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城
買上一杯,隨意坐在街邊的石凳上,讓奶味的厚重和冰碴的涼爽從舌尖潤到腹部,額頭那些焦躁的汗珠頓時全無。未曾想到在街頭會遇見摩門教徒也在 澳門 傳教,想起 鹽湖城 的大教堂,想起楊百翰大學,現在摩門教的影響力真的是越來越大了。建築,總是有一種力量的美學在裡面,穩定而流暢。朋友說, 澳門 像一個精緻的小女人,施朱傅粉的裝扮下其實還是一顆溫婉的少女心。而一條條街道,就是這個女子身上流淌著生命力與活力的血管。西望洋山上的 主教山小堂 是我最喜歡的去處。幾座聖母雕像矗立在教堂頂部。教堂面海,整個氹仔盡收眼底。暮色來臨,華燈初上,燈光漸漸亮起來,勾勒出城市的輪廓。旅游塔 上的蹦極還不錯,垂直高度三百多米,算是比較高的,就是價格小貴。塔上的餐廳是情侶約會的好地方,浪漫而富有情調,但是需要提前預訂,臨時去基本不可能。葡國菜在 澳門 屬於消費高一些的餐廳,不過要說好不好吃,可能還是因人而異了。吃飯的時間,餐廳的人並不是很多,就餐者也都很安靜,和那種喧鬧的熱情相比,盡享食物的美味也是不錯的選擇。馬 介休 就是腌制過的鱈魚。葡國雞,可能還是自己是個 中國 胃,所以還是覺得一般。相比 澳門 的大餐,這裡的糖水會更讓人牽腸掛肚。沒有那些炊金饌玉,粗糙的器皿里絲絲入味的甜品才是尋常百姓人家的養身之道。下樓的鄰家阿婆,散步的小情侶,自習完的學生,都是這裡的常客。八佰伴 是這裡真正屬於老百姓的商場,小小的陳設也能顯示店家的用心。日常的廚具也能成為獨具匠心的藝術品。在 銀河賭場 的對面,就是氹仔老街。游客最愛的 官也街 也深藏其中。路過一所學校,操場上的學生正在老師的監督下跑步,可愛的孩子對鏡頭有著天生的表現欲。這裡的豬扒包的確不錯。不僅是游客口口相傳的美味,也是居民們日常飲食就餐的老地方。豬扒 三明 治看起來其貌不揚,但是入口口感很好,口感鮮嫩多汁,再配合麵包的香味與淳樸,一下子級抓住了食客挑剔的舌頭。小小的街道便是盛名的 官也街 ,幾十米長,一分鐘便從頭到尾走遍。遍佈的是各種商鋪和食店,如果是大假,這裡便是人山人海。傳說中 官也街 的木糠蛋糕應該是冰激凌蛋糕外面裹上了一層加工過的麵包屑,感覺一般,個人口味而已,應該也有很多人喜歡。倒是街尾的卡通畫讓整條街從濃厚的商業氛圍中跳脫出來,鮮活明快。街尾的邊上就是一個菜市場,偶爾也會來這裡買點菜,自己下廚做點家餚,來了幾次,魚檔的老闆也都有了幾分熟識。相比琳琅滿目的大超市,小鋪檔多的是那份溫情。市場的不遠處是 北帝廟 ,這是氹仔最老的寺廟,百年的歷史讓這座廟宇古樸而厚重。澳門 雖小,但是不少古廟保存完整,有時間的朋友可以一座座的體會。在路環的盡頭,有一座 譚公廟 ,裡面有一艘用鯨魚骨頭做的船,還是有點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