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一半海水 一半火焰之旅
提筆寫這篇游記的時候,已經是 突尼斯 歸來的半月後了。期間,無數朋友催促,又和無數朋友顯擺了這次 北非 之行的神秘,可還是沒有能及時動筆開始擺字。這中間工作中的各種被折磨,除了工作以外的忙碌,就不提了。也許是我本人也因為太想呈現一個有特色的游記,以便給看了文字的朋友,也給 突尼斯 留一個美好的印象。
為什麼要去 突尼斯 呢?7月初帶家人去世博會參觀,近乎於紅軍長征之後的感覺後,進入了 突尼斯 館,我一下子就被征服了,頓時想起了 非洲 的神秘。當然你可以說世界上還有更美麗的事物,但看到那純凈的白寧靜的藍、還有 撒哈拉沙漠 的神秘,我毫不猶豫的決定了 突尼斯 的旅程。
Day 1: 北京 / 卡塔爾 / 突尼斯 / 哈馬馬特
北京 出發,14小時的飛行,中間在 多哈 轉機用了一個小時。算算我們從家裡出發,幾乎用了19個小時才抵達目的地。
以前我們去一些能講英語的國家,更喜歡深度的自助游,靠自己在網上查找線路,設計線路,自己在網上預定機票、預定酒店。這次我擔心我不懂阿拉伯語也不懂 突尼斯 語,還是委托了旅行社的小妹妹來幫忙操作。
出關後,很快就看到了一個個子高高,皮膚黝黑的女孩舉著寫著我的名字的牌子接機。經過攀談才得知,原來她不是我們的導游,她是我們團的翻譯。也許是 突尼斯 政府或旅游局的一種本地保護主義,他們很難給一個外國人頒發導游證,導游是一個當地的帥小伙,名字叫Achraf。這個熱情洋溢的,具有很強親和力的女生,叫趙瑛娃-Taya。來自於我國 東北 遼寧 的 沈陽 ,當聽說她是我的老鄉,我也略略有些興奮。直到後來我越來越瞭解她的時候,不禁對這個神秘的小老鄉徒增了很多敬佩。回國後,我們加了msn,我瀏覽了她的博客,原來她小時候是學作曲的,從小學鋼琴,高中就去了 烏克蘭 待了三年,後來千方百計申請 西班牙 簽證,當終於簽證下來了,她卻放棄了 西班牙 ,選擇了去 突尼斯 學習阿拉伯語。她學過俄語,英語, 西班牙 語,阿拉伯語, 突尼斯 語等多種語言,我們走過 突尼斯 所有地方,都有她的熟人,無論是餐廳,酒店,小攤販……..她都認識,她還參加過 艾爾 傑姆國際藝術節……..關於她的描述應該很多很多……….
看到 突尼斯 旅行社派來的中巴車上寫著一行中文字,“歡迎秦巍等十人一行貴賓”。裡面含我的名字,我也略略的小興奮了一下。我這個熱心腸的組織者,也可以顯擺我帶的團又到了 北非 這片領土之上。
出了機場,心情很好,因為看到藍天白雲,感受到清澈的空氣,一下子讓我們遠離了 北京 那被汽車尾氣弄的污濁混沌的感覺。
迦太基 古城遺址
隨即前往 突尼斯 發源地-兵家必爭之地 迦太基 古城遺址。 羅馬 人的焦土政策令 迦太基 的歷史成了一個迷,從考古挖掘出的祭壇,貝爾貿易之神以及數以千計的孩童墓碑,令人不寒而慄。
都說 迦太基 古城遺址是來 突尼斯 必須要看的地方,它位於 突尼斯 首都 突尼斯城 東北 17公里處,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 迦太基 古城遺址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據文字記載, 迦太基 古城建於公元前9世紀末期。城市興建後,國力逐漸強盛,版圖不斷擴大,成為當時 地中海 地區政治、經濟、商業和農業中心之一。腓尼基人的強盛與 羅馬 帝國發生了直接的衝突是在第三次布匿戰爭中,腓尼基人被 羅馬 人擊敗。按照 羅馬 元老院的堅決主張, 迦太基 被 羅馬 軍隊夷為平地。公元前122年 羅馬 又在這裡重建城市,並使其發展為僅次於 羅馬 城的第二 大城 。公元698年,它被阿拉伯軍隊徹底毀滅。
我們現在看到的 迦太基 ,斷壁殘垣,屹立於 地中海 邊,那根殘存的柱子則是 迦太基 的象徵。主要建築有城牆,宮殿、神廟、別墅、住房、公共浴室、劇場、競技場、跑馬場、港口、墓地等。它曾是 地中海 強盛的奴隸制國家的首都(在腓尼基語中 迦太基 為“ 新城 ”、“ 新都 ”之意),也是當時 北非 、 地中海 地區政治、經濟、商業和農業中心。
西迪布塞 藍白小鎮
突尼斯 的第一神奇,來源於藍白小鎮,去之前,我腦海中的印象是如同 希腊 般純凈的白,直到抵達藍白小鎮那一刻,才體會 希腊 缺少那寧靜的藍。 突尼斯 人把藍白小鎮比喻成自己的世界,藍藍的門窗象徵著 地中海 ,而白色的牆體則象徵著白雲。
藍白小鎮(sidi bou said)位於 突尼斯 東北 方17公里處,在透明的陽光中呼吸出浪漫的色調,讓人難以忘懷的純凈和寧靜。這裡有白色的平頂屋,白色的別墅,白色的牆裙,沿著曲折的山間小路,蜿蜒的棲息於 地中海 邊的峭壁。在這裡,藍色是除了白色以外最神奇的顏色,藍色的門、藍色的窗、藍色的屋檐、藍色的廊柱。。。。。他們爭相給那純凈的白,點亮了寧靜的藍。更加神奇的是,藍色窗棱的設計,沒有固定的模式,雕琢精細,造型各異,還有的用鉚釘組合成星星月亮等伊斯蘭圖案,融匯了 安達盧西亞 與阿拉伯建築的風格,表達了主人對於幸福的期許。各色的花草,給純凈的白,寧靜的藍點燃了生活色彩,輕輕的呼氣聲中,掩住了驚訝的浮躁,簡約而並不華麗的裝飾,令氛圍無比和諧。
這裡是藝術家的殿堂,小巷中,時常可以看到臨摹的畫家在寫生,也給這座寧靜和諧的小鎮,增添了一點生機。
旅游手冊上說,這裡有著名的“階梯咖啡屋”,由於時間的原因,我們沒有時間在這裡品嘗飄著松子香氣的松子薄荷茶,也不能品嘗咖啡,我只偷偷的照了張照片作為留念。因為侍者告訴我,只能在點了咖啡後才能拍照。
Day 2: 哈馬馬特 / 凱魯萬 / 加夫薩 / 托澤爾
哈馬馬特
哈馬馬特 是 突尼斯 北部的一座古城和著名的旅游區、 突尼斯 的第一大旅游城市。她有著寬闊的白色沙灘和許多掩蔽於桔林與檸檬樹林中的現代化飯店。
全城分老城和旅游區兩部分。老城仍然保持著幾個世紀以前的格局,老城則由居住、經商和游覽三個部分組成。居住區多為低矮的一層建築,呈儲黃色或白色,街道中經常可以看到一樓住人,二樓正在建造。 突尼斯 人蓋樓都是這樣,先建一層,等有了錢再繼續向上修建。所以我們沿途經常看到很多在建造中的同時住人的房屋。
凱魯萬
凱魯萬 是穆斯林民族進入 北非 以來最早的居住地,她有 北非 一帶最古老的清真寺和世界上最古老的尖塔。其也是古老的Aghlabide的首都,始建於670年,是一座堡壘座城市。 麥加 、麥地那、 耶路撒冷 及 凱魯萬 並稱“伊斯蘭四大聖地”, 凱魯萬 排名第四。古城內有80多座清真寺。其中奧格巴清真寺規模居西部伊斯蘭世界之首,也是 突尼斯 保存下來最珍貴的古代建築。198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古都 凱魯萬 也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
在 凱魯萬 最負盛名的古跡中,公元862年 阿格拉 彼得王朝時期修建的大蓄水池最令人驚嘆,令人驕傲。蓄水池在 凱魯萬 城北不遠處,兩泓清水,波光粼粼,澄澈碧藍,初來乍到無不信以為是兩個湖泊而驚喜萬分。據文獻記載, 凱魯萬 地區因地理、氣候原因,水源短缺,城市供水始終不足。為解決城市用水,哈里發王朝指令當時 凱魯萬 總督將幾十公裡外的泉水引致城下,併在城外修建了15個蓄水池蓄水,現今保留下來的只是其中的兩個。這組蓄水設施包括大、小蓄水池和儲水池3個主要部分,共計占地1.1萬平方米,儲水5.3萬立方米。小蓄水池為17邊形,與大蓄水池併列相連,直徑34米,深4.8米。當年蓄水池的中央砥柱上建有一座漂亮的水上樓閣,專供君王們來此酣息,在這清涼漂浮的水面上嬉戲,暢飲。
突尼斯 人的婚禮
小趙在途中講述了 突尼斯 人的婚禮,我至今記憶猶新:
每年夏天,齋月前,是 突尼斯 的婚禮季節(這個國家結婚都扎堆兒),據說傳統的婚禮一般至少要持續7天,幸虧沒有托生到 突尼斯 這個國家,否則結婚都要累死人,感謝我的父母。
第一天:新娘的朋友來看新娘
第二天:新郎的朋友來看新郎(中間新娘新郎不互相見)
第三天:雙方父母見面,交換嫁妝
第四天:上午,新郎去穆斯林的桑拿凈體,下午,換成新娘(雙方順序不許顛倒)
第五天:在阿訇面前宣誓,舉行簽字儀式
第六天:婚禮慶典,邀請親朋好友前來祝賀
第七天:婚禮的車隊游行,車要行駛到新人居住的城市的每個街道,行駛過程中,還要不斷的鳴笛,以示喜慶。
進入撒哈拉
為了體驗紅蜥蜴火車走過的美景,我們特意把鹽湖的行程改在今天下午執行。車行到一個村子旁邊,我們都要下車,換乘四驅越野車進入沙漠。我們團10人,加上導游和Taya,正好兩輛車同時進入。四驅車司機兩人都是高高的個子,其中一個胖胖的,確實有隊長的風範,因為進入沙漠沒有什麼坐標和參照物很容易迷路,所以此時隊長的決策很重要。另一個帥小伙子必須尾隨隊長前進,到達目的地後我們都紛紛爭相和帥司機拍照留念。帥司機還被Taya圍了頭巾,一幅沙漠猛男的形象。
隨著隊長一聲令下,“Everybody,let’s go!”,四驅車咆哮著駛入 撒哈拉沙漠 。期間道路曲折,黃沙滿天,高高低低的沙丘,令我們在車裡也歡呼跳躍。車到高點,幾乎90度垂直衝下沙丘,那刺激的感覺真像在游樂場坐過山車。繫上安全帶,扶穩坐好!沖吧!
大導演 喬治 . 盧卡 斯選擇 突尼斯 作為《星球大戰》外景地的現場,無疑是幫助 突尼斯 增添了一個看點。我們驅車40分鐘左右,才到達了外景地拍攝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