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野苑博物館-轉輪聖法阿育王
世界文化攻略第680篇, 印度 攻略第10篇,其他攻略請點擊底下世界文化攻略鏈接或我的頭像~
“孔雀王國” 印度 攻略大綱:
1\. 印度 概述
2\. 印度 風情
3.紗麗
28\. 印度 教寺廟建築
29\. 印度 彩色建築
30\. 印度 其他古跡1
31\. 印度 其他古跡2
32\. 印度 最佳拍攝點
北印:
4.泰姬陵
5\. 阿格拉 古堡
6\. 鹿野 苑
7\. 鹿野 苑博物館
8\. 瓦拉納西
9.恆河夜祭
10\. 克久拉霍 寺廟群
11.奧恰古堡
12\. 拉賈斯坦邦 城堡
13\. 齋普爾
14.簡塔 曼塔 天文臺
15.德里
16.顧特卜塔
17.千柱神廟
18.皇后階梯井
19.法塔赫布爾西格裡
南印:
20\. 科納爾克 太陽神廟
21.阿旃陀石窟
22.埃洛拉石窟
23.漢皮古跡群
24.貝魯爾神廟
25.哈勒比德神廟
26.索瑪納塔神廟
27\. 象島 石窟
鹿野 苑(Sarnath),為佛教四大聖地之一。
這四大聖地均與佛陀的一生有關,按照時間順序,分別是:
釋迦牟尼誕生地藍毗尼園(Lumbini)、成道處 菩提伽耶 (Bodhgaya)、初轉法輪處 鹿野
苑(Sarnath)、涅槃處拘屍那迦(Kushinara)。
其中只有藍毗尼園(Lumbini)位於 尼泊爾 與 印度 交界處,其餘三處都在 印度 。
鹿野 苑為釋迦牟尼初轉法輪處。
位於古迦屍國波羅奈城,今北印 印度 教聖地瓦拉那西市北方,又稱鹿園,乃遠古梵摩達王時,世尊行 菩薩
道,身現鹿王教化有情之處,此處常有佛及大仙人居住,又稱“仙人住處”,五百仙人,曾飛行空中,遇五欲惡緣而墮落,所以又稱為“仙人墮處”。
佛初成道,大梵天王勸請佛轉法輪,佛觀察外道二仙,阿藍迦蘭與鬱頭藍弗皆已命終,無得度緣,昔五位隨侍,憍陳如等,少塵少垢,薄使利智,堪受妙法,便往化度。
info: 鹿野 苑,漢語又稱為施鹿林、仙人鹿園等,今屬 印度 北方邦 瓦拉納西 。佛陀在此初轉法輪和成立僧伽團體,是佛教四大聖地之一。
世界文化攻略(不斷更新,1200篇以上文化攻略連載中)
http://www.mafengwo.cn/i/8114419.html
中國 文化攻略(不斷更新,900篇以上文化攻略連載中)
http://www.mafengwo.cn/i/2936936.html
北京 攻略集合(含景點全集)
http://www.mafengwo.cn/i/2872129.html
目前680篇:
中國 文化攻略:616篇
埃及 文化攻略:8篇
美索不達米亞文化攻略:1篇
印度 文化攻略:10篇
希腊 文化攻略:8篇
羅馬 文化攻略:6篇
波斯文化攻略:2篇
印第安文化攻略:3篇
波利尼西亞文化攻略:1篇
東瀛文化攻略:12篇
中世紀-哈布斯堡文化攻略:10篇
亞細亞文化攻略:3篇
鹿野 苑考古博物館(Sarnath Archaeological Museum)位於 鹿野 苑,建於1910年。
該館收藏了 鹿野 苑一帶發掘出來的不同年代的石像及雕刻,收藏公元前3世紀-公元12世紀的作品,尤其是笈多王朝時期的傑作特別多。
那麼下麵我精選出20件的館藏精品介紹出來。 ☆Ashoka pillar☆阿育王柱☆☆Ashoka pillar☆阿育王柱☆
鎮館之寶。
阿育王頒佈的法令,有的刻在石頭上,有的刻在阿育王 石柱 上,而阿育王 石柱 成為穆斯林的聖像破壞運動目標,因此 石柱 都支離破碎了。
鹿野 苑在1904年出土的阿育王 石柱 ,約作於公元前242-232年之間,原 石柱 通高約12.8米。
現柱身已斷成5段,保存在原址所在的達麥克(Dhamekh)遺址區內,柱身上的石刻銘文記錄的內容仍舊是各方學者討論的焦點內容。
銘文的內容據考證是阿育王的敕令,均用自然語所寫,所用文字在其帝國 西北
部方面用阿剌米亞(Aramaic),也就是古代敘利亞文,其他各地則用婆羅米文(Brahmi)字母。
婆羅米文的字母,為一種象形之體。似系 印度 史前時代, 印度
河流域之字體留傳下來,盛行於婆羅多邦(Bharatavarsa)之地。婆羅米文不但為今日梵文(Sanskrit)及陀羅維提文(Dravidian)之始祖,亦為
西藏 文、緬文、錫蘭文及爪哇文之源泉。
柱頭高2.1米,基本保存完整,現藏於博物館內,是阿育王 石柱 柱頭雕刻的極品。
在其柱頭上刻有四隻背對背蹲踞的雄師,背脊相連,面向四方,四隻雄獅的造型明顯吸收了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 獅子 雕刻形式的特點。
三角形的眼睛,口鼻之間髭鬚刻成三道上彎的弧線,頭頸和胸部的鬣鬃雕成一束束密集排列的火焰狀。咆哮的巨口和露出的牙齒刻畫得非常逼真,腿部繃緊的肌肉和遒勁的足掌鉤爪塑造得雄渾有力,充溢著
印度 雕刻特有的生命感。
柱頭中間層是飾帶,刻有一隻大象、一匹奔馬、一頭瘤牛和一隻老虎,這四種動物間都用象徵佛法的寶輪隔開。這些浮雕的動物特別是瘤牛和大象的造型,直接繼承了 印度
河文明以來 印度 本土的傳統。
柱頭最下層是鐘形倒垂的蓮花,是波斯王宮流行的柱頭裝飾風格。整個柱頭華麗而完整,並且打磨得如玉一般的光潤,這也是孔雀王朝時代雕刻藝術一個較為顯著的特色。
柱頭的設計完美體現了雕刻的主旨:阿育王以轉輪聖王自居,要憑藉佛法的威力對世界進行精神的征服。這一柱頭不僅是阿育王時代王權與佛法的象徵,也是 印度
教傳統文化的象徵,1950年被選為 印度 共和 國國徽圖案。 ☆Umbrella of Bodhisattva☆菩薩傘☆☆Umbrella of Bodhisattva☆ 菩薩 傘☆
1世紀作品。3.04米高。
是博物館中重要精品之一。
菩薩 傘來自庫沙納的 馬圖拉 (Mathura of Kushana)時期。它裝飾著同心圓的裝飾帶。 ☆Tara☆度母像☆☆Tara☆度母像☆
11-12世紀作品。1.4米高,0.67米寬。
是博物館中重要精品之一。
這是一尊度母(Tara)像,是藏傳佛教的度母的 印度 原型。
笑容燦爛,裝飾極為精美,可惜雙臂已經殘缺,真可謂是 印度 的“斷臂維納斯”。 ☆Bodhisattva Maitreya☆彌勒菩薩☆☆Bodhisattva Maitreya☆ 彌勒 菩薩 ☆
3-5世紀作品。0.68米高,0.32米寬。
彌勒 菩薩 是未來佛,右手拿著佛珠,左手拿瓶子,頭頂佛塔,胸前戴著鹿頭。
一片祥和的感覺。 ☆Tara☆度母像☆☆Tara☆度母像☆
7世紀作品。0.95米高,0.4米寬。
這尊度母(Tara)左手拿著石榴。右手和腳缺失,裝飾華麗。
石榴在雅利安人所在的地區一直是重要的物產,諸如波斯( 伊朗 ), 印度 和 新疆 。 ☆Bodhisattva Manjusri☆文殊師利菩薩☆☆Bodhisattva Manjusri☆文殊師利 菩薩 ☆
10-11世紀作品。
這尊文殊師利 菩薩 非常精美,可惜雙手已經無存。
文殊 菩薩 代表智慧,是眾 菩薩 之首。 ☆Buddha's life☆佛陀的一生☆☆Buddha's life☆佛陀的一生☆
5世紀作品。0.96米高,0.62米寬。
石板描繪了佛陀一生的八個主要場景。
其中四角為釋迦牟尼的最重要場景,左上角是在 鹿野 苑(Sarnath)初轉法輪,左下角是在藍毗尼園(Lumbini)出生。
右上角是在拘屍那迦(Kushinagar)涅槃,右下角是在 菩提伽耶 (Bodhgaya)成道。 ☆Head of a Goddess☆女神頭像☆☆Head of a Goddess☆女神頭像☆
9-10世紀作品。0.17米高,0.25米寬。
是一尊戴著飾有珍珠串的珠寶首飾的女神頭像。 ☆Avalokitesvara☆觀世音菩薩☆☆Bodhisattva Neelkantha Avalokitesvara☆觀世音 菩薩 ☆
5-6世紀作品。1.0米高,0.5米寬。
觀世音 菩薩 盤腿坐著,胸前摟著一個大碗。
阿彌陀佛(Amitabha)坐在觀世音 菩薩 頭上的蓮花上。 ☆Marichi☆摩利支提婆像☆☆Marichi☆摩利支提婆像☆
10-11世紀作品。0.58米高,0.33米寬。
摩利支提婆(Marichi)是古 印度 的光明女神(Goddess of dawn),也是佛教摩利支天的原型。
她有三個頭,六臂或八臂,騎著七頭野豬戰車。 ☆Vajrapani☆金剛手菩薩像☆☆Vajrapani☆金剛手 菩薩 像☆
11世紀作品。1.32米高,0.72米寬。
這是一尊金剛手 菩薩 (Vajrapani)像,是藏傳佛教的金剛手 菩薩 的 印度 原型。
頭冠精美,和毗濕奴(Vishnu)戴的頭冠非常相似。 ☆Bodhisattva☆菩薩像☆☆Bodhisattva☆ 菩薩 像☆
5世紀作品。1.34米高,0.69米寬。
一尊 菩薩 立像,頭頂有髮髻,後部頭髮散落,非常漂亮。 ☆Buddha☆佛陀說法像☆☆Buddha☆佛陀說法像☆
5世紀作品。1.55米高,0.87米寬。
是博物館中重要精品之一。
佛陀肉髻高聳、面龐圓潤,雙耳垂肩。眼瞼低垂,目光內斂,嘴角微揚,表情祥和。
身著通肩袈裟,緊貼軀體,雙手於胸前施轉法輪印,結跏趺坐於臺座之上。
佛頭光上方左右雕有一對散花的飛天,背屏兩側是站立的瑞獸,上飾有摩羯魚。
臺座下方中央刻有法輪,法輪兩側為雙鹿、五比丘和一對母子,此像表現的是佛陀在 鹿野 苑初轉法輪的場景。
佛陀安詳的表情、冥想的眼神、勻稱的造型、優美的姿態以及砂石瑩潔光潤的質感,使雕像愈發顯得高貴而雅緻。
此像為笈多王朝最為著名的雕像,亦是古典造像之代表作之一。 ☆Human head☆人頭像☆☆Human head☆人頭像☆
5-6世紀作品。0.09米高,0.09米寬。
笑容滿面的人頭,有大耳環 和美 麗的卷髮。
顯然是和 希腊 文化溝通的結果, 希腊 人教會了 印度 人雕塑,後才誕生了美麗的佛像,這是西方對東方文化藝術的一大貢獻。 ☆Bhairava☆陪臚像☆☆Bhairava☆陪臚像☆
6世紀作品。0.78米高,0.38米寬。
陪臚(Bhairava),也叫派拉瓦,是濕婆(Shiva)的忿怒化身。
傳說創造神梵天(Brahma)曾經有五個頭,後來被陪臚(Bhairava)砍掉了一個,才變成後來的四個頭。 ☆Kama☆伽摩像☆☆Kama☆伽摩像☆
5世紀作品。1米高,0.42米寬。
門框內伽摩(Kama)帶著拉提(Rati),拉提(Rati)頭上的背後有代表伽摩(Kama)的甘蔗。
伽摩(Kama)是古 印度 的愛神,一般手拿著甘蔗做的弓。拉提(Rati)是他的妻子。 ☆Vishnu☆毗濕奴像☆☆Vishnu☆毗濕奴像☆
11-12世紀作品。0.55米高,0.92米寬。
花紋中雕刻的是 印度 教守護神毗濕奴(Vishnu)騎著迦樓羅(Garuda)的造型。
迦樓羅(Garuda)就是大鵬金翅鳥,以那迦(Naga)為食。 ☆Shiva☆濕婆像☆☆Shiva☆濕婆像☆
10-11世紀作品。3.2米高,1.25米寬。
印度 教毀滅之神濕婆手持三叉戟和弓箭等武器打敗惡魔Andhak。
值得一提的是這尊濕婆造像長著大鬍鬚,顯然是吸收了 西亞地區 美索不達米亞的藝術風格。
很有可能是亞述(Assyria)傳給波斯(Persia),然後再傳到 印度 的。 ☆Uma Maheshwar☆烏瑪石板☆☆Uma Maheshwar☆烏瑪石板☆
9-10世紀作品。0.82米高,0.62米寬。
石板上雕刻的是濕婆(Shiva)和帕爾瓦蒂(Parvati)的擁抱造型。
濕婆右手拿著三叉戟,左手拿著三頭蛇那迦(Naga)。
帕爾瓦蒂是濕婆的妻子,她是雪山女神,是喜馬拉雅山山神的女兒,善良溫柔時的她也叫做烏瑪(Uma)。 ☆Navagrahas☆九大行星☆☆Navagrahas☆九大行星☆
9-10世紀作品。0.58米高,2.54米寬。
石板有三個龕,左側是象頭神伽內什(Ganesha),中間是吉祥天女拉克希米(Lakshmi),右側是妙音天女 薩拉斯 瓦蒂(Saraswati)。
他們之間的九個人代表九大星球(Navagrahas)。
九大星球(Navagrahas)是古 印度 占星所使用的九顆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