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乞力馬扎羅-6天5晚Machame路線
像不像心形的雲朵
乞力馬扎羅 特有的肯亞薊
Pain 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
村上春樹在《當我談跑步 我在談些什麼》一書里寫道,即使再強悍的馬拉松選手,在跑步的過程中腦海裡也要有點類似意念的金句才得以支撐跑完全程。其中一位選手每次腦海中都要反覆回味他同為馬拉松選手的哥哥教給他的兩句話:Pain 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翻譯過來“痛楚難以避免,而磨難可以選擇” 關鍵詞是optional,直面並選擇痛楚的磨難,需要頗為難能可貴的堅持。
登山也是如此。
Day 5
Barafu Camp(4673m) to Uhuru Peak(5895m) to Mweka Camp(3100m)
攀登的前一段還比較輕鬆,甚至我們還超過了一些同行的登山者。隨著海拔升高,腳步越來越沉重,呼吸越來越急促。徹骨的寒冷,猶如全身的血液在風中凝固,雙腳凍得麻木失去知覺,鼻涕凍成了冰,只能用嘴呼吸,唯一暴露在空氣中的臉,被寒風吹過像刀割一般刺痛,水被凍成了冰渣,補充能量的巧克力成了堅硬無比的一塊石頭。之前聽說過登頂最後的幾小時的極限,會出現記憶空白,意識模糊甚至瀕死感的情況,相反,我感官異常清晰和敏感,身體的每一絲變化都像掉落地上的針一般清晰可見。
黑夜與路途漫長得像無邊際的海,天似乎永遠不亮。前行的過程相當枯燥,夜黑如墨,一抹慘淡的月光,機械地挪動步伐,路上開始有高反嚴重往營地下撤的登山者,大約不到六小時走到離頂峰兩百百多米高度的Stella point(5756m),終於黎明破曉了。
黑夜的幕布逐漸被撕裂,在一片由深到淺的漸變藍色中,一抹金黃色劃破天際,天空呈現出黎明時分的蒼白,一道明亮的光穿破雲層刺進眼裡,柔和的金黃色光暈灑在藍白純凈的萬年冰川上,遠山在雲霧裡隱約可見,一大片雲海籠罩著時間靜止般的沉寂。
我瑟瑟發抖地喝了幾口冰碴,含著堅硬的巧克力,坐在石頭上,大口地喘著氣。嚮導說,你趕緊拍照啊,我哆嗦著冰冷的手拿掉手套,手瞬間凍僵了,好不容易拿出相機,顫抖地按下快門,就算屏住呼吸也沒辦法對焦,拍出來的照片大多是模糊一片。沒按幾下,相機就自動關機了,只能把電池拿出來,放在貼身的羽絨服里升溫。不甘心,哆嗦著又拿出手機,剛拍了一張,也自動關機了。
這一刻,最唯美的時分不是通過相機取景器,反覆琢磨構圖和調整參數,也不是手機屏幕 裡加 濾鏡和修圖,它只是真實生動的映在了瞳孔里,刻在了記憶里,銘記在了心裡。
從Stella Point到登頂只有兩百多米的高度,大約半小時的路程,卻是我身體接近極限,全程走過最艱難痛苦的一段路程。柔和的晨光灑在身上總算是有了一絲溫暖的感覺,可是我完全控制不了呼吸的節奏,用盡全力擠壓肺里的最後一絲空氣,深吸一大口氣依然覺得胸口壓了塊巨石般,腳步蹣跚完全靠慣性在緩慢移動,挪動不了幾步就得停下來,彎下腰深吸幾口氣,閉上眼睛只想這是一場馬上要結束的夢境,可睜開眼還是尚未抵達的漫長路途。
嚮導無奈地看著我,既不加油鼓勵,也不勸說折返,只說你臉色看起來非常蒼白,你覺得怎樣?我覺得怎樣?!我想說還差多久才到山頂我走不動了,我肺痛地喘不過氣,想哭又怕淚水在臉上凍成冰渣,想睜開眼後能躺在山下客棧的床上,欲哭無淚,欲語還休,欲罷不能。
我明白,他不會為我做決定,繼續走還是折返都是我自己的選擇,而自身的身體狀況也只有自己才最瞭解。我喘口氣後什麼也說不出口,只能低頭繼續走。原本半小時的路程,走走停停,拼命跟呼吸較勁,一個多小時後終於抵達。
登頂5895米是什麼感覺?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赤道的冰川和雪近在眼前,我在凌冽的寒風中顫抖著,覺得這一切都不像是真實的,可急促的呼吸聲和身體的痛楚又無時無刻無比真切地提醒著我,這不是夢境。登頂一座山,既不會讓人生達到新的高度,也不會刷新世界觀,更不會頓悟,而我沒有懷著滿滿的成就和自豪感,沒有後悔,也沒有計較得失。這隻是一次專屬於自己特別的經歷和過程,能走到這裡,我足夠幸運,卻也足夠渺小。
Pain 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 痛楚難以避免,而磨難可以選擇。
像那位馬拉松選手一樣,在我腦海空白,思維停頓,接近身體極限的時候,腦中依然不斷浮現這句話。那些難言的痛楚,掙扎,隱忍與苦難都成了無比鮮活生動的生命的一部分。
登頂後不久,嚮導就催著下山,在高海拔的地方待得時間越長,高反就會越嚴重。一般嚮導都不建議多做停留,在我的相機電池終於複活,下山的呼吸節奏也順暢一點後,這才顧得上拍照。如果你以為登頂後艱難的路程已經結束,那你就錯了。
下山需要經過一條無比陡峭的佈滿火山灰的路,就是那種一腳踩下去,就瞬間陷進去難以自拔的狀態,而且陡峭的下坡很容易擠到腳趾和崴腳,很快鞋子塞滿了細碎的火山灰,坡度很大的路又十分滑,還得小心控制速度,避開大塊的碎石。見到膽子大的登山者,一路小跑下山,一不小心摔在了碎石上,只能一瘸一拐下山。
在精神力量的支撐下登頂後,下山失去了原始的動力和壯美的風景,只能是跟腳下的火山灰以及無盡的長路較勁的緩慢過程。小腿因肌肉緊張而開始發抖,膝蓋的舊傷開始隱隱作痛,體能消耗接近透支,包里補給的食物和水也快用完,營地的帳篷和食物成了快速下山的新的動力。
三小時後到達之前休息的Barafu Camp(4673米),雙腿已經酸痛地快不受控制了。倒在睡袋里動也不能動,腦袋里是無邊際的空白。很快嚮導通知我,在這裡休整一小時後接著下撤到Mweka Camp(3100米),我不甘心地問,我實在走不動了,能不能就在這裡扎營休息一晚,嚮導很堅定地說不行,在海拔4673米的營地很難入睡,而且氣溫也相對低,不利於休息與調整身體狀態。在昏迷了接近一小時後被嚮導叫醒,吃了午飯後,接著上路。
帶著一百個不情願,從帳篷里鑽出來,磨磨蹭蹭地收拾好隨身的行李,跟著嚮導接著下撤。午後霧氣越來越濃,很快瀰漫了一整片天空,遮住了遠山和隱約可見的冰川,能見度與溫度越來越低,在這裡扎營確實不是好主意。下山沿路風景乏善可陳,也越來越沒精神,只想補回睡眠。三個多小時後,到達營地。算下來,這一天從午夜開始走了14個小時。營地外開始有慶祝登頂的歌聲與笑聲,我連晚飯都吃不下,只想鑽進睡袋去見周公。
Day 6
Mweka Camp(3100m) to Mweka Gate(1500m)
最後一眼的 乞力馬扎羅
我的登山團隊 三個背夫,一個嚮導,一個廚師
我的嚮導Steward
一夜無夢,安睡至晨。儘管幾乎全身酸痛地不能自已,總算是恢復了點精神。最後一天的路程非常輕鬆,隨著海拔下降,景色依舊乏善可陳,2個半小時就抵達終點,前幾天遇到的 日本 人竟然昨天就直接下山了。。。
下山登記領取了登頂證書,等了一會兒,旅行社的車就過來接我們到Moshi小鎮,去旅行社跟嚮導和背夫們喝酒慶祝完,迫不及待被送回了旅社。太激動了,終於能洗澡了,終於能換身乾凈的衣服了,終於能躺床上睡覺了。。。
後記
海明威《 乞力馬扎羅 的雪》書中的主人公在彌留之際幻夢裡再次看到了那座山,它高於一切,廣闊聳立,在陽光下閃耀著不可思議的潔白光芒。如果要經歷一場磨難的洗禮才能靠近 乞力馬扎羅 的萬年冰川和赤道之雪,你願意嗎?
當我下山第二天清晨離開Moshi小鎮,在行駛的車裡,視線穿過眼前的玻璃樹木矮屋,透過朦朧的薄霧,隱約遙望 乞力馬扎羅 的身影,似遠似近,如夢似幻,難以想象我的腳步曾經抵達那座山的頂峰。就像一個朋友說過,很多時候,我們拼盡全力竭盡所能做的事,對世界和他人都沒有任何影響,不過是感動了自己,僅此而已。
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里說,我們每個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獨的。每個人被囚禁在一座鐵 塔里 ,只能靠一些符號同別人傳達自己的想法,而這些符號並沒有共同的價值,因此它們的意義是模糊的,不確定的。因此我們只能孤獨行走,儘管身體互相依傍卻並不在一起,既不瞭解別的人也不為別人所瞭解。因此,海明威書中的豹到這樣的高寒之地尋找什麼,並沒人瞭解。因此,我一個人的 乞力馬扎羅 也並不需要找尋糾結其意義所在。
關於我: 山東 大妞,旅人一枚,喜歡安穩,也喜歡自由,喜歡靜靜等待湖邊的日落,也喜歡背上重重的行囊徒步戶外,環球旅行2年多,腳步抵達七大洲南 北極 。
歡迎關註我的旅行雜談微信公眾號:
乞力馬扎羅 特有的肯亞薊
Pain 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
村上春樹在《當我談跑步 我在談些什麼》一書里寫道,即使再強悍的馬拉松選手,在跑步的過程中腦海裡也要有點類似意念的金句才得以支撐跑完全程。其中一位選手每次腦海中都要反覆回味他同為馬拉松選手的哥哥教給他的兩句話:Pain 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翻譯過來“痛楚難以避免,而磨難可以選擇” 關鍵詞是optional,直面並選擇痛楚的磨難,需要頗為難能可貴的堅持。
登山也是如此。
Day 5
Barafu Camp(4673m) to Uhuru Peak(5895m) to Mweka Camp(3100m)
攀登的前一段還比較輕鬆,甚至我們還超過了一些同行的登山者。隨著海拔升高,腳步越來越沉重,呼吸越來越急促。徹骨的寒冷,猶如全身的血液在風中凝固,雙腳凍得麻木失去知覺,鼻涕凍成了冰,只能用嘴呼吸,唯一暴露在空氣中的臉,被寒風吹過像刀割一般刺痛,水被凍成了冰渣,補充能量的巧克力成了堅硬無比的一塊石頭。之前聽說過登頂最後的幾小時的極限,會出現記憶空白,意識模糊甚至瀕死感的情況,相反,我感官異常清晰和敏感,身體的每一絲變化都像掉落地上的針一般清晰可見。
黑夜與路途漫長得像無邊際的海,天似乎永遠不亮。前行的過程相當枯燥,夜黑如墨,一抹慘淡的月光,機械地挪動步伐,路上開始有高反嚴重往營地下撤的登山者,大約不到六小時走到離頂峰兩百百多米高度的Stella point(5756m),終於黎明破曉了。
黑夜的幕布逐漸被撕裂,在一片由深到淺的漸變藍色中,一抹金黃色劃破天際,天空呈現出黎明時分的蒼白,一道明亮的光穿破雲層刺進眼裡,柔和的金黃色光暈灑在藍白純凈的萬年冰川上,遠山在雲霧裡隱約可見,一大片雲海籠罩著時間靜止般的沉寂。
我瑟瑟發抖地喝了幾口冰碴,含著堅硬的巧克力,坐在石頭上,大口地喘著氣。嚮導說,你趕緊拍照啊,我哆嗦著冰冷的手拿掉手套,手瞬間凍僵了,好不容易拿出相機,顫抖地按下快門,就算屏住呼吸也沒辦法對焦,拍出來的照片大多是模糊一片。沒按幾下,相機就自動關機了,只能把電池拿出來,放在貼身的羽絨服里升溫。不甘心,哆嗦著又拿出手機,剛拍了一張,也自動關機了。
這一刻,最唯美的時分不是通過相機取景器,反覆琢磨構圖和調整參數,也不是手機屏幕 裡加 濾鏡和修圖,它只是真實生動的映在了瞳孔里,刻在了記憶里,銘記在了心裡。
從Stella Point到登頂只有兩百多米的高度,大約半小時的路程,卻是我身體接近極限,全程走過最艱難痛苦的一段路程。柔和的晨光灑在身上總算是有了一絲溫暖的感覺,可是我完全控制不了呼吸的節奏,用盡全力擠壓肺里的最後一絲空氣,深吸一大口氣依然覺得胸口壓了塊巨石般,腳步蹣跚完全靠慣性在緩慢移動,挪動不了幾步就得停下來,彎下腰深吸幾口氣,閉上眼睛只想這是一場馬上要結束的夢境,可睜開眼還是尚未抵達的漫長路途。
嚮導無奈地看著我,既不加油鼓勵,也不勸說折返,只說你臉色看起來非常蒼白,你覺得怎樣?我覺得怎樣?!我想說還差多久才到山頂我走不動了,我肺痛地喘不過氣,想哭又怕淚水在臉上凍成冰渣,想睜開眼後能躺在山下客棧的床上,欲哭無淚,欲語還休,欲罷不能。
我明白,他不會為我做決定,繼續走還是折返都是我自己的選擇,而自身的身體狀況也只有自己才最瞭解。我喘口氣後什麼也說不出口,只能低頭繼續走。原本半小時的路程,走走停停,拼命跟呼吸較勁,一個多小時後終於抵達。
登頂5895米是什麼感覺?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赤道的冰川和雪近在眼前,我在凌冽的寒風中顫抖著,覺得這一切都不像是真實的,可急促的呼吸聲和身體的痛楚又無時無刻無比真切地提醒著我,這不是夢境。登頂一座山,既不會讓人生達到新的高度,也不會刷新世界觀,更不會頓悟,而我沒有懷著滿滿的成就和自豪感,沒有後悔,也沒有計較得失。這隻是一次專屬於自己特別的經歷和過程,能走到這裡,我足夠幸運,卻也足夠渺小。
Pain 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 痛楚難以避免,而磨難可以選擇。
像那位馬拉松選手一樣,在我腦海空白,思維停頓,接近身體極限的時候,腦中依然不斷浮現這句話。那些難言的痛楚,掙扎,隱忍與苦難都成了無比鮮活生動的生命的一部分。
登頂後不久,嚮導就催著下山,在高海拔的地方待得時間越長,高反就會越嚴重。一般嚮導都不建議多做停留,在我的相機電池終於複活,下山的呼吸節奏也順暢一點後,這才顧得上拍照。如果你以為登頂後艱難的路程已經結束,那你就錯了。
下山需要經過一條無比陡峭的佈滿火山灰的路,就是那種一腳踩下去,就瞬間陷進去難以自拔的狀態,而且陡峭的下坡很容易擠到腳趾和崴腳,很快鞋子塞滿了細碎的火山灰,坡度很大的路又十分滑,還得小心控制速度,避開大塊的碎石。見到膽子大的登山者,一路小跑下山,一不小心摔在了碎石上,只能一瘸一拐下山。
在精神力量的支撐下登頂後,下山失去了原始的動力和壯美的風景,只能是跟腳下的火山灰以及無盡的長路較勁的緩慢過程。小腿因肌肉緊張而開始發抖,膝蓋的舊傷開始隱隱作痛,體能消耗接近透支,包里補給的食物和水也快用完,營地的帳篷和食物成了快速下山的新的動力。
三小時後到達之前休息的Barafu Camp(4673米),雙腿已經酸痛地快不受控制了。倒在睡袋里動也不能動,腦袋里是無邊際的空白。很快嚮導通知我,在這裡休整一小時後接著下撤到Mweka Camp(3100米),我不甘心地問,我實在走不動了,能不能就在這裡扎營休息一晚,嚮導很堅定地說不行,在海拔4673米的營地很難入睡,而且氣溫也相對低,不利於休息與調整身體狀態。在昏迷了接近一小時後被嚮導叫醒,吃了午飯後,接著上路。
帶著一百個不情願,從帳篷里鑽出來,磨磨蹭蹭地收拾好隨身的行李,跟著嚮導接著下撤。午後霧氣越來越濃,很快瀰漫了一整片天空,遮住了遠山和隱約可見的冰川,能見度與溫度越來越低,在這裡扎營確實不是好主意。下山沿路風景乏善可陳,也越來越沒精神,只想補回睡眠。三個多小時後,到達營地。算下來,這一天從午夜開始走了14個小時。營地外開始有慶祝登頂的歌聲與笑聲,我連晚飯都吃不下,只想鑽進睡袋去見周公。
Day 6
Mweka Camp(3100m) to Mweka Gate(1500m)
最後一眼的 乞力馬扎羅
我的登山團隊 三個背夫,一個嚮導,一個廚師
我的嚮導Steward
一夜無夢,安睡至晨。儘管幾乎全身酸痛地不能自已,總算是恢復了點精神。最後一天的路程非常輕鬆,隨著海拔下降,景色依舊乏善可陳,2個半小時就抵達終點,前幾天遇到的 日本 人竟然昨天就直接下山了。。。
下山登記領取了登頂證書,等了一會兒,旅行社的車就過來接我們到Moshi小鎮,去旅行社跟嚮導和背夫們喝酒慶祝完,迫不及待被送回了旅社。太激動了,終於能洗澡了,終於能換身乾凈的衣服了,終於能躺床上睡覺了。。。
後記
海明威《 乞力馬扎羅 的雪》書中的主人公在彌留之際幻夢裡再次看到了那座山,它高於一切,廣闊聳立,在陽光下閃耀著不可思議的潔白光芒。如果要經歷一場磨難的洗禮才能靠近 乞力馬扎羅 的萬年冰川和赤道之雪,你願意嗎?
當我下山第二天清晨離開Moshi小鎮,在行駛的車裡,視線穿過眼前的玻璃樹木矮屋,透過朦朧的薄霧,隱約遙望 乞力馬扎羅 的身影,似遠似近,如夢似幻,難以想象我的腳步曾經抵達那座山的頂峰。就像一個朋友說過,很多時候,我們拼盡全力竭盡所能做的事,對世界和他人都沒有任何影響,不過是感動了自己,僅此而已。
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里說,我們每個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獨的。每個人被囚禁在一座鐵 塔里 ,只能靠一些符號同別人傳達自己的想法,而這些符號並沒有共同的價值,因此它們的意義是模糊的,不確定的。因此我們只能孤獨行走,儘管身體互相依傍卻並不在一起,既不瞭解別的人也不為別人所瞭解。因此,海明威書中的豹到這樣的高寒之地尋找什麼,並沒人瞭解。因此,我一個人的 乞力馬扎羅 也並不需要找尋糾結其意義所在。
關於我: 山東 大妞,旅人一枚,喜歡安穩,也喜歡自由,喜歡靜靜等待湖邊的日落,也喜歡背上重重的行囊徒步戶外,環球旅行2年多,腳步抵達七大洲南 北極 。
歡迎關註我的旅行雜談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