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別處,在鼓浪嶼記住這兩個地方就可以了
01每個人對旅行的期望值不同
我想要的
一是吃得開心
另一個就是要慢下來
好不好玩倒不是很重要
因為這和“你是誰,到哪去”一樣
是一個終極哲學命題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宛若庭花 02這次到 鼓浪嶼
面對這個人氣爆棚的網紅之地
說實話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真心不多
或許很多人是為了追尋這裡厚重的歷史印記
以及這些印記後面或有趣或悲涼的故事
再或許
僅僅是打個卡而已
鼓浪嶼 的人們都在快餐式的消費著文化
那些冰冷建築的動人故事
卻很少有人真正關心
↑宛若庭花 038月份的 鼓浪嶼 真的很熱
在跟隨人群一陣隨波逐流之後
我們在一個小巷偶遇宛若庭花
很小卻是一個世界的私人專屬“領地”
倒不是不對外
而是這裡充滿了強烈的個人理想主義色彩
這個遺落在小巷的咖啡館與周邊的居民小樓在一起顯得有些突兀
卻又是那麼的理所當然
↑宛若庭花
↑宛若庭花 所有的裝飾和擺設都看得出是走心之作
牆上的照片就是一個個生活的故事
拉住游人的腳步
只想停下來
猜想這裡以及從這裡延續出去的那些人和事
↑宛若庭花
↑宛若庭花
↑宛若庭花
↑宛若庭花 04還是說說店主吧
一個美麗的 北京 女孩宛廷
獨自在 鼓浪嶼 生活
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宛若庭花 初見她時由於旺季太忙
已經快接近中午兩點了她才開始午餐
自己動手做的飯菜簡單清淡
一隻名叫黑糖的狗狗安靜望著她
與她共進午餐
↑宛若庭花
↑宛若庭花 中途來了好幾撥人
由於過於嘈雜
宛廷主動為他們推薦了其他地方
做自己喜歡吃的菜
招待自己喜歡的客人
就是這麼任性和特立獨行
↑宛若庭花
↑宛若庭花 得知我們來自 四川
宛廷一個勁兒的誇 四川 的東西好吃
還說自己在 成都 每天吃火鍋吃得上火
但是忍不住繼續吃
↑宛若庭花
↑宛若庭花 後來才知道
宛廷原來在一個事業單位上班
也曾經過著那種規規矩矩按部就班的生活
只是覺得生命中仿佛缺少點什麼
就這樣糾糾結結過了幾年
再後來
還是遵從自己的內心
放下那些紛紛擾擾的雜念
來到 鼓浪嶼 創造了宛若庭花
並堅守自己的選擇
品味著為自己生活的快樂
這份勇氣
值得尊敬和尊重
↑宛若庭花
↑宛若庭花 05好多人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只是渴望更多
反而泯滅初心
人生的確充滿風險
需要理性對待
但是
想得太多只會固步自封停滯不前
曾經的我懼怕束縛
學校出來卻進入機關單位工作
就那樣在溫水中煮著
耗盡青春的血
其間也抗爭過
但是來自周圍的壓力太大
慢慢的
那坨棱角分明的石頭被世俗磨成了壓泡菜罈子的圓石頭
再後來有了家庭
更不敢輕言改變
因為再也不可能為自己而活了
那不是自由
而是自私
而當年那個夢想仗劍天涯的少年
如今已經成為了肚子鼓鼓的油膩大叔
再也回不去了
好在
一直在堅持做一個有趣的人
好在
還有幾年就可以退休了
可以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再選擇一次
↑宛若庭花
↑宛若庭花 06其間有慕名專門從 臺灣 過來喝宛廷咖啡的朋友
世界就是這麼的神奇
宛廷說
她的咖啡技法是野路子
希望還有機會喝到宛廷的咖啡
臨別的時候
宛廷的鄰居小妹來到店里
她可是 鼓浪嶼 為數不多的原住民喲
非常熱情
她給我們聊了好多好多關於 鼓浪嶼 和 廈門 我們不知道的事
她也告訴了我們宛若庭花的正確讀法
之前
我一直以為讀“宛廷若花”
她卻說這樣也好
因為店主叫宛廷
說她若花會美死的
整個下午
我們一家人就在這裡待著
幾杯香茶
留住 鼓浪嶼 的慢時光
↑宛若庭花
↑宛若庭花 07說完了關於生活在別處的故事
再來說說和吃有關的故事
泉州 路35號
一對原住民夫婦利用自己屋外角落經營的美食場所
鼓浪嶼 上的原住民非常少
因為房租高
好多人只是收租就可以過上衣食無憂的富足生活
沒有多少人還願意自己辛苦的勞作
↑泉州路35號 這兩位大哥大姐其實也是把自己的店鋪租給了外地人
只是剛好家裡有生蚝、蟹、蝦這些海鮮的渠道
又不願意閑著
就做一些來賣
賣的東西全部都是良心價
最最重要的是品質超級棒
↑泉州路35號
↑泉州路35號 在烈日下高溫中
尋一處屋檐
喝著大姐熬制的酸梅湯
我們一口氣吃了人家5盤生蚝
要不是剛吃過午飯
我們一定要徹底放飛自我
↑泉州路35號
↑泉州路35號 撐得不行的時候
實在無法抵擋海蟹的誘惑
買了最大的一隻
大哥還很熱情的教我們怎樣吃蟹
太爽了
現在時常想起這裡的生蚝
依然口水肆意的流啊
↑泉州路35號
↑泉州路35號
↑泉州路35號 08寫下這段文字的時候
我們離開 鼓浪嶼 已經快兩個月了
在2018年的夏天
遇到令人回味無窮的 泉州 路35號
邂逅充滿故事的 福州 路85號
別處的生活
生活在別處
憑藉
那些我們可以不為而為的善
我們可以做而未做的惡
我們一起暖生活吧……
我想要的
一是吃得開心
另一個就是要慢下來
好不好玩倒不是很重要
因為這和“你是誰,到哪去”一樣
是一個終極哲學命題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面對這個人氣爆棚的網紅之地
說實話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真心不多
或許很多人是為了追尋這裡厚重的歷史印記
以及這些印記後面或有趣或悲涼的故事
再或許
僅僅是打個卡而已
鼓浪嶼 的人們都在快餐式的消費著文化
那些冰冷建築的動人故事
卻很少有人真正關心

在跟隨人群一陣隨波逐流之後
我們在一個小巷偶遇宛若庭花
很小卻是一個世界的私人專屬“領地”
倒不是不對外
而是這裡充滿了強烈的個人理想主義色彩
這個遺落在小巷的咖啡館與周邊的居民小樓在一起顯得有些突兀
卻又是那麼的理所當然


牆上的照片就是一個個生活的故事
拉住游人的腳步
只想停下來
猜想這裡以及從這裡延續出去的那些人和事




一個美麗的 北京 女孩宛廷
獨自在 鼓浪嶼 生活
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已經快接近中午兩點了她才開始午餐
自己動手做的飯菜簡單清淡
一隻名叫黑糖的狗狗安靜望著她
與她共進午餐


由於過於嘈雜
宛廷主動為他們推薦了其他地方
做自己喜歡吃的菜
招待自己喜歡的客人
就是這麼任性和特立獨行


宛廷一個勁兒的誇 四川 的東西好吃
還說自己在 成都 每天吃火鍋吃得上火
但是忍不住繼續吃


宛廷原來在一個事業單位上班
也曾經過著那種規規矩矩按部就班的生活
只是覺得生命中仿佛缺少點什麼
就這樣糾糾結結過了幾年
再後來
還是遵從自己的內心
放下那些紛紛擾擾的雜念
來到 鼓浪嶼 創造了宛若庭花
並堅守自己的選擇
品味著為自己生活的快樂
這份勇氣
值得尊敬和尊重


只是渴望更多
反而泯滅初心
人生的確充滿風險
需要理性對待
但是
想得太多只會固步自封停滯不前
曾經的我懼怕束縛
學校出來卻進入機關單位工作
就那樣在溫水中煮著
耗盡青春的血
其間也抗爭過
但是來自周圍的壓力太大
慢慢的
那坨棱角分明的石頭被世俗磨成了壓泡菜罈子的圓石頭
再後來有了家庭
更不敢輕言改變
因為再也不可能為自己而活了
那不是自由
而是自私
而當年那個夢想仗劍天涯的少年
如今已經成為了肚子鼓鼓的油膩大叔
再也回不去了
好在
一直在堅持做一個有趣的人
好在
還有幾年就可以退休了
可以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再選擇一次


世界就是這麼的神奇
宛廷說
她的咖啡技法是野路子
希望還有機會喝到宛廷的咖啡
臨別的時候
宛廷的鄰居小妹來到店里
她可是 鼓浪嶼 為數不多的原住民喲
非常熱情
她給我們聊了好多好多關於 鼓浪嶼 和 廈門 我們不知道的事
她也告訴了我們宛若庭花的正確讀法
之前
我一直以為讀“宛廷若花”
她卻說這樣也好
因為店主叫宛廷
說她若花會美死的
整個下午
我們一家人就在這裡待著
幾杯香茶
留住 鼓浪嶼 的慢時光


再來說說和吃有關的故事
泉州 路35號
一對原住民夫婦利用自己屋外角落經營的美食場所
鼓浪嶼 上的原住民非常少
因為房租高
好多人只是收租就可以過上衣食無憂的富足生活
沒有多少人還願意自己辛苦的勞作

只是剛好家裡有生蚝、蟹、蝦這些海鮮的渠道
又不願意閑著
就做一些來賣
賣的東西全部都是良心價
最最重要的是品質超級棒


尋一處屋檐
喝著大姐熬制的酸梅湯
我們一口氣吃了人家5盤生蚝
要不是剛吃過午飯
我們一定要徹底放飛自我


實在無法抵擋海蟹的誘惑
買了最大的一隻
大哥還很熱情的教我們怎樣吃蟹
太爽了
現在時常想起這裡的生蚝
依然口水肆意的流啊



我們離開 鼓浪嶼 已經快兩個月了
在2018年的夏天
遇到令人回味無窮的 泉州 路35號
邂逅充滿故事的 福州 路85號
別處的生活
生活在別處
憑藉
那些我們可以不為而為的善
我們可以做而未做的惡
我們一起暖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