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百戰滄桑地 千古風流國











萊比錫 號稱“博覽會之母”,可以稱得上是商品交易會的開山鼻祖。它地處 歐洲 十字路口的交通要道,早在中世紀就成為了東西方的貿易中心,由商業性的集市逐步發展為商品交易會,到15世紀正式定格成為 萊比錫 博覽會,從此它一直都是 歐洲 乃至世界各國商品交換的中心。世界上第一屆樣品博覽會(1895)和第一屆技術博覽會(1918)全都是在 萊比錫 舉行的。 萊比錫 博覽會每年舉辦兩次,3月份開的是春季博覽會,9月份辦的為秋季博覽會。這種形式亦已成為各國博覽會或交易會效法的樣榜。此外, 萊比錫 圖書博覽會也是世界最大的圖書交易及博覽會之一。
作為千年古城, 萊比錫 古跡自然不少,只是在二戰中損毀嚴重,現存的絕大部分歷史古建築都是戰後經過長期努力重新修複的。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建築包括始建於1556年舊市政廳大樓,這是當地最重要的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現在作為 萊比錫 市博物館對外開放。還有建於大約1165年的 聖尼古拉 大教堂以及安放著音樂大師巴赫的遺骸的 聖托馬斯 教堂,也都是戰後重建的。當然少不了著名的 萊比錫 大學,它們共同見證並代表著這座古城的滄桑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