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十一天:在異域的喚禮聲中醒來
關於游記我只擅長講故事而不是流水賬,我不擅長記住那些瑣碎費用和日程順序。所以通篇是以我的意識形態來描述的,分為人文篇和購物篇(購物篇是什麼鬼?對啊我就是不按套路出牌你咬我!)。 行程安排及交通往返大交通: 上海 — 德黑蘭 馬漢航空的套票,機票+簽證。
當地交通:
德黑蘭 :地鐵+出 租車 ,當地的地鐵系統比較完善,出行基本是地鐵居多,讓我詫異的是,無論什麼時間點坐地鐵都是人爆滿,在魔都上下班高峰期的1234號線才會這麼擠啊!
德黑蘭 — 卡尚 — 伊斯法罕 :包車。由於 卡尚 是個小地方,只參觀了兩處景觀就直接去了 伊斯法罕 ,包車比較方便。
伊斯法罕 :出 租車 。 伊斯法罕 沒有地鐵,住的酒店附近有許多步行能到的景點,去遠些的地方纔需要打車。
伊斯法罕 — 設拉子 :長途大巴。終於也坐了一回傳說中的VIP豪華大巴車了,座位寬敞還有發食物。
設拉子 :出 租車
設拉子 — 德黑蘭 馬航航空
行程安排:D1 上海 — 德黑蘭
D2 德黑蘭
D3 德黑蘭
D4 德黑蘭 — 卡尚 — 伊斯法罕
D5 伊斯法罕
D6 伊斯法罕
D7 伊斯法罕 — 設拉子
D8 設拉子
D9 設拉子 — 德黑蘭
D10 德黑蘭 — 上海
D11 抵達 上海
貨幣準備:國內換好美金,到了當地可以去換成當地貨幣,機場也有換,每天的匯率都不一樣,建議如果時間充足不必一次全換掉,可以比較一下匯率,划算的時候可以多換點。
氣溫:16年春節期間去的,早晚溫差大,非常乾燥。從 德黑蘭 一路到 設拉子 ,氣溫逐個遞增。
愛美的姑娘可以多帶一些顏色鮮艷的頭巾圍巾照相。 我有一千零一個故事說給你聽——波斯人文篇黎明撕破黑夜的面紗,徐徐溫熱著這片大地。歷時十個小時的黑夜飛行,終於抵達此行目的地—— 伊朗 。機場外齊刷刷停著的黃色出 租車 在等待乘客。 堵車是屬於全世界的。
大家提起對 伊朗 的印象,大概就是戰爭和黑袍子這兩茬居多。有一點經常會被混淆,要糾正大家: 伊朗 並不屬於阿拉伯國家, 伊朗 的主體民族是波斯人,說的是波斯語,雖然文字與阿拉伯語看上去很像,但卻是兩種語言。 伊朗 所信奉的伊斯蘭教屬於什葉派,與之前撕得火熱的沙特不同,沙特是遜尼派,通俗說來就是遜尼派較激進,而什葉派較溫和。
1973年之前原油價格被壓制的很低,但就在同年10月,第四次 中東 戰爭爆發,阿拉伯國家決定利用石油對 以色列 背後的西方大國還以顏色。當時這些國家使用的石油大部分來自 中東 ,石油的提價和禁運導致西方國家經濟出現一片混亂。而這次事件使得海灣國家迅速致富, 伊朗 也是其中獲益者,從債務國變身債權國,一躍成為富裕國家。那個時候的 伊朗 與西方國家無異,女孩子穿花裙子露腿不帶頭巾。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革命,巴列維政權被推翻,霍梅尼上臺,憲法規定政教合一制度,神權統治高於一切。從此時起,女性被要求蒙面戴頭巾,人們在公共場合的一切言行舉止都在道德警察的監視中。 每年的2月11是 伊朗 的伊斯蘭革命勝利紀念日,這一 天全 國放假舉行慶祝活動。這天剛巧路過 德黑蘭 大學,遇到了正在舉行集會慶祝的學生們,於是被熱情的老師同學們邀請,被各種長槍短炮拍了照片,感覺自己萌萌噠要上校報啦! 伊朗 革命後, 美國 駐 伊朗 大使館被占領,52名人質被挾持了超過一年的時間。1980年四月, 美國 宣佈與 伊朗 斷交,相互憎恨咬牙切齒,“伊瑪目門徒”甚至發佈了 美國 外使或間諜的的文件。 在 德黑蘭 的基本交通工具是地鐵,在地鐵尾部幾節車廂是女性專用車廂,當然女性也可以去其他的車廂。 德黑蘭 的地鐵瘋魔得好似鬼打牆,坐了三天的地鐵還是次次都錯。 伊朗 人民對外國游人特別好奇,好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我國。 伊朗 人民非常熱情,主動與你打招呼,找你合影。甚至被邀請去看烙餅了啊喂! 在 德黑蘭 有許多這樣籌集善款的箱子,在一些街道的牆邊會搭建架子,有不穿的舊衣物可以送去那兒給窮人,被稱作友善之牆。 伊朗 的石榴要強烈推薦給大家,大又甜,價格不貴,路邊的石榴汁適合每一位懶惰如我的胖友。 伊朗 地處 伊朗 高原,是古代文明的發源地,亦是 絲綢之路 的必經之路。此行路線由北向南進發,從 德黑蘭 包車去 卡尚 再到 伊斯法罕 ,在 伊斯法罕 坐VIP的長途大巴去 設拉子 ,最後從 設拉子 飛回 德黑蘭 ,氣溫也是越來越溫暖。白天的 日照 非常厲害,帶了頭巾非常的熱,但傍晚開始溫度驟降到零下,就掏出暖寶寶禦寒, 伊朗 人民非常驚訝這個會發熱的東西,問這是什麼,我擺出迷之微笑說這就是傳說中的Chinese magic,supernatural . 伊朗 不明真相群眾露出由衷的贊嘆,秦就是厲害呀! 卡尚 的艾哈邁德 蘇丹 浴室。浴室外面的屋頂很有特色。 在景區外的停車場遇到一家子, 伊朗 人民非常熱情,拉著我們塞給我們食物,他們真的好喜歡吃甜食! 從 卡尚 到 伊斯法罕 的途中繞道去了奧比揚奈村,這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村子,但由於幾年前我逛過 大新 疆的 喀什 老城,所以並沒有很感興趣,但這山是真不錯。 老阿姨在看著你。 行色匆匆的大袍子。
當地交通:
德黑蘭 :地鐵+出 租車 ,當地的地鐵系統比較完善,出行基本是地鐵居多,讓我詫異的是,無論什麼時間點坐地鐵都是人爆滿,在魔都上下班高峰期的1234號線才會這麼擠啊!
德黑蘭 — 卡尚 — 伊斯法罕 :包車。由於 卡尚 是個小地方,只參觀了兩處景觀就直接去了 伊斯法罕 ,包車比較方便。
伊斯法罕 :出 租車 。 伊斯法罕 沒有地鐵,住的酒店附近有許多步行能到的景點,去遠些的地方纔需要打車。
伊斯法罕 — 設拉子 :長途大巴。終於也坐了一回傳說中的VIP豪華大巴車了,座位寬敞還有發食物。
設拉子 :出 租車
設拉子 — 德黑蘭 馬航航空
行程安排:D1 上海 — 德黑蘭
D2 德黑蘭
D3 德黑蘭
D4 德黑蘭 — 卡尚 — 伊斯法罕
D5 伊斯法罕
D6 伊斯法罕
D7 伊斯法罕 — 設拉子
D8 設拉子
D9 設拉子 — 德黑蘭
D10 德黑蘭 — 上海
D11 抵達 上海
貨幣準備:國內換好美金,到了當地可以去換成當地貨幣,機場也有換,每天的匯率都不一樣,建議如果時間充足不必一次全換掉,可以比較一下匯率,划算的時候可以多換點。
氣溫:16年春節期間去的,早晚溫差大,非常乾燥。從 德黑蘭 一路到 設拉子 ,氣溫逐個遞增。
愛美的姑娘可以多帶一些顏色鮮艷的頭巾圍巾照相。 我有一千零一個故事說給你聽——波斯人文篇黎明撕破黑夜的面紗,徐徐溫熱著這片大地。歷時十個小時的黑夜飛行,終於抵達此行目的地—— 伊朗 。機場外齊刷刷停著的黃色出 租車 在等待乘客。 堵車是屬於全世界的。
大家提起對 伊朗 的印象,大概就是戰爭和黑袍子這兩茬居多。有一點經常會被混淆,要糾正大家: 伊朗 並不屬於阿拉伯國家, 伊朗 的主體民族是波斯人,說的是波斯語,雖然文字與阿拉伯語看上去很像,但卻是兩種語言。 伊朗 所信奉的伊斯蘭教屬於什葉派,與之前撕得火熱的沙特不同,沙特是遜尼派,通俗說來就是遜尼派較激進,而什葉派較溫和。
1973年之前原油價格被壓制的很低,但就在同年10月,第四次 中東 戰爭爆發,阿拉伯國家決定利用石油對 以色列 背後的西方大國還以顏色。當時這些國家使用的石油大部分來自 中東 ,石油的提價和禁運導致西方國家經濟出現一片混亂。而這次事件使得海灣國家迅速致富, 伊朗 也是其中獲益者,從債務國變身債權國,一躍成為富裕國家。那個時候的 伊朗 與西方國家無異,女孩子穿花裙子露腿不帶頭巾。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革命,巴列維政權被推翻,霍梅尼上臺,憲法規定政教合一制度,神權統治高於一切。從此時起,女性被要求蒙面戴頭巾,人們在公共場合的一切言行舉止都在道德警察的監視中。 每年的2月11是 伊朗 的伊斯蘭革命勝利紀念日,這一 天全 國放假舉行慶祝活動。這天剛巧路過 德黑蘭 大學,遇到了正在舉行集會慶祝的學生們,於是被熱情的老師同學們邀請,被各種長槍短炮拍了照片,感覺自己萌萌噠要上校報啦! 伊朗 革命後, 美國 駐 伊朗 大使館被占領,52名人質被挾持了超過一年的時間。1980年四月, 美國 宣佈與 伊朗 斷交,相互憎恨咬牙切齒,“伊瑪目門徒”甚至發佈了 美國 外使或間諜的的文件。 在 德黑蘭 的基本交通工具是地鐵,在地鐵尾部幾節車廂是女性專用車廂,當然女性也可以去其他的車廂。 德黑蘭 的地鐵瘋魔得好似鬼打牆,坐了三天的地鐵還是次次都錯。 伊朗 人民對外國游人特別好奇,好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我國。 伊朗 人民非常熱情,主動與你打招呼,找你合影。甚至被邀請去看烙餅了啊喂! 在 德黑蘭 有許多這樣籌集善款的箱子,在一些街道的牆邊會搭建架子,有不穿的舊衣物可以送去那兒給窮人,被稱作友善之牆。 伊朗 的石榴要強烈推薦給大家,大又甜,價格不貴,路邊的石榴汁適合每一位懶惰如我的胖友。 伊朗 地處 伊朗 高原,是古代文明的發源地,亦是 絲綢之路 的必經之路。此行路線由北向南進發,從 德黑蘭 包車去 卡尚 再到 伊斯法罕 ,在 伊斯法罕 坐VIP的長途大巴去 設拉子 ,最後從 設拉子 飛回 德黑蘭 ,氣溫也是越來越溫暖。白天的 日照 非常厲害,帶了頭巾非常的熱,但傍晚開始溫度驟降到零下,就掏出暖寶寶禦寒, 伊朗 人民非常驚訝這個會發熱的東西,問這是什麼,我擺出迷之微笑說這就是傳說中的Chinese magic,supernatural . 伊朗 不明真相群眾露出由衷的贊嘆,秦就是厲害呀! 卡尚 的艾哈邁德 蘇丹 浴室。浴室外面的屋頂很有特色。 在景區外的停車場遇到一家子, 伊朗 人民非常熱情,拉著我們塞給我們食物,他們真的好喜歡吃甜食! 從 卡尚 到 伊斯法罕 的途中繞道去了奧比揚奈村,這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村子,但由於幾年前我逛過 大新 疆的 喀什 老城,所以並沒有很感興趣,但這山是真不錯。 老阿姨在看著你。 行色匆匆的大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