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關古道
廣東 韶關 市是 廣東 最北邊的城市, 韶關 南雄 市,又稱:“ 南雄 州”。是 廣東 省財政直管縣級市,地處粵、湘、贛三省交界,歷來有“居五嶺之首,有“南北咽喉”之稱,歷代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南雄 的梅關古道是一段殘存的古道,她是一條鋪滿千年曆史的路。唐朝宰相張九齡開鑿 梅嶺 古道,繼承五祖衣缽的六祖慧能南逃至此,給楊貴妃運送荔枝的快馬從此疾馳而過,被貶至嶺南的蘇東坡兩度在此賦詩,孫 中山 的北伐軍從這裡出征,陳毅元帥在山中游擊三年。
1934年,紅軍長征後,陳毅和項英率游擊隊在贛南地區成立根據地。1936年9月蔣介石調集重兵對贛粵邊游擊隊進行第二次大“清剿”,此時是陳毅進入革命生涯中最艱苦最困難的時刻,游擊隊的駐地梅山齋坑被敵人包圍,陳毅和特委人員在梅山範圍內與敵人周旋20多天, 梅嶺 山中的深秋寒意襲人,沒有糧食,野菜充饑。 陳毅蟄伏在草莽中,舊傷重新複發,心中異常焦慮,思慮中,陳毅突然詩思泉涌,默吟出豪氣衝天的“絕筆”詩.
《 梅嶺 三章》
斷頭今日意如何? 創業艱難百戰多。 此去泉台招舊部 , 旌旗十萬斬閻羅。
南國烽煙正十年, 此頭須向國門懸。 後死諸君多努力, 捷報飛來當紙錢。
投身革命即為家, 血雨腥風應有涯。 取義成仁今日事, 人間遍種自由花。 傳說梅關古道是張九齡提議開路的,唐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宰相張九齡因直言得罪當朝,告病返回故里 韶關 ,路過 梅嶺 ,見山路險峻難以通行,便向唐玄宗諫言開鑿 梅嶺 ,當時因發展經濟的需要,唐皇下召宰相張九齡負責擴展 梅嶺 古道,張九齡到現場規劃指揮此項浩大工程,兩年後建成。 如今,大梅關古驛道沿途建築已修複,從山腳一直到山頂上的“南粵雄關”的城門,大概是1000多米,道路兩旁遍植梅樹,重立詩碑,《 梅嶺 三章》詩碑與梅關碑林連成一片,成為當地一道人文風景。 上世紀20年代初,孫 中山 先生領導的國民政府先後發動了三次轟轟烈烈的北伐戰爭。
1921年,孫 中山 在 桂林 設立北伐大本營,集結了粵、滇、黔、贛各軍共13個旅,1922年2月下令北伐。4月中旬,大本營在 梧州 召開軍事會議,決定出師 江西 ,各路北伐順 西江 而下,在 三水 轉向 清遠 ,開赴 韶關 、 南雄 、 仁化 一帶集結。5月9日,第一次北伐誓師大會在 韶關 市區校場召開,之後北伐軍馬上行動,兵分三路向 江西 進擊,直指 贛州 。5月20日,孫 中山 親自由 韶關 到 南雄 前線督師,北伐軍軍威大振。這時,陳炯明在 廣州 發動了叛亂, 廣州 軍政府危急,孫 中山 只好趕回 廣州 。而撤退回來的北伐大軍集於 南雄 ,商議分三路進攻已被叛軍占據的 韶關 ,一路 樂昌 、一路 仁化 、一路 始興 ,結果三路都失利。第一次北伐遂以失敗告終。
1924年9月,孫 中山 決定從 廣東 打開出路,舉行第二次北伐。12日, 廣州 大元帥府把第二次北伐大本營遷移到 韶關 火車站粵漢鐵路公司養路處所在地,孫 中山 隨即趕到 韶關 。17日,北方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孫 中山 於20日在 韶關 舉行第二次北伐誓師大會,命令北伐軍一律改為建國軍,以譚延闓為總司令、湘軍為主力,分兩路向湘、贛進軍。譚延闓率軍浩浩蕩盪地過梅關,向 江西 進發。過了南安不久,前隊與駐守贛南的楊池生、楊如軒部遭遇,北伐軍在一片慌亂中退回 南雄 ,第二次北伐又告失敗。
1926年7月9日,第三次北伐戰爭正式開始。國民革命軍8個軍10萬餘人分三路出師,其中第二路以共產黨員李富春為領導的第二軍取道 南雄 梅關進入 江西 。第三次北伐戰爭取得勝利。
(景點題字“北伐軍出師處”是陳毅元帥的次子陳丹淮少將的題字) 南雄 特產臘鴨又稱板鴨,皮薄肉嫩、肉紅味鮮、風味獨特, 南雄 板鴨已經有千年的歷史,當地亦稱這為“曝腌”。據清代《 南雄 州志》記載:“雄鴨,鴨嫩而肥,脆之,漬以茶油,日久鮮紅而味美,廣城甚貴之。” “ 南雄 板鴨”又以珠璣巷臘巷的板鴨最為出名。臘巷是珠璣巷中的行業作坊街巷之一,以精製腊味而聞名遐邇。冬季,當地鄉民便利用自家養的毛鴨子進行加工,採取粗鹽腌泡,但不綳板,在陽光下自然曬乾。冬天的 南雄 ,家家戶戶的門前或屋頂曬的臘鴨,到處都是臘鴨的濃香,那是人們對過年的企盼;不管你到哪家,主人都會端上一盤讓人垂涎欲滴的臘鴨,或清蒸或煎炸或小炒,讓人越吃越香,越吃越想吃。 梅嶺 自古以“梅”著稱,古道兩旁種滿了白梅、紅梅、綠梅、臘梅、珍珠梅、玉蝶梅六種梅花。每年1月份來到梅關古道,沿著古道行走,道路兩邊點綴著盛開的梅花,銀裝素裹,寒風中飄散著隱約的梅花香氣,讓人流連忘返。 夫人廟祭祀的是張九齡的寵妾戚宜芬,傳說當年張九齡主持修路時突遇神石作怪,延緩修路進程,神石最怕臨盆孕婦的鮮血,張夫人正好快臨盆,為了成就修路大業,深夜時候自殺在神石旁,使得道路順利完成,當然這隻是一個傳說,但也可見當年修路之艱辛。 幾公里的古道兩旁全是梅樹,不知道是天然的還是有意栽種,我來此地的時候是1月初,南方的冬天在這個時節天氣最冷了,梅花在這個時後盛開最為旺盛,非常美麗。 我贊美梅花、贊美它的淡雅朴素、與世無爭、贊美它頑強的生命力,寒冬時節,在百花凋謝之時,唯有梅花生機勃勃,傲然挺立在凜冽的寒風中,那傲雪而放的梅花,開得那麼鮮麗,開得那麼股股清香,開得那麼沁人心脾。 梅花是梅樹的花,寒冬先葉開放,花瓣有五片,也有多層的品種,有粉﹑白﹑紅等顏色,是有名的觀賞植物, 南京 、 武漢 、 無錫 等地被評為市花,梅花品種及變種很多,百度上搜一下:目前大品種有30多個,下屬小品種有300多個,一般花期在2-3個月左右。 宮粉梅屬梅花品系中真梅系直枝梅類宮粉型,其花復瓣至重瓣,呈或深或淺的紅色。宮粉梅是觀賞型花梅,開花繁密,花色淡紅,尤其難得的是能散出較為濃郁的清香。在古代,人們習慣將宮粉梅與硃砂梅統稱為紅梅,單從花色或花型上看,宮粉梅與硃砂梅有些相似。 南方多為照水梅,白色花5瓣單層排列,果用實生類型梅樹,它樹體生長勢強,樹冠高大開張,枝繁葉茂,葉片較大較厚,長橢圓形,邊緣具細鋸齒,果肉具酸香細嫩脆等特點。坐果率高,豐產性能好,6月中旬硬熟,經過腌制加工成為涼果食用。 古道大多以鵝卵石鋪砌而成,凹凸不平,即使穿著運動鞋也行走吃力,容易扭腳,但古人都有雙鐵腳板,草鞋布鞋同樣能在此健步如飛,更何況這已是當年的官道了,屬於比較好的道路。 從這裡順著石階而上就是兩江亭,而高山之上,為何又會有兩江亭?原來呀,梅關古驛道是連接長江和珠江水系最短的陸上交通要道,南面下湞水循北江至 番禺 ,北面沿贛江順長江至 揚州 ,唐宋時 廣州 是對外口岸,波斯、阿拉伯商人北上 揚州 者,必取道 梅嶺 ,因此當年嶺下重鎮珠璣巷,茶坊客棧,鱗次櫛比,這裡成為“行旅如蟻”的交通要道。 在古道上,我第一次看到了真實的臘梅,一蓬蓬淡青色又細又長的枝條柔軟的伸著,米黃色小小的花朵,有的如豆粒,有的如金黃的玉米粒,問身邊的人才知道是臘梅,不免驚訝,又仔細看,再看,踮起腳趴在枝頭上使勁的嗅,幾乎沒聞到梅花的香,很清淡的。 梅嶺 之上有六祖寺,傳說是當年五祖弘忍大師圓寂前把袈裟衣缽授予慧能,五祖知道大師兄神秀會加害慧能,便囑咐慧能馬上南迴 廣東 避難,慧能一路南行,大師兄神秀已召來武僧慧明率眾僧追殺,這天,慧能來到 梅嶺 附近的地方稍作休息,忽見慧明已追上山來,自知不是慧明對手,便把袈裟衣缽等物放在一塊大石上讓慧明拿去,慧明用儘力氣也拿不動這些物品,這時慧明也有所感悟,自知不合取這些法物,便放走了慧能。 臘梅要比其他的梅花品種開得要早,南方一場雪雨後,臘梅的枝頭就露出了點點的鵝黃,然後你去搖它,隨著水珠的飄落,臘梅會精神抖擻地抖出一身呲著小嘴的花骨朵來。這時候就有喜歡風雅的人們去踏雪尋梅了。 蠟梅又稱 黃梅 花,落葉灌木常叢生,葉對生橢圓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花著生於第二年生枝條葉腋內,先花後葉,芳香,直徑2~4釐米;花被片圓形、長圓形、倒卵形、橢圓形或匙形,無毛,花絲比花藥長或等長,花藥內彎,無毛,花柱長達子房3倍,基部被毛。果托近木質化,口部收縮,並具有鑽狀披針形的被毛附生物。
南雄 的梅關古道是一段殘存的古道,她是一條鋪滿千年曆史的路。唐朝宰相張九齡開鑿 梅嶺 古道,繼承五祖衣缽的六祖慧能南逃至此,給楊貴妃運送荔枝的快馬從此疾馳而過,被貶至嶺南的蘇東坡兩度在此賦詩,孫 中山 的北伐軍從這裡出征,陳毅元帥在山中游擊三年。
1934年,紅軍長征後,陳毅和項英率游擊隊在贛南地區成立根據地。1936年9月蔣介石調集重兵對贛粵邊游擊隊進行第二次大“清剿”,此時是陳毅進入革命生涯中最艱苦最困難的時刻,游擊隊的駐地梅山齋坑被敵人包圍,陳毅和特委人員在梅山範圍內與敵人周旋20多天, 梅嶺 山中的深秋寒意襲人,沒有糧食,野菜充饑。 陳毅蟄伏在草莽中,舊傷重新複發,心中異常焦慮,思慮中,陳毅突然詩思泉涌,默吟出豪氣衝天的“絕筆”詩.
《 梅嶺 三章》
斷頭今日意如何? 創業艱難百戰多。 此去泉台招舊部 , 旌旗十萬斬閻羅。
南國烽煙正十年, 此頭須向國門懸。 後死諸君多努力, 捷報飛來當紙錢。
投身革命即為家, 血雨腥風應有涯。 取義成仁今日事, 人間遍種自由花。 傳說梅關古道是張九齡提議開路的,唐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宰相張九齡因直言得罪當朝,告病返回故里 韶關 ,路過 梅嶺 ,見山路險峻難以通行,便向唐玄宗諫言開鑿 梅嶺 ,當時因發展經濟的需要,唐皇下召宰相張九齡負責擴展 梅嶺 古道,張九齡到現場規劃指揮此項浩大工程,兩年後建成。 如今,大梅關古驛道沿途建築已修複,從山腳一直到山頂上的“南粵雄關”的城門,大概是1000多米,道路兩旁遍植梅樹,重立詩碑,《 梅嶺 三章》詩碑與梅關碑林連成一片,成為當地一道人文風景。 上世紀20年代初,孫 中山 先生領導的國民政府先後發動了三次轟轟烈烈的北伐戰爭。
1921年,孫 中山 在 桂林 設立北伐大本營,集結了粵、滇、黔、贛各軍共13個旅,1922年2月下令北伐。4月中旬,大本營在 梧州 召開軍事會議,決定出師 江西 ,各路北伐順 西江 而下,在 三水 轉向 清遠 ,開赴 韶關 、 南雄 、 仁化 一帶集結。5月9日,第一次北伐誓師大會在 韶關 市區校場召開,之後北伐軍馬上行動,兵分三路向 江西 進擊,直指 贛州 。5月20日,孫 中山 親自由 韶關 到 南雄 前線督師,北伐軍軍威大振。這時,陳炯明在 廣州 發動了叛亂, 廣州 軍政府危急,孫 中山 只好趕回 廣州 。而撤退回來的北伐大軍集於 南雄 ,商議分三路進攻已被叛軍占據的 韶關 ,一路 樂昌 、一路 仁化 、一路 始興 ,結果三路都失利。第一次北伐遂以失敗告終。
1924年9月,孫 中山 決定從 廣東 打開出路,舉行第二次北伐。12日, 廣州 大元帥府把第二次北伐大本營遷移到 韶關 火車站粵漢鐵路公司養路處所在地,孫 中山 隨即趕到 韶關 。17日,北方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孫 中山 於20日在 韶關 舉行第二次北伐誓師大會,命令北伐軍一律改為建國軍,以譚延闓為總司令、湘軍為主力,分兩路向湘、贛進軍。譚延闓率軍浩浩蕩盪地過梅關,向 江西 進發。過了南安不久,前隊與駐守贛南的楊池生、楊如軒部遭遇,北伐軍在一片慌亂中退回 南雄 ,第二次北伐又告失敗。
1926年7月9日,第三次北伐戰爭正式開始。國民革命軍8個軍10萬餘人分三路出師,其中第二路以共產黨員李富春為領導的第二軍取道 南雄 梅關進入 江西 。第三次北伐戰爭取得勝利。
(景點題字“北伐軍出師處”是陳毅元帥的次子陳丹淮少將的題字) 南雄 特產臘鴨又稱板鴨,皮薄肉嫩、肉紅味鮮、風味獨特, 南雄 板鴨已經有千年的歷史,當地亦稱這為“曝腌”。據清代《 南雄 州志》記載:“雄鴨,鴨嫩而肥,脆之,漬以茶油,日久鮮紅而味美,廣城甚貴之。” “ 南雄 板鴨”又以珠璣巷臘巷的板鴨最為出名。臘巷是珠璣巷中的行業作坊街巷之一,以精製腊味而聞名遐邇。冬季,當地鄉民便利用自家養的毛鴨子進行加工,採取粗鹽腌泡,但不綳板,在陽光下自然曬乾。冬天的 南雄 ,家家戶戶的門前或屋頂曬的臘鴨,到處都是臘鴨的濃香,那是人們對過年的企盼;不管你到哪家,主人都會端上一盤讓人垂涎欲滴的臘鴨,或清蒸或煎炸或小炒,讓人越吃越香,越吃越想吃。 梅嶺 自古以“梅”著稱,古道兩旁種滿了白梅、紅梅、綠梅、臘梅、珍珠梅、玉蝶梅六種梅花。每年1月份來到梅關古道,沿著古道行走,道路兩邊點綴著盛開的梅花,銀裝素裹,寒風中飄散著隱約的梅花香氣,讓人流連忘返。 夫人廟祭祀的是張九齡的寵妾戚宜芬,傳說當年張九齡主持修路時突遇神石作怪,延緩修路進程,神石最怕臨盆孕婦的鮮血,張夫人正好快臨盆,為了成就修路大業,深夜時候自殺在神石旁,使得道路順利完成,當然這隻是一個傳說,但也可見當年修路之艱辛。 幾公里的古道兩旁全是梅樹,不知道是天然的還是有意栽種,我來此地的時候是1月初,南方的冬天在這個時節天氣最冷了,梅花在這個時後盛開最為旺盛,非常美麗。 我贊美梅花、贊美它的淡雅朴素、與世無爭、贊美它頑強的生命力,寒冬時節,在百花凋謝之時,唯有梅花生機勃勃,傲然挺立在凜冽的寒風中,那傲雪而放的梅花,開得那麼鮮麗,開得那麼股股清香,開得那麼沁人心脾。 梅花是梅樹的花,寒冬先葉開放,花瓣有五片,也有多層的品種,有粉﹑白﹑紅等顏色,是有名的觀賞植物, 南京 、 武漢 、 無錫 等地被評為市花,梅花品種及變種很多,百度上搜一下:目前大品種有30多個,下屬小品種有300多個,一般花期在2-3個月左右。 宮粉梅屬梅花品系中真梅系直枝梅類宮粉型,其花復瓣至重瓣,呈或深或淺的紅色。宮粉梅是觀賞型花梅,開花繁密,花色淡紅,尤其難得的是能散出較為濃郁的清香。在古代,人們習慣將宮粉梅與硃砂梅統稱為紅梅,單從花色或花型上看,宮粉梅與硃砂梅有些相似。 南方多為照水梅,白色花5瓣單層排列,果用實生類型梅樹,它樹體生長勢強,樹冠高大開張,枝繁葉茂,葉片較大較厚,長橢圓形,邊緣具細鋸齒,果肉具酸香細嫩脆等特點。坐果率高,豐產性能好,6月中旬硬熟,經過腌制加工成為涼果食用。 古道大多以鵝卵石鋪砌而成,凹凸不平,即使穿著運動鞋也行走吃力,容易扭腳,但古人都有雙鐵腳板,草鞋布鞋同樣能在此健步如飛,更何況這已是當年的官道了,屬於比較好的道路。 從這裡順著石階而上就是兩江亭,而高山之上,為何又會有兩江亭?原來呀,梅關古驛道是連接長江和珠江水系最短的陸上交通要道,南面下湞水循北江至 番禺 ,北面沿贛江順長江至 揚州 ,唐宋時 廣州 是對外口岸,波斯、阿拉伯商人北上 揚州 者,必取道 梅嶺 ,因此當年嶺下重鎮珠璣巷,茶坊客棧,鱗次櫛比,這裡成為“行旅如蟻”的交通要道。 在古道上,我第一次看到了真實的臘梅,一蓬蓬淡青色又細又長的枝條柔軟的伸著,米黃色小小的花朵,有的如豆粒,有的如金黃的玉米粒,問身邊的人才知道是臘梅,不免驚訝,又仔細看,再看,踮起腳趴在枝頭上使勁的嗅,幾乎沒聞到梅花的香,很清淡的。 梅嶺 之上有六祖寺,傳說是當年五祖弘忍大師圓寂前把袈裟衣缽授予慧能,五祖知道大師兄神秀會加害慧能,便囑咐慧能馬上南迴 廣東 避難,慧能一路南行,大師兄神秀已召來武僧慧明率眾僧追殺,這天,慧能來到 梅嶺 附近的地方稍作休息,忽見慧明已追上山來,自知不是慧明對手,便把袈裟衣缽等物放在一塊大石上讓慧明拿去,慧明用儘力氣也拿不動這些物品,這時慧明也有所感悟,自知不合取這些法物,便放走了慧能。 臘梅要比其他的梅花品種開得要早,南方一場雪雨後,臘梅的枝頭就露出了點點的鵝黃,然後你去搖它,隨著水珠的飄落,臘梅會精神抖擻地抖出一身呲著小嘴的花骨朵來。這時候就有喜歡風雅的人們去踏雪尋梅了。 蠟梅又稱 黃梅 花,落葉灌木常叢生,葉對生橢圓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花著生於第二年生枝條葉腋內,先花後葉,芳香,直徑2~4釐米;花被片圓形、長圓形、倒卵形、橢圓形或匙形,無毛,花絲比花藥長或等長,花藥內彎,無毛,花柱長達子房3倍,基部被毛。果托近木質化,口部收縮,並具有鑽狀披針形的被毛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