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記 風景這邊獨好
林覺民,七十二烈士之一 潘達微先生當年不顧個人安危冒死收殮七十二烈士所以才有了後來的黃花崗烈士陵園可歌可泣令人敬佩 越秀公園位於 廣州 市越秀區解放北路988號。越秀公園是 廣州 最大的綜合性公園,公園主體越 秀山 ,以西漢時,南越王趙佗曾在山上建朝漢台而得名。園內有鎮海樓,古之楚庭和 佛山 牌坊,古城牆,四方炮台, 中山 紀念碑,孫 中山 讀書治事處碑,伍廷芳墓,明紹武君臣冢,海員亭,五羊石像,五羊傳說雕塑像群,北秀、南秀、東秀,三個人工湖及球形水塔等景點,公園所處區域,自元代以來一直是羊城八景之一。
建國後,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葉劍英等,曾多次來該園視察觀光,毛澤東曾七次在越 秀山 游泳場游泳,朱德曾專門為越秀公園賦詩一首。曾接待過尼克鬆, 西哈努克 ,金日成等20多個外國元首及友好團體前來游覽。 五羊雕像 廣州 又被人們稱之為羊城 中山 紀念碑 鎮海樓 廣州 越秀公園 中山紀念堂位於 廣州 東風路觀音 山南 路, 中山 紀念堂原址是清代一座衙門。辛亥革命 成功 後為督軍衙門,1921年,孫 中山 在 廣州 就任非常大總統就設在這裡。1922年陳炯明叛變革命,被炸毀。1925年孫 中山 逝世後,人們決定在此地建立 中山 紀念堂,1929年奠基,1931年建成,紀念堂總體佈局呈方形,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為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4000平方米。
紀念堂主體建築為大禮堂,高49米,鋼混結構的宮殿式建築,上部是八角重檐歇山頂,紅柱黃磚襯著寶藍鈀琉璃瓦蓋,富麗堂皇,顯得莊嚴肅穆。梁柱周圍裝飾著世族風格的彩畫圖案,金碧輝煌。
大禮堂正門上方,掛有“天下為公”四字橫匾,系孫 中山 所書,大禮堂的建築,充分顯示了我國高度的建築水平,禮堂內看不到一根柱子支撐,大屋頂的八根柱子隱藏在壁內,給人一種新穎,寬敞,明亮的感覺,禮堂的座席有上下兩層,可容納5000人。
紀念堂草坪上屹立著一尊五米高的孫 中山 全身塑像,像下的座基上刻有孫 中山 於1924年4月12日手書的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全文。
紀念堂建成後,經歷了一段非凡的歷史風雲,抗戰時期,日寇轟炸 廣州 ,炸毀了紀念堂的屋角,1945年9月17日,抗日戰爭勝利,駐 廣州 的日軍。在此簽字向 中國 政府投降。
新 中國 成立後按原樣修複並加建鐵欄圍牆,
西樓為孫 中山 史跡陳列館。 中山 紀念堂外景 中山 紀念堂大禮堂 中山 紀念堂設計者呂彥直先生, 南京 中山 陵及越秀公園內的 中山 紀念啤均為呂彥直設計。遺憾的是呂先生35歲時英年早逝.並沒有看到 中山 紀念堂落成。 餘蔭山房又稱餘蔭園
位於 廣州 市 番禺 區南村鎮東南角北大街39號,距 廣州 約十七千米,餘蔭山房為清代舉人鄔彬的私家花園。'始建於清代同治三年,距今已有150多年曆史,占地面積1598平方米,以小巧玲瓏,佈局精細的藝術特點著稱,充分表現了古代園林建築的獨特風格和高超的造園藝術,佘蔭山房的佈局十分巧妙,園中亭台樓閣,堂殿軒榭,橋廊堤欄,山山水水盡納於方圓300步之中,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文化特色,表現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宇宙觀。
餘蔭山房,坐北朝南,以廊橋為界,將園林分為東西兩個部分,吸收了蘇杭庭院建築藝術風格,整座園林佈局靈巧精緻,以“藏而不露”,“縮龍成寸”的手法,在有限的空間里分別建築了深柳堂,欖核廳,臨池別館,玲瓏水榭,來薰亭,孔雀亭和廊橋等,在面積並不大的山林里,濃縮了園林的主要設施和景緻,使有限的空間註入了幽深廣闊的無限佳景,餘蔭山房地雖小,但亭橋樓榭,曲徑迴廊,荷池石山,名花異卉等一應俱全。西半部以長方形石砌 河池 為中心,池南有造型簡潔的臨池別館,池北為主廳深柳堂,堂前庭院兩側有兩棵蒼勁的炮仗花古藤,花兒怒放時宛若一片紅雨,十分絢麗,深柳堂是園中主題建築,是裝飾藝術與文物精華所在,堂前兩壁滿洲窗古色古香,廳上兩幅花鳥通花花罩栩栩如生,側廂32幅桃木扇格畫櫥,碧紗櫥的幾扇紫檀屏風,皆為著名的木雕珍品,珍藏著當時名人詩畫書法。隔蓮池相望,有臨池別館呼應,夏日憑欄,風送荷香,令人欲醉。
東半部的中央為一八角形水池,池中有八角亭一座,名“玲瓏水榭”,原是賦詩把酒吟風弄月之所,有丹桂迎旭日,楊柳樓臺青,臘梅花盛開, 石林 咫尺形,虹橋清輝映,卧瓢聽琴聲,果壇蘭幽徑,孔雀盡開屏之八角玲瓏。水榭東南沿園牆佈置了假山,水榭 東北 點綴著挺秀的孔雀亭和半邊亭,周圍還有許多株 大樹 菠蘿,臘梅花樹,南洋水杉等珍貴古樹。“半邊亭”半身倚牆而築,“卧瓢廬”幽闢北隅,“楊柳樓臺”溝通內外,近觀南山第一峰,遠接蓮花古塔影。東西兩半部的景物,通過名叫“浣紅跨綠”的拱橋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園中之磚雕,木雕,灰雕,石雕等四大雕刻作品豐富多彩,其精湛的雕刻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可謂匠心獨具,盡顯名園古雅之風。而園中“秀牆竹翠”,“虹橋印月”,“深柳藏珍”,“雙翠迎春”等四大奇觀,使游人在不足2000平方米的範圍內,可以欣賞兩個小時,且戀戀不捨,不願離去。
此外,餘蔭山房南面還緊鄰著一座稍小的瑜圓,瑜園是一住宅式庭院,建於1922年,是園主人的第四代孫所造,底層有船廳,廳外有小型方池,第二層有玻璃亭,可俯視山房庭院景色,現已歸屬於餘蔭山房,兩園併在一起,起到了補弼作用。
餘蔭山房與 順德 的清暉園, 東莞 的可園, 佛山 的梁園一道,合稱為清代 廣東 四 大名 園,而且餘蔭山房是四 大名 園中保存原貌最好的古典園林,是典型的嶺南園林建築。給人們一種恬靜和淡雅的美感,如置身於“波暖塵香”之中,進入寫有餘蔭山房的正門後,過廳堂,穿竹徑便到山房的花園門,門旁有對聯一副:
餘地三弓紅雨足,蔭天一角綠雲深。正是此園點題之句。
以一箭之地來比喻一百步的距離。
弓即是箭,三弓就是300步的距離,指這個園林面積較小,
紅雨:暗指整個餘蔭山房四季花果又斷。 餘蔭山房正門 栩栩如生 餘蔭山房地面磚 遠樹舍春暉
建國後,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葉劍英等,曾多次來該園視察觀光,毛澤東曾七次在越 秀山 游泳場游泳,朱德曾專門為越秀公園賦詩一首。曾接待過尼克鬆, 西哈努克 ,金日成等20多個外國元首及友好團體前來游覽。 五羊雕像 廣州 又被人們稱之為羊城 中山 紀念碑 鎮海樓 廣州 越秀公園 中山紀念堂位於 廣州 東風路觀音 山南 路, 中山 紀念堂原址是清代一座衙門。辛亥革命 成功 後為督軍衙門,1921年,孫 中山 在 廣州 就任非常大總統就設在這裡。1922年陳炯明叛變革命,被炸毀。1925年孫 中山 逝世後,人們決定在此地建立 中山 紀念堂,1929年奠基,1931年建成,紀念堂總體佈局呈方形,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為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4000平方米。
紀念堂主體建築為大禮堂,高49米,鋼混結構的宮殿式建築,上部是八角重檐歇山頂,紅柱黃磚襯著寶藍鈀琉璃瓦蓋,富麗堂皇,顯得莊嚴肅穆。梁柱周圍裝飾著世族風格的彩畫圖案,金碧輝煌。
大禮堂正門上方,掛有“天下為公”四字橫匾,系孫 中山 所書,大禮堂的建築,充分顯示了我國高度的建築水平,禮堂內看不到一根柱子支撐,大屋頂的八根柱子隱藏在壁內,給人一種新穎,寬敞,明亮的感覺,禮堂的座席有上下兩層,可容納5000人。
紀念堂草坪上屹立著一尊五米高的孫 中山 全身塑像,像下的座基上刻有孫 中山 於1924年4月12日手書的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全文。
紀念堂建成後,經歷了一段非凡的歷史風雲,抗戰時期,日寇轟炸 廣州 ,炸毀了紀念堂的屋角,1945年9月17日,抗日戰爭勝利,駐 廣州 的日軍。在此簽字向 中國 政府投降。
新 中國 成立後按原樣修複並加建鐵欄圍牆,
西樓為孫 中山 史跡陳列館。 中山 紀念堂外景 中山 紀念堂大禮堂 中山 紀念堂設計者呂彥直先生, 南京 中山 陵及越秀公園內的 中山 紀念啤均為呂彥直設計。遺憾的是呂先生35歲時英年早逝.並沒有看到 中山 紀念堂落成。 餘蔭山房又稱餘蔭園
位於 廣州 市 番禺 區南村鎮東南角北大街39號,距 廣州 約十七千米,餘蔭山房為清代舉人鄔彬的私家花園。'始建於清代同治三年,距今已有150多年曆史,占地面積1598平方米,以小巧玲瓏,佈局精細的藝術特點著稱,充分表現了古代園林建築的獨特風格和高超的造園藝術,佘蔭山房的佈局十分巧妙,園中亭台樓閣,堂殿軒榭,橋廊堤欄,山山水水盡納於方圓300步之中,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文化特色,表現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宇宙觀。
餘蔭山房,坐北朝南,以廊橋為界,將園林分為東西兩個部分,吸收了蘇杭庭院建築藝術風格,整座園林佈局靈巧精緻,以“藏而不露”,“縮龍成寸”的手法,在有限的空間里分別建築了深柳堂,欖核廳,臨池別館,玲瓏水榭,來薰亭,孔雀亭和廊橋等,在面積並不大的山林里,濃縮了園林的主要設施和景緻,使有限的空間註入了幽深廣闊的無限佳景,餘蔭山房地雖小,但亭橋樓榭,曲徑迴廊,荷池石山,名花異卉等一應俱全。西半部以長方形石砌 河池 為中心,池南有造型簡潔的臨池別館,池北為主廳深柳堂,堂前庭院兩側有兩棵蒼勁的炮仗花古藤,花兒怒放時宛若一片紅雨,十分絢麗,深柳堂是園中主題建築,是裝飾藝術與文物精華所在,堂前兩壁滿洲窗古色古香,廳上兩幅花鳥通花花罩栩栩如生,側廂32幅桃木扇格畫櫥,碧紗櫥的幾扇紫檀屏風,皆為著名的木雕珍品,珍藏著當時名人詩畫書法。隔蓮池相望,有臨池別館呼應,夏日憑欄,風送荷香,令人欲醉。
東半部的中央為一八角形水池,池中有八角亭一座,名“玲瓏水榭”,原是賦詩把酒吟風弄月之所,有丹桂迎旭日,楊柳樓臺青,臘梅花盛開, 石林 咫尺形,虹橋清輝映,卧瓢聽琴聲,果壇蘭幽徑,孔雀盡開屏之八角玲瓏。水榭東南沿園牆佈置了假山,水榭 東北 點綴著挺秀的孔雀亭和半邊亭,周圍還有許多株 大樹 菠蘿,臘梅花樹,南洋水杉等珍貴古樹。“半邊亭”半身倚牆而築,“卧瓢廬”幽闢北隅,“楊柳樓臺”溝通內外,近觀南山第一峰,遠接蓮花古塔影。東西兩半部的景物,通過名叫“浣紅跨綠”的拱橋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園中之磚雕,木雕,灰雕,石雕等四大雕刻作品豐富多彩,其精湛的雕刻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可謂匠心獨具,盡顯名園古雅之風。而園中“秀牆竹翠”,“虹橋印月”,“深柳藏珍”,“雙翠迎春”等四大奇觀,使游人在不足2000平方米的範圍內,可以欣賞兩個小時,且戀戀不捨,不願離去。
此外,餘蔭山房南面還緊鄰著一座稍小的瑜圓,瑜園是一住宅式庭院,建於1922年,是園主人的第四代孫所造,底層有船廳,廳外有小型方池,第二層有玻璃亭,可俯視山房庭院景色,現已歸屬於餘蔭山房,兩園併在一起,起到了補弼作用。
餘蔭山房與 順德 的清暉園, 東莞 的可園, 佛山 的梁園一道,合稱為清代 廣東 四 大名 園,而且餘蔭山房是四 大名 園中保存原貌最好的古典園林,是典型的嶺南園林建築。給人們一種恬靜和淡雅的美感,如置身於“波暖塵香”之中,進入寫有餘蔭山房的正門後,過廳堂,穿竹徑便到山房的花園門,門旁有對聯一副:
餘地三弓紅雨足,蔭天一角綠雲深。正是此園點題之句。
以一箭之地來比喻一百步的距離。
弓即是箭,三弓就是300步的距離,指這個園林面積較小,
紅雨:暗指整個餘蔭山房四季花果又斷。 餘蔭山房正門 栩栩如生 餘蔭山房地面磚 遠樹舍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