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大寫的首都,國家的神殿 ~2016~
美東之行第三站 華盛頓
,雖然這個城市有個如雷貫耳的名字,但除了總被當成白宮的國會大廈,它的形象在我腦海裡卻相當不清晰。為了一探究竟,安排五個整天來轉悠,大國之都,當值細細一觀。 ⚪ 行程和地圖● Day 1,【 費城 】-【 華盛頓 】
● Day 2,國會大廈 - 國會圖書館 - 最高法院 - 華盛頓 紀念碑 - 二戰韓戰越戰紀念碑 - 林肯 紀念堂
● Day 3,國家美術館
● Day 4,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
● Day 5,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史密森博物館) - 美國 國家歷史博物館
● Day 6,潮汐湖 - 傑斐遜紀念堂 - 羅斯 福紀念園 - 阿靈頓國家公墓
大巴
● 費城 \- 華盛頓 :Megabus APP 購票 $14.90 × 2人
酒店
● Capitol skyline 國會大廈天際線酒店 ¥1053 × 6 晚
▼ 華盛頓 足跡示意圖 ⚪ 一、進首都費城 去 華盛頓 的大巴車跑了三個半小時,除了在 巴爾的摩 停一下之外,便是一路奔馳,晚上快七點了才到達 華盛頓
聯合車站。路上的觀感只覺車子川流不息,大小城鎮上最多見的就是巨型停車場,在 美國
要是沒輛車出門可真跟沒穿鞋一樣,舉步維艱。上車的時候一個行李員負責把乘客的行李搬上大巴,他邊拖著我那個大箱子邊說你這件可有點兒沉,按規定超過50磅要收費。沒想到美帝對勞工的保護這麼細緻,值得借鑒。只不過他話說完人就走了,這靴子要落不落的實在煩人,一直到下車也沒人找我們收這筆“超重費”。
華盛頓
聯合車站不算小,上下好幾層,搞明白真得轉上一小會兒。出門上出租,見黑人兄弟二話不說拎我的大箱子上車,趕緊摸出一刀故作不經意的遞過去。車子穿過隧道,十分鐘便到了我們在城南的酒店。
華盛頓
這種先規劃後建設的城市,整齊得過分,不免有死板之感,各種博物館紀念館和國家機構,統統被集中排列在城市正中一塊東西向的長方形“國家廣場”周圍,對游客來說,最大的好處是一目瞭然絕不會走錯,最大的麻煩是距離酒店和餐廳都不近,要步行過去絕不會輕鬆。
之所以選擇國家廣場南邊的這家國會大廈天際線酒店,不過是在普遍不菲的房價和普遍不近的位置之間權衡了半天的結果。酒店直接走到國家廣場不僅不近,還要過一條步行並不方便的高速路,但酒店十分善解人意,在每天幾個整點提供了往返幾處重要景點的穿梭巴士,多少彌補了這個先天不足。至於說在這些地標建築物之間怎麼互通,沒有了
紐約 那樣密集和便捷的地鐵,兩條腿便是唯一的方式。
快八點了才出門覓食,去南面對街上轉轉,感覺多少還有些人氣。夜幕下,街角徘徊著的都是黑人,夜色似乎成了天然的偽裝,我們的不安感陡然升高。走了兩條街,街上開門的只見到7-11和水果店,再走覺得實在冒險,在就快要去便利店一旁的麥當勞解決問題之際,終於見到一家還沒打樣的館子。這家名叫
Bonchon 的西式 亞洲
餐廳明亮的燈光,像火把一樣吸引了我們飛蛾撲火而去,不過餐廳引以為傲的煎餃、炒飯和炸雞翅從味道上說實在過於奇特,回想起來也就啤酒還算順口。鑒於這家可以僅可勉強充饑,吃第二頓實在有違人性,我們決定改天一定非唐人街不去。
華盛頓 的唐人街在國家廣場北邊,走過去稍有點距離,於是接下來五天的標準動作,就是每天在暮色將至時跳上一輛的士,到“陳希同牌坊”前下車,在各種各樣的 亞洲
館子里尋上一家去打牙祭。幾天下來,粵菜、北方菜、 越南 菜、 日本 菜挨個來,味道都不離譜,多少滿足了我們並不挑剔的味蕾。
▼ 離開 費城▼ 華盛頓 聯合車站▼ 華盛頓 聯合車站▼ 國會大廈天際線酒店▼ 酒店附近第一餐,奇奇怪怪的 亞洲 餐廳▼ 唐人街的 “陳希同牌坊”▼ 唐人街的 越南 餐廳▼ 最後一晚 亞洲 菜 ⚪ 二、國會大廈和國會圖書館天氣給力,酒店擺渡車也給力,十點多被順利送到國會大廈,國家的權力中樞。這座被 英國 人燒了個精光又重建的宏偉建築是 華盛頓
的中心,首都的各條大道也以它為中心呈放射狀向四面八方發散出去。國會大廈鐵制的圓頂每年都需要刷過一遍白漆才能煥然一新,所以少不了常常與腳手架為伴,就像今天我們眼前的樣子。
順利領到參觀票,嚴格的安檢一番,才能入場。 北京 的人民大會堂咱是沒去過, 華盛頓
的國會大廈便成了第一個走進大門的國家立法機關。游覽由一部雖然簡潔但頗有感染力的短片《合眾為一》開始,雖然無非是介紹 美國
的權力架構、國會的組成和運作機制,以及國會大廈的歷史淵源和建築功能,但濃濃的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瞭解個大概之後,我們這群各國看客跟著專職導游,走進大廈里最重要的圓形大廳參觀。圓形大廳是國家重大儀式的舉辦地,大家舉著講解器四處張望,遙想一番這裡曾經發生過的大事。也許是為了和屋頂刷漆同步,這兒也在修繕當中,周圍牆上懸掛的那些歷史事件大畫,便遺憾的只能透過腳手架遠遠看看。圓形大廳里觀眾頭頂上的天頂畫也只露出正中央的一小片,看上去像是透過天文望遠鏡遙望天庭一樣。那頭的天庭里,宙斯一般的
華盛頓 正被一眾女神環繞著,印象里最瞧不上君王貴族那一套的 美國 人卻一本正經造了個神,不知 華盛頓 本人怎麼想。
國會大廈里最多的恐怕就是人物雕像,在另一間雕塑大廳里,國家創建者們像亞瑟王的圓桌騎士一樣環繞一圈,而 美國
歷史上方方面面的各種傑出人物,早年的探險者、印第安首領,當代的教師、宇航員,也都在接待大廳擁有一席之地。
是什麼讓這個國家雖然有著彼此差異巨大的民眾,卻能在兩百年間相互融合,發展成為今天這個獨霸世界的超級大國,以其經濟發達、文化多元,成為世人嚮往之地,歸其原因,大概一部開國先賢制定的憲法和一套權力分享制衡制度最不能或缺。就在眼前腳下的這座國會大廈中,
美國
參眾兩院在憲法的約束和制度的保障下,行使著人民賦予他們的責任,確保民眾的聲音和訴求在空曠的大廳中迴蕩,經過反覆討論斟酌,進而形成法律。一個個法案推動著婦女、華人、黑人、不同政見者這些普通人的公民自由和權利一點點的實現,國家也隨之一點點的進步。對一個國家的看法無論是贊賞還是批判,都最好先理解她的結構和基礎才不會盲目,
美國 國會大廈之行就是這樣一個不錯的開始。
▼ 修繕中的 國會大廈▼ 國會大廈 接待處▼ 國會大廈 接待大廳▼ 國會大廈 接待大廳雕塑▼ 國會大廈 圓形大廳▼ 國會大廈 圓形大廳天頂畫▼ 國會大廈 雕塑大廳▼ 國會大廈 雕塑大廳
從國會大廈經由一條長長的 通道 ,便能一直走到國會圖書館,這是參觀中一項不容錯過的福利。圖書館的前廳金碧輝煌、精雕細琢,令人覺得有如置身於 歐洲
宮廷中,細細看,穹頂裝飾的圖案各具含義。在大開大合的 華盛頓
有這麼一個精緻的寶貝,真是令人驚訝不已。雖然宏大的圖書館大廳只能遠觀,但有一間古籍室正對外開放,透過玻璃,看得卻摸不得的,都是一排排精神寶藏。
▼ 國會圖書館▼ 國會圖書館▼ 國會圖書館▼ 國會圖書館▼ 國會圖書館▼ 國會圖書館 ⚪ 三、最高法院美國 最高法院,就在國會圖書館對面,明晃晃的 大理 石建築如耀眼的 希腊
神殿一般,下午的光線中,多看上一會兒讓人有種快要雪盲的感覺。進入依然安檢嚴格的法院大廳,正中是首任大法官約翰·馬歇爾的雕像,他確立的“司法審查”制度,讓最高法院具有了制衡行政與立法分支的力量,最終成為維護憲法眾法之法這一地位的重要一極。而一屆屆九人大法官在影響
美國
歷史的一次次判決中的交鋒和妥協,更如一部部傳奇故事般驚心動魄。他們遵從智慧、公正、美德的傳承,如國之長老般的存在,守護著國家這列飛速奔馳的列車,運轉得再快也必須以法為軌。
在大廳里一幅講述人類司法傳承的群雕中,來自東方的孔夫子的形象也赫然其中,意外之餘想想也在情理之中,儒家的“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不正是法的精神內核嗎。
時間剛剛過四點半,二層的法院大廳也才看了兩眼,急著下班的保安就把大伙兒一古腦的趕了出來。兩人坐在法院巨大的柯林斯柱前,我眺望著國會大廈逆光中的背影,媳婦回憶起年少時的律師夢,各有所思。
▼ 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 “正義之思” 雕像▼ 最高法院 “司法公正”▼ 最高法院 一層大廳▼ 最高法院 聖賢圖
,雖然這個城市有個如雷貫耳的名字,但除了總被當成白宮的國會大廈,它的形象在我腦海裡卻相當不清晰。為了一探究竟,安排五個整天來轉悠,大國之都,當值細細一觀。 ⚪ 行程和地圖● Day 1,【 費城 】-【 華盛頓 】
● Day 2,國會大廈 - 國會圖書館 - 最高法院 - 華盛頓 紀念碑 - 二戰韓戰越戰紀念碑 - 林肯 紀念堂
● Day 3,國家美術館
● Day 4,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
● Day 5,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史密森博物館) - 美國 國家歷史博物館
● Day 6,潮汐湖 - 傑斐遜紀念堂 - 羅斯 福紀念園 - 阿靈頓國家公墓
大巴
● 費城 \- 華盛頓 :Megabus APP 購票 $14.90 × 2人
酒店
● Capitol skyline 國會大廈天際線酒店 ¥1053 × 6 晚
▼ 華盛頓 足跡示意圖 ⚪ 一、進首都費城 去 華盛頓 的大巴車跑了三個半小時,除了在 巴爾的摩 停一下之外,便是一路奔馳,晚上快七點了才到達 華盛頓
聯合車站。路上的觀感只覺車子川流不息,大小城鎮上最多見的就是巨型停車場,在 美國
要是沒輛車出門可真跟沒穿鞋一樣,舉步維艱。上車的時候一個行李員負責把乘客的行李搬上大巴,他邊拖著我那個大箱子邊說你這件可有點兒沉,按規定超過50磅要收費。沒想到美帝對勞工的保護這麼細緻,值得借鑒。只不過他話說完人就走了,這靴子要落不落的實在煩人,一直到下車也沒人找我們收這筆“超重費”。
華盛頓
聯合車站不算小,上下好幾層,搞明白真得轉上一小會兒。出門上出租,見黑人兄弟二話不說拎我的大箱子上車,趕緊摸出一刀故作不經意的遞過去。車子穿過隧道,十分鐘便到了我們在城南的酒店。
華盛頓
這種先規劃後建設的城市,整齊得過分,不免有死板之感,各種博物館紀念館和國家機構,統統被集中排列在城市正中一塊東西向的長方形“國家廣場”周圍,對游客來說,最大的好處是一目瞭然絕不會走錯,最大的麻煩是距離酒店和餐廳都不近,要步行過去絕不會輕鬆。
之所以選擇國家廣場南邊的這家國會大廈天際線酒店,不過是在普遍不菲的房價和普遍不近的位置之間權衡了半天的結果。酒店直接走到國家廣場不僅不近,還要過一條步行並不方便的高速路,但酒店十分善解人意,在每天幾個整點提供了往返幾處重要景點的穿梭巴士,多少彌補了這個先天不足。至於說在這些地標建築物之間怎麼互通,沒有了
紐約 那樣密集和便捷的地鐵,兩條腿便是唯一的方式。
快八點了才出門覓食,去南面對街上轉轉,感覺多少還有些人氣。夜幕下,街角徘徊著的都是黑人,夜色似乎成了天然的偽裝,我們的不安感陡然升高。走了兩條街,街上開門的只見到7-11和水果店,再走覺得實在冒險,在就快要去便利店一旁的麥當勞解決問題之際,終於見到一家還沒打樣的館子。這家名叫
Bonchon 的西式 亞洲
餐廳明亮的燈光,像火把一樣吸引了我們飛蛾撲火而去,不過餐廳引以為傲的煎餃、炒飯和炸雞翅從味道上說實在過於奇特,回想起來也就啤酒還算順口。鑒於這家可以僅可勉強充饑,吃第二頓實在有違人性,我們決定改天一定非唐人街不去。
華盛頓 的唐人街在國家廣場北邊,走過去稍有點距離,於是接下來五天的標準動作,就是每天在暮色將至時跳上一輛的士,到“陳希同牌坊”前下車,在各種各樣的 亞洲
館子里尋上一家去打牙祭。幾天下來,粵菜、北方菜、 越南 菜、 日本 菜挨個來,味道都不離譜,多少滿足了我們並不挑剔的味蕾。
▼ 離開 費城▼ 華盛頓 聯合車站▼ 華盛頓 聯合車站▼ 國會大廈天際線酒店▼ 酒店附近第一餐,奇奇怪怪的 亞洲 餐廳▼ 唐人街的 “陳希同牌坊”▼ 唐人街的 越南 餐廳▼ 最後一晚 亞洲 菜 ⚪ 二、國會大廈和國會圖書館天氣給力,酒店擺渡車也給力,十點多被順利送到國會大廈,國家的權力中樞。這座被 英國 人燒了個精光又重建的宏偉建築是 華盛頓
的中心,首都的各條大道也以它為中心呈放射狀向四面八方發散出去。國會大廈鐵制的圓頂每年都需要刷過一遍白漆才能煥然一新,所以少不了常常與腳手架為伴,就像今天我們眼前的樣子。
順利領到參觀票,嚴格的安檢一番,才能入場。 北京 的人民大會堂咱是沒去過, 華盛頓
的國會大廈便成了第一個走進大門的國家立法機關。游覽由一部雖然簡潔但頗有感染力的短片《合眾為一》開始,雖然無非是介紹 美國
的權力架構、國會的組成和運作機制,以及國會大廈的歷史淵源和建築功能,但濃濃的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瞭解個大概之後,我們這群各國看客跟著專職導游,走進大廈里最重要的圓形大廳參觀。圓形大廳是國家重大儀式的舉辦地,大家舉著講解器四處張望,遙想一番這裡曾經發生過的大事。也許是為了和屋頂刷漆同步,這兒也在修繕當中,周圍牆上懸掛的那些歷史事件大畫,便遺憾的只能透過腳手架遠遠看看。圓形大廳里觀眾頭頂上的天頂畫也只露出正中央的一小片,看上去像是透過天文望遠鏡遙望天庭一樣。那頭的天庭里,宙斯一般的
華盛頓 正被一眾女神環繞著,印象里最瞧不上君王貴族那一套的 美國 人卻一本正經造了個神,不知 華盛頓 本人怎麼想。
國會大廈里最多的恐怕就是人物雕像,在另一間雕塑大廳里,國家創建者們像亞瑟王的圓桌騎士一樣環繞一圈,而 美國
歷史上方方面面的各種傑出人物,早年的探險者、印第安首領,當代的教師、宇航員,也都在接待大廳擁有一席之地。
是什麼讓這個國家雖然有著彼此差異巨大的民眾,卻能在兩百年間相互融合,發展成為今天這個獨霸世界的超級大國,以其經濟發達、文化多元,成為世人嚮往之地,歸其原因,大概一部開國先賢制定的憲法和一套權力分享制衡制度最不能或缺。就在眼前腳下的這座國會大廈中,
美國
參眾兩院在憲法的約束和制度的保障下,行使著人民賦予他們的責任,確保民眾的聲音和訴求在空曠的大廳中迴蕩,經過反覆討論斟酌,進而形成法律。一個個法案推動著婦女、華人、黑人、不同政見者這些普通人的公民自由和權利一點點的實現,國家也隨之一點點的進步。對一個國家的看法無論是贊賞還是批判,都最好先理解她的結構和基礎才不會盲目,
美國 國會大廈之行就是這樣一個不錯的開始。
▼ 修繕中的 國會大廈▼ 國會大廈 接待處▼ 國會大廈 接待大廳▼ 國會大廈 接待大廳雕塑▼ 國會大廈 圓形大廳▼ 國會大廈 圓形大廳天頂畫▼ 國會大廈 雕塑大廳▼ 國會大廈 雕塑大廳
從國會大廈經由一條長長的 通道 ,便能一直走到國會圖書館,這是參觀中一項不容錯過的福利。圖書館的前廳金碧輝煌、精雕細琢,令人覺得有如置身於 歐洲
宮廷中,細細看,穹頂裝飾的圖案各具含義。在大開大合的 華盛頓
有這麼一個精緻的寶貝,真是令人驚訝不已。雖然宏大的圖書館大廳只能遠觀,但有一間古籍室正對外開放,透過玻璃,看得卻摸不得的,都是一排排精神寶藏。
▼ 國會圖書館▼ 國會圖書館▼ 國會圖書館▼ 國會圖書館▼ 國會圖書館▼ 國會圖書館 ⚪ 三、最高法院美國 最高法院,就在國會圖書館對面,明晃晃的 大理 石建築如耀眼的 希腊
神殿一般,下午的光線中,多看上一會兒讓人有種快要雪盲的感覺。進入依然安檢嚴格的法院大廳,正中是首任大法官約翰·馬歇爾的雕像,他確立的“司法審查”制度,讓最高法院具有了制衡行政與立法分支的力量,最終成為維護憲法眾法之法這一地位的重要一極。而一屆屆九人大法官在影響
美國
歷史的一次次判決中的交鋒和妥協,更如一部部傳奇故事般驚心動魄。他們遵從智慧、公正、美德的傳承,如國之長老般的存在,守護著國家這列飛速奔馳的列車,運轉得再快也必須以法為軌。
在大廳里一幅講述人類司法傳承的群雕中,來自東方的孔夫子的形象也赫然其中,意外之餘想想也在情理之中,儒家的“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不正是法的精神內核嗎。
時間剛剛過四點半,二層的法院大廳也才看了兩眼,急著下班的保安就把大伙兒一古腦的趕了出來。兩人坐在法院巨大的柯林斯柱前,我眺望著國會大廈逆光中的背影,媳婦回憶起年少時的律師夢,各有所思。
▼ 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 “正義之思” 雕像▼ 最高法院 “司法公正”▼ 最高法院 一層大廳▼ 最高法院 聖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