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2018暮春 北京至西藏阿裡 川進新出 自駕路書
左轉可以去 普蘭 縣 神山, 岡仁波齊 6656米。多個宗教中的神山。梵語稱為吉羅娑山。苯教發源於該山; 印度 教認為該山為濕婆的居所,世界的中心;耆那教認為該山是其祖師瑞斯哈巴那剎得道之處,藏傳佛教認為此山是勝樂金剛的住所,代表著無量幸福,常年在此處轉山的信徒不斷。 ↑岡仁波齊 臨淵羡魚,終於退而結網。 ↑岡仁波齊 G219路況 岡仁波齊 附近的G219路況 31公里限速50分鐘。往返的2個檢查組都發限速條。 兵營,雷達在轉動ing,威武。 扎達土林地貌是 阿裡 的一大奇觀,已經具備了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條件。在地質學上叫“河湖相”,成因於百萬年的地質變遷。一百多萬年前,扎達到 普蘭 之間是個方圓500多公里的 大湖 ,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使湖盆升高,水位遞減,湖底沉積的地層長期受流水切割,露出水面的山岩經風雨長期侵蝕,終於雕琢成今日的模樣。 從200多萬年前起,高原整體作大幅度隆升,在湖盆與其下游的 印度 河平原之間形成巨大落差,古扎達湖盆的湖水經由古朗欽藏布急速外泄而最終被疏乾,暴露出來的湖底在乾旱、寒冷的氣候環境中,地表植被稀疏,受到河流和季節性水流的沖蝕,形成縱橫交錯的千溝萬壑,原本平坦的高原湖盆面被深深刻切。在溝谷之間的懸崖上,雨水和細流沿垂直的裂隙或軟弱帶向下沖刷,較為完整和堅硬的部分保留下來,形成板狀或柱狀土體,突出在崖頭或崖壁上,猶如殘牆斷垣,遠遠望去,整個土體就像是一座森嚴壁壘的古堡,因此又稱古堡式殘丘。有些板狀或柱狀土體被剝離開崖壁而成孤立的土柱、土塔,如此柱、塔叢生,便成為著名的土林。 去往古格遺址需要穿過縣城,新修的路面很好,死彎多。整個縣城仿佛被土林包圍著,有千年曆史的古格王朝,就建立在神奇的土林之上。神秘的古格王朝300年前一夜之間在歷史上消失,留下的只有那記錄了燦爛文化藝術成就的遺址。 路面平整,但是很窄,會車時一方需要單輪上路肩。 沒人賣票,免費游覽了。 沒人賣票,省了200元。 古格王國是在公元10世紀前後,由吐蕃王朝末代贊普朗達瑪的重孫吉德尼瑪袞在王朝崩潰後,率領親隨逃往 阿裡 建立起來的。10世紀中葉至17世紀初,古格王國雄踞 西藏 西部,弘揚佛教,抵禦外侮,在 西藏 吐蕃王朝以後的歷史舞臺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曾經有過七百年燦爛的文明史的古格王朝,它的消逝至今仍是個謎。據說1630年,與古格同宗的西部鄰族拉達克人發動了入侵戰爭,古格王國就此滅亡。 紅廟白廟都鎖著門,無法參觀精美的筆畫,小有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