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漫行】一個人的西游記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從市區抵達 臨澤 的七彩丹霞約有1小時車程,附近有諸多農家小院可入宿,方便來旅行和攝影的朋友們。景區提供觀光車和導游,但幾近於旅游團模式,對我們這樣的背包客絕對不適合。但景區面積較大,且容易迷路,故先跟隨車輛走一圈,到返回之時不必再乘坐,徒步行攝至太陽落山,然後再搭乘景區的末班車返回,是最佳的方式。
話說 張掖 的七彩丹霞,有這樣一句美言:上帝打翻了它的調色盤。不同於普通的丹霞石, 張掖 的丹霞色彩十分豐富,紅、綠、橙、黃、白、黑,而細分之下更是數不勝數,更奇特的是,在一塊丹霞石上,竟有七、八種顏色,順著岩石的紋理延伸出去,似一條條彩帶環繞著,十幾塊石頭連綿起來,彩帶一直抵到天邊盡頭,甚是壯觀。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景區內的石階、房子也都被染成了五顏六色,與七彩丹霞形成了呼應,不過有一座建築卻未被染色,而且還是所有人必到訪之地,它就是“王麻子面館”。為了拍電影《三槍拍案驚奇》,老謀子特地跑到 張掖 丹霞這裡,在這群石環抱之中,煞費苦心建了這麼一座有西域風格的“面館”,一直保留至今,至於是否影響丹霞的整體景觀,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了。
登高觀丹霞,是最棒的體驗:視野由近至遠,丹霞石呈不同顏色的規則排列,遠處,在湛藍天空的映襯下,紅、黃、橙這些色彩的丹霞石更加絢爛,連綿起伏的造型,似一團團火焰在燃燒著,有“刀山火海”之稱;眼前,是更加龐大的深綠色丹霞,在縫隙間露出一縷縷或窄或寬的橙黃色石體,如熾熱的岩漿流淌其中;筆直的公路在視野的正中心,偶爾有飛馳而過的越野車,帶起一陣沙土,平添一絲荒涼。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徒步的好處在於你可以深入丹霞之中,雖然遠觀更加利於拍攝和取景,不過好奇心總會驅使著你置身於這五彩斑斕的世界中一探究竟。 張掖 的丹霞石,大部分以礫石、砂岩和泥岩構成,有明顯的乾旱和半乾旱氣候的印記,換言之,這些奇特的地貌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消失,看似堅硬的土壤其實很脆弱,很可能不經意的一腳就讓這大自然的奇跡遭到破壞。故給即將前往的旅行者們提醒一下,不要踩到丹霞石之上拍照哦。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來到整個景區最經典的彩色丘陵面前,已是近晚上8點鐘,太陽已經開始放下它驕傲的身段,放射出柔和溫暖的光芒,中午時分還光耀奪目的丹霞石,如今像是披上了一層橘黃色的薄紗。太陽光的角度更低了,把每一座丹霞石都打上了陰影,山的棱角、溝壑更加突出,明暗的交織,就是給一張照片加大了對比度,七彩丹霞煥發出了它真正的魅力……
這渾然天成、不需修飾的自然之美,一次次震撼著內心,讓人忘記了時間、忘卻了雜念,手中的快門在不聽使喚的記錄著每一張定格的瞬間,卻還是意猶未盡。然美妙的時光總是短暫,隨著夕陽落下山頭,剛纔還光影兼備的丹霞瞬間暗了下來,只剩天邊一絲餘暉,我沿著空無一人的公路返程,些許的失落感涌上心頭,回頭看那已經模糊在視野中的丹霞地貌,想象著在那群峰深壑之間、人跡罕至之處,不知還隱藏著多少秘密,撩撥著我那尋幽探秘的遐想。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身後射來的車燈照亮了我的前路,我躍上了最後一班車,聽著幾位似乎滿載而歸的攝影師大叔們聊天,我的思緒又回到了現實,而剛剛那段玄妙的奇幻之旅,就像未曾真實的發生過,亦幻亦實、耐人尋味。 如果說七彩丹霞是一場色彩的視覺盛宴,那麼接下來的冰溝丹霞,則是一次難以置信的奇幻造型之旅。
這天晚上,農家樂里來了一位孤身一人的外國游客,一個已經50歲的 以色列 大媽。意外的是,這已是她第三次的 中國 之旅了,她去過 中國 的地方,可真不少。雖然我英文很不熟練,但大媽似乎很願和我說話,也許在這 張掖 的郊區,能找到個略能交流的人,對於她來說已是難得。大媽看不懂菜單,只點了瓶啤酒,我和另一個來自 河南 的小伙請大媽一塊吃菜,期間各種暢聊,旅行經歷分享,幾乎把 中國 所有美麗的地方聊了個遍, 河南 小伙雖然是出公差,但也是大半個 中國 跑遍了的人。三個孤獨的旅行者,在 張掖 丹霞邊相聚,我提議明天早上去冰溝丹霞看日出,時間緊迫的他們倆,沒想到也痛快的答應了,或許這就是孤獨旅行者們的共鳴吧。
第二天清晨,頭頂著星星月亮,我們坐上了當地司機嚮導的車子,一同深入更加神秘的地方——冰溝丹霞。
像冰溝丹霞這樣剛剛發現或是還沒發現的丹霞,在 張掖 有很多,聽司機嚮導說,這裡還有很多人們未曾踏入的地方,好奇心驅使著人們不斷的去探索。顛簸了半個多小時,車子開到了無路的地方,開始徒步前進,路很狹窄,兩旁林立著千年風蝕過的紅色砂礫,因為天色還很暗,它們似乎還未“醒”來。上山的道路完全是由攝影人、驢友踩出來的,很不好走,兩邊就是陡峭的山體,可謂步步驚心。 ↑冰溝丹霞景區
話說 張掖 的七彩丹霞,有這樣一句美言:上帝打翻了它的調色盤。不同於普通的丹霞石, 張掖 的丹霞色彩十分豐富,紅、綠、橙、黃、白、黑,而細分之下更是數不勝數,更奇特的是,在一塊丹霞石上,竟有七、八種顏色,順著岩石的紋理延伸出去,似一條條彩帶環繞著,十幾塊石頭連綿起來,彩帶一直抵到天邊盡頭,甚是壯觀。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景區內的石階、房子也都被染成了五顏六色,與七彩丹霞形成了呼應,不過有一座建築卻未被染色,而且還是所有人必到訪之地,它就是“王麻子面館”。為了拍電影《三槍拍案驚奇》,老謀子特地跑到 張掖 丹霞這裡,在這群石環抱之中,煞費苦心建了這麼一座有西域風格的“面館”,一直保留至今,至於是否影響丹霞的整體景觀,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了。
登高觀丹霞,是最棒的體驗:視野由近至遠,丹霞石呈不同顏色的規則排列,遠處,在湛藍天空的映襯下,紅、黃、橙這些色彩的丹霞石更加絢爛,連綿起伏的造型,似一團團火焰在燃燒著,有“刀山火海”之稱;眼前,是更加龐大的深綠色丹霞,在縫隙間露出一縷縷或窄或寬的橙黃色石體,如熾熱的岩漿流淌其中;筆直的公路在視野的正中心,偶爾有飛馳而過的越野車,帶起一陣沙土,平添一絲荒涼。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徒步的好處在於你可以深入丹霞之中,雖然遠觀更加利於拍攝和取景,不過好奇心總會驅使著你置身於這五彩斑斕的世界中一探究竟。 張掖 的丹霞石,大部分以礫石、砂岩和泥岩構成,有明顯的乾旱和半乾旱氣候的印記,換言之,這些奇特的地貌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消失,看似堅硬的土壤其實很脆弱,很可能不經意的一腳就讓這大自然的奇跡遭到破壞。故給即將前往的旅行者們提醒一下,不要踩到丹霞石之上拍照哦。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來到整個景區最經典的彩色丘陵面前,已是近晚上8點鐘,太陽已經開始放下它驕傲的身段,放射出柔和溫暖的光芒,中午時分還光耀奪目的丹霞石,如今像是披上了一層橘黃色的薄紗。太陽光的角度更低了,把每一座丹霞石都打上了陰影,山的棱角、溝壑更加突出,明暗的交織,就是給一張照片加大了對比度,七彩丹霞煥發出了它真正的魅力……
這渾然天成、不需修飾的自然之美,一次次震撼著內心,讓人忘記了時間、忘卻了雜念,手中的快門在不聽使喚的記錄著每一張定格的瞬間,卻還是意猶未盡。然美妙的時光總是短暫,隨著夕陽落下山頭,剛纔還光影兼備的丹霞瞬間暗了下來,只剩天邊一絲餘暉,我沿著空無一人的公路返程,些許的失落感涌上心頭,回頭看那已經模糊在視野中的丹霞地貌,想象著在那群峰深壑之間、人跡罕至之處,不知還隱藏著多少秘密,撩撥著我那尋幽探秘的遐想。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身後射來的車燈照亮了我的前路,我躍上了最後一班車,聽著幾位似乎滿載而歸的攝影師大叔們聊天,我的思緒又回到了現實,而剛剛那段玄妙的奇幻之旅,就像未曾真實的發生過,亦幻亦實、耐人尋味。 如果說七彩丹霞是一場色彩的視覺盛宴,那麼接下來的冰溝丹霞,則是一次難以置信的奇幻造型之旅。
這天晚上,農家樂里來了一位孤身一人的外國游客,一個已經50歲的 以色列 大媽。意外的是,這已是她第三次的 中國 之旅了,她去過 中國 的地方,可真不少。雖然我英文很不熟練,但大媽似乎很願和我說話,也許在這 張掖 的郊區,能找到個略能交流的人,對於她來說已是難得。大媽看不懂菜單,只點了瓶啤酒,我和另一個來自 河南 的小伙請大媽一塊吃菜,期間各種暢聊,旅行經歷分享,幾乎把 中國 所有美麗的地方聊了個遍, 河南 小伙雖然是出公差,但也是大半個 中國 跑遍了的人。三個孤獨的旅行者,在 張掖 丹霞邊相聚,我提議明天早上去冰溝丹霞看日出,時間緊迫的他們倆,沒想到也痛快的答應了,或許這就是孤獨旅行者們的共鳴吧。
第二天清晨,頭頂著星星月亮,我們坐上了當地司機嚮導的車子,一同深入更加神秘的地方——冰溝丹霞。
像冰溝丹霞這樣剛剛發現或是還沒發現的丹霞,在 張掖 有很多,聽司機嚮導說,這裡還有很多人們未曾踏入的地方,好奇心驅使著人們不斷的去探索。顛簸了半個多小時,車子開到了無路的地方,開始徒步前進,路很狹窄,兩旁林立著千年風蝕過的紅色砂礫,因為天色還很暗,它們似乎還未“醒”來。上山的道路完全是由攝影人、驢友踩出來的,很不好走,兩邊就是陡峭的山體,可謂步步驚心。 ↑冰溝丹霞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