及後記【 崇陽 溪畔】
離開 武夷山 開啟回程之旅前,清早沿 崇陽 溪慢慢散步,慢慢地試圖辨識些兩天來經過的山峰。 ↑武夷山風景區 一片茶園和民居的白牆之上,三仰峰遠遠地挺拔在遠處天際。 ↑武夷山風景區 遠處的這又是那座峰呢?待慢慢探求吧,希望還有機會再來 ...... ↑武夷山風景區 【武夷公交】
武夷山 北門到高鐵北站有7路和9路,票價3元。要留意的是武夷的公交車仿佛要在車站招手才停的,不然直接開過。本人就曾在等候10分鐘後 成功 地看著一輛9路車飛馳而去。又過約5分鐘後終於招手攔住一輛7路車,穿過鬧市區抵達火車北站(公交從景區至北站行駛時間約半小時)。
【 武夷山 北站】
武夷山 北站是離 武夷山 景區最近的高鐵站。車站很小,衛生打掃得乾凈,裡面稀稀落落地開著幾家小店,出售些當地土特產,但沒有餐飲設施。
【後記】
自多年前開始周游各地的旅行時,行前預習和返回後復盤就成了習慣,溫習所體會到的當地的人文地理。這時總會拿旅途中的照片和地圖進行對照。
然而在對 武夷山 之行進行復盤時,發現無論當地的導游圖還是網絡上的各類地圖中都找不到 武夷山 三十六峰的分佈圖(估計這個圖只在 武夷山 某政府部門的辦公室存在),而當地導游資料或船工口中又多會講傳說故事,而很少涉及實際的地理歷史知識,因而一時竟無法有效正確地標註許多照片的地點名稱。
為完成這個強迫症帶給自己的任務,連續幾天在網上查找資料,將能查到的各種峰岩的特征和相關摩崖石刻與照片上的影像進行關聯,最終總算能甄別出大部分經過的地點。
然後為了給這一過程留下個記錄,也為今後可能有同樣興趣的朋友有個參考,抽閑碼字形成本文,算是對此次 武夷山 之行一個交待。
這次 武夷山 只是走了一遍傳統路線,還有許多地方未能深入。先遺下這些憾,給以後再去留一個理由吧。是為後記。
(附言:游記發表以來發現這一類的紀實性標題的文字在站內沉得好快 ,如果承蒙那位峰友不嫌文字鄙陋,耐心看完本文後覺得有用有幫助的話,麻煩小動個手指或鼠標『頂』一下哈 ,這樣其他有同樣興趣和需要的峰友也能方便看到了,多謝啦! )
從虎嘯岩到玉女峰的『綠野萍蹤』漫步道一路都很平坦,非常好走。途中經過一片茶園時眼前平地聳起一座高峰,導游圖和路標對此無任何標示,此後查詢確定為『兜鍪峰』。 ↑武夷山風景名勝區-虎嘯岩 繼續向前走,回望這座山峰又是另一種雄姿。 ↑武夷山風景名勝區-虎嘯岩 綠野萍蹤的終點是九曲溪畔的一片石灘,迎面正對著鐵板嶂,左為玉女峰,右為大王峰。夕陽暖暖地照在大王和鐵板上,但玉女峰卻僅有一尊孤寂的剪影,好一幅完美的天降鐵板隔絕人間情侶的畫面呀! ↑九曲溪 第二天的整日行程到此結束了,該想想晚上吃些啥好東西來補給了。 歸程及後記【 崇陽 溪畔】
離開 武夷山 開啟回程之旅前,清早沿 崇陽 溪慢慢散步,慢慢地試圖辨識些兩天來經過的山峰。 ↑武夷山風景區 一片茶園和民居的白牆之上,三仰峰遠遠地挺拔在遠處天際。 ↑武夷山風景區 遠處的這又是那座峰呢?待慢慢探求吧,希望還有機會再來 ...... ↑武夷山風景區 【武夷公交】
武夷山 北門到高鐵北站有7路和9路,票價3元。要留意的是武夷的公交車仿佛要在車站招手才停的,不然直接開過。本人就曾在等候10分鐘後 成功 地看著一輛9路車飛馳而去。又過約5分鐘後終於招手攔住一輛7路車,穿過鬧市區抵達火車北站(公交從景區至北站行駛時間約半小時)。
【 武夷山 北站】
武夷山 北站是離 武夷山 景區最近的高鐵站。車站很小,衛生打掃得乾凈,裡面稀稀落落地開著幾家小店,出售些當地土特產,但沒有餐飲設施。
【後記】
自多年前開始周游各地的旅行時,行前預習和返回後復盤就成了習慣,溫習所體會到的當地的人文地理。這時總會拿旅途中的照片和地圖進行對照。
然而在對 武夷山 之行進行復盤時,發現無論當地的導游圖還是網絡上的各類地圖中都找不到 武夷山 三十六峰的分佈圖(估計這個圖只在 武夷山 某政府部門的辦公室存在),而當地導游資料或船工口中又多會講傳說故事,而很少涉及實際的地理歷史知識,因而一時竟無法有效正確地標註許多照片的地點名稱。
為完成這個強迫症帶給自己的任務,連續幾天在網上查找資料,將能查到的各種峰岩的特征和相關摩崖石刻與照片上的影像進行關聯,最終總算能甄別出大部分經過的地點。
然後為了給這一過程留下個記錄,也為今後可能有同樣興趣的朋友有個參考,抽閑碼字形成本文,算是對此次 武夷山 之行一個交待。
這次 武夷山 只是走了一遍傳統路線,還有許多地方未能深入。先遺下這些憾,給以後再去留一個理由吧。是為後記。
(附言:游記發表以來發現這一類的紀實性標題的文字在站內沉得好快 ,如果承蒙那位峰友不嫌文字鄙陋,耐心看完本文後覺得有用有幫助的話,麻煩小動個手指或鼠標『頂』一下哈 ,這樣其他有同樣興趣和需要的峰友也能方便看到了,多謝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