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西】之二:在突尼斯的9天、47張面孔與其他


突國的公共交通還是挺發達的,
雖然跟國內的動車高鐵沒法比,
但是鐵路網路遍佈全國除沙漠以外的地方。
大概是借鑒了 歐洲 的鐵路標準,
列車整體條件還不錯,
價格公道,
而且因為沒有座位號,
基本上隨買隨走,
就連 蘇塞 到 突尼斯 這樣的繁忙線路,
也不會出現一票難求的現象。
不過也因為此,
要搶座。
另外大概是汽車交通比較發達,
火車的車次可能並不是特別多,
因此建議出發前查好列車時刻。
網址: www.sncft.com.tn/








突尼斯城 內部還有發達的Tram網絡,
其實就是有軌電車。
Tram分為兩種車型,
一種長得比較老,
沒有空調座位比較少;
另一種長得比較新,
有空調而且座位比較多,
兩種車型隨機分配。


TGM是連接 突尼斯城 和Marsa的一條鐵路,
Marsa是 突尼斯城 最好的沙灘,
因為充電線壞了的緣故有幸造訪了Marsa,
挺繁華的一座衛星城鎮。
第一次搭TGM是去 迦太基 ,
特別巧的是碰到了這群年輕人,
火車飛馳在 突尼斯 瀉湖和大海之間的狹堤上,
他們將身子探了出去,
陽光燦燦海風烈烈,
看起來很爽。
我學著他們的樣子從窗戶探出頭去,
迎面而來的海洋的氣息讓人陶醉。
看來海上火車不只 斯裡蘭卡 一家
——當時我這樣想。
但是後來我發現,
其實火車行駛途中是不能開門的。








如果你習慣了 突尼斯 和 蘇塞 的 地中海 風情,
那初到 托澤爾 你一定會驚嘆於這裡的沙漠風情,
本來嘛,
這座城市就不是阿拉伯人建立的,
而是來自柏柏爾人,
柏柏爾人也就是構成 摩洛哥 和 阿爾及利亞 的主要民族。
因此,
也許是沙漠地區風沙肆虐,
也許是柏柏爾的民族風情,
在這裡你更容易見到戴頭巾披長袍的人。
沙漠的生存根本就是水,
有水就有一切,
最初靠著一眼泉水建立起來的 托澤爾 ,
到了Ibn Chabat的時代終於找到了更為充裕的水源,
城市開始擴張,
叢叢椰棗拔地而起,
其片片綠蔭庇佑著瓜果梨桃,
也庇佑著這片土地上的不息生命。
來 托澤爾 旅游的目的無非是綠洲和沙漠,
驅車許久才能抵達突阿邊境上的片片綠洲,
卻不知 托澤爾 本身就是這片區域里最大的綠洲了。




托澤爾 更顯空寂,
城市被很好地劃分為旅游區和城區,
旅游區道路整潔,
洋房鱗次櫛比,
花園灼灼向陽,
就連路邊的井蓋和電箱都被裝點地十分漂亮。






超市、醫院、學校分佈在不大的城鎮里,
戳破城市天際線的宣禮塔提醒著人們伊斯蘭教在這裡的權威。
這邊的肉店頗具惡趣味,
店門口通常懸掛著新鮮的牛首或者駱駝首,
一直在思考,
白天要避開這兩顆腦袋進到店里已經很嚇人了,
夜裡不小心路過的時候,
如果撞在上面是怎樣一種體驗?
即便這樣的城市也面臨著危機:
一方面,
城市的擴張帶來用水量的激增,
去高爾夫公園的路上,
Yesser指著路邊一條條幹涸的溝壑告訴我,
那裡曾經泉流潺潺,水草豐美,
而現在徹底死去,
不知道 托澤爾 的未來湖是怎樣。
另一方面就是周邊國家的不穩定的局勢了,
托澤爾 到 阿爾及利亞 的邊境不足六十公里,
如今 阿爾及利亞 局勢動蕩,
就像帶來沙塵的大風,
攪得邊界地區偶有不寧,
所以進出 托澤爾 的時候,
會遇到荷槍實彈的兵哥哥逐車檢查。
但是當他們看到來自東方的 中國 面孔,
還是會露出微笑,
說一聲:“泥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