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邊艷陽東邊雨,臺灣九日環島行:山海篇——臺中~墾丁(120P)




結果被告知:這個名字與我們的比賽主題“青春”或“夢想”都不太相符啊,改一個吧!, 比如 叫《放飛青春的夢想》你覺得怎麼樣?
不要啊,天上的這明明就是一條大魚嘛!最多改成《青春的大魚》!

並且即使是展出,採用的也是“冰山式展出”, 比如 說大洋池,玻璃長30多米,高8米,在一層觀看時已然覺得壯觀,但那其實只是圓形大池的很小一面,其真正全貌,要來到後場才能看到。猶如冰山,浮在水面易被觀測的只有八分之一而已。

不過身為軟骨魚,他們本來也是親戚了。

可憐的鯊魚,用腮呼吸還沒有魚鰾,為了呼吸一生都只能不停的游動,真是辛苦啊!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許多魚類在不同成長期的體態(魚苗期根本就是比螞蟻還小,肉眼幾乎都不可見了),親手觸摸到了水母、海膽,還用魚漿與蝦米體驗了一把飼育員的感覺。

初次涉獵潮流名利場的我,遵循了黑白搭配不易出錯,少即是多的黃金原則,完成了陸上萌神+海洋萌主的組合,感覺自己的時尚觸覺又有了進一步的提升(才怪)。
順說,珊瑚王國館的幸運兒們此時已經去 墾丁 的海邊體驗“蟹逅”活動了,哼,一群尾隨騷擾螃蟹們的痴漢變態!我才沒有羡慕呢!

果然與白天很不一樣吶~很不一樣吶~很不一樣吶~
所以說烏龜為什麼要疊著呢?導覽姐姐你真的不知道嗎?
“群P。”毛總忽然說。
“是為了輪流透氣。”度娘如是說。

但小家伙們又都有著“轉牛角尖”的壞毛病,因此水缸只能做成圓形,以免它們一不小心就鑽進了哪個角落出不來了……
順說,水母的毒素都在那些細細的觸手裡哦![劃掉]肥美多汁[劃掉]的本體是沒有毒的。

不過,在“能好怎”這一最受國人關註的充滿著內在美的問題上,還是可以好好探討一番的。

白天明媚而可愛的群雕,晚上一人置身其間,卻不由得在後背生出了幾分毛毛的感覺……
總感覺這些揮舞著大翅膀或張著大嘴或揚起大尾巴的巨獸們,下一秒就會向我衝過來orz
邊崇仰邊驚怕地在鯨群間穿梭了幾圈,我就跑回去睡覺啦!

吃完當地特產的綠豆蒜當夜宵(其實是用去殼的綠豆加糖芶芡煮的甜品),摸著滾圓的小肚皮,摸黑鋪好床,托著腮幫子再欣賞幾眼朦朦朧朧的魚群,睡覺!

白鯨伙計似乎在等著飼養員趕快開閘,放它去飼喂區進食,所以一直在 通道 口那裡徘徊,根本就不理我們呢,嚶嚶嚶……
聽說館內共有3只白鯨,但為了讓它們能有較充足的休息時間,每次只會放1~2只出來與游客們見面。

還有一隻叫IVA的白鯨的完整標本,可憐的早夭的姑娘。



說到魚類間的相食,確實是每個水族館都會遇到的問題,解決的辦法就是在馴化初期,儘量選擇體型差不多大小的魚類混養,並定時定點保證充足的食物投喂,以此讓魚類形成固定的攝食習慣,不再把自己身邊的伙伴們列入菜單……


前兩天剛好是七夕節,面對黃氏夫婦的秀恩愛,該單身魚也給出了風骨錚錚的回應。


作為池中眾魚的衣食父母,其入場陣勢可謂前呼後擁好不氣派!

反而是魟魚,因為它們的眼睛長在身體上方,而嘴巴在下方,根本看不清嘴裡到底吃到了什麼,於是往往亂咬一氣令人防不勝防。因此潛水員都要戴上特製的好似鎖子甲一般的防護手套,以免遭遇那仿佛“被門夾到一般的慘痛”。

這種鯧魚的得名不是因為它們行為卑鄙無恥,而是因為它們真的沒有牙齒,咳咳。所以呢,它們也沒有獨立捕食的能力,只能跟隨在大魚的周圍,真正的“拾人牙慧”,撿些殘羹碎渣吃。
因此,無齒鯧本身雖然沒有攻擊性,並不危險,但它們的出現往往意味著周圍有個大家伙,潛水者們看到的話可要提高警惕了喔!

在這裡看到了好幾種珊瑚、小魚、皮皮蝦,還有海星的親戚:躲在小水坑的洞里不探頭,只伸出細細長長黑色觸手出來捕獵的“名字我忘記了,照片也沒拍”的小生物……
沒有發現寄居蟹,不過也不可惜啦,畢竟以前在 潿洲島 就看過很多。
潮間帶的生活辛苦而充滿危險,但這裡也有豐富的營養,是勤勞的小家伙們謀生存的好去處。


更又一次感悟了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保護地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鯊魚的鋒利牙齒密密麻麻有5、6排,且一生都在換牙,據說一條鯊魚在十年間竟能換掉2萬餘顆牙齒。
從此刷牙護牙什麼的都是浮雲,牙齒這玩意兒,不好用了就褪下扔掉唄~
真叫人類好生羡慕啊~
而鯊魚皮的手感確實奇妙,不光滑,但順滑。能成為競速泳衣的生物參考,果然是有其特別之處的。

此處的特色之一是“無水的水族館”,65%都依靠電子展示,以動態影像的方式為游客生動再現了古代海洋與深海水域。
尤其是其中一段滑齒龍大戰各種魚/龍/鱷的三維仿真電影,現場感滿分,真是看的人心跳加快,雞皮疙瘩都要起來了。
在這裡,我們也終於見到了原本打算預訂的海藻森林,果然是好大好壯美的一缸!
尤其是最上方一片,充滿夢境般的熱帶風情。(歡迎戳開大圖來看哦!)

看著它們肥美的身軀,我又忍不住想要問出那個永恆的能好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