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著帳篷,尋找最美的四月
↑宏村風景區 ↑宏村風景區 ↑宏村風景區 宏村 景區內的藝術家門,其實自己之前也是畫過一些畫的,但是自己發現自己不是那塊料,所以也是把這個愛好放棄了,一直很佩服那些畫畫好的人,因為自己知道其中的不易。 Day 4 再見了宏村,你好石潭Day4:4月3日
行程: 南屏 \- 石潭 村-下汰村
扎營地點:下汰村觀景台
推薦住宿地點: 石潭 村 早晨乘坐公交去往 黟縣 汽車站,乘車地點在奇墅湖大酒店附近,3塊錢就可以到達 黟縣 ↑黟縣 ↑黟縣 早晨的 黟縣 異常的清凈,馬路上都很少有人,小城市也有小城市的幸福,可以安安穩穩的睡個懶覺。 從 黟縣 到 南屏 中巴半小時一輛,我到的時候上一班剛走,生生的在車上等個半個小時。 ↑南屏村 ↑南屏村 其實 南屏 這個地方在元朝末年葉姓從 祁門 白 馬山 遷來後,村莊迅速擴展,明代已形成葉、程、李三大宗族齊聚分治的格局。特別是清代中葉以後,由於三大姓之間的相互攀比,競爭進取,促使 南屏 村步入鼎盛時期。全村一千多人丁,卻有36眼水井,72條古巷,300多幢明清古民居。且村中至今仍保存有相當規模的宗祠、支祠和家祠,被游客譽為" 中國 古祠堂建築博物館"。
但是這裡更多的還是一種歷史的文化的傳承,觀賞性則少了許多,但因此也少了很多商業氣氛。 ↑南屏村 南屏 全村有近三百多座明清古建築,村中有36眼井,72條巷,從村頭到村尾二百多米的一條中軸線上,至今保留這八個大小祠堂,這種祠堂群在全省也是僅此一家。這裡有一點做的很好,就是人多人少都可以免費叫一個導游來給你講解,畢竟作為一個祠堂群,如果沒有導游給你介紹的話,會忽略掉很多的歷史文化。 ↑冰凌閣 冰凌閣始建於清朝中期,共有200多年曆史。冰凌閣由正廳、偏廳、迴廊三部份組成,正廳系五體連珠式結構,佈局精巧。偏廳分上下兩層,均裝有蓮花門,門上為西湖十景圖,迴廊與正廳相對,曲徑通幽。房屋整體佈局與北方的四合院有異曲同工之妙。窗欞上的玻璃全部為清朝進口的 德國 玻璃,現在看來仍然覺得很是華麗。 ↑葉氏支祠 ↑葉氏支祠 ↑葉氏支祠 葉氏支祠,即奎光堂,始建於明弘治年間,距今490餘年曆史。葉氏支祠占地千餘平方米,系 南屏 葉氏祭祀其四世祖葉文圭公的會堂。該祠為三進三開間結構,祠堂由六根" 黟縣 青" 大理 石柱 及86根白果木柱支撐,整體結構高大軒昂,明朗開闊。是當今保留完好幾座祠堂中規模較大的一座。葉氏支祠懸掛著三塊匾額,分別是"欽點翰林"、"欽賜翰林"、"欽取知縣"。門前立有用 黟縣 青 大理 石雕琢的石鏡。石鏡下麵的鏡座雕刻精細,圖案優美,旁邊的兩幅"福祿壽禧"圖栩栩如生,象徵著豐衣足食。 ↑葉氏宗祠 葉氏宗祠,即敘秩堂,始建於明成化年間,距今有530餘年曆史。葉氏宗祠占地約1000平方米,是一座由54根粗大的圓柱支撐起來的宏偉建築,分為上、中、下三進大廳。下廳為族人舉辦活動擊鼓奏樂的場所;中廳是祀堂,為宗族舉行祭祀儀式或重大活動的正廳;再往前為上廳,是與中廳相連的台式三間二層樓房,樓上一般是放置本族各家祖宗牌位,供族人瞻仰祭拜的地方。 ↑老楊家染坊 這座宗祠拍戲時曾用做老楊家染坊,後來也就以此命名了。 ↑南屏村 ↑南屏村
南坪村內有一個四竈廚房,四竈廚房,分別有清代、民國、建國後、改革開放後的四個竈台,這是最早的茶竈。進去之後總覺得有種穿越的既視感。
出門的時候,導游讓我特別註意了老宅的三道門,這三道門的中軸不在一條直線上,這樣外人從外面就看不見家裡面的財產,有財不外露之意,另外,這樣的設計還使得路變成彎曲的,好像是說人生之路是曲折的,不能一直順利的意思。 ↑南屏村 離開了 南屏 ,導游告訴我等車的地方在來時的岔路口,如果在景區門口等的話不一定能等到,於是撐著雨傘在路邊等啊等,估計又是半個小時,等到了一樣回 黟縣 的中巴,結果發現它是開到景區再折返回,事實證明在門口也可以等到。 在車上的時候開始對比起來這幾個地方,覺得確實 南屏 這個地方有些不太理想,一是班車不便,要走回頭路;而是宗祠給人的震撼確實比不上 西遞 和 宏村 。這個是自己的第一感覺,至於蜂友們如何選擇還是因人而異了。 從 黟縣 到屯溪,又從屯溪到 歙縣 ,最後 歙縣 到 霞坑 。實際上從 歙縣 到 石潭 有幾輛中巴可以選擇的,但是時間只是固定的幾班,錯過了就錯過了 ,不如 歙縣 \- 霞坑 \- 石潭 來的省時間。一路折騰,到達 霞坑 是下午3點這樣,司機給我放在了去 石潭 的丁字路口,和我說在這裡可以坐麵包等到 石潭 ,如果沒有的話可以走到 石潭 。我心想,反正時間也是充裕,走走看吧。 ↑石潭村 一路上的景色還是挺不錯的,而且也都是大道,沒有什麼不好走,就是可能走的時間有點長…… ↑石潭村 路邊的油菜花 ↑石潭村 河邊一座極其荒涼的徽派建築群 ↑石潭村 一路走走拍拍一轉眼就是4公里 ↑石潭村 終於到了 石潭 村,買了兩瓶水和士力架開始上山。 ↑石潭村 去下汰村為了抄近道,走的是小路,一路上問當地的村民就可以,實際上路還是很明顯的,就是有些狹窄和泥濘。 ↑下汰村 從 石潭 到下汰村的這段路程原本也就不到3公里的路程,結果是一路 盤山 ,足足走了有兩個小時,中間歇了無數次。路上還遇到了一對來自 杭州 露營的情侶,於是搭了個伴,一起往觀景台走。 ↑下汰村 下汰村有兩個觀景台,其中一個是村民自己修建的,我們叫他1號觀景台好了,在這裡可以食宿,當然價格都快趕上 黃山 的了,土豪可以自便,說實話景色還是很不錯的。 ↑下汰村 下汰村1號觀景台 ↑下汰村 下汰村1號觀景台 ↑下汰村 從1號觀景台出來,繼續走大概3、400米,就可以到二號觀景台,這裡是公共觀景台,也是拍攝最經典視角的地方。 ↑下汰村 我可是要成為海賊王的男人,這點辛苦算的了什麼~ ↑下汰村 下汰村2號觀景台
行程: 南屏 \- 石潭 村-下汰村
扎營地點:下汰村觀景台
推薦住宿地點: 石潭 村 早晨乘坐公交去往 黟縣 汽車站,乘車地點在奇墅湖大酒店附近,3塊錢就可以到達 黟縣 ↑黟縣 ↑黟縣 早晨的 黟縣 異常的清凈,馬路上都很少有人,小城市也有小城市的幸福,可以安安穩穩的睡個懶覺。 從 黟縣 到 南屏 中巴半小時一輛,我到的時候上一班剛走,生生的在車上等個半個小時。 ↑南屏村 ↑南屏村 其實 南屏 這個地方在元朝末年葉姓從 祁門 白 馬山 遷來後,村莊迅速擴展,明代已形成葉、程、李三大宗族齊聚分治的格局。特別是清代中葉以後,由於三大姓之間的相互攀比,競爭進取,促使 南屏 村步入鼎盛時期。全村一千多人丁,卻有36眼水井,72條古巷,300多幢明清古民居。且村中至今仍保存有相當規模的宗祠、支祠和家祠,被游客譽為" 中國 古祠堂建築博物館"。
但是這裡更多的還是一種歷史的文化的傳承,觀賞性則少了許多,但因此也少了很多商業氣氛。 ↑南屏村 南屏 全村有近三百多座明清古建築,村中有36眼井,72條巷,從村頭到村尾二百多米的一條中軸線上,至今保留這八個大小祠堂,這種祠堂群在全省也是僅此一家。這裡有一點做的很好,就是人多人少都可以免費叫一個導游來給你講解,畢竟作為一個祠堂群,如果沒有導游給你介紹的話,會忽略掉很多的歷史文化。 ↑冰凌閣 冰凌閣始建於清朝中期,共有200多年曆史。冰凌閣由正廳、偏廳、迴廊三部份組成,正廳系五體連珠式結構,佈局精巧。偏廳分上下兩層,均裝有蓮花門,門上為西湖十景圖,迴廊與正廳相對,曲徑通幽。房屋整體佈局與北方的四合院有異曲同工之妙。窗欞上的玻璃全部為清朝進口的 德國 玻璃,現在看來仍然覺得很是華麗。 ↑葉氏支祠 ↑葉氏支祠 ↑葉氏支祠 葉氏支祠,即奎光堂,始建於明弘治年間,距今490餘年曆史。葉氏支祠占地千餘平方米,系 南屏 葉氏祭祀其四世祖葉文圭公的會堂。該祠為三進三開間結構,祠堂由六根" 黟縣 青" 大理 石柱 及86根白果木柱支撐,整體結構高大軒昂,明朗開闊。是當今保留完好幾座祠堂中規模較大的一座。葉氏支祠懸掛著三塊匾額,分別是"欽點翰林"、"欽賜翰林"、"欽取知縣"。門前立有用 黟縣 青 大理 石雕琢的石鏡。石鏡下麵的鏡座雕刻精細,圖案優美,旁邊的兩幅"福祿壽禧"圖栩栩如生,象徵著豐衣足食。 ↑葉氏宗祠 葉氏宗祠,即敘秩堂,始建於明成化年間,距今有530餘年曆史。葉氏宗祠占地約1000平方米,是一座由54根粗大的圓柱支撐起來的宏偉建築,分為上、中、下三進大廳。下廳為族人舉辦活動擊鼓奏樂的場所;中廳是祀堂,為宗族舉行祭祀儀式或重大活動的正廳;再往前為上廳,是與中廳相連的台式三間二層樓房,樓上一般是放置本族各家祖宗牌位,供族人瞻仰祭拜的地方。 ↑老楊家染坊 這座宗祠拍戲時曾用做老楊家染坊,後來也就以此命名了。 ↑南屏村 ↑南屏村
南坪村內有一個四竈廚房,四竈廚房,分別有清代、民國、建國後、改革開放後的四個竈台,這是最早的茶竈。進去之後總覺得有種穿越的既視感。
出門的時候,導游讓我特別註意了老宅的三道門,這三道門的中軸不在一條直線上,這樣外人從外面就看不見家裡面的財產,有財不外露之意,另外,這樣的設計還使得路變成彎曲的,好像是說人生之路是曲折的,不能一直順利的意思。 ↑南屏村 離開了 南屏 ,導游告訴我等車的地方在來時的岔路口,如果在景區門口等的話不一定能等到,於是撐著雨傘在路邊等啊等,估計又是半個小時,等到了一樣回 黟縣 的中巴,結果發現它是開到景區再折返回,事實證明在門口也可以等到。 在車上的時候開始對比起來這幾個地方,覺得確實 南屏 這個地方有些不太理想,一是班車不便,要走回頭路;而是宗祠給人的震撼確實比不上 西遞 和 宏村 。這個是自己的第一感覺,至於蜂友們如何選擇還是因人而異了。 從 黟縣 到屯溪,又從屯溪到 歙縣 ,最後 歙縣 到 霞坑 。實際上從 歙縣 到 石潭 有幾輛中巴可以選擇的,但是時間只是固定的幾班,錯過了就錯過了 ,不如 歙縣 \- 霞坑 \- 石潭 來的省時間。一路折騰,到達 霞坑 是下午3點這樣,司機給我放在了去 石潭 的丁字路口,和我說在這裡可以坐麵包等到 石潭 ,如果沒有的話可以走到 石潭 。我心想,反正時間也是充裕,走走看吧。 ↑石潭村 一路上的景色還是挺不錯的,而且也都是大道,沒有什麼不好走,就是可能走的時間有點長…… ↑石潭村 路邊的油菜花 ↑石潭村 河邊一座極其荒涼的徽派建築群 ↑石潭村 一路走走拍拍一轉眼就是4公里 ↑石潭村 終於到了 石潭 村,買了兩瓶水和士力架開始上山。 ↑石潭村 去下汰村為了抄近道,走的是小路,一路上問當地的村民就可以,實際上路還是很明顯的,就是有些狹窄和泥濘。 ↑下汰村 從 石潭 到下汰村的這段路程原本也就不到3公里的路程,結果是一路 盤山 ,足足走了有兩個小時,中間歇了無數次。路上還遇到了一對來自 杭州 露營的情侶,於是搭了個伴,一起往觀景台走。 ↑下汰村 下汰村有兩個觀景台,其中一個是村民自己修建的,我們叫他1號觀景台好了,在這裡可以食宿,當然價格都快趕上 黃山 的了,土豪可以自便,說實話景色還是很不錯的。 ↑下汰村 下汰村1號觀景台 ↑下汰村 下汰村1號觀景台 ↑下汰村 從1號觀景台出來,繼續走大概3、400米,就可以到二號觀景台,這裡是公共觀景台,也是拍攝最經典視角的地方。 ↑下汰村 我可是要成為海賊王的男人,這點辛苦算的了什麼~ ↑下汰村 下汰村2號觀景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