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邁 素可泰 大城 曼谷 四大王朝古都11日深度歷史文化游
我們回到客棧短暫休息,夜幕降臨時我們就出發去 清邁 古城夜市。我們順著白天走過的街道前行,來到白天我們參觀過的寺廟前發現大門緊閉。
在寺廟對面,白天大門緊閉的商鋪開始開門營業,這些商鋪是一些酒吧。一些打扮妖艷的人開始在門前拉客。這就是 泰國 的一個有趣現象,寺廟旁邊是聲色場所,一個白天開門一個晚上開門,一個要禁欲一個要縱欲,一個要修行一個要修錢,一個要賣真知一個要賣肉體,一個遁入空門四大皆空,一個步入紅塵聲色犬馬。這不就是一個硬幣的兩面麽,有趣真有趣。
走了40分鐘終於來到了 清邁 古城牆下麵。 清邁 古城是 泰國 重要的文化遺產之一,建於1296年,古城呈四方形樣式,外圍以城牆和護城河保護著,是 清邁 蘭納泰王朝古國的王宮宮殿遺址。蘭納,是 泰國 歷史上的一個曾經控制泰北地區的王國。1292年,傣阮族人庸那伽國王孟萊王(King Mengrai)於 清邁 城建立。孟萊王的母親是 西雙版納 勐泐統治者的女兒,父親是 清盛 一帶的統治者。他是 雲南 西雙版納 泰泐族(Tai Lue)的後裔。
孟萊王領導蘭納和 西雙版納 傣族人民抗擊 蒙古 侵略者,使蘭納歷史上出現了第一次高峰。傣族後人為了紀念他,把一部法典命名為《孟萊法典》,流傳於 泰國北部 和 西雙版納 。1558年,為 緬甸 東吁 王朝所征服。1774年,暹羅又從 緬甸 手中奪取 清邁 。1892年,暹羅正式將 清邁 納入版圖。雖然通常被稱作北部泰族(Northern Thai),但實際上他們的文化和語言與 泰國 中部的小泰人差異很大。蘭納的文字老傣文一直沿用到近代。蘭納與 西雙版納 關係密切,至今,蘭納主要人口傣族(傣族支系傣阮),在現在的 泰國北部 傣族人口中,至少有一半多的具有 西雙版納 傣泐族的血統。
清邁 古城呈四方形樣式,外圍以城牆和護城河保護著, 清邁 古城原有2道城牆,外城是一道土牆,內城則為磚牆,如今只保留了內城四角的磚牆及五座城門,護城河仍清楚地將古城區的範圍划出。美麗的護城河,環繞古城,護城河被公路切割成一段一段的,但是河裡的水質很好,基本沒有污染。
我們順著河邊走了一會就看見河邊開闊地帶有很多美食大排檔。我們品嘗了炒河粉,烤肉串,冰沙飲料等等。吃完了我們繼續步行來到了夜市街口,街上人山人海,街道兩邊就是出售各種工藝品的小攤。再往前走又是各種美食攤,煙霧繚繞各種食物香氣撲鼻,有當地特色美食也有西式的漢堡,華夫餅等等。我們在街邊拐角的一個店坐下來喝了點冷飲吃了一份椰奶芒果飯。夜市即使是到了10點鐘還是人頭攢動,我們慢慢地逛著往回走。路邊的各個酒吧里熱鬧非凡,和白天的冷冷清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第三天: 清邁 班達外木雕村(Bantawai Village) 木雕市場-烏孟寺-松德寺
班達外位於 清邁 古城西南方約25公里。是 泰國 政府推行OTOP “一村一品”項目的村鎮之一,木雕塑是班達外的特有產品,也是泰北地區特產之一。
OTOP(One Tambon One Product,簡稱OTOP)是 泰國 政府的一個鼓勵政策,他的意思就是“一鎮一品”,鼓勵全國每個鄉鎮發展自己的特色產品,支持當地的一些農民用他們的智慧和本土材料,生產他們的產品,然後銷售到國內市場以及國際市場。我們讓客棧老闆幫我們找了一輛雙條車,約好10點出發。再出發之前我們來到了附近的一個菜市場逛逛。
這個菜市場和國內的菜市場也沒什麼兩樣,但是還是有一些新奇的地方。市場門口是一些買鮮花的攤位,除了常見的鮮花外有很多捆好的禮佛用的荷花。菜場里有出售早餐的,這些早餐就像國內的快餐一樣,自己選擇食物然後打包帶走。也有些攤位出售烤雞的,我們來到一個 清邁 特色烤香腸的攤位前買了一份烤香腸。 清邁 香腸是 清邁 家喻戶曉的美食,他的配料大致是把香料搗碎加入 泰國 蝦醬, 香茅草,蒜,紅蔥頭,紅辣椒和醬油.再把香料和剁碎的五花肉完全混合.最後用肉餡把腸衣填滿.做好的香腸可煮,可燒烤,可油炸。香腸的香味和辣味中和了五花肉的油膩,香腸的五花肉餡絞得很粗,吃起來油而不膩,甚至能吃到一粒粒夾雜香料的肉粒。買後香腸和看到旁邊有個攤位再出售一種黃色的像油炸麵條的東西,一打聽才知道這是 清邁 咖喱面。這種加了咖喱油炸過的雞蛋面是泰北人民最喜愛的早點之一。在當地,咖喱雞肉面用椰漿紅咖喱放入兩種麵條,一種是炸脆的一種是煮軟的,吃的時候可以放入豆芽,鹹菜和洋蔥等配料。這道料理髮源於 緬甸 撣邦 地區。 清邁 面口感厚重,汁稠味美,湯頭及口感接近於馬來的叻沙和 廈門 的沙茶面。我們就著香腸和咖喱面吃了一頓豐盛的早餐。 吃完後剛好快10點了,我們就乘車去木雕村。我們來到木雕村時是早上,商店到是基本都開門了但是游客很少。這裡有從大型的傢具佛像到小型的各種工藝品應有盡有。我們挨家逛了一圈,買了三個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的小猴子和一些調料瓶作為紀念品。在我們正要離開時發現村子斜對面的遠方有一個大陶罐和一個高高的煙囪,我們就決定過去看看。果然這是一個燒制陶器的村子,靠公路邊邊的房子幾乎家家做陶。甚至有幾家的籬笆上都立著一些陶製品做裝飾。我們看到了一個阿婆正在拉坯陶罐,我們就進去觀摩了一番。由於語言不通,我們看了一會就離開了。 我們繼續下一站悟孟寺,為什麼要去悟孟寺呢?肯定是因為蔣勛先生的推薦啦!蔣勛先生說過:“這幾年我最喜歡去的是 清邁 的悟孟寺。這個寺廟,在《捨得捨不得》這本書里做了很多的介紹,它是在 清邁 大學,不在市區中心,是在山腳底下,它過去是南傳佛教很重要的一個地方,所以這個寺廟外很大一個叢林,可是現在都有點沒落了,都是廢墟,確實地上都是鋪滿落葉,然後出家人收養了很多別人丟棄的流浪狗流浪貓,所以在這個寺廟當中還能看到“雞飛狗跳”這樣的場面,然後你會看到每個狗跟貓都有一個粉紅色的圈子作標記,不然又會被抓走。所以這是很特別的一個寺廟。那我後來就包括父親往生的十周年,我就在這裡面為他念經,金剛經。那你可以看到他們清晨,所有的出家人就在掃地,所以我想他會讓我想到金剛經開頭的部分,就是回到這麼踏實的生活本身的一個訓誨。”
既然蔣勛先生這麼推崇我們一定要去啦!我們到了素貼山下左掛右拐地順著一條小路來到悟孟寺。這裡被大片樹林和一泓湖水環繞著,絕世靜謐、古樸清幽,非常適合冥想禪修。我們進入寺院突入眼帘的是兩個像是被人打得齜牙咧嘴的兩個石雕。這兩個雕像都是右腿彎曲,左腿坐在右腿腳尖處,都沒有左手,難怪他們在那裡齜牙咧嘴呢,因為他們的左手被歲月抹去了,他們正在那裡心疼呢。再往前走,前方有一座塔,塔的下方有一個隧道,這就是悟孟寺名字的來歷。因為U Mong在泰語中是“隧道’的意思。悟孟寺的入口是3條隧道,3條隧道相連。穿過隧道順著石階上去,就會看到一座佛塔。脫掉鞋子進入洞窟之中,偶有幾個神像,但沒有穿金帶銀,很是朴素。洞壁上原來應該是有一些壁畫之類的,但現在已經一點痕跡也沒有了。
我們赤著腳穿過清涼的隧道順著臺階來到了石磚塔。塔前是用磚新砌的井,新舊兩種磚的顏色對比鮮明。由於游客很少,我們繞著塔轉了三圈,閉著眼睛體會這裡的寧靜祥和。你在這種氛圍下內心裡繁雜的思緒會短暫的沉澱下來,這時就會對捨得和捨不得這幾個字有更深刻的體會。
我們從塔上下來,在隧道旁的小花園裡漫步。花園裡有各種殘缺不全的佛像見證著人世間的悲歡離合,我們從他們殘缺不全的身體上也能感悟到世事無常。在小花園的樹上,你時不時地會看到一些泰英雙語書寫的充滿哲理禪機的話。看完每一條充滿哲理的話後,你會陷入一種沉思,來思考這句話的意義,在思考的過程中你確實忘記了你身處的環境,看來這真的是一個禪修的好地方。這裡沒有金碧輝煌的廟宇,沒有吵雜的人群,有的只是你自己身處在一個殘垣斷壁和殘缺不全佛像包圍的環境中。在這樣的環境中你更能體會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到底是什麼。
悟孟寺有很多種版本的中文翻譯,有翻譯成無夢寺或者悟夢寺以及烏蒙寺的。我認為都可以,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感悟。無夢寺可以理解為你來這裡以後就不要執著於你的夢了,趕快清醒吧。悟夢寺可以理解為到這裡以後看到種種情形後終於了悟了這一切都是夢,包括我們的功名利祿和這裡的所所有有都是夢。如果是悟孟寺的話,孟是指四季的第一個月,所以可以理解為我們從一開始就要了悟一切都是空,連空都是空。
據網友說這裡也可以報名參加禪修班。這位網友選擇了三 天長 度的禪修,報名費只需要1100泰銖(約220人民幣)。費用包括一套白色衣褲、枕頭毯子以及三天的食宿等全部費用。寺院似乎並不指望禪修中心賺多少錢,就像最後一天時老和尚對他說的:來到這裡,你不用花費很多錢,但這裡能讓你找到平靜和快樂。 我們從悟孟寺出來後繼續今天最後一個寺-松德寺。松德寺建於14世紀,是泰北蘭納王室的皇家寺廟。
寺廟右側的眾 多佛 塔中,供奉著女王Daala Laskamie和她女兒的骨灰。松德寺有 泰國 最大的銅佛像,具有500年曆史,寺廟的修建是為了紀念 泰國 著名僧人馬哈泰拉蘇瑪。我們在寺廟裡走馬觀花一圈後就來到寺廟旁的白色佛塔處休息。這裡是皇家墓園,一切都顯得乾凈肅穆和莊重。在這裡你也能形成鮮明對比,一邊是金碧輝煌的寺廟,一邊是死氣成成的墓地。生死相依,捨得相依,送和得相依。我覺得翻譯成送得寺最好。
在寺廟對面,白天大門緊閉的商鋪開始開門營業,這些商鋪是一些酒吧。一些打扮妖艷的人開始在門前拉客。這就是 泰國 的一個有趣現象,寺廟旁邊是聲色場所,一個白天開門一個晚上開門,一個要禁欲一個要縱欲,一個要修行一個要修錢,一個要賣真知一個要賣肉體,一個遁入空門四大皆空,一個步入紅塵聲色犬馬。這不就是一個硬幣的兩面麽,有趣真有趣。
走了40分鐘終於來到了 清邁 古城牆下麵。 清邁 古城是 泰國 重要的文化遺產之一,建於1296年,古城呈四方形樣式,外圍以城牆和護城河保護著,是 清邁 蘭納泰王朝古國的王宮宮殿遺址。蘭納,是 泰國 歷史上的一個曾經控制泰北地區的王國。1292年,傣阮族人庸那伽國王孟萊王(King Mengrai)於 清邁 城建立。孟萊王的母親是 西雙版納 勐泐統治者的女兒,父親是 清盛 一帶的統治者。他是 雲南 西雙版納 泰泐族(Tai Lue)的後裔。
孟萊王領導蘭納和 西雙版納 傣族人民抗擊 蒙古 侵略者,使蘭納歷史上出現了第一次高峰。傣族後人為了紀念他,把一部法典命名為《孟萊法典》,流傳於 泰國北部 和 西雙版納 。1558年,為 緬甸 東吁 王朝所征服。1774年,暹羅又從 緬甸 手中奪取 清邁 。1892年,暹羅正式將 清邁 納入版圖。雖然通常被稱作北部泰族(Northern Thai),但實際上他們的文化和語言與 泰國 中部的小泰人差異很大。蘭納的文字老傣文一直沿用到近代。蘭納與 西雙版納 關係密切,至今,蘭納主要人口傣族(傣族支系傣阮),在現在的 泰國北部 傣族人口中,至少有一半多的具有 西雙版納 傣泐族的血統。
清邁 古城呈四方形樣式,外圍以城牆和護城河保護著, 清邁 古城原有2道城牆,外城是一道土牆,內城則為磚牆,如今只保留了內城四角的磚牆及五座城門,護城河仍清楚地將古城區的範圍划出。美麗的護城河,環繞古城,護城河被公路切割成一段一段的,但是河裡的水質很好,基本沒有污染。
我們順著河邊走了一會就看見河邊開闊地帶有很多美食大排檔。我們品嘗了炒河粉,烤肉串,冰沙飲料等等。吃完了我們繼續步行來到了夜市街口,街上人山人海,街道兩邊就是出售各種工藝品的小攤。再往前走又是各種美食攤,煙霧繚繞各種食物香氣撲鼻,有當地特色美食也有西式的漢堡,華夫餅等等。我們在街邊拐角的一個店坐下來喝了點冷飲吃了一份椰奶芒果飯。夜市即使是到了10點鐘還是人頭攢動,我們慢慢地逛著往回走。路邊的各個酒吧里熱鬧非凡,和白天的冷冷清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第三天: 清邁 班達外木雕村(Bantawai Village) 木雕市場-烏孟寺-松德寺
班達外位於 清邁 古城西南方約25公里。是 泰國 政府推行OTOP “一村一品”項目的村鎮之一,木雕塑是班達外的特有產品,也是泰北地區特產之一。
OTOP(One Tambon One Product,簡稱OTOP)是 泰國 政府的一個鼓勵政策,他的意思就是“一鎮一品”,鼓勵全國每個鄉鎮發展自己的特色產品,支持當地的一些農民用他們的智慧和本土材料,生產他們的產品,然後銷售到國內市場以及國際市場。我們讓客棧老闆幫我們找了一輛雙條車,約好10點出發。再出發之前我們來到了附近的一個菜市場逛逛。
這個菜市場和國內的菜市場也沒什麼兩樣,但是還是有一些新奇的地方。市場門口是一些買鮮花的攤位,除了常見的鮮花外有很多捆好的禮佛用的荷花。菜場里有出售早餐的,這些早餐就像國內的快餐一樣,自己選擇食物然後打包帶走。也有些攤位出售烤雞的,我們來到一個 清邁 特色烤香腸的攤位前買了一份烤香腸。 清邁 香腸是 清邁 家喻戶曉的美食,他的配料大致是把香料搗碎加入 泰國 蝦醬, 香茅草,蒜,紅蔥頭,紅辣椒和醬油.再把香料和剁碎的五花肉完全混合.最後用肉餡把腸衣填滿.做好的香腸可煮,可燒烤,可油炸。香腸的香味和辣味中和了五花肉的油膩,香腸的五花肉餡絞得很粗,吃起來油而不膩,甚至能吃到一粒粒夾雜香料的肉粒。買後香腸和看到旁邊有個攤位再出售一種黃色的像油炸麵條的東西,一打聽才知道這是 清邁 咖喱面。這種加了咖喱油炸過的雞蛋面是泰北人民最喜愛的早點之一。在當地,咖喱雞肉面用椰漿紅咖喱放入兩種麵條,一種是炸脆的一種是煮軟的,吃的時候可以放入豆芽,鹹菜和洋蔥等配料。這道料理髮源於 緬甸 撣邦 地區。 清邁 面口感厚重,汁稠味美,湯頭及口感接近於馬來的叻沙和 廈門 的沙茶面。我們就著香腸和咖喱面吃了一頓豐盛的早餐。 吃完後剛好快10點了,我們就乘車去木雕村。我們來到木雕村時是早上,商店到是基本都開門了但是游客很少。這裡有從大型的傢具佛像到小型的各種工藝品應有盡有。我們挨家逛了一圈,買了三個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的小猴子和一些調料瓶作為紀念品。在我們正要離開時發現村子斜對面的遠方有一個大陶罐和一個高高的煙囪,我們就決定過去看看。果然這是一個燒制陶器的村子,靠公路邊邊的房子幾乎家家做陶。甚至有幾家的籬笆上都立著一些陶製品做裝飾。我們看到了一個阿婆正在拉坯陶罐,我們就進去觀摩了一番。由於語言不通,我們看了一會就離開了。 我們繼續下一站悟孟寺,為什麼要去悟孟寺呢?肯定是因為蔣勛先生的推薦啦!蔣勛先生說過:“這幾年我最喜歡去的是 清邁 的悟孟寺。這個寺廟,在《捨得捨不得》這本書里做了很多的介紹,它是在 清邁 大學,不在市區中心,是在山腳底下,它過去是南傳佛教很重要的一個地方,所以這個寺廟外很大一個叢林,可是現在都有點沒落了,都是廢墟,確實地上都是鋪滿落葉,然後出家人收養了很多別人丟棄的流浪狗流浪貓,所以在這個寺廟當中還能看到“雞飛狗跳”這樣的場面,然後你會看到每個狗跟貓都有一個粉紅色的圈子作標記,不然又會被抓走。所以這是很特別的一個寺廟。那我後來就包括父親往生的十周年,我就在這裡面為他念經,金剛經。那你可以看到他們清晨,所有的出家人就在掃地,所以我想他會讓我想到金剛經開頭的部分,就是回到這麼踏實的生活本身的一個訓誨。”
既然蔣勛先生這麼推崇我們一定要去啦!我們到了素貼山下左掛右拐地順著一條小路來到悟孟寺。這裡被大片樹林和一泓湖水環繞著,絕世靜謐、古樸清幽,非常適合冥想禪修。我們進入寺院突入眼帘的是兩個像是被人打得齜牙咧嘴的兩個石雕。這兩個雕像都是右腿彎曲,左腿坐在右腿腳尖處,都沒有左手,難怪他們在那裡齜牙咧嘴呢,因為他們的左手被歲月抹去了,他們正在那裡心疼呢。再往前走,前方有一座塔,塔的下方有一個隧道,這就是悟孟寺名字的來歷。因為U Mong在泰語中是“隧道’的意思。悟孟寺的入口是3條隧道,3條隧道相連。穿過隧道順著石階上去,就會看到一座佛塔。脫掉鞋子進入洞窟之中,偶有幾個神像,但沒有穿金帶銀,很是朴素。洞壁上原來應該是有一些壁畫之類的,但現在已經一點痕跡也沒有了。
我們赤著腳穿過清涼的隧道順著臺階來到了石磚塔。塔前是用磚新砌的井,新舊兩種磚的顏色對比鮮明。由於游客很少,我們繞著塔轉了三圈,閉著眼睛體會這裡的寧靜祥和。你在這種氛圍下內心裡繁雜的思緒會短暫的沉澱下來,這時就會對捨得和捨不得這幾個字有更深刻的體會。
我們從塔上下來,在隧道旁的小花園裡漫步。花園裡有各種殘缺不全的佛像見證著人世間的悲歡離合,我們從他們殘缺不全的身體上也能感悟到世事無常。在小花園的樹上,你時不時地會看到一些泰英雙語書寫的充滿哲理禪機的話。看完每一條充滿哲理的話後,你會陷入一種沉思,來思考這句話的意義,在思考的過程中你確實忘記了你身處的環境,看來這真的是一個禪修的好地方。這裡沒有金碧輝煌的廟宇,沒有吵雜的人群,有的只是你自己身處在一個殘垣斷壁和殘缺不全佛像包圍的環境中。在這樣的環境中你更能體會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到底是什麼。
悟孟寺有很多種版本的中文翻譯,有翻譯成無夢寺或者悟夢寺以及烏蒙寺的。我認為都可以,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感悟。無夢寺可以理解為你來這裡以後就不要執著於你的夢了,趕快清醒吧。悟夢寺可以理解為到這裡以後看到種種情形後終於了悟了這一切都是夢,包括我們的功名利祿和這裡的所所有有都是夢。如果是悟孟寺的話,孟是指四季的第一個月,所以可以理解為我們從一開始就要了悟一切都是空,連空都是空。
據網友說這裡也可以報名參加禪修班。這位網友選擇了三 天長 度的禪修,報名費只需要1100泰銖(約220人民幣)。費用包括一套白色衣褲、枕頭毯子以及三天的食宿等全部費用。寺院似乎並不指望禪修中心賺多少錢,就像最後一天時老和尚對他說的:來到這裡,你不用花費很多錢,但這裡能讓你找到平靜和快樂。 我們從悟孟寺出來後繼續今天最後一個寺-松德寺。松德寺建於14世紀,是泰北蘭納王室的皇家寺廟。
寺廟右側的眾 多佛 塔中,供奉著女王Daala Laskamie和她女兒的骨灰。松德寺有 泰國 最大的銅佛像,具有500年曆史,寺廟的修建是為了紀念 泰國 著名僧人馬哈泰拉蘇瑪。我們在寺廟裡走馬觀花一圈後就來到寺廟旁的白色佛塔處休息。這裡是皇家墓園,一切都顯得乾凈肅穆和莊重。在這裡你也能形成鮮明對比,一邊是金碧輝煌的寺廟,一邊是死氣成成的墓地。生死相依,捨得相依,送和得相依。我覺得翻譯成送得寺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