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窟】你,獨坐在須彌山巔,帶我看遍這座遺落的王城
↑吳哥窟
↓天堂階梯高13米,幾乎與地面垂直,攀登時必須手腳並用,信徒以此體會天堂之路的艱辛,表達無線虔誠。這裡是後來 法國 游客出資修建的扶手階梯,以紀念不幸墜亡的愛妻。 ↑吳哥窟
↓聳立的高塔,讓整座建築充滿向心力和向上的動勢,不愧為 柬埔寨 國家的代表。 ↑吳哥窟
↓準備離開吳哥寺的時候,有幸遇見僧侶們結隊進入邊上的寺廟,這一抹橙色真是顯眼的很。 ↑吳哥窟
↓此行最愛的一張照片,巍峨的背景,僧侶們虔誠的背影,兩種最和諧的元素交織在一起了。 ↑吳哥窟
↓馬兒在早晨主人會解開韁繩放任它們在草坪上吃草,偶爾在池邊經過喝水,還能成為攝影愛好者們的前景。到了下午,它就成為了和游客合影的好工具。 ↑吳哥窟
↓四點半左右離開了吳哥寺,再看一眼這古老的神跡,四個和尚亮了。 ↑吳哥窟 巴肯山(Phnom Bakheng)巴肯山距離通王城以南大約400米,它最有名的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站在山上欣賞 吳哥窟 的日落美景。多年以來,這裡的情形既熱鬧又混亂,大量的旅行者氣喘吁吁地爬上山坡卻又找不到落腳的地方。
在看日落的時段只允許300人上到寺廟,這就意味著只有到的特別早才能獲得一個看日落的位置。巴肯山還是吳哥附近第一座寺廟山的所在地。耶輸跋摩一世選擇了巴肯山修建他的寺廟山。
寺廟山共有5圈,7層。底層有44座塔,其他5層各有12座塔。廟頂端東西南北各有一座塔,中間是中央聖殿。所有這些數字都有其象徵意義。7層代表 印度 教中的七重天,塔的總數,不包括中央聖殿,一共是108,這個數字非常吉祥,而且與陰曆有關。
我們大約5點才到達巴肯山的山腳下,想要登上寺廟自然是不可能的。但已經來了,不登一下山也心有不甘,這個時點上山的人還是很多的,但更多的人從山上下來,告訴我們上面排隊進寺廟的人很多,隊伍很長。在上山的小徑上還有兩個觀景台,可以欣賞一座建築,一處可以看日落,但是因為邊上的樹木很茂盛,所以視野非常不開闊,日落景觀並不怎麼樣。
我們在一個平臺上停留了很久,直到天色暗了才下山。今天是在吳哥景區的最後一天了,頗有不舍,明天就是遠離吳哥範圍的外圈行程了。 ↓巴肯山在日落時分有人數限定,僅僅300人,下來一個才能上去一個,有耐心的話不妨排個隊吧,說不定運氣好還能看個日落的尾巴。 ↑巴肯寺
↓半路有個較大的平臺可供游客休息,我們在這裡停留了頗久,但此處也不是觀日落很好的選擇,周邊樹木太過茂盛,視野不好。 ↑巴肯寺 夜幕,吳哥寺回市區的路上,又經過了吳哥寺門口,碰到了這個場景。夜幕下,數不清的僧侶結隊走過引橋,進入吳哥寺,那種神聖的景象真的很難用言語來表達,我想即使沒有信仰,在看到這種場景時也會被震撼到。 ↓我也不清楚到底他們是在做什麼,但這樣的場景吸引了很多還沒離去的游客,感覺運氣不錯。 ↑吳哥窟
↓我獨自一人走上引橋,想要近距離感受下這裡的氛圍,發現還是遠景時比較震撼人。 ↑吳哥窟
↓走近了才發現,僧侶中還有很多的孩子。在 柬埔寨 ,很多男子會在少年時出家。 ↑吳哥窟
↓穿白衣的都是女子,和僧侶不同的是,她們沒有從正門進入,而是繞著外牆行走。 ↑吳哥窟
回到老市場,疲倦的很,趕緊去餐館吃飯。今晚選擇了頗有名氣的Cambodian BBQ,柬式烤肉是一種涮烤量吃的火鍋,在 東南亞 國家非常流行這種吃飯。其實就是國內的一鍋兩吃,中間烤肉,邊上一圈可以當火鍋涮菜。這家店的肉拼盤比較有意思,兩人份的由14種肉組成,包括鱷魚肉、鯊魚肉、鴕鳥肉等平時不太常見的肉類,兩人份拼盤30美元,米飯、蔬菜、調料免費,分量只能算正好吧。 ↓吃法並不新鮮,國內也很多這樣的兩吃法。不常見的肉類比較吸引眼球,我覺得好玩勝過味道,來吃的大多數是 中國 人,都是被攻略吸引過來的吧。 ↑老市場
↓分量不大,只能說剛好。除了特別的肉,主力還是牛肉、雞肉、豬肉,還有一些常見的魚類。 ↑老市場
吃完飯因為包車的司機有事情,今天我們自己打了個tutu車回酒店,從老市場到酒店是4美元,價格還算合理。小伙子人不錯,老婆不小心把錢包落在車上,他還追進酒店送還給我們,臨別還不忘說句晚安,會做生意!
明天是最後一天了,要走吳哥外圈,這是一段很長的旅程,必須要坐汽車,tutu的速度太慢,恐怕時間上來不及,跑不完全程。暫定的是去女王宮、崩密列和 洞里薩湖 ,不過司機極力強調現在 洞里薩湖 並不是觀賞的好季節,而推薦我們去聖山荔枝山,我想等明天見面時再做決定吧 DAY 5/6:吳哥窟外圈今天是最後一天,等結束了今天的游覽,我們就要前往機場,搭乘凌晨的航班回國了。可以說今天的行程很漫長,因為外圈的景點分佈在吳哥景區周圍四五十公里的地方,並且還是在 東北 到東南方向的不同方位里,需要花很久時間才能到達景點,大部分的時間會在車上度過。不過我們今天告別了tutu車,乘坐的是一輛寬敞的麵包車,可以免受酷熱和沙塵之苦,吹著空調,一路上也並不覺得疲倦。
今天最終外圈的行程確定:女王宮(Banteay Srey)——荔枝山(Phonm Kulen)——崩密列(Beng Mealea)——羅洛寺群(Roluos Group)
汽車的乘坐舒適度就是好,也有足夠的空間可以放置隨身物品,空調開足,跟前兩天的待遇相比真是天堂和地獄。女王宮距離 暹粒 市區 東北 方向大約32公里,通往女王宮的道路非常平坦而且路標明顯,穿過鄉村還可以看看當地人質朴的生活,正常來說駕車應該需要耗費45分鐘左右。 女王宮(Banteay Srei)女王宮是吳哥古跡中最重要的建築群之一,它的建築以小巧玲瓏、精緻剔透、富麗堂皇而著名於世,被譽為吳哥藝術皇冠上的一顆珍珠,有“吳哥古跡明珠”和“吳哥藝術之鑽”的美譽。這是對她極高的評價,在我看來並不為過。
女王宮於967年開始動工興建的,與吳哥的多數寺廟不同,修建它的人並不是國王,而是一位婆羅門,他可能是闍耶達摩五世的老師。寺內有世界上最好的石雕作品,許多石雕都是三維的。“女王宮”的意思是“女人的城堡”,也就是說它很可能是由女人修建的,因為這裡的石雕實在是太過精緻細膩了,不像是出自男人之手。
另一種說法是,這是一座后妃居住的宮殿。吳哥王朝時期, 柬埔寨 經常與鄰國發生戰爭,因此在遠離吳哥王城的地方建造宮殿,為在戰爭期間藏匿後宮佳麗。
女王宮也是第一座設施完備的寺廟,有一個大型停車場和一個指定的就餐和購物區,旅行信息清楚,還使用最先進的技術展示寺廟的歷史及其修複過程。
我們與司機約定了會和地點後從東門進入,女王宮依舊可以使用 吳哥窟 景區的三日通票。
↓門口有一處石碑。在女王宮被重新發現之際,有學者認為這樣高超的工藝遠遠超越了其他10世紀建築的水平,由此推斷女王宮建於13世紀或14世紀。後來人們根據在這裡發現的銘文,認定女王宮建於967年,對應石雕的精美,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女王宮
↓雖然建築規模不大,周圍也同樣開挖護城河。現存的主體建築有三座中央塔和大型藏書室,建築主體區域面積大約為500平方米,所有外牆全部佈滿精美的雕刻。 ↑女王宮
↓女王宮供奉著婆羅門教三大天神之一濕婆,是一座 印度 教寺廟,由略帶桃色的石塊建造而成,色調上非常醒目養眼,修複、保存得也相當完好。 ↑女王宮
↓鑒於其極其鮮艷的色彩,女王宮最佳拍攝時間是上午9點到10點、下午4點到5點兩個時段。但上午的最佳時段總是擠滿了旅行團,如果上午去提前1小時左右到達。晴朗的中午應該避開這裡,在毫無遮蔽的紅色砂岩建築中穿行會感覺像在碳火上烤一樣炎熱。好在並非旺季,即使到得有點晚了,人也並不多。 ↑女王宮
↓在女王宮的建築物內部、牆壁上,幾乎每一寸地方都裝飾著精美的浮雕圖案,這些浮雕有圖騰,有的是 印度 教神話故事,題材非常的豐富。 ↑女王宮
↓整個寺廟呈正方形,東西方向各有一個入口,東面的入口有一條引道,長67米。我們就是從東門進入的,游覽結束可以從西門出來,向右走,繞著女王宮外圍有一片漂亮的水田,會有很多水牛放養在田裡覓食,在耕作季節也是一個有名的觀景點。 ↑女王宮
↓女王宮的修複時間是比較早的。1930年EFEO使用原物歸位的方法對女王宮進行修複,這是它首次使用這種方法修複的主要寺廟。如今看來,這一方法取得了重大的 成功 ,並很快被運用到其他較大規模的項目當中,如對巴戎寺的修複。 ↑女王宮
↓女王宮最為知名的是其精緻的砂岩楣石和山形牆。山形牆跨立於四方形的門框之上。楣石橫跨兩根門柱之間,一些用於支撐上面的結構,一些則純粹為了裝飾。女王宮的楣石上均飾有精緻的浮雕,值得細看的浮雕包括呲牙裂齒的怪獸 卡拉 (時間的象徵)、廟宇的衛兵、女神和飛天、假門假窗等等。 ↑女王宮
↓女王宮的山形牆比起門框來顯得特別大,氣勢磅礴。在高棉建築史上,女王宮第一次將神話故事雕刻在山形牆上。 ↑女王宮
↓女王宮採用高棉特有的紅土建造,色彩極為艷麗。含有大量水分的紅土既便於運輸、建築,也利於雕刻複雜細膩的圖案。而建築建成後,經過風乾,就變得異常堅硬,千年不壞。 ↑女王宮 ↓女王宮的精華之處在於裝飾豪華的藏書室和三座中央塔,有大量的男女神雕像,以及美麗的金銀絲淺浮雕。1923年 法國 作家馬爾羅從女王宮偷走了四件女神像,案件轟動一時。馬爾羅很快被逮捕,失竊的女神像也隨即被送回 柬埔寨 。 ↑女王宮
↓女王宮浮雕刀工流暢細膩,造型繁複圓潤,線條纖巧柔美,色彩鮮艷嫵媚,在所有吳哥浮雕中首屈一指。跳著破壞之舞的濕婆神。 ↑女王宮 ↑女王宮
↓神話中的守衛者在殿內看守著這些完美的作品,這些守衛者的雕塑都是複製品,原件保存在國家博物館內。
↑女王宮
↓女王宮一直不幸地蒙受文物盜竊的破壞。20世紀末 柬埔寨 當局移走了一些雕像原件而用複製品替代,盜賊們就將目標轉移到複製品上。女王宮的一件濕婆及其女性化身烏瑪的雕像被移至 金邊 的國家博物館保護,卻在博物館內遭到破壞。 ↑女王宮
↓2000年至2003年,為了防止雨水浸蝕, 柬埔寨 和 瑞士 合作的女王宮保護工程給建築安裝了排水系統。人們還採取了一些措施防止建築被周圍的樹木破壞。
↓天堂階梯高13米,幾乎與地面垂直,攀登時必須手腳並用,信徒以此體會天堂之路的艱辛,表達無線虔誠。這裡是後來 法國 游客出資修建的扶手階梯,以紀念不幸墜亡的愛妻。 ↑吳哥窟
↓聳立的高塔,讓整座建築充滿向心力和向上的動勢,不愧為 柬埔寨 國家的代表。 ↑吳哥窟
↓準備離開吳哥寺的時候,有幸遇見僧侶們結隊進入邊上的寺廟,這一抹橙色真是顯眼的很。 ↑吳哥窟
↓此行最愛的一張照片,巍峨的背景,僧侶們虔誠的背影,兩種最和諧的元素交織在一起了。 ↑吳哥窟
↓馬兒在早晨主人會解開韁繩放任它們在草坪上吃草,偶爾在池邊經過喝水,還能成為攝影愛好者們的前景。到了下午,它就成為了和游客合影的好工具。 ↑吳哥窟
↓四點半左右離開了吳哥寺,再看一眼這古老的神跡,四個和尚亮了。 ↑吳哥窟 巴肯山(Phnom Bakheng)巴肯山距離通王城以南大約400米,它最有名的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站在山上欣賞 吳哥窟 的日落美景。多年以來,這裡的情形既熱鬧又混亂,大量的旅行者氣喘吁吁地爬上山坡卻又找不到落腳的地方。
在看日落的時段只允許300人上到寺廟,這就意味著只有到的特別早才能獲得一個看日落的位置。巴肯山還是吳哥附近第一座寺廟山的所在地。耶輸跋摩一世選擇了巴肯山修建他的寺廟山。
寺廟山共有5圈,7層。底層有44座塔,其他5層各有12座塔。廟頂端東西南北各有一座塔,中間是中央聖殿。所有這些數字都有其象徵意義。7層代表 印度 教中的七重天,塔的總數,不包括中央聖殿,一共是108,這個數字非常吉祥,而且與陰曆有關。
我們大約5點才到達巴肯山的山腳下,想要登上寺廟自然是不可能的。但已經來了,不登一下山也心有不甘,這個時點上山的人還是很多的,但更多的人從山上下來,告訴我們上面排隊進寺廟的人很多,隊伍很長。在上山的小徑上還有兩個觀景台,可以欣賞一座建築,一處可以看日落,但是因為邊上的樹木很茂盛,所以視野非常不開闊,日落景觀並不怎麼樣。
我們在一個平臺上停留了很久,直到天色暗了才下山。今天是在吳哥景區的最後一天了,頗有不舍,明天就是遠離吳哥範圍的外圈行程了。 ↓巴肯山在日落時分有人數限定,僅僅300人,下來一個才能上去一個,有耐心的話不妨排個隊吧,說不定運氣好還能看個日落的尾巴。 ↑巴肯寺
↓半路有個較大的平臺可供游客休息,我們在這裡停留了頗久,但此處也不是觀日落很好的選擇,周邊樹木太過茂盛,視野不好。 ↑巴肯寺 夜幕,吳哥寺回市區的路上,又經過了吳哥寺門口,碰到了這個場景。夜幕下,數不清的僧侶結隊走過引橋,進入吳哥寺,那種神聖的景象真的很難用言語來表達,我想即使沒有信仰,在看到這種場景時也會被震撼到。 ↓我也不清楚到底他們是在做什麼,但這樣的場景吸引了很多還沒離去的游客,感覺運氣不錯。 ↑吳哥窟
↓我獨自一人走上引橋,想要近距離感受下這裡的氛圍,發現還是遠景時比較震撼人。 ↑吳哥窟
↓走近了才發現,僧侶中還有很多的孩子。在 柬埔寨 ,很多男子會在少年時出家。 ↑吳哥窟
↓穿白衣的都是女子,和僧侶不同的是,她們沒有從正門進入,而是繞著外牆行走。 ↑吳哥窟
回到老市場,疲倦的很,趕緊去餐館吃飯。今晚選擇了頗有名氣的Cambodian BBQ,柬式烤肉是一種涮烤量吃的火鍋,在 東南亞 國家非常流行這種吃飯。其實就是國內的一鍋兩吃,中間烤肉,邊上一圈可以當火鍋涮菜。這家店的肉拼盤比較有意思,兩人份的由14種肉組成,包括鱷魚肉、鯊魚肉、鴕鳥肉等平時不太常見的肉類,兩人份拼盤30美元,米飯、蔬菜、調料免費,分量只能算正好吧。 ↓吃法並不新鮮,國內也很多這樣的兩吃法。不常見的肉類比較吸引眼球,我覺得好玩勝過味道,來吃的大多數是 中國 人,都是被攻略吸引過來的吧。 ↑老市場
↓分量不大,只能說剛好。除了特別的肉,主力還是牛肉、雞肉、豬肉,還有一些常見的魚類。 ↑老市場
吃完飯因為包車的司機有事情,今天我們自己打了個tutu車回酒店,從老市場到酒店是4美元,價格還算合理。小伙子人不錯,老婆不小心把錢包落在車上,他還追進酒店送還給我們,臨別還不忘說句晚安,會做生意!
明天是最後一天了,要走吳哥外圈,這是一段很長的旅程,必須要坐汽車,tutu的速度太慢,恐怕時間上來不及,跑不完全程。暫定的是去女王宮、崩密列和 洞里薩湖 ,不過司機極力強調現在 洞里薩湖 並不是觀賞的好季節,而推薦我們去聖山荔枝山,我想等明天見面時再做決定吧 DAY 5/6:吳哥窟外圈今天是最後一天,等結束了今天的游覽,我們就要前往機場,搭乘凌晨的航班回國了。可以說今天的行程很漫長,因為外圈的景點分佈在吳哥景區周圍四五十公里的地方,並且還是在 東北 到東南方向的不同方位里,需要花很久時間才能到達景點,大部分的時間會在車上度過。不過我們今天告別了tutu車,乘坐的是一輛寬敞的麵包車,可以免受酷熱和沙塵之苦,吹著空調,一路上也並不覺得疲倦。
今天最終外圈的行程確定:女王宮(Banteay Srey)——荔枝山(Phonm Kulen)——崩密列(Beng Mealea)——羅洛寺群(Roluos Group)
汽車的乘坐舒適度就是好,也有足夠的空間可以放置隨身物品,空調開足,跟前兩天的待遇相比真是天堂和地獄。女王宮距離 暹粒 市區 東北 方向大約32公里,通往女王宮的道路非常平坦而且路標明顯,穿過鄉村還可以看看當地人質朴的生活,正常來說駕車應該需要耗費45分鐘左右。 女王宮(Banteay Srei)女王宮是吳哥古跡中最重要的建築群之一,它的建築以小巧玲瓏、精緻剔透、富麗堂皇而著名於世,被譽為吳哥藝術皇冠上的一顆珍珠,有“吳哥古跡明珠”和“吳哥藝術之鑽”的美譽。這是對她極高的評價,在我看來並不為過。
女王宮於967年開始動工興建的,與吳哥的多數寺廟不同,修建它的人並不是國王,而是一位婆羅門,他可能是闍耶達摩五世的老師。寺內有世界上最好的石雕作品,許多石雕都是三維的。“女王宮”的意思是“女人的城堡”,也就是說它很可能是由女人修建的,因為這裡的石雕實在是太過精緻細膩了,不像是出自男人之手。
另一種說法是,這是一座后妃居住的宮殿。吳哥王朝時期, 柬埔寨 經常與鄰國發生戰爭,因此在遠離吳哥王城的地方建造宮殿,為在戰爭期間藏匿後宮佳麗。
女王宮也是第一座設施完備的寺廟,有一個大型停車場和一個指定的就餐和購物區,旅行信息清楚,還使用最先進的技術展示寺廟的歷史及其修複過程。
我們與司機約定了會和地點後從東門進入,女王宮依舊可以使用 吳哥窟 景區的三日通票。
↓門口有一處石碑。在女王宮被重新發現之際,有學者認為這樣高超的工藝遠遠超越了其他10世紀建築的水平,由此推斷女王宮建於13世紀或14世紀。後來人們根據在這裡發現的銘文,認定女王宮建於967年,對應石雕的精美,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女王宮
↓雖然建築規模不大,周圍也同樣開挖護城河。現存的主體建築有三座中央塔和大型藏書室,建築主體區域面積大約為500平方米,所有外牆全部佈滿精美的雕刻。 ↑女王宮
↓女王宮供奉著婆羅門教三大天神之一濕婆,是一座 印度 教寺廟,由略帶桃色的石塊建造而成,色調上非常醒目養眼,修複、保存得也相當完好。 ↑女王宮
↓鑒於其極其鮮艷的色彩,女王宮最佳拍攝時間是上午9點到10點、下午4點到5點兩個時段。但上午的最佳時段總是擠滿了旅行團,如果上午去提前1小時左右到達。晴朗的中午應該避開這裡,在毫無遮蔽的紅色砂岩建築中穿行會感覺像在碳火上烤一樣炎熱。好在並非旺季,即使到得有點晚了,人也並不多。 ↑女王宮
↓在女王宮的建築物內部、牆壁上,幾乎每一寸地方都裝飾著精美的浮雕圖案,這些浮雕有圖騰,有的是 印度 教神話故事,題材非常的豐富。 ↑女王宮
↓整個寺廟呈正方形,東西方向各有一個入口,東面的入口有一條引道,長67米。我們就是從東門進入的,游覽結束可以從西門出來,向右走,繞著女王宮外圍有一片漂亮的水田,會有很多水牛放養在田裡覓食,在耕作季節也是一個有名的觀景點。 ↑女王宮
↓女王宮的修複時間是比較早的。1930年EFEO使用原物歸位的方法對女王宮進行修複,這是它首次使用這種方法修複的主要寺廟。如今看來,這一方法取得了重大的 成功 ,並很快被運用到其他較大規模的項目當中,如對巴戎寺的修複。 ↑女王宮
↓女王宮最為知名的是其精緻的砂岩楣石和山形牆。山形牆跨立於四方形的門框之上。楣石橫跨兩根門柱之間,一些用於支撐上面的結構,一些則純粹為了裝飾。女王宮的楣石上均飾有精緻的浮雕,值得細看的浮雕包括呲牙裂齒的怪獸 卡拉 (時間的象徵)、廟宇的衛兵、女神和飛天、假門假窗等等。 ↑女王宮
↓女王宮的山形牆比起門框來顯得特別大,氣勢磅礴。在高棉建築史上,女王宮第一次將神話故事雕刻在山形牆上。 ↑女王宮
↓女王宮採用高棉特有的紅土建造,色彩極為艷麗。含有大量水分的紅土既便於運輸、建築,也利於雕刻複雜細膩的圖案。而建築建成後,經過風乾,就變得異常堅硬,千年不壞。 ↑女王宮 ↓女王宮的精華之處在於裝飾豪華的藏書室和三座中央塔,有大量的男女神雕像,以及美麗的金銀絲淺浮雕。1923年 法國 作家馬爾羅從女王宮偷走了四件女神像,案件轟動一時。馬爾羅很快被逮捕,失竊的女神像也隨即被送回 柬埔寨 。 ↑女王宮
↓女王宮浮雕刀工流暢細膩,造型繁複圓潤,線條纖巧柔美,色彩鮮艷嫵媚,在所有吳哥浮雕中首屈一指。跳著破壞之舞的濕婆神。 ↑女王宮 ↑女王宮
↓神話中的守衛者在殿內看守著這些完美的作品,這些守衛者的雕塑都是複製品,原件保存在國家博物館內。
↑女王宮
↓女王宮一直不幸地蒙受文物盜竊的破壞。20世紀末 柬埔寨 當局移走了一些雕像原件而用複製品替代,盜賊們就將目標轉移到複製品上。女王宮的一件濕婆及其女性化身烏瑪的雕像被移至 金邊 的國家博物館保護,卻在博物館內遭到破壞。 ↑女王宮
↓2000年至2003年,為了防止雨水浸蝕, 柬埔寨 和 瑞士 合作的女王宮保護工程給建築安裝了排水系統。人們還採取了一些措施防止建築被周圍的樹木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