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行]一場食欲與食量的鬥智鬥勇
店面規模和內部裝潢都和前一天的那家明顯走了不同的路線。 牛肉感覺像開了一朵花。不過這家的五花趾感覺沒有前一天的花腳只肉質好。牛舌和牛筋丸是極好的,前者口感爆表,後者製作過程中的味道配得好。 25元的鍋底即便放在 深圳 的牛肉火鍋店中也不便宜了。裡面料倒是豐富,蘿蔔、苦瓜、牛肚、牛腩等都現身了。另外,醬料是我喜歡的自選模式,這家的花生醬很香,兌一些醬油,再放朝天椒,很美味了。
這一頓收工已經下午三點多,所以逛到傍晚也沒正兒八經吃晚飯,買了滷鵝和海石花到火車上吃。 海石花是透明的條狀食物。一碗海石花有海石花和甜湯(甜湯里目測有枸杞和菊花),然後自選配料。我在古城臨近下水門的一家海石花店買的這一碗,店家說通常大家會把所有配料都加進去。鑒於我當時不怎麼餓,也因為有些配料看著就不太喜歡,所以只加了紅豆和香芋。簡直完美,香芋特別香,這樣一碗吃著也沒負擔。
不知是否因為在旅游區,這家價格不算便宜,一碗12元。記得以前在 福建 玩時吃的四果湯,也是類似的味道和搭配,加三四種料價錢不超過十元。 在劉記滷鵝買了鵝肉,42元一斤。滷鵝店 不知為什麼,在火車上進食總有一種特別的新鮮感。
在 潮州 買的綠豆餅和綠豆糕,回來以後才吃。都值得點贊,所以特別補充進來。 就是在這家買的餅和糕點。綠豆餅裡面豆蓉很香,且不算特別甜,綠豆糕內有豆沙餡兒,甜食愛好者應當會喜歡。 帶來驚喜的景點們在吃和吃的間隔中,一項持續存在的重要議題是,如何增加內存。對於我等11路愛好者,自然就是走去下一個目的地,4公里以內都屬於可步行到達的範圍。
在 汕頭 的第一頓完結後,原想著直奔海關關史陳列館。最後幾經“波折”,其實是為了吃喝改道了,終於到了外馬路和海濱路交界處的目的地。 這個開放時間真是嚇出我一身冷汗,好在當天是星期六! 外觀很有特色了。 潮海 大關 。 原諒我的惡趣味。 繼續惡趣味。 這個字典真是想好好讀一下,感覺妙趣橫生。
在 汕頭 的第二個景點大概算是 中山 紀念亭加南生百貨大樓了。這兩處相距很近,即便周圍多在修路整改,夜燈一亮,塵土飛揚的混亂景象就完美地藏進夜幕中了。 ↑小公園 百貨大樓周邊在修路,嚴格來說是通不到幾條路交匯處的 中山 紀念亭的。可大概是為了方便出行,人們從正在施工的樓內穿過,一條黑暗中的崎嶇小路佈滿灰塵,短短幾步就像探險一樣,走出來就柳暗花明瞭。 ↑小公園 夜燈的顏色和建築本身很和諧,相比之下,一些別的城市費盡心思地裝扮仿古建築,然而不合宜,落得尷尬的境地。 同框一張。
從小公園一帶離開後,路上偶遇了大峰廟,絕對是個驚喜。
嚴格來說,我不太確定這一橫排的廟宇是併列抑或什麼別的關係。總之從離馬路最近的 九龍 壁開始,已經被燈光抓住了眼球。 走在路上最先看到了路旁的 九龍 壁。 屋檐上的雕飾色彩鮮艷。 這一大橫排的排布在別處似乎不多見。 廟裡的格局也異於一般的寺廟,主要是這個類似天井的設置,像是幾進院的房屋,而不像寺廟。 殿內縱深可觀,向內有柱子若干,整體顯得低平。
晚飯後,因為吃得挺飽且想為宵夜留空間,又因為餐館旁就是 中山 公園,於是順理成章地和當地市民一起逛公園。
這公園設立的時間很早,起初名為中央公園,孫 中山 逝世後改為“ 中山 公園”以表紀念。 亮眼華麗的配色。 爭搶麵包的金魚擠作一團,不時有魚被迫上演“魚躍”——生生被擠出了水面,騰空半圈才得以回到水中。
至於 潮州 的景點,多集中在古城及周邊區域。下了火車直奔開元寺,正值晌午,天藍寺靜。 大悲殿屋頂的雕刻色彩絢麗, 潮汕 一帶的許多寺廟都呈現色彩繽紛狀。 聽慣了梵音的貓,是不是也染了一身禪意? 感覺這棵樹非常神奇——拐彎拐了至少兩次,每次拐完了都還記得要繼續向上長。 廟裡一塊康熙年間的碑。 走廊顯得寬敞通透。或許是因為寬,視覺效果比實際體驗要矮了一些。已入了秋,在沒有陽光直射的通風處,常有陣陣涼意。 大門口的兩塊匾額同個框。
這一頓收工已經下午三點多,所以逛到傍晚也沒正兒八經吃晚飯,買了滷鵝和海石花到火車上吃。 海石花是透明的條狀食物。一碗海石花有海石花和甜湯(甜湯里目測有枸杞和菊花),然後自選配料。我在古城臨近下水門的一家海石花店買的這一碗,店家說通常大家會把所有配料都加進去。鑒於我當時不怎麼餓,也因為有些配料看著就不太喜歡,所以只加了紅豆和香芋。簡直完美,香芋特別香,這樣一碗吃著也沒負擔。
不知是否因為在旅游區,這家價格不算便宜,一碗12元。記得以前在 福建 玩時吃的四果湯,也是類似的味道和搭配,加三四種料價錢不超過十元。 在劉記滷鵝買了鵝肉,42元一斤。滷鵝店 不知為什麼,在火車上進食總有一種特別的新鮮感。
在 潮州 買的綠豆餅和綠豆糕,回來以後才吃。都值得點贊,所以特別補充進來。 就是在這家買的餅和糕點。綠豆餅裡面豆蓉很香,且不算特別甜,綠豆糕內有豆沙餡兒,甜食愛好者應當會喜歡。 帶來驚喜的景點們在吃和吃的間隔中,一項持續存在的重要議題是,如何增加內存。對於我等11路愛好者,自然就是走去下一個目的地,4公里以內都屬於可步行到達的範圍。
在 汕頭 的第一頓完結後,原想著直奔海關關史陳列館。最後幾經“波折”,其實是為了吃喝改道了,終於到了外馬路和海濱路交界處的目的地。 這個開放時間真是嚇出我一身冷汗,好在當天是星期六! 外觀很有特色了。 潮海 大關 。 原諒我的惡趣味。 繼續惡趣味。 這個字典真是想好好讀一下,感覺妙趣橫生。
在 汕頭 的第二個景點大概算是 中山 紀念亭加南生百貨大樓了。這兩處相距很近,即便周圍多在修路整改,夜燈一亮,塵土飛揚的混亂景象就完美地藏進夜幕中了。 ↑小公園 百貨大樓周邊在修路,嚴格來說是通不到幾條路交匯處的 中山 紀念亭的。可大概是為了方便出行,人們從正在施工的樓內穿過,一條黑暗中的崎嶇小路佈滿灰塵,短短幾步就像探險一樣,走出來就柳暗花明瞭。 ↑小公園 夜燈的顏色和建築本身很和諧,相比之下,一些別的城市費盡心思地裝扮仿古建築,然而不合宜,落得尷尬的境地。 同框一張。
從小公園一帶離開後,路上偶遇了大峰廟,絕對是個驚喜。
嚴格來說,我不太確定這一橫排的廟宇是併列抑或什麼別的關係。總之從離馬路最近的 九龍 壁開始,已經被燈光抓住了眼球。 走在路上最先看到了路旁的 九龍 壁。 屋檐上的雕飾色彩鮮艷。 這一大橫排的排布在別處似乎不多見。 廟裡的格局也異於一般的寺廟,主要是這個類似天井的設置,像是幾進院的房屋,而不像寺廟。 殿內縱深可觀,向內有柱子若干,整體顯得低平。
晚飯後,因為吃得挺飽且想為宵夜留空間,又因為餐館旁就是 中山 公園,於是順理成章地和當地市民一起逛公園。
這公園設立的時間很早,起初名為中央公園,孫 中山 逝世後改為“ 中山 公園”以表紀念。 亮眼華麗的配色。 爭搶麵包的金魚擠作一團,不時有魚被迫上演“魚躍”——生生被擠出了水面,騰空半圈才得以回到水中。
至於 潮州 的景點,多集中在古城及周邊區域。下了火車直奔開元寺,正值晌午,天藍寺靜。 大悲殿屋頂的雕刻色彩絢麗, 潮汕 一帶的許多寺廟都呈現色彩繽紛狀。 聽慣了梵音的貓,是不是也染了一身禪意? 感覺這棵樹非常神奇——拐彎拐了至少兩次,每次拐完了都還記得要繼續向上長。 廟裡一塊康熙年間的碑。 走廊顯得寬敞通透。或許是因為寬,視覺效果比實際體驗要矮了一些。已入了秋,在沒有陽光直射的通風處,常有陣陣涼意。 大門口的兩塊匾額同個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