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比利亞"拔牙"之裡斯本
裡斯本裡斯本 (Lisbon)是 葡萄牙 共和 國的首都和最大都市,其位置位於 葡萄牙 中南 部大西洋沿岸,城北為 辛特拉 山,城南為特茹河出 海口 ,與 倫敦 、 巴黎 、 羅馬 等同為 西歐 歷史最悠久的城市。市區面積100平方公里、包含衛星城的都會區人口超過300萬,相當於 葡萄牙 人口的27%左右。 裡斯本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也是 歐洲 第二古老的首都(僅次於 雅典 ),比其他現代 歐洲 首都早了幾個世紀開發。凱撒將其命名為“Felicitas Julia”(意為“祝賀凱撒”), 羅馬 帝國滅亡後,自5世紀開始, 裡斯本 被一系 列日 耳曼部落統治;後來在8世紀被摩爾人占領。1147年,阿方索一世征服了這座城市,使得 裡斯本 從那時起一直是 葡萄牙 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作為 歐洲 面積最小,物價最低,最為有趣的城市之一, 裡斯本 是一個註重生活、令人心曠神怡的地方。現在 裡斯本 已成為了 葡萄牙 最大的旅游城市。 ↑聖若熱城堡 我們到達 裡斯本 的時候已經晚上十一點了,旅館就是在機場邊上的Hotel Melia Lisboa Aeroporto,住這是為了到達機場方便,有很多航空公司的人住這,早上五點鐘就開始了早餐。其實從這進市區不算方便,地鐵中間還要換車,但是機場和市區不遠,打車十元到不到。一齣機場就可以看到對面的旅館,可以走過去,也可以等旅館的機場班車。
全家在 裡斯本 的時間也只有一天,所以如何安排這一天也是絞盡腦汁,必須去的地方有在佩納宮,羅卡角,熱羅尼莫斯修道院,貝倫塔以及航海紀念碑。前者在 辛特拉 ,後者在貝倫區,晚飯卻是在老城區。如果有時間,坐公共交通這些地方(除了羅卡角有點繞)都能到。 裡斯本 有一種 裡斯本 城市卡,可以坐城裡及到 辛特拉 的所有公交包括tram,還有包括除佩納宮以外在 裡斯本 的幾乎所以景點和博物館。這卡顯然對我們不適合,如果租車呢, 裡斯本 市區和 辛特拉 的路很陡也很狹窄,比起 舊金山 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果不熟悉,開車會比較困難。當然它也有 辛特拉 羅卡角一日游,但不含貝倫區,所以最後的選擇是包車自定行程。除了上面幾個地點外,還加上了地獄之門和聖若熱城堡。
這個包車是在馬蜂窩上訂的,承接公司王朝旅游的後臺看完後覺得行程太緊張,包車時間是從早九點到晚六點,覺得我們會超時,超時的話需要給司導另外付錢, 每小時五十歐。另外佩納宮的票是在和後臺聯繫後提前在網上買的,這樣避免買票耽誤時間。原定提前一天(就是我們在 波爾圖 的那天)和我們聯繫,結果給我們帶來一個不好的消息,前一天佩納宮的工作人員(像景區內區間車司機什麼的)在罷工,所以這一天佩納宮就沒開,後臺說明天估計大概率不開,讓我們做好心裡準備,同時祈禱明天會有奇跡發生。
早上九點專職司導準時到達了我們住的旅館,上車後提起了佩納宮可能還在罷工,另外這行程很有可能會超時,就說超時沒關係,只希望想看的都能看到。因為今天下午 裡斯本 又有慶祝活動,所以建議我們先去阿爾法瑪區的聖若熱城堡,下午可能車都不能進去了。在確認晚一點進佩納宮沒問題便決定從善如流先去城堡。 ↑聖若熱城堡
聖若熱城堡 (Castelode São Jorge)是 裡斯本 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建在阿爾法瑪地區 (Alfama) 的最高點,居高臨下俯瞰城市和寬闊的特茹河,是 裡斯本 最主要的歷史古跡和旅游景點,更是觀賞日落的極佳選擇。城堡的部分圍牆是西哥特人建造的,因為在阿爾法老城的制高點,因此要一路爬坡才可以到達,汽車開上來路很窄也很陡,也沒有停車位,司導只能開著車在外面轉,我們幾個自己進去。城堡分為兩部分,最吸引游客的就是圍繞著城堡一圈的觀景陽臺,另一部分就是城堡本身。城堡內是一片廢墟,因為350年前那場大地震徹底震毀了曾經的城堡。 ↑聖若熱城堡 從城堡上可以遠眺很像 舊金山 金門 大橋的4.25大橋,下麵是色彩斑斕的阿爾法瑪老城區,要是在傍晚,那應該會更漂亮。 ↑裡斯本主教座堂 離開聖若熱城堡,在海灣這邊的郵輪碼頭附近停了一下,倒是沒看見什麼大船,只是附近的五彩的房子在藍天白雲下顯得很漂亮。中間又路過 裡斯本 中心羅 西歐 (Rossio)廣場,勝利大道,無花果廣場(Praça da Figueira),廣場上有 葡萄牙 歷史上的重要國王約翰一世的塑像。 ↑裡斯本 辛特拉在去往 辛特拉 佩納宮的路上,一路忐忑,不知道今天是否還在罷工。到達入口處的停車場,非常高興的發現今天佩納宮開門,正確的說是部分開,有些工作人員回來了,但從山下入口到山上的佩納宮交通車的司機還在罷工,儘管買了這交通車的車票,還是要自己走上去,好在從入口到佩納宮不算遠,坡也不算陡,一小會就到了佩納宮的門口,在宮殿門口排隊檢票入場。至於買的車票,事後和佩納宮寫信要求退票,但 歐洲 這種退票好像比較慢,到現在不知道退還了沒有。 ↑佩納宮 ↑佩納宮 佩納宮(Palácio Nacional da Pena)是 葡萄牙 國王離宮。宮殿本身為多種建築風格的大雜燴,兼具哥德式、文藝復興式、摩爾式、曼努埃爾式於一身。乃十九世紀 葡萄牙 女王瑪麗亞二世的丈夫——費 迪南 德之心血結晶。宮殿始建於1840年,竣工於1885年,即費 迪南 德逝世那年。佩納宮於1995年獲聯合國
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各種色彩多種建築風格大雜燴是佩納宮的主要特點。 ↑佩納宮 整個宮殿建造在岩石山上,而這些巨大的岩石直接裸露在外,卻跟五顏六色的宮殿外牆形成了近乎完美的結合。猶如童話古堡的佩納宮是費 迪南 德獻給妻子的心血之作,說白了就是舔肥之作。佩納宮是整個 辛特拉 的最高點,在宮殿四周眺望,向西可以一直看到大西洋,向東則可以看到 裡斯本 。由於城堡建在了懸崖峭壁之上,不好找拍攝全景的角度,據說最好的觀景角度其實是在摩爾人城堡頂部。 ↑佩納宮 需要排隊進入宮殿內部繼續參觀,基本是單行並且走得很慢,如果跟 歐洲 其他任何一座宮殿相比,佩納宮相對沒什麼奢華的地方,但是雕刻呀,花紋呀,也都一樣沒少。每一個房間的天花板都是不一樣的。內部宮殿參觀路線的出口是廚房,可以看到廚房很大。 ↑佩納宮 ↑佩納宮 佩納宮如口出交通非常擁堵,如自駕建議不要開到入口處,十之八九找不到停車的地方,建議停在山下 辛特拉 小鎮上,我們的司導放我們下去後自己去找停車地方去了。這座宮殿的外觀很奇特誇張,最主要是它誇張的顏色,濃重的明黃和茄紅在藍天白雲下衝擊每個人視覺。喜不喜歡是因人而異,像我一看就喜歡上,非來不可,LD就不怎麼喜歡。
這裡來說說"軟飯男"費 迪南 德二世(1816年10月29日-1885年12月15日)逆襲的故事。費 迪南 德二世是一個 德國 王子,也是 葡萄牙 瑪麗亞二世的第二任丈夫。 根據 葡萄牙 法律,只有在 1837 年他的兒子出生後,他才能獲得國王頭銜。費 迪南 德二世和瑪麗亞共生了十一個孩子,瑪麗亞二世也是因第十一個孩子的出生而在1853去世。費 迪南 德(和瑪麗亞共同)的統治隨著妻子的去世而結束,但他擔任兒子和繼承人佩德羅五世國王的攝政王,直到 1855 年結束攝政。即使在瑪麗亞二世去世並由他們的孩子佩德羅五世和路易斯一世繼位後,他仍然保留了國王的風格和頭銜。他的兒子們都是在位國王,而費 迪南 德本人則是他們在位期間的國王父親。在他的晚年,費 迪南 德於 1869在 裡斯本 再次與女演員艾麗莎·亨斯勒 ( Elisa Hensler)結婚,但沒有再生孩子。因為他是 德國 王子,所以他請的佩納宮設計也是個 德國 人,所以有人說難怪佩納宮是個大雜燴。 ↑佩納宮 佩納宮游玩大概需要一個半小時,因為是飯點,我們就在佩納宮的餐廳(就是打傘的地方)買了些吃的,完成了中午飯。從佩納宮出來大概在下午一點半左右,下山後和我們的司導會合。這時司導建議我們改變行程,說根據我們的行程,回去有可能堵車,熱羅尼莫斯修道院有可能也趕不上了,不如玩這佩納宮邊上的雷加萊拉莊園。我們想了想,有些猶豫,畢竟熱羅尼莫斯修道院是 裡斯本 最重要的景點,最後想萬一即使這邊不玩,有可能也趕不回去。最後就決定去這邊上的雷加萊拉莊園。 ↑雷加萊拉莊園 雷加萊拉莊園擴建於1898-1912年,是一座曼努埃爾風格的夏宮。之前做攻略的時候也知道這個地方,裡邊最有名的外號”九層妖塔”的一座深27米的涸井,井的周圍環繞著螺旋樓梯,共有9個旋層,象徵著但丁描寫的天堂、地獄、煉獄的9重循環。此外還有雷加萊拉宮,雷加萊拉小堂,以及一個豪華的公園,內有湖泊、洞穴、水井、長椅、噴泉和繁多精美的建築。莊園規模不大,但構造好似奇幻迷宮般不可思議,因而又得名“迷宮花園”。 ↑雷加萊拉莊園 進入這個九層塔是要排隊的,並且隊伍還不短,前面有人回來說要至少一個小時,我們看了看前面排隊的人,覺得可能不用那麼長的時間,還是決定排隊看看妖 塔下 面有什麼。井口外是個花園,一片花花世界,拍了大概二十分鐘,就到了井口,沿著螺旋樓梯便可由井口走到井底。 ↑雷加萊拉莊園 井底則有一個隧道,裡面有燈光,在第一分叉的地方往左就到了外面一個假山的下麵,可以看見外面的游客,但這個不是出口。 ↑雷加萊拉莊園 原路退回之前的分叉路口往右,穿過長長的隧道過去則是個小湖,出來後就回到花園下麵。 ↑雷加萊拉莊園 離開九層塔往外走去看在出口出的雷加萊拉宮,門口有很多鮮花,非常漂亮。因為時間的關係,心裡想著能早點回去或許看修道院,便沒有進雷加萊拉宮參觀,而是聯繫了司導出發往羅卡角出發。儘管這樣,這個迷宮花園至少要花一個小時。 ↑雷加萊拉莊園 羅卡角 ↑羅卡角 從 辛特拉 到羅卡角大概需要半個小時車程,到達羅卡角是大概在三點二十多。羅卡角(Cape Roca)是 葡萄牙 境內毗鄰大西洋的一處海拔約140米的狹窄懸崖,為 辛特拉 山地西端。距離 裡斯本 大約40公里,處於 葡萄牙 的最西端,也是整個歐亞大陸的最西點。羅卡角曾被網民評為“全球最值得去的50個地方”之一。這裡有陡峭的懸崖,呼嘯的海風,綿延的海岸線。 ↑羅卡角 羅卡角的山崖上建了一座 燈塔 和一個面向大洋的十字架。碑上以 葡萄牙 語寫有著名的:“陸止於此、海始於斯”(Onde a terra acaba e o mar começa)。這個十字加是這裡重要的地標,很多游客排隊要和十字架拍照。 ↑羅卡角 羅卡角這裡好像不能下到海邊,附近能下去的地方是Praia da Aroeira,有時間並且自駕的人才可以去這裡。如果不能下到海邊,羅卡角大概只需要三四十分鐘。
離 開羅 卡角時大概是四點多,準備去地獄之口。如果事先攻略做得更細一點,瞭解到這個地獄之口其實在 裡斯本 邊上的度假小鎮 卡斯凱什 ,我們應該會不去這個地獄之口,而是直接去 裡斯本 的熱羅尼莫斯修道院。 卡斯凱什 是個 裡斯本 地人的度假去處,所以走那裡的交通會很堵塞。如果不去這個地方,直接從羅卡角去貝倫區,繞過 卡斯凱什 ,交通會好很多,開車大概也只有四十分鐘,那麼會在五點鐘之前到達熱羅尼莫斯修道院,這樣至少還有一個多小時的參觀時間。現在也只能是事後諸葛亮,行程不完美就會造成遺憾,這樣旅游中經常發生的事,也是旅游本身的一部分。
卡斯凱什卡斯凱什 (Cascais)是 葡萄牙 著名的海濱旅游勝地,使它出名的是弗萊明的多部007小說在此地創作。 卡斯凱什 濱海地獄之口,大西洋海浪長期沖蝕海邊的岩礁,形成了一個個巨大的溶洞,在大浪襲來之時,會發出驚天動地的轟響,呈現出激浪飛雪的壯景,極其險峻的地貌因此也被人們冠以“地獄之口”之名。懸崖高聳,洞穴犬牙交錯。 ↑卡斯凱什 ↑卡斯凱什 小朋友想吃冰淇淋,司導推薦了在 卡斯凱什 的Santini Gelados,裡邊有好多人在排隊,這大概是這次在 利比裡亞 半島吃到的最好的冰淇淋了。 開始以為是只有 卡斯凱什 才有,後來在谷歌地圖上一搜,發現是個連鎖店,在 裡斯本 也有好幾家。如果喜歡冰淇淋,那這家不容錯過。
因為走了 卡斯凱什 ,又排隊吃了冰淇淋,再加上沿著海邊的公路開車堵車,到達貝倫區的時候已經六點了,修道院(除了教堂)已經關門了。所以就先去貝倫塔。 貝倫區 ↑貝倫塔 貝倫塔(:Belém Tower)是一座有著近 500 年曆史的古城堡, 葡萄牙 有名的地標,也是 裡斯本 的象徵。它的獨特建築風格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為它帶來了世界各地旅游觀光者,是 裡斯本 最上游客鏡頭的一個風景點。在大航海時代,也是航海家們的起點。歷史上被用作海關、電報站、甚至是 燈塔 ,也曾利用貯藏室改造成地牢作為監獄。整個塔身用白色 大理 石打造,是一座典型的曼努埃爾樣式建築:塔身由石制繩子環繞,其間點綴著石結、十字架和一些的動植物的石雕。其中位於底座的石雕犀牛相當引人註目,為彰顯 葡萄牙 航海家探索海外的功績而建。我們到達是傍晚時分,陽光很柔和,漫步在的貝倫塔邊,溫暖的海風吹著臉,想象這裡曾經的輝煌。 ↑發現者紀念碑 和貝倫塔緊埃的是 葡萄牙 航海紀念碑,該碑建於1960年,已成為 葡萄牙 的象徵。為紀念航海王子恩里克(Henrique o Navegador,1394~1460)逝世500周年而建。其外形如同一艘展開巨帆的船隻,碑上刻有恩里克及其它80位水手的雕像。船頭站立者即恩里克,身側是達伽馬,隨後是一些航海家以及葡國曆史上有名的將軍、傳教士和科學家。碑前的地面上刻有世界地圖,上面標志著發現新大陸的日期,去的時候一群神學院的學生圍著這個世界地圖,有一個學生正在發表慷慨激昂的演說,好像是在出海前的動員。登上碑頂可以眺望附近的景色和海港風貌。 ↑發現者紀念碑 紀念碑的後面,可以看到橫跨塔霍河的4.25大橋,大橋很像 舊金山 的 金門 大橋。四月25日大橋(Ponte 25 de Abril , 25th of April Bridge)是一座連接 葡萄牙 裡斯本 市區和阿爾馬達的懸索橋,長度為 2,277 米。1966年落成時,這座橋被命名為 薩拉 查橋(Ponte Salazar ),以紀念下令建造這座橋的 葡萄牙 總理 安東 尼奧·德奧利維拉· 薩拉 查的名字。1974年康乃馨革命推翻了 薩拉 查新國家政權的殘餘勢力後,這座橋以4月25日(革命日期)重新命名。它通常也被稱為塔霍河大橋( 葡萄牙 語:Ponte sobre o Tejo =“塔霍河上的橋梁”)4 月 25 日大橋部分以 舊金山 灣區的兩座橋梁為基礎。其油漆與著名的 金門 大橋相同,為國際橙色,設計也與 舊金山 \- 奧克蘭 海灣大橋相似。海灣大橋和4月25日大橋均由同一家公司建造。建成後,該橋擁有 歐洲 大陸最長的懸跨和主跨、世界上最長的連續桁架、世界上最深的橋基。它曾是世界第五大懸索橋, 也曾是 美國 以外最大的懸索橋。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就在大航海紀念碑和貝倫塔對面,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ónimos)始建於1450年,後來 葡萄牙 第14任國王曼努埃爾一世為了慶祝 葡萄牙 在1502發現通往東方的通路,用香料和黃金飾品所徵稅收的5%款項修建,最終在1580年正式完工,因此它的建築是曼努埃爾式風格,但也融合其他的風格,如古典風格,文藝復興風格,還有哥特式風格。在歷經了500多年的風風雨雨後的今天,它仍然以華麗麗的姿態呈現在我們面前,可以說熱羅尼莫斯修道院是 葡萄牙 創建的標誌。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 到達時間修道院已經關門了,只有它的教堂還沒關,我們便進入教堂參觀。一進門,就看到 葡萄牙 的兩個著名人物的棺木,右邊則是卡 蒙斯 的棺冢。他的棺冢上還放置著一個他的雕像,閉著眼睛,非常安詳。他的詩歌在 葡萄牙 非常有名,而且羅卡角上的那句詩歌就是出自於他手。左邊的是達伽馬的棺木。這座教堂出名是作為皇家陵墓安葬著皇室成員以及卡 蒙斯 和達伽馬。 ↑貝倫蛋撻 雖然沒能進去熱羅尼莫斯修道院,但是他邊上的貝倫蛋撻是無論如何不能錯過的。葡式蛋撻最早由19世紀由熱羅尼莫斯修道院的修女發明的,1820年代修道院關閉。自1837年開始,原來的蛋撻在世俗餅店 Casa Pastéis de Belém 有售,因為店面位於 裡斯本 貝倫區(Belém),那裡賣的蛋撻稱作貝倫撻(pastéis de Belém)。這個餅店是貝倫區的旅游熱點,我們當然不能錯過。由導游帶著我們走到就在邊上的貝倫蛋撻店,有不少人在排隊。我們也是不知道,被導游安排到了內部餐廳的隊伍,因為要等裡邊的人走了才能進入,隊伍很慢,經過半個多小時後進入餐廳才發現排錯了隊,其實我們只是要外賣,所以應該直接到隊伍旁邊的櫃臺那邊買,而且那邊也沒什麼人排隊,只能說在這裡又白白浪費了半個多小時。不過蛋撻可真好吃,本來LD只想買一二盒,吃了一個後發現好吃,轉身又買了四盒。來 葡萄牙 裡斯本 ,一定要來這個蛋撻店買蛋撻。
全家在 裡斯本 的時間也只有一天,所以如何安排這一天也是絞盡腦汁,必須去的地方有在佩納宮,羅卡角,熱羅尼莫斯修道院,貝倫塔以及航海紀念碑。前者在 辛特拉 ,後者在貝倫區,晚飯卻是在老城區。如果有時間,坐公共交通這些地方(除了羅卡角有點繞)都能到。 裡斯本 有一種 裡斯本 城市卡,可以坐城裡及到 辛特拉 的所有公交包括tram,還有包括除佩納宮以外在 裡斯本 的幾乎所以景點和博物館。這卡顯然對我們不適合,如果租車呢, 裡斯本 市區和 辛特拉 的路很陡也很狹窄,比起 舊金山 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果不熟悉,開車會比較困難。當然它也有 辛特拉 羅卡角一日游,但不含貝倫區,所以最後的選擇是包車自定行程。除了上面幾個地點外,還加上了地獄之門和聖若熱城堡。
這個包車是在馬蜂窩上訂的,承接公司王朝旅游的後臺看完後覺得行程太緊張,包車時間是從早九點到晚六點,覺得我們會超時,超時的話需要給司導另外付錢, 每小時五十歐。另外佩納宮的票是在和後臺聯繫後提前在網上買的,這樣避免買票耽誤時間。原定提前一天(就是我們在 波爾圖 的那天)和我們聯繫,結果給我們帶來一個不好的消息,前一天佩納宮的工作人員(像景區內區間車司機什麼的)在罷工,所以這一天佩納宮就沒開,後臺說明天估計大概率不開,讓我們做好心裡準備,同時祈禱明天會有奇跡發生。
早上九點專職司導準時到達了我們住的旅館,上車後提起了佩納宮可能還在罷工,另外這行程很有可能會超時,就說超時沒關係,只希望想看的都能看到。因為今天下午 裡斯本 又有慶祝活動,所以建議我們先去阿爾法瑪區的聖若熱城堡,下午可能車都不能進去了。在確認晚一點進佩納宮沒問題便決定從善如流先去城堡。 ↑聖若熱城堡
聖若熱城堡 (Castelode São Jorge)是 裡斯本 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建在阿爾法瑪地區 (Alfama) 的最高點,居高臨下俯瞰城市和寬闊的特茹河,是 裡斯本 最主要的歷史古跡和旅游景點,更是觀賞日落的極佳選擇。城堡的部分圍牆是西哥特人建造的,因為在阿爾法老城的制高點,因此要一路爬坡才可以到達,汽車開上來路很窄也很陡,也沒有停車位,司導只能開著車在外面轉,我們幾個自己進去。城堡分為兩部分,最吸引游客的就是圍繞著城堡一圈的觀景陽臺,另一部分就是城堡本身。城堡內是一片廢墟,因為350年前那場大地震徹底震毀了曾經的城堡。 ↑聖若熱城堡 從城堡上可以遠眺很像 舊金山 金門 大橋的4.25大橋,下麵是色彩斑斕的阿爾法瑪老城區,要是在傍晚,那應該會更漂亮。 ↑裡斯本主教座堂 離開聖若熱城堡,在海灣這邊的郵輪碼頭附近停了一下,倒是沒看見什麼大船,只是附近的五彩的房子在藍天白雲下顯得很漂亮。中間又路過 裡斯本 中心羅 西歐 (Rossio)廣場,勝利大道,無花果廣場(Praça da Figueira),廣場上有 葡萄牙 歷史上的重要國王約翰一世的塑像。 ↑裡斯本 辛特拉在去往 辛特拉 佩納宮的路上,一路忐忑,不知道今天是否還在罷工。到達入口處的停車場,非常高興的發現今天佩納宮開門,正確的說是部分開,有些工作人員回來了,但從山下入口到山上的佩納宮交通車的司機還在罷工,儘管買了這交通車的車票,還是要自己走上去,好在從入口到佩納宮不算遠,坡也不算陡,一小會就到了佩納宮的門口,在宮殿門口排隊檢票入場。至於買的車票,事後和佩納宮寫信要求退票,但 歐洲 這種退票好像比較慢,到現在不知道退還了沒有。 ↑佩納宮 ↑佩納宮 佩納宮(Palácio Nacional da Pena)是 葡萄牙 國王離宮。宮殿本身為多種建築風格的大雜燴,兼具哥德式、文藝復興式、摩爾式、曼努埃爾式於一身。乃十九世紀 葡萄牙 女王瑪麗亞二世的丈夫——費 迪南 德之心血結晶。宮殿始建於1840年,竣工於1885年,即費 迪南 德逝世那年。佩納宮於1995年獲聯合國
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各種色彩多種建築風格大雜燴是佩納宮的主要特點。 ↑佩納宮 整個宮殿建造在岩石山上,而這些巨大的岩石直接裸露在外,卻跟五顏六色的宮殿外牆形成了近乎完美的結合。猶如童話古堡的佩納宮是費 迪南 德獻給妻子的心血之作,說白了就是舔肥之作。佩納宮是整個 辛特拉 的最高點,在宮殿四周眺望,向西可以一直看到大西洋,向東則可以看到 裡斯本 。由於城堡建在了懸崖峭壁之上,不好找拍攝全景的角度,據說最好的觀景角度其實是在摩爾人城堡頂部。 ↑佩納宮 需要排隊進入宮殿內部繼續參觀,基本是單行並且走得很慢,如果跟 歐洲 其他任何一座宮殿相比,佩納宮相對沒什麼奢華的地方,但是雕刻呀,花紋呀,也都一樣沒少。每一個房間的天花板都是不一樣的。內部宮殿參觀路線的出口是廚房,可以看到廚房很大。 ↑佩納宮 ↑佩納宮 佩納宮如口出交通非常擁堵,如自駕建議不要開到入口處,十之八九找不到停車的地方,建議停在山下 辛特拉 小鎮上,我們的司導放我們下去後自己去找停車地方去了。這座宮殿的外觀很奇特誇張,最主要是它誇張的顏色,濃重的明黃和茄紅在藍天白雲下衝擊每個人視覺。喜不喜歡是因人而異,像我一看就喜歡上,非來不可,LD就不怎麼喜歡。
這裡來說說"軟飯男"費 迪南 德二世(1816年10月29日-1885年12月15日)逆襲的故事。費 迪南 德二世是一個 德國 王子,也是 葡萄牙 瑪麗亞二世的第二任丈夫。 根據 葡萄牙 法律,只有在 1837 年他的兒子出生後,他才能獲得國王頭銜。費 迪南 德二世和瑪麗亞共生了十一個孩子,瑪麗亞二世也是因第十一個孩子的出生而在1853去世。費 迪南 德(和瑪麗亞共同)的統治隨著妻子的去世而結束,但他擔任兒子和繼承人佩德羅五世國王的攝政王,直到 1855 年結束攝政。即使在瑪麗亞二世去世並由他們的孩子佩德羅五世和路易斯一世繼位後,他仍然保留了國王的風格和頭銜。他的兒子們都是在位國王,而費 迪南 德本人則是他們在位期間的國王父親。在他的晚年,費 迪南 德於 1869在 裡斯本 再次與女演員艾麗莎·亨斯勒 ( Elisa Hensler)結婚,但沒有再生孩子。因為他是 德國 王子,所以他請的佩納宮設計也是個 德國 人,所以有人說難怪佩納宮是個大雜燴。 ↑佩納宮 佩納宮游玩大概需要一個半小時,因為是飯點,我們就在佩納宮的餐廳(就是打傘的地方)買了些吃的,完成了中午飯。從佩納宮出來大概在下午一點半左右,下山後和我們的司導會合。這時司導建議我們改變行程,說根據我們的行程,回去有可能堵車,熱羅尼莫斯修道院有可能也趕不上了,不如玩這佩納宮邊上的雷加萊拉莊園。我們想了想,有些猶豫,畢竟熱羅尼莫斯修道院是 裡斯本 最重要的景點,最後想萬一即使這邊不玩,有可能也趕不回去。最後就決定去這邊上的雷加萊拉莊園。 ↑雷加萊拉莊園 雷加萊拉莊園擴建於1898-1912年,是一座曼努埃爾風格的夏宮。之前做攻略的時候也知道這個地方,裡邊最有名的外號”九層妖塔”的一座深27米的涸井,井的周圍環繞著螺旋樓梯,共有9個旋層,象徵著但丁描寫的天堂、地獄、煉獄的9重循環。此外還有雷加萊拉宮,雷加萊拉小堂,以及一個豪華的公園,內有湖泊、洞穴、水井、長椅、噴泉和繁多精美的建築。莊園規模不大,但構造好似奇幻迷宮般不可思議,因而又得名“迷宮花園”。 ↑雷加萊拉莊園 進入這個九層塔是要排隊的,並且隊伍還不短,前面有人回來說要至少一個小時,我們看了看前面排隊的人,覺得可能不用那麼長的時間,還是決定排隊看看妖 塔下 面有什麼。井口外是個花園,一片花花世界,拍了大概二十分鐘,就到了井口,沿著螺旋樓梯便可由井口走到井底。 ↑雷加萊拉莊園 井底則有一個隧道,裡面有燈光,在第一分叉的地方往左就到了外面一個假山的下麵,可以看見外面的游客,但這個不是出口。 ↑雷加萊拉莊園 原路退回之前的分叉路口往右,穿過長長的隧道過去則是個小湖,出來後就回到花園下麵。 ↑雷加萊拉莊園 離開九層塔往外走去看在出口出的雷加萊拉宮,門口有很多鮮花,非常漂亮。因為時間的關係,心裡想著能早點回去或許看修道院,便沒有進雷加萊拉宮參觀,而是聯繫了司導出發往羅卡角出發。儘管這樣,這個迷宮花園至少要花一個小時。 ↑雷加萊拉莊園 羅卡角 ↑羅卡角 從 辛特拉 到羅卡角大概需要半個小時車程,到達羅卡角是大概在三點二十多。羅卡角(Cape Roca)是 葡萄牙 境內毗鄰大西洋的一處海拔約140米的狹窄懸崖,為 辛特拉 山地西端。距離 裡斯本 大約40公里,處於 葡萄牙 的最西端,也是整個歐亞大陸的最西點。羅卡角曾被網民評為“全球最值得去的50個地方”之一。這裡有陡峭的懸崖,呼嘯的海風,綿延的海岸線。 ↑羅卡角 羅卡角的山崖上建了一座 燈塔 和一個面向大洋的十字架。碑上以 葡萄牙 語寫有著名的:“陸止於此、海始於斯”(Onde a terra acaba e o mar começa)。這個十字加是這裡重要的地標,很多游客排隊要和十字架拍照。 ↑羅卡角 羅卡角這裡好像不能下到海邊,附近能下去的地方是Praia da Aroeira,有時間並且自駕的人才可以去這裡。如果不能下到海邊,羅卡角大概只需要三四十分鐘。
離 開羅 卡角時大概是四點多,準備去地獄之口。如果事先攻略做得更細一點,瞭解到這個地獄之口其實在 裡斯本 邊上的度假小鎮 卡斯凱什 ,我們應該會不去這個地獄之口,而是直接去 裡斯本 的熱羅尼莫斯修道院。 卡斯凱什 是個 裡斯本 地人的度假去處,所以走那裡的交通會很堵塞。如果不去這個地方,直接從羅卡角去貝倫區,繞過 卡斯凱什 ,交通會好很多,開車大概也只有四十分鐘,那麼會在五點鐘之前到達熱羅尼莫斯修道院,這樣至少還有一個多小時的參觀時間。現在也只能是事後諸葛亮,行程不完美就會造成遺憾,這樣旅游中經常發生的事,也是旅游本身的一部分。
卡斯凱什卡斯凱什 (Cascais)是 葡萄牙 著名的海濱旅游勝地,使它出名的是弗萊明的多部007小說在此地創作。 卡斯凱什 濱海地獄之口,大西洋海浪長期沖蝕海邊的岩礁,形成了一個個巨大的溶洞,在大浪襲來之時,會發出驚天動地的轟響,呈現出激浪飛雪的壯景,極其險峻的地貌因此也被人們冠以“地獄之口”之名。懸崖高聳,洞穴犬牙交錯。 ↑卡斯凱什 ↑卡斯凱什 小朋友想吃冰淇淋,司導推薦了在 卡斯凱什 的Santini Gelados,裡邊有好多人在排隊,這大概是這次在 利比裡亞 半島吃到的最好的冰淇淋了。 開始以為是只有 卡斯凱什 才有,後來在谷歌地圖上一搜,發現是個連鎖店,在 裡斯本 也有好幾家。如果喜歡冰淇淋,那這家不容錯過。
因為走了 卡斯凱什 ,又排隊吃了冰淇淋,再加上沿著海邊的公路開車堵車,到達貝倫區的時候已經六點了,修道院(除了教堂)已經關門了。所以就先去貝倫塔。 貝倫區 ↑貝倫塔 貝倫塔(:Belém Tower)是一座有著近 500 年曆史的古城堡, 葡萄牙 有名的地標,也是 裡斯本 的象徵。它的獨特建築風格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為它帶來了世界各地旅游觀光者,是 裡斯本 最上游客鏡頭的一個風景點。在大航海時代,也是航海家們的起點。歷史上被用作海關、電報站、甚至是 燈塔 ,也曾利用貯藏室改造成地牢作為監獄。整個塔身用白色 大理 石打造,是一座典型的曼努埃爾樣式建築:塔身由石制繩子環繞,其間點綴著石結、十字架和一些的動植物的石雕。其中位於底座的石雕犀牛相當引人註目,為彰顯 葡萄牙 航海家探索海外的功績而建。我們到達是傍晚時分,陽光很柔和,漫步在的貝倫塔邊,溫暖的海風吹著臉,想象這裡曾經的輝煌。 ↑發現者紀念碑 和貝倫塔緊埃的是 葡萄牙 航海紀念碑,該碑建於1960年,已成為 葡萄牙 的象徵。為紀念航海王子恩里克(Henrique o Navegador,1394~1460)逝世500周年而建。其外形如同一艘展開巨帆的船隻,碑上刻有恩里克及其它80位水手的雕像。船頭站立者即恩里克,身側是達伽馬,隨後是一些航海家以及葡國曆史上有名的將軍、傳教士和科學家。碑前的地面上刻有世界地圖,上面標志著發現新大陸的日期,去的時候一群神學院的學生圍著這個世界地圖,有一個學生正在發表慷慨激昂的演說,好像是在出海前的動員。登上碑頂可以眺望附近的景色和海港風貌。 ↑發現者紀念碑 紀念碑的後面,可以看到橫跨塔霍河的4.25大橋,大橋很像 舊金山 的 金門 大橋。四月25日大橋(Ponte 25 de Abril , 25th of April Bridge)是一座連接 葡萄牙 裡斯本 市區和阿爾馬達的懸索橋,長度為 2,277 米。1966年落成時,這座橋被命名為 薩拉 查橋(Ponte Salazar ),以紀念下令建造這座橋的 葡萄牙 總理 安東 尼奧·德奧利維拉· 薩拉 查的名字。1974年康乃馨革命推翻了 薩拉 查新國家政權的殘餘勢力後,這座橋以4月25日(革命日期)重新命名。它通常也被稱為塔霍河大橋( 葡萄牙 語:Ponte sobre o Tejo =“塔霍河上的橋梁”)4 月 25 日大橋部分以 舊金山 灣區的兩座橋梁為基礎。其油漆與著名的 金門 大橋相同,為國際橙色,設計也與 舊金山 \- 奧克蘭 海灣大橋相似。海灣大橋和4月25日大橋均由同一家公司建造。建成後,該橋擁有 歐洲 大陸最長的懸跨和主跨、世界上最長的連續桁架、世界上最深的橋基。它曾是世界第五大懸索橋, 也曾是 美國 以外最大的懸索橋。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就在大航海紀念碑和貝倫塔對面,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ónimos)始建於1450年,後來 葡萄牙 第14任國王曼努埃爾一世為了慶祝 葡萄牙 在1502發現通往東方的通路,用香料和黃金飾品所徵稅收的5%款項修建,最終在1580年正式完工,因此它的建築是曼努埃爾式風格,但也融合其他的風格,如古典風格,文藝復興風格,還有哥特式風格。在歷經了500多年的風風雨雨後的今天,它仍然以華麗麗的姿態呈現在我們面前,可以說熱羅尼莫斯修道院是 葡萄牙 創建的標誌。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 到達時間修道院已經關門了,只有它的教堂還沒關,我們便進入教堂參觀。一進門,就看到 葡萄牙 的兩個著名人物的棺木,右邊則是卡 蒙斯 的棺冢。他的棺冢上還放置著一個他的雕像,閉著眼睛,非常安詳。他的詩歌在 葡萄牙 非常有名,而且羅卡角上的那句詩歌就是出自於他手。左邊的是達伽馬的棺木。這座教堂出名是作為皇家陵墓安葬著皇室成員以及卡 蒙斯 和達伽馬。 ↑貝倫蛋撻 雖然沒能進去熱羅尼莫斯修道院,但是他邊上的貝倫蛋撻是無論如何不能錯過的。葡式蛋撻最早由19世紀由熱羅尼莫斯修道院的修女發明的,1820年代修道院關閉。自1837年開始,原來的蛋撻在世俗餅店 Casa Pastéis de Belém 有售,因為店面位於 裡斯本 貝倫區(Belém),那裡賣的蛋撻稱作貝倫撻(pastéis de Belém)。這個餅店是貝倫區的旅游熱點,我們當然不能錯過。由導游帶著我們走到就在邊上的貝倫蛋撻店,有不少人在排隊。我們也是不知道,被導游安排到了內部餐廳的隊伍,因為要等裡邊的人走了才能進入,隊伍很慢,經過半個多小時後進入餐廳才發現排錯了隊,其實我們只是要外賣,所以應該直接到隊伍旁邊的櫃臺那邊買,而且那邊也沒什麼人排隊,只能說在這裡又白白浪費了半個多小時。不過蛋撻可真好吃,本來LD只想買一二盒,吃了一個後發現好吃,轉身又買了四盒。來 葡萄牙 裡斯本 ,一定要來這個蛋撻店買蛋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