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的東歐--2017行走東歐五國
↑布爾諾 布爾諾 : 捷克 南摩拉維亞州 首府,也是 捷克 的第二大都市,是重要工業中心和鐵路樞紐。位於 捷克 -摩拉維亞高地東麓,斯夫 拉特 卡河和斯維 塔瓦 河匯合處,是 捷克 僅次於 布拉格 的工業中心。克爾特語“ 布爾諾 ”意即小丘之城。13世紀初為日耳曼殖民地,1243年建市。16世紀後成為摩拉維亞的經濟、文化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居民以日爾曼人為主,後以 捷克 人為主。是 捷克 僅次於 布拉格 的工業中心。機械工業發達,重要的交通樞紐。數條鐵路和公路幹線在此交會。市內建有馬薩羅克大學 、 石油工業學院 、科學研究機構和博物館等。保存有城堡、教堂等中世紀古建築。 ↑布爾諾 布爾諾 歷史悠久,許多珍貴的文化遺跡保留至今,戰前當地是現代主義文化的中心之一。生物學家孟德爾著名的豌豆遺傳實驗就是在這裡進行的,此外它還是作家昆德拉的故鄉。 孟德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一種開紫花的豌豆種和一種開白花的豌豆種結合在一起,第一次結出來的豌豆開紫花,第二次紫白相間,第三次全白。對此孟德爾沒有充分的理由作出解釋。
後來,孟德爾從豌豆雜交實驗結果,得出了相對性狀中存在著顯性和隱性的原理。雖然還有不少例外,但它仍然是一個原理。孟德爾根據自己在實驗中發現的原理,進一步做了推想。他認為決定豌豆花色的物質一定是存在於細胞里的顆粒性的遺傳單位,也就是具有穩定性的遺傳因子。他設想在身體細胞里,遺傳因子是成雙存在的;在生殖細胞里,遺傳因子是成單存在的。例如,豌豆的花粉是一種雄性生殖細胞,遺傳因子是成單存在的。在豌豆的根、莖、葉等身體細胞里,遺傳因子是成雙存在的。這就是說,孟德爾認為可以觀察到的花的顏色是由有關的遺傳因子決定的。 ↑布爾諾 ↑布爾諾 雖然廣場很袖珍,但這座老市政廳是 布爾諾 最主要的建築之一。在通往庭院的拱形門洞上面是傳奇的彎曲尖頂雕塑。這個雕塑建於1511年。老市政廳的塔高63米,現在是旅游信息中心和展示廳。 ↑布爾諾 這個袖珍的廣場有個極生活化的名字,捲心菜市場斜坡廣場。這個廣場就在老城的中心,廣場的中心是建於1695年的巴 洛克 式假山噴泉。假山的頂部是象徵 歐洲 的女神。 ↑布爾諾 從胡薩劇院旁邊的一條小路上坡登上臺階就能看到 聖彼得 和 聖保羅 大教堂哥特式的尖頂了。這座山包實在是太小了,整個山頂都被教堂占了,漂亮的 聖彼得 和 聖保羅 教堂在這裡看似乎就只剩下塔尖了。 相傳17世紀時期,一名 瑞典 將軍曾誇下 海口 ,說能在正午12點攻陷 布爾諾 ,否則退兵,11點時已經兵 臨城 下,眼見就要淪陷,此時守著大教堂鐘塔的老人竟然將11時謊報成12時,而 瑞典 將軍不察,遵守信諾就退兵了。從那一天起, 聖彼得 和保羅大教堂每天上午11時都報時為正午。 ↑布爾諾 ↑布爾諾 這座位於捲心菜廣場 東北 角的紅頂灰牆房子叫堡壘劇場,是 中歐 地區最古老的劇場,大約建於1600年前後,堡壘劇場門前有一個立在高高的柱子上的小雕像。這個背上長著一個翅膀,看上去不很穩定的雕像是莫扎特,紀念他1767年聖誕節11歲時在這裡的演出。 ↑布爾諾 這座巴 洛克 式的聖三一雕像也挺古老了,建於1729年。聖三一就是聖父聖子聖神三位一體的意思。聖三一雕像後面是胡薩劇院,建於1967年。拍照時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用70-200拉近一看,這座劇院三樓窗臺上坐著一個裝飾的人憂作鬱狀。 ↑布爾諾 ↑布爾諾 提前四分鐘(晚上8點,過時就要再付司機100歐,可憐的陳導)抵達酒店。 D7:7.1 布爾諾--波蘭克拉科夫 350km克拉科夫 是 波蘭 第三 大城 市,歷史上 波蘭 的故都,是座著名的歷史名城和文化中心。 克拉科夫 是僅次於 華沙 的文化教育中心,有歷史悠久的大學——國立 克拉科夫 雅蓋隆大學。中央廣場是 克拉科夫 最讓人心動的地方,精緻且不失純樸,溫馨又充滿活力,許多人到 克拉科夫 就是特地為了來感受 波蘭 地道地方風情。 ↑捷克 吃完早餐去往 波蘭 克拉科夫 ,車程預計5小時。車上播放《茜茜公主》電影,電影里有剛剛走過美泉宮等熟悉的場景....... ↑捷克 走在大地鋪成的自然畫捲里,享受著彩色的 東歐 美景...... ↑捷克 雕塑巧妙的掩飾著後邊的工廠。 ↑捷克 ↑捷克 訓練中的教練機 ↑捷克 ↑捷克 ↑捷克 ↑捷克 ↑波蘭 捷波邊境,歐盟成員國邊境只是有一個歐盟的標誌,沒有關卡只有所到國的標識非常方便。 ↑波蘭 進入 波蘭 ↑波蘭 ↑波蘭 ↑波蘭 ↑波蘭 遇見熟悉的標誌感到親切 抵達 克拉科夫 市郊的 維耶利奇卡鹽礦,自公元13世紀開始開采,至今仍在不斷的挖掘中,鹽礦分為九層,綿延300公里的鹽礦長廊上,雕刻著許多藝術作品,還有祭壇和雕像,人們對這一偉大工程崇敬至極,維耶利奇卡鹽礦是中世紀勞動藝術的結晶。維耶利奇卡鹽礦位於 波蘭 南部 克拉科夫 附近,13世紀末以來,它一直是重要的岩鹽來源。該礦是由總長達200公里的許多地下 通道 組成的,它們連接著2000多個挖掘而成的洞室,這些洞室遍佈在地下9-327米之間。在漫長的歲月中,礦工們形成了把岩鹽原料雕刻成各種物品的傳統,地下教堂、聖壇、浮雕以及數以百計的真人大小(甚至更大)的雕像都是他們的傑作。 ↑維利奇卡 ↑維利奇卡 ↑維利奇卡 採鹽示意圖 ↑維利奇卡 維利奇卡鹽礦至今仍在不斷的挖掘中,是 歐洲 最古老且目前仍在開采的鹽礦之一;裡面有著許多藝術品、祭壇還有用鹽雕刻的塑像。維耶利奇卡鹽礦是中世紀勞動藝術的結晶。從14世紀起維利奇卡鹽礦成為採礦業城市之一,15~16世紀是鼎盛時期,18~19世紀鹽礦開始擴建,成為 波蘭 著名的鹽都。1976年被列為 波蘭 國家級古跡,1978年被聯合國定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鹽礦礦床長4公里,寬1.5公里,厚300~400米,巷道全長300多公里;迄今已開采了9層,深度為327米,共採鹽2000萬立方米。為了方便視察和參觀,早在1744年就在礦井內興修了樓梯 通道 。在離地面130多米深的鹽道上建起了世界上罕見的供旅游者參觀的游覽勝地。那裡建有博物館、娛樂大廳,保留了原有的鹽湖、祈禱堂和礦工們勞動場面的原貌
後來,孟德爾從豌豆雜交實驗結果,得出了相對性狀中存在著顯性和隱性的原理。雖然還有不少例外,但它仍然是一個原理。孟德爾根據自己在實驗中發現的原理,進一步做了推想。他認為決定豌豆花色的物質一定是存在於細胞里的顆粒性的遺傳單位,也就是具有穩定性的遺傳因子。他設想在身體細胞里,遺傳因子是成雙存在的;在生殖細胞里,遺傳因子是成單存在的。例如,豌豆的花粉是一種雄性生殖細胞,遺傳因子是成單存在的。在豌豆的根、莖、葉等身體細胞里,遺傳因子是成雙存在的。這就是說,孟德爾認為可以觀察到的花的顏色是由有關的遺傳因子決定的。 ↑布爾諾 ↑布爾諾 雖然廣場很袖珍,但這座老市政廳是 布爾諾 最主要的建築之一。在通往庭院的拱形門洞上面是傳奇的彎曲尖頂雕塑。這個雕塑建於1511年。老市政廳的塔高63米,現在是旅游信息中心和展示廳。 ↑布爾諾 這個袖珍的廣場有個極生活化的名字,捲心菜市場斜坡廣場。這個廣場就在老城的中心,廣場的中心是建於1695年的巴 洛克 式假山噴泉。假山的頂部是象徵 歐洲 的女神。 ↑布爾諾 從胡薩劇院旁邊的一條小路上坡登上臺階就能看到 聖彼得 和 聖保羅 大教堂哥特式的尖頂了。這座山包實在是太小了,整個山頂都被教堂占了,漂亮的 聖彼得 和 聖保羅 教堂在這裡看似乎就只剩下塔尖了。 相傳17世紀時期,一名 瑞典 將軍曾誇下 海口 ,說能在正午12點攻陷 布爾諾 ,否則退兵,11點時已經兵 臨城 下,眼見就要淪陷,此時守著大教堂鐘塔的老人竟然將11時謊報成12時,而 瑞典 將軍不察,遵守信諾就退兵了。從那一天起, 聖彼得 和保羅大教堂每天上午11時都報時為正午。 ↑布爾諾 ↑布爾諾 這座位於捲心菜廣場 東北 角的紅頂灰牆房子叫堡壘劇場,是 中歐 地區最古老的劇場,大約建於1600年前後,堡壘劇場門前有一個立在高高的柱子上的小雕像。這個背上長著一個翅膀,看上去不很穩定的雕像是莫扎特,紀念他1767年聖誕節11歲時在這裡的演出。 ↑布爾諾 這座巴 洛克 式的聖三一雕像也挺古老了,建於1729年。聖三一就是聖父聖子聖神三位一體的意思。聖三一雕像後面是胡薩劇院,建於1967年。拍照時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用70-200拉近一看,這座劇院三樓窗臺上坐著一個裝飾的人憂作鬱狀。 ↑布爾諾 ↑布爾諾 提前四分鐘(晚上8點,過時就要再付司機100歐,可憐的陳導)抵達酒店。 D7:7.1 布爾諾--波蘭克拉科夫 350km克拉科夫 是 波蘭 第三 大城 市,歷史上 波蘭 的故都,是座著名的歷史名城和文化中心。 克拉科夫 是僅次於 華沙 的文化教育中心,有歷史悠久的大學——國立 克拉科夫 雅蓋隆大學。中央廣場是 克拉科夫 最讓人心動的地方,精緻且不失純樸,溫馨又充滿活力,許多人到 克拉科夫 就是特地為了來感受 波蘭 地道地方風情。 ↑捷克 吃完早餐去往 波蘭 克拉科夫 ,車程預計5小時。車上播放《茜茜公主》電影,電影里有剛剛走過美泉宮等熟悉的場景....... ↑捷克 走在大地鋪成的自然畫捲里,享受著彩色的 東歐 美景...... ↑捷克 雕塑巧妙的掩飾著後邊的工廠。 ↑捷克 ↑捷克 訓練中的教練機 ↑捷克 ↑捷克 ↑捷克 ↑捷克 ↑波蘭 捷波邊境,歐盟成員國邊境只是有一個歐盟的標誌,沒有關卡只有所到國的標識非常方便。 ↑波蘭 進入 波蘭 ↑波蘭 ↑波蘭 ↑波蘭 ↑波蘭 遇見熟悉的標誌感到親切 抵達 克拉科夫 市郊的 維耶利奇卡鹽礦,自公元13世紀開始開采,至今仍在不斷的挖掘中,鹽礦分為九層,綿延300公里的鹽礦長廊上,雕刻著許多藝術作品,還有祭壇和雕像,人們對這一偉大工程崇敬至極,維耶利奇卡鹽礦是中世紀勞動藝術的結晶。維耶利奇卡鹽礦位於 波蘭 南部 克拉科夫 附近,13世紀末以來,它一直是重要的岩鹽來源。該礦是由總長達200公里的許多地下 通道 組成的,它們連接著2000多個挖掘而成的洞室,這些洞室遍佈在地下9-327米之間。在漫長的歲月中,礦工們形成了把岩鹽原料雕刻成各種物品的傳統,地下教堂、聖壇、浮雕以及數以百計的真人大小(甚至更大)的雕像都是他們的傑作。 ↑維利奇卡 ↑維利奇卡 ↑維利奇卡 採鹽示意圖 ↑維利奇卡 維利奇卡鹽礦至今仍在不斷的挖掘中,是 歐洲 最古老且目前仍在開采的鹽礦之一;裡面有著許多藝術品、祭壇還有用鹽雕刻的塑像。維耶利奇卡鹽礦是中世紀勞動藝術的結晶。從14世紀起維利奇卡鹽礦成為採礦業城市之一,15~16世紀是鼎盛時期,18~19世紀鹽礦開始擴建,成為 波蘭 著名的鹽都。1976年被列為 波蘭 國家級古跡,1978年被聯合國定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鹽礦礦床長4公里,寬1.5公里,厚300~400米,巷道全長300多公里;迄今已開采了9層,深度為327米,共採鹽2000萬立方米。為了方便視察和參觀,早在1744年就在礦井內興修了樓梯 通道 。在離地面130多米深的鹽道上建起了世界上罕見的供旅游者參觀的游覽勝地。那裡建有博物館、娛樂大廳,保留了原有的鹽湖、祈禱堂和礦工們勞動場面的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