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丘比丘!馬丘比丘!
4月3日早8:30從 庫斯科 出發,今天的目的地是我夢想多年的 馬丘比丘 。
馬丘比丘 距庫斯克有120公里,從 庫斯科 開車不到15分鐘一路往上爬到最高處,巨大的耶穌像站在山頂,俯視整個古城。
到 馬丘比丘 經過PISCO(必殺客)和歐燕台,兩個印加人留下的建築群落,相比 馬丘比丘 ,這兩個地方不用太著筆墨。 去 馬丘比丘 只有乘火車,火車行程100多公里,卻要66美金,折和人民幣400多元,這可能是世界上最貴的火車之一吧。 但火車確有高大尚的感覺,車頂有透明玻璃窗,沿路風景盡收眼底。世界各地的游客登上火車都很興奮。一路有 南美 的歡快音樂以及美食陪伴,一個多小時很快就過去了。 馬丘比丘 建在距烏魯班巴河面2400米高的山脊上,全城面積約9萬平方米。 智利 著名詩人聶魯達曾在他的長詩《 馬丘比丘 之巔》中寫道:“我看見石砌的古老建築物鑲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間。激流自風雨侵蝕了幾百年的城堡奔騰下泄……” 早上6:30,小雨,一路忐忑,我們不會運氣那麼差吧。
7點多鐘,我們蹬上了傳說中的 馬丘比丘 。哇塞,輕霧繚繞,若隱若現。
我只有不停地按動快門,記錄這一天大自然的風雲與人類奇跡的交融…… “ 馬丘比丘 ”,印第安克丘亞語,意思是“古老的山巔”,也被稱作印加帝國的“失落之城”。16世紀中葉,當 秘魯 淪為 西班牙 殖民地後,民間就一直相傳:在茫茫的安第斯山脈中,有一座神秘的印加古城。300多年間,探險家們多方尋覓,均無所獲。直到1911年7月的一天, 美國 耶魯大學教授海勒姆• 賓厄姆 三世(Hiram Bingham III)在距印加古都 庫斯科 城120公里、海拔2400多米的群山之間,發現了這座被白 雲和 密林覆蓋的高原城郭。考古學家無法得知它的原始名字,於是借用了附近一座山名,稱其為 馬丘比丘 。
20世紀初,傳說在 秘魯 安第斯山脈的崇山峻嶺中有座神秘古城。 西班牙 人在長達300多年的殖民統治期間對它一無所知, 秘魯 獨立後100年裡也無人涉足。在400年的時光中,只有翱翔的山鷹目睹古城的雄姿。由於其聖潔、神秘、虔誠的氛圍, 馬丘比丘 被列入全球10大懷古聖地名單。古城海拔2280米,兩側都有高約600米的懸崖,峭壁下則是日夜奔流的烏魯班巴河。“ 馬丘比丘 ”在印加語中意為“古老的山巔”。在1983年, 馬丘比丘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遺產,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之一。
整理照片時,我突然發現,整個城池真像一隻鷹張著兩個翅膀,護衛著城池與子民。 據考古發現(加上最近對早期殖民文件的解讀) 馬丘比丘 並非普 通城 市,而是印加貴族的鄉間休養場所(類似 羅馬 莊園)。圍繞著庭院建有一座龐大的宮殿和供奉印加神祇的廟宇,以及其他供維護人員居住的房子。據估算,在 馬丘比丘 居住的人數,在高峰時也不超過750人,而在沒有貴族來訪的雨季就更少了。印加王國選擇在此建立城市,可能是由於其獨特的地理和地質特點。據說 馬丘比丘 背後的山的輪廓,代表著印加人仰望天空的臉,而山的最高峰“瓦納比丘”代表他的鼻子。 印加人認為不該從大地上切削石料,因此從周圍尋找分散的石塊來建造城市。一些石頭建築連灰泥都沒有使用,完全靠精確的切割堆砌來完成,修成的牆上石塊間的縫隙還不到1毫米寬。 印加人曾經用的日晷。 附記:要拍 馬丘比丘 的日出,必須頭一天乘火車住在熱水鎮。熱水鎮除了賓館就是餐廳,可以滿足旅客的基本需求。有些人從 庫斯科 帶 水上 來,個人覺得沒太大必要,價錢差不了多少。每天早上五點半就有上 馬丘比丘 的班車,班次很多,坐滿人就開,很有秩序。想拍日出,乘上6:00的班車就來得及。車程約20分鐘,下車爬到理想的拍攝地約20分鐘。
如果早上山下熱水鎮下雨或陰天,可千萬不要放棄,說不定山上正有精彩上演呢。
馬丘比丘 距庫斯克有120公里,從 庫斯科 開車不到15分鐘一路往上爬到最高處,巨大的耶穌像站在山頂,俯視整個古城。
到 馬丘比丘 經過PISCO(必殺客)和歐燕台,兩個印加人留下的建築群落,相比 馬丘比丘 ,這兩個地方不用太著筆墨。 去 馬丘比丘 只有乘火車,火車行程100多公里,卻要66美金,折和人民幣400多元,這可能是世界上最貴的火車之一吧。 但火車確有高大尚的感覺,車頂有透明玻璃窗,沿路風景盡收眼底。世界各地的游客登上火車都很興奮。一路有 南美 的歡快音樂以及美食陪伴,一個多小時很快就過去了。 馬丘比丘 建在距烏魯班巴河面2400米高的山脊上,全城面積約9萬平方米。 智利 著名詩人聶魯達曾在他的長詩《 馬丘比丘 之巔》中寫道:“我看見石砌的古老建築物鑲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間。激流自風雨侵蝕了幾百年的城堡奔騰下泄……” 早上6:30,小雨,一路忐忑,我們不會運氣那麼差吧。
7點多鐘,我們蹬上了傳說中的 馬丘比丘 。哇塞,輕霧繚繞,若隱若現。
我只有不停地按動快門,記錄這一天大自然的風雲與人類奇跡的交融…… “ 馬丘比丘 ”,印第安克丘亞語,意思是“古老的山巔”,也被稱作印加帝國的“失落之城”。16世紀中葉,當 秘魯 淪為 西班牙 殖民地後,民間就一直相傳:在茫茫的安第斯山脈中,有一座神秘的印加古城。300多年間,探險家們多方尋覓,均無所獲。直到1911年7月的一天, 美國 耶魯大學教授海勒姆• 賓厄姆 三世(Hiram Bingham III)在距印加古都 庫斯科 城120公里、海拔2400多米的群山之間,發現了這座被白 雲和 密林覆蓋的高原城郭。考古學家無法得知它的原始名字,於是借用了附近一座山名,稱其為 馬丘比丘 。
20世紀初,傳說在 秘魯 安第斯山脈的崇山峻嶺中有座神秘古城。 西班牙 人在長達300多年的殖民統治期間對它一無所知, 秘魯 獨立後100年裡也無人涉足。在400年的時光中,只有翱翔的山鷹目睹古城的雄姿。由於其聖潔、神秘、虔誠的氛圍, 馬丘比丘 被列入全球10大懷古聖地名單。古城海拔2280米,兩側都有高約600米的懸崖,峭壁下則是日夜奔流的烏魯班巴河。“ 馬丘比丘 ”在印加語中意為“古老的山巔”。在1983年, 馬丘比丘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遺產,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之一。
整理照片時,我突然發現,整個城池真像一隻鷹張著兩個翅膀,護衛著城池與子民。 據考古發現(加上最近對早期殖民文件的解讀) 馬丘比丘 並非普 通城 市,而是印加貴族的鄉間休養場所(類似 羅馬 莊園)。圍繞著庭院建有一座龐大的宮殿和供奉印加神祇的廟宇,以及其他供維護人員居住的房子。據估算,在 馬丘比丘 居住的人數,在高峰時也不超過750人,而在沒有貴族來訪的雨季就更少了。印加王國選擇在此建立城市,可能是由於其獨特的地理和地質特點。據說 馬丘比丘 背後的山的輪廓,代表著印加人仰望天空的臉,而山的最高峰“瓦納比丘”代表他的鼻子。 印加人認為不該從大地上切削石料,因此從周圍尋找分散的石塊來建造城市。一些石頭建築連灰泥都沒有使用,完全靠精確的切割堆砌來完成,修成的牆上石塊間的縫隙還不到1毫米寬。 印加人曾經用的日晷。 附記:要拍 馬丘比丘 的日出,必須頭一天乘火車住在熱水鎮。熱水鎮除了賓館就是餐廳,可以滿足旅客的基本需求。有些人從 庫斯科 帶 水上 來,個人覺得沒太大必要,價錢差不了多少。每天早上五點半就有上 馬丘比丘 的班車,班次很多,坐滿人就開,很有秩序。想拍日出,乘上6:00的班車就來得及。車程約20分鐘,下車爬到理想的拍攝地約20分鐘。
如果早上山下熱水鎮下雨或陰天,可千萬不要放棄,說不定山上正有精彩上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