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曆史博物館-小雁塔-化覺巷清真大寺...
因為公司在 陝西 有分部,所以 西安 是我來過次數最多的旅游城市,但當地同事總是在我耳邊吹風說小雁塔景區過於單一無聊建議我不要去,所以游玩小雁塔的計劃一直被擱淺至今,我在網上搜尋過很多 西安 景點的故事與圖片, 西安 室內景點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小雁塔那三裂三合的傳說和秀氣的塔身了,所以17號再次來到 西安 後專門規划出了一天去欣賞下我心心念的小雁塔。 陝西 歷史博物館 由於 西安 博物院就在小雁塔景區內,所以我決定陝歷博和 西安 博物館來一次連線來更好地體驗一下十三朝古都的盛世繁華。早晨十點下火車後5路車直奔翠華路,然後買票進館(如果想看何家村遺寶的話要買門票,價格30元,優點是不用排長隊),17號是重陽節本以為會人少一些但是依然阻止不了陝歷博的魅力人們早早就排起了長龍,沒來過 西安 前就聽說陝歷博到處是寶,院前兩側的一些雕刻什麼石馬石虎均名堂響亮石馬是唐代帝陵神道上最具代表性的石刻作品,石虎也是立於尉遲敬德墓的墓前,而最吸引人的就數第一低調文物,漢武帝放置於太液池中的石鯨了,所以來到這裡千萬不要急匆匆的館里跑,逛完了也不要著急離開,去兩邊的草叢裡探探險吧。 因為上次沒有找講解,只是隨便看了看。這次租了講解器進去也是直奔自己喜歡的文物,聽聽它們誕生的故事再仔細欣賞一下古人能工巧匠巧奪天工的技藝,圖片就隨便隨選一組亂序放一下這次記憶深刻的吧。
鐘山石窟雕刻,雖然是復刻品,但是塑造的太精美了佛像流光溢彩栩栩如生,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真正的萬佛洞。 彩繪貼金文武官俑,文俑武俑各一個,我更喜歡武俑,非常有氣勢,尤其是從下往上看,霸氣外露。 三彩駱駝載樂俑,陝歷博國寶之一,一個字,美得很! 它的身軀是鐵鑄的,鐵上鎏銅,銅外面再鎏金,看上去金光閃閃好似金龍,但實際是複合材料製成,技術處理是很複雜也是很困難。 中國 歷朝歷代,都有龍的造型不過看見這個鎏金鎏銅鐵龍後我發現還是漢代和唐代的龍最霸氣。 秦跪射彩俑“綠臉俑”這次來運氣真好看見了世界唯一的“綠臉俑”有一句話“ 陝西 最出名的文物,莫過於兵馬俑;兵馬俑之最,莫過於跪射俑。”這堅毅的眼神,和那絢麗的色彩,真的是一眼千年啊,秦軍的驍勇英氣展示的淋漓精緻!這次跪射俑來陝歷博從八月開始展期只有三個月真碰上了,據說跪射俑上次來陝歷博是08年,所以沒有計劃要去看兵馬俑的話,又想去親自見識一下魅力無限的秦彩俑的話,要趕快哦。位置就是陝歷博最顯眼的國寶廳。 杜虎符,來歷和上面的文字估計大家都清楚,上過國家寶藏, 陝西 歷史博物館人氣旺,每次去都最少圍著兩圈人,根本不用找,哪裡杵著三圈人和棉花糖一樣,你裡面一定是杜虎符。 我國自古就有熏香的習俗,戰國時人們就在室內放置各種熏爐,一方面凈化環境,另一方面人們認為裊裊香煙就像進入了飄渺的仙境。這件竹節熏爐的爐蓋形似多層山巒,雲霧縹緲,再加以金銀勾勒,宛如一副秀美的山景。青煙裊裊飄出,繚繞爐體,造成了一種山景朦朧,群山靈動的效果,仿佛是傳說中的海上“博山”。西漢時,封建帝王為了求得長生不老之術,大都信奉方士神仙之說,博山爐就是在這種風氣影響下產生的,併在漢代廣為流行,說起博山爐,在眾多的博山爐中,最有名的要數出土於 河北 省 滿城 縣漢墓的錯金博山爐了。不過這件鎏金銀竹節銅薰爐真的很精美,我都能想象的到從爐中飄出裊裊雲煙是多麼的有意境。 這件黃金製成的奇怪動物,之所以被稱為怪獸,是因為它是多種動物的集合體:身體似羊、嘴似鷹、角似鹿、蝎形尾,四蹄立於花瓣形托座上。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怪獸的兩隻抵角是由兩兩身相連、背相對的16只小鳥組成的,而且蝎形的尾巴也是一隻小鳥的樣子。因此,這件小小的怪獸身上竟隱藏了十七隻小鳥,體現出工匠們的睿智巧思和精湛做工。 青銅水禽,秦始皇園林出土,考古工作者共發現青銅水禽46只,其中天鵝20只,鶴6只,鴻雁20只,據研究發現,貌似這也青銅水禽製造工藝來自 地中海 。 “陝歷博的兵馬俑可是貨真價實的哦,其他的都是借的,或者複製品,只有我們能夠把真的兵馬俑從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運過來。”講解員非常自豪的說的。小時候在 石家莊 看過兵馬俑巡迴展覽,門票十元,雖然知道是假的但總覺得真的也不過如此,到了 西安 後從來沒有去兵馬俑博物館的計劃,總覺得兵馬俑看看圖片就夠了,可是當看見真貨後才堅定了我必須要去兵馬俑博物館的信心,始皇威武啊。 明彩繪儀仗俑群,這一套出土的時候是統一向著一個方向的,但是為了游人觀看,還是改成了四面都有朝向,不過主體沒變。 十二生肖俑,聽說出土的時候是彩俑,不知為什麼看見這組彩俑總會想起聊齋。
三彩天王俑,陝博的歷代陶俑有2000多件,時間跨度從秦漢到明清,從人到動物種類也是千奇百怪,不過都有一個特點就是生動。 葡萄花鳥紋銀香囊,上過國家寶藏,顏值擔當,這個並不是楊 玉環 用過的,但即使不是也是楊貴妃同款啊。 這個是我的錯,由於何家村遺寶館很昏暗,手機忘了關閃光,別的都是相機拍攝的,赤走金龍,工匠用金條先掐編出身體,然後插上尾巴和角,最後用鏨子鏨出魚鱗紋的裝飾。由於是手工製作,每個與每個都不完全相同,極其精緻,聽說一共有十二條。 陝西 省歷史博物館鎮館之寶,此獸首瑪瑙杯的還有一個奇絕之處就是極盡天然和因勢造型。為什麼這麼說呢?這件杯子是用一整塊帶條紋的纏絲紅瑪瑙雕刻而成,這塊紅瑪瑙紋理層次分明,色彩純正,本身就是一件罕見的天然寶石,工匠巧妙的利用瑪瑙的材質、顏色和自然紋理,設計出杯子的造型,獸角的雕刻運用瑪瑙的天然俏色,上紅下白,表現出羊角般的質感整體非常協調,充滿了尊貴感,飲酒是會順著金嘴緩緩流出,不過我覺得對著造型這麼生動的酒盃飲酒,我下不了口。 小雁塔 陝歷博出來後乘坐游八南稍門下車,來到今日的目的地小雁塔。小雁塔位於唐長安城安仁坊(今 陝西 省 西安 市南郊)薦福寺內,又稱“薦福寺塔”,建於唐景龍年間,與大雁塔同為唐長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標誌。小雁塔是 中國 早期方形密檐式磚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層,現存13層,高43.4米,塔形秀麗,是唐代佛教建築藝術遺產,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漢族文化的標誌性建築。
景區內充滿了各種雕塑、石碑與千奇百怪的拴馬樁,形態各異的古樹,還擁有館藏超出預期的 西安 博物館,即使是隨便擺在路旁的一排供行人和運動的老人休息的石墩子都是歷史的見證者,這裡有練舞的,有合唱的,還有美術學院臨摹雕塑的,不要因為這是一個免費的景點而忽視它,這裡是我見過 西安 歷史氛圍最濃厚的景區,這裡,可能這裡就是以後你離開 西安 最想去回味的地方。 唐末戰亂,薦福寺屢遭破壞,寺院毀廢,只有小雁塔得以保存,但以殘破不堪直到明清才進行過多次修繕,小雁塔南稍門前的石碑大都是為小雁塔重修而歌功頌德的,其 中山 西商人做的貢獻又最大。 側面的白衣閣美照,白衣閣創建在明朝,重修在清代,因觀音 菩薩 喜歡白衣又名白衣大仕,所以白衣閣是供奉觀音 菩薩 的場所,現在是薦福寺歷史文化的展廳。 白衣閣旁的花園,有兩位老人在休息,在半圈拴馬樁的圍繞下,有些像雲游江湖的神仙眷侶。 這條拴馬樁大道是我最喜歡的地方,拴馬樁原本是過去鄉紳大戶等殷實 富裕 之家拴系騾馬的雕刻實用條石,既有裝點建築炫耀富有的作用,同時還被賦予了避邪鎮宅的意義,人們稱它為“莊戶人家的華表”拴馬樁石雕在整體上能綜合運用圓雕、浮雕、線刻手法,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因為神態各異所以很受外地游客喜歡,尤其是外國游客,他們會仔細尋找自己喜歡的石刻然後與拴馬樁合影留念。步調放慢,悠閑的的走在這條道上觀察著神態各異的石雕,突然也想變成其中一員然後慢慢化為歷史。
很有幸,我也找到了自己的屬相,趕快和它自拍一張,留作紀念。
走到側面的園子里這裡堆滿了各式各樣的石雕,不過與外面的 獅子 不同,這裡的大都屬於萌獸 萌獸三聯 初見小雁塔,15層的塔身已經僅存十三層,小雁塔是密檐式方形磚構建築高約46米,塔基邊長11米,塔身每層疊澀出檐,南北面各闢一門,基座下有地宮,為豎穴。基座之上為塔身,塔身底層高大,二層以 上高 、寬遞減,逐層內收,愈上愈促,以自然圓和收頂,故整體輪廓呈現出秀麗的捲剎。其實小雁塔與大雁塔的區別也很簡單:大雁塔是樓閣式磚塔,所以層數雖少但高度更高且塔內空間很大,適合登臨參拜;小雁塔是密檐式方形磚構建築,此種塔多數為磚築空筒狀,雖有窗戶與階梯但基本是擺設,隨可登臨塔頂但本身就不是為了登塔游覽而建。 與雕磚合影的小盆友。
一直陪伴著小雁塔的各種古樹,在這個早期多災多難的地方能存活下來真的是不容易。 雁塔神合,在明成化年間、嘉靖時期、 清康 熙辛未發生過三次開裂,但都自動複合中華人民 共和 國建國後修複小雁塔時,才發現不是“神合”,而是“人合”。古代能工巧匠根據 西安 地質情況特地將塔基用夯土築成一個半圓球體,受震後壓力均勻分散,這樣小雁塔就象“不倒翁”一樣,雖歷經數十次地震,仍屹立不倒,令人嘆服古代能工巧匠高超的建築技藝。1965年,新 中國 對小雁塔進行了全面的整修。
鐘山石窟雕刻,雖然是復刻品,但是塑造的太精美了佛像流光溢彩栩栩如生,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真正的萬佛洞。 彩繪貼金文武官俑,文俑武俑各一個,我更喜歡武俑,非常有氣勢,尤其是從下往上看,霸氣外露。 三彩駱駝載樂俑,陝歷博國寶之一,一個字,美得很! 它的身軀是鐵鑄的,鐵上鎏銅,銅外面再鎏金,看上去金光閃閃好似金龍,但實際是複合材料製成,技術處理是很複雜也是很困難。 中國 歷朝歷代,都有龍的造型不過看見這個鎏金鎏銅鐵龍後我發現還是漢代和唐代的龍最霸氣。 秦跪射彩俑“綠臉俑”這次來運氣真好看見了世界唯一的“綠臉俑”有一句話“ 陝西 最出名的文物,莫過於兵馬俑;兵馬俑之最,莫過於跪射俑。”這堅毅的眼神,和那絢麗的色彩,真的是一眼千年啊,秦軍的驍勇英氣展示的淋漓精緻!這次跪射俑來陝歷博從八月開始展期只有三個月真碰上了,據說跪射俑上次來陝歷博是08年,所以沒有計劃要去看兵馬俑的話,又想去親自見識一下魅力無限的秦彩俑的話,要趕快哦。位置就是陝歷博最顯眼的國寶廳。 杜虎符,來歷和上面的文字估計大家都清楚,上過國家寶藏, 陝西 歷史博物館人氣旺,每次去都最少圍著兩圈人,根本不用找,哪裡杵著三圈人和棉花糖一樣,你裡面一定是杜虎符。 我國自古就有熏香的習俗,戰國時人們就在室內放置各種熏爐,一方面凈化環境,另一方面人們認為裊裊香煙就像進入了飄渺的仙境。這件竹節熏爐的爐蓋形似多層山巒,雲霧縹緲,再加以金銀勾勒,宛如一副秀美的山景。青煙裊裊飄出,繚繞爐體,造成了一種山景朦朧,群山靈動的效果,仿佛是傳說中的海上“博山”。西漢時,封建帝王為了求得長生不老之術,大都信奉方士神仙之說,博山爐就是在這種風氣影響下產生的,併在漢代廣為流行,說起博山爐,在眾多的博山爐中,最有名的要數出土於 河北 省 滿城 縣漢墓的錯金博山爐了。不過這件鎏金銀竹節銅薰爐真的很精美,我都能想象的到從爐中飄出裊裊雲煙是多麼的有意境。 這件黃金製成的奇怪動物,之所以被稱為怪獸,是因為它是多種動物的集合體:身體似羊、嘴似鷹、角似鹿、蝎形尾,四蹄立於花瓣形托座上。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怪獸的兩隻抵角是由兩兩身相連、背相對的16只小鳥組成的,而且蝎形的尾巴也是一隻小鳥的樣子。因此,這件小小的怪獸身上竟隱藏了十七隻小鳥,體現出工匠們的睿智巧思和精湛做工。 青銅水禽,秦始皇園林出土,考古工作者共發現青銅水禽46只,其中天鵝20只,鶴6只,鴻雁20只,據研究發現,貌似這也青銅水禽製造工藝來自 地中海 。 “陝歷博的兵馬俑可是貨真價實的哦,其他的都是借的,或者複製品,只有我們能夠把真的兵馬俑從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運過來。”講解員非常自豪的說的。小時候在 石家莊 看過兵馬俑巡迴展覽,門票十元,雖然知道是假的但總覺得真的也不過如此,到了 西安 後從來沒有去兵馬俑博物館的計劃,總覺得兵馬俑看看圖片就夠了,可是當看見真貨後才堅定了我必須要去兵馬俑博物館的信心,始皇威武啊。 明彩繪儀仗俑群,這一套出土的時候是統一向著一個方向的,但是為了游人觀看,還是改成了四面都有朝向,不過主體沒變。 十二生肖俑,聽說出土的時候是彩俑,不知為什麼看見這組彩俑總會想起聊齋。
三彩天王俑,陝博的歷代陶俑有2000多件,時間跨度從秦漢到明清,從人到動物種類也是千奇百怪,不過都有一個特點就是生動。 葡萄花鳥紋銀香囊,上過國家寶藏,顏值擔當,這個並不是楊 玉環 用過的,但即使不是也是楊貴妃同款啊。 這個是我的錯,由於何家村遺寶館很昏暗,手機忘了關閃光,別的都是相機拍攝的,赤走金龍,工匠用金條先掐編出身體,然後插上尾巴和角,最後用鏨子鏨出魚鱗紋的裝飾。由於是手工製作,每個與每個都不完全相同,極其精緻,聽說一共有十二條。 陝西 省歷史博物館鎮館之寶,此獸首瑪瑙杯的還有一個奇絕之處就是極盡天然和因勢造型。為什麼這麼說呢?這件杯子是用一整塊帶條紋的纏絲紅瑪瑙雕刻而成,這塊紅瑪瑙紋理層次分明,色彩純正,本身就是一件罕見的天然寶石,工匠巧妙的利用瑪瑙的材質、顏色和自然紋理,設計出杯子的造型,獸角的雕刻運用瑪瑙的天然俏色,上紅下白,表現出羊角般的質感整體非常協調,充滿了尊貴感,飲酒是會順著金嘴緩緩流出,不過我覺得對著造型這麼生動的酒盃飲酒,我下不了口。 小雁塔 陝歷博出來後乘坐游八南稍門下車,來到今日的目的地小雁塔。小雁塔位於唐長安城安仁坊(今 陝西 省 西安 市南郊)薦福寺內,又稱“薦福寺塔”,建於唐景龍年間,與大雁塔同為唐長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標誌。小雁塔是 中國 早期方形密檐式磚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層,現存13層,高43.4米,塔形秀麗,是唐代佛教建築藝術遺產,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漢族文化的標誌性建築。
景區內充滿了各種雕塑、石碑與千奇百怪的拴馬樁,形態各異的古樹,還擁有館藏超出預期的 西安 博物館,即使是隨便擺在路旁的一排供行人和運動的老人休息的石墩子都是歷史的見證者,這裡有練舞的,有合唱的,還有美術學院臨摹雕塑的,不要因為這是一個免費的景點而忽視它,這裡是我見過 西安 歷史氛圍最濃厚的景區,這裡,可能這裡就是以後你離開 西安 最想去回味的地方。 唐末戰亂,薦福寺屢遭破壞,寺院毀廢,只有小雁塔得以保存,但以殘破不堪直到明清才進行過多次修繕,小雁塔南稍門前的石碑大都是為小雁塔重修而歌功頌德的,其 中山 西商人做的貢獻又最大。 側面的白衣閣美照,白衣閣創建在明朝,重修在清代,因觀音 菩薩 喜歡白衣又名白衣大仕,所以白衣閣是供奉觀音 菩薩 的場所,現在是薦福寺歷史文化的展廳。 白衣閣旁的花園,有兩位老人在休息,在半圈拴馬樁的圍繞下,有些像雲游江湖的神仙眷侶。 這條拴馬樁大道是我最喜歡的地方,拴馬樁原本是過去鄉紳大戶等殷實 富裕 之家拴系騾馬的雕刻實用條石,既有裝點建築炫耀富有的作用,同時還被賦予了避邪鎮宅的意義,人們稱它為“莊戶人家的華表”拴馬樁石雕在整體上能綜合運用圓雕、浮雕、線刻手法,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因為神態各異所以很受外地游客喜歡,尤其是外國游客,他們會仔細尋找自己喜歡的石刻然後與拴馬樁合影留念。步調放慢,悠閑的的走在這條道上觀察著神態各異的石雕,突然也想變成其中一員然後慢慢化為歷史。
很有幸,我也找到了自己的屬相,趕快和它自拍一張,留作紀念。
走到側面的園子里這裡堆滿了各式各樣的石雕,不過與外面的 獅子 不同,這裡的大都屬於萌獸 萌獸三聯 初見小雁塔,15層的塔身已經僅存十三層,小雁塔是密檐式方形磚構建築高約46米,塔基邊長11米,塔身每層疊澀出檐,南北面各闢一門,基座下有地宮,為豎穴。基座之上為塔身,塔身底層高大,二層以 上高 、寬遞減,逐層內收,愈上愈促,以自然圓和收頂,故整體輪廓呈現出秀麗的捲剎。其實小雁塔與大雁塔的區別也很簡單:大雁塔是樓閣式磚塔,所以層數雖少但高度更高且塔內空間很大,適合登臨參拜;小雁塔是密檐式方形磚構建築,此種塔多數為磚築空筒狀,雖有窗戶與階梯但基本是擺設,隨可登臨塔頂但本身就不是為了登塔游覽而建。 與雕磚合影的小盆友。
一直陪伴著小雁塔的各種古樹,在這個早期多災多難的地方能存活下來真的是不容易。 雁塔神合,在明成化年間、嘉靖時期、 清康 熙辛未發生過三次開裂,但都自動複合中華人民 共和 國建國後修複小雁塔時,才發現不是“神合”,而是“人合”。古代能工巧匠根據 西安 地質情況特地將塔基用夯土築成一個半圓球體,受震後壓力均勻分散,這樣小雁塔就象“不倒翁”一樣,雖歷經數十次地震,仍屹立不倒,令人嘆服古代能工巧匠高超的建築技藝。1965年,新 中國 對小雁塔進行了全面的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