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漫行】一個人的西游記
↑鳴沙山 ↑鳴沙山 ↑鳴沙山 ↑鳴沙山 ↑鳴沙山 ↑鳴沙山 ↑鳴沙山 ↑鳴沙山 近1小時的攀爬,終於抵達了一個制高點,從這裡遠眺,周圍的景緻果然不負所望:沙峰起伏,金光燦燦,鳴沙山宛如一座 金山 ,像綢緞一樣柔軟,像少女一樣嫻靜;陽光斜射過來,一道道沙脊呈波紋狀,黃濤翻滾,明暗相間,層次分明,人們不規則的腳印在光線的作用下,都變成了美麗的點綴,一陣陣風略過沙面,將本來的印跡又吹散開,形成新的畫面,就像有一雙巨大的手在做沙畫一般。
找一處平坦的沙丘,坐在上面慢慢欣賞,不用顧忌身上粘滿得的細沙,因為眼前的景緻早已讓你忘卻,遠處,一排排的駱駝隊伴隨著清脆的鈴聲出現在視野中,上面騎滿了游客,在當地人的牽引之下,沿著沙漠之路,緩緩前行。一瞬間,你感覺自己彷佛穿越到了千年之前的絲路之上…… ↑鳴沙山 ↑鳴沙山 ↑鳴沙山 ↑鳴沙山 ↑鳴沙山 休息片刻,繼續前行,轉峰而過,另一個更加奇特的景緻出現眼前,在幾座沙山的包圍之下,一窪彎彎的碧水從沙中涌出,被強烈的陽光照射得金光熠熠,好似一輪明月映在沙漠之上,格外顯眼,不用多想,肯定是 大名 鼎鼎的月牙泉了。但為什麼在這沙漠之中,能有這樣一潭清澈的水泉,而且在如此乾燥的環境下不乾涸?原來月牙泉的源頭就是發源於 祁連山 的 敦煌 母親河——黨河,靠著源源不斷的雪水充盈,清澈透麗、千年不涸,堪稱沙漠之中的奇跡,但令人遺憾的是,在20世紀90年代,黨河和月牙泉之間已斷流,如今只能靠人工的辦法維持泉水現狀。
敦煌 的傍晚,或許很多人會選擇去沙洲夜市,一品當地各種特色牛羊燒烤,逛一逛極富西域特色的小市場,但還有一種更棒的選擇,那就是坐在鳴沙山頭看日落。“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雖然我已看過無數的日落,山上、海邊、古鎮,但在沙漠之中還是頭一回。大漠的落日,更精彩的是沙漠,隨著光線的角度愈來愈大,沙漠出現了壯麗的光影效果,在如波浪細紋般的沙面上,陽光像一位畫家,盡情的揮毫筆墨,把整座沙山繪成了一幅黃與黑的重彩油畫;人們的倒影也被映射的越來越長,各種造型一覽無餘的在金黃的沙面上躍動著,很多年輕人則做出更多搞怪的姿勢,來迎合著落 日光 影的絢爛。 ↑鳴沙山 ↑鳴沙山 ↑鳴沙山 太陽越來越低,黃色的沙漠變成了暗橙色,極富韻味,天邊開始呈現更加豐富的色彩:橙、紅、藍、紫,以及它們相互交織在一起形成的幻妙之色,月牙泉也被沙頭遮去了光芒,呈一片深藍,像是已經提前進入了夢鄉。疲倦又興奮的游人們全部順著沙山山脊,整齊的坐成一排,靜靜又不捨得欣賞著最後的大漠落日時光。不知不覺間,太陽悄然隱去了自己的身段,只留下一絲絲殷虹在天邊,整座沙漠突然暗了下來,大片的藍紫色讓其顯得更加神秘、凄涼,剛纔還燙手的沙子,驟然變冷,而人們最後的享受即將到來——或坐著或趟著或乾脆跑起來,一路呼嘯著沿著沙山山面滑下去,如果你還有點畏懼這看上去頗為陡峭的角度,不妨閉上眼睛,一躍而下,相信到了山底的那一刻,你一定還有再想玩一次的衝動! ↑鳴沙山 翌日,我踏上了最後一段絲路旅行,前往距 敦煌 100多公里,毗鄰 新疆 ,位於 甘肅 最西端的魔鬼之城——“雅丹”。
雅丹一詞是維吾爾族語,原意為陡壁的小山丘,現在多用來指一種典型的風蝕地貌,即雅丹地貌。在極乾旱的一些地區,乾涸的湖底會裂開,風沿著這些裂隙吹蝕,裂隙越來越大,原來平坦的地面發育成許多不規則的背鰭型龍脊和寬淺溝槽,這種支離破碎的地貌被稱作雅丹地貌。
在 中國 的 新疆 、 甘肅 、 青海 等地,分佈著許多雅丹地貌,最有名的要數 新疆 的樓蘭古城,而 敦煌 的雅丹地貌則是被新發現的一片區域,面積有400多平方公里,形成經歷大約40萬年到70萬年。那麼這裡為什麼被稱作“魔鬼之城”呢?原來雅丹這個地方經常會刮大風,尤其在夜裡,風呼嘯過地貌,會發出奇怪的聲響,聽上去就像鬼在叫,故稱作“魔鬼之城”。 第一站,是耳熟能詳的 玉門 關,“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 玉門 關。”的詩句,想必誰都能隨口道來,不過這座曾經讓人充滿無限遐想的古老城塞,如今已經蕩然無存了,留下的只是一個兩層樓高的土墩,被冰冷的鐵柵欄圈在中間,四面是大片大片的雜草和望不到邊的荒地。昔日的雄壯變成今日的蒼涼,剩下的只能供人們自己想象了。 ↑玉門關 ↑玉門關 ↑玉門關 ↑玉門關 ↑玉門關 不遠處,是另一處更荒涼的地方——漢長城遺址,被嚴重風蝕過的城牆,幾乎已經看不出什麼形狀,拖著那殘破不堪的身段掙扎在黃沙之中,一旁枯朽的胡楊木殘根,似乎就是目睹了這歷史長河中興衰敗亡的見證者。 ↑漢長城遺址 ↑漢長城遺址 抵達雅丹的時間已至中午,下車,眼前不再是漫無邊際的戈壁灘,更像是抵達了一座中世紀的古堡。平坦的河床之上,一座座土丘峰巒突兀,高低錯落、鱗次櫛比,造型千奇百怪、惟妙惟肖。景區寬廣至極,一條筆直的公路穿梭其中,看不到邊際,體力好的人可以沿著公路自己走,更自由一些,而景區提供的環游車,屬於走馬觀花,不坐也罷。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找一處平坦的沙丘,坐在上面慢慢欣賞,不用顧忌身上粘滿得的細沙,因為眼前的景緻早已讓你忘卻,遠處,一排排的駱駝隊伴隨著清脆的鈴聲出現在視野中,上面騎滿了游客,在當地人的牽引之下,沿著沙漠之路,緩緩前行。一瞬間,你感覺自己彷佛穿越到了千年之前的絲路之上…… ↑鳴沙山 ↑鳴沙山 ↑鳴沙山 ↑鳴沙山 ↑鳴沙山 休息片刻,繼續前行,轉峰而過,另一個更加奇特的景緻出現眼前,在幾座沙山的包圍之下,一窪彎彎的碧水從沙中涌出,被強烈的陽光照射得金光熠熠,好似一輪明月映在沙漠之上,格外顯眼,不用多想,肯定是 大名 鼎鼎的月牙泉了。但為什麼在這沙漠之中,能有這樣一潭清澈的水泉,而且在如此乾燥的環境下不乾涸?原來月牙泉的源頭就是發源於 祁連山 的 敦煌 母親河——黨河,靠著源源不斷的雪水充盈,清澈透麗、千年不涸,堪稱沙漠之中的奇跡,但令人遺憾的是,在20世紀90年代,黨河和月牙泉之間已斷流,如今只能靠人工的辦法維持泉水現狀。
敦煌 的傍晚,或許很多人會選擇去沙洲夜市,一品當地各種特色牛羊燒烤,逛一逛極富西域特色的小市場,但還有一種更棒的選擇,那就是坐在鳴沙山頭看日落。“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雖然我已看過無數的日落,山上、海邊、古鎮,但在沙漠之中還是頭一回。大漠的落日,更精彩的是沙漠,隨著光線的角度愈來愈大,沙漠出現了壯麗的光影效果,在如波浪細紋般的沙面上,陽光像一位畫家,盡情的揮毫筆墨,把整座沙山繪成了一幅黃與黑的重彩油畫;人們的倒影也被映射的越來越長,各種造型一覽無餘的在金黃的沙面上躍動著,很多年輕人則做出更多搞怪的姿勢,來迎合著落 日光 影的絢爛。 ↑鳴沙山 ↑鳴沙山 ↑鳴沙山 太陽越來越低,黃色的沙漠變成了暗橙色,極富韻味,天邊開始呈現更加豐富的色彩:橙、紅、藍、紫,以及它們相互交織在一起形成的幻妙之色,月牙泉也被沙頭遮去了光芒,呈一片深藍,像是已經提前進入了夢鄉。疲倦又興奮的游人們全部順著沙山山脊,整齊的坐成一排,靜靜又不捨得欣賞著最後的大漠落日時光。不知不覺間,太陽悄然隱去了自己的身段,只留下一絲絲殷虹在天邊,整座沙漠突然暗了下來,大片的藍紫色讓其顯得更加神秘、凄涼,剛纔還燙手的沙子,驟然變冷,而人們最後的享受即將到來——或坐著或趟著或乾脆跑起來,一路呼嘯著沿著沙山山面滑下去,如果你還有點畏懼這看上去頗為陡峭的角度,不妨閉上眼睛,一躍而下,相信到了山底的那一刻,你一定還有再想玩一次的衝動! ↑鳴沙山 翌日,我踏上了最後一段絲路旅行,前往距 敦煌 100多公里,毗鄰 新疆 ,位於 甘肅 最西端的魔鬼之城——“雅丹”。
雅丹一詞是維吾爾族語,原意為陡壁的小山丘,現在多用來指一種典型的風蝕地貌,即雅丹地貌。在極乾旱的一些地區,乾涸的湖底會裂開,風沿著這些裂隙吹蝕,裂隙越來越大,原來平坦的地面發育成許多不規則的背鰭型龍脊和寬淺溝槽,這種支離破碎的地貌被稱作雅丹地貌。
在 中國 的 新疆 、 甘肅 、 青海 等地,分佈著許多雅丹地貌,最有名的要數 新疆 的樓蘭古城,而 敦煌 的雅丹地貌則是被新發現的一片區域,面積有400多平方公里,形成經歷大約40萬年到70萬年。那麼這裡為什麼被稱作“魔鬼之城”呢?原來雅丹這個地方經常會刮大風,尤其在夜裡,風呼嘯過地貌,會發出奇怪的聲響,聽上去就像鬼在叫,故稱作“魔鬼之城”。 第一站,是耳熟能詳的 玉門 關,“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 玉門 關。”的詩句,想必誰都能隨口道來,不過這座曾經讓人充滿無限遐想的古老城塞,如今已經蕩然無存了,留下的只是一個兩層樓高的土墩,被冰冷的鐵柵欄圈在中間,四面是大片大片的雜草和望不到邊的荒地。昔日的雄壯變成今日的蒼涼,剩下的只能供人們自己想象了。 ↑玉門關 ↑玉門關 ↑玉門關 ↑玉門關 ↑玉門關 不遠處,是另一處更荒涼的地方——漢長城遺址,被嚴重風蝕過的城牆,幾乎已經看不出什麼形狀,拖著那殘破不堪的身段掙扎在黃沙之中,一旁枯朽的胡楊木殘根,似乎就是目睹了這歷史長河中興衰敗亡的見證者。 ↑漢長城遺址 ↑漢長城遺址 抵達雅丹的時間已至中午,下車,眼前不再是漫無邊際的戈壁灘,更像是抵達了一座中世紀的古堡。平坦的河床之上,一座座土丘峰巒突兀,高低錯落、鱗次櫛比,造型千奇百怪、惟妙惟肖。景區寬廣至極,一條筆直的公路穿梭其中,看不到邊際,體力好的人可以沿著公路自己走,更自由一些,而景區提供的環游車,屬於走馬觀花,不坐也罷。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