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爸媽看世界】沉浸在奧地利的秋日慢時光
↑聖吉爾根 ↑聖沃爾夫岡小鎮 ↑聖吉爾根 ↑聖沃爾夫岡小鎮 沙夫山,奏響高山與湖泊的協奏曲1783米的沙夫山坐落在沃爾夫岡湖的北岸,乘坐頗具歷史感的蒸汽小火車登上沙夫山頂,飽覽湖光山色,是來到 聖沃爾夫岡 必須體驗的項目。1893年開始運營的小火車,是 奧地利 坡度最陡的齒軌鐵路。上山途中,兩側青木蔥蘢,山巒疊翠,遙望山腳光影婆娑。伴隨著齒輪與鐵軌嘎吱嘎吱的摩擦聲,仿佛穿越到遙遠的上個世紀。 ↑沙夫山 ↑沙夫山 沙夫山不算高,視野卻很開闊。峰頂有最古老的高山旅館和一家餐廳,能欣賞到蒙德湖、阿特湖還有沃爾夫岡湖的的全景風光,所以有著“7湖全景 7 Seen Panaroma”的美譽。我沒有刻意地去尋找7湖,只是覺得登頂之後滿眼蒼翠碧綠,有種“一覽眾山小”的暢快和“極目無纖煙”的豁達。 ↑聖沃爾夫岡小鎮 ↑沙夫山 下了小火車,爬一段山路,才能登頂。凡是要上坡、爬樓梯的項目,老媽是從來不參與的,所以她坐在半山坡等我們。山頂冷風嗖嗖,和山下溫度形成巨大反差,烏鴉在頭頂盤旋,更增添了沙夫山的神秘。 ↑沙夫山 ↑沙夫山 在懸崖峭壁上玩浪漫的情侶...... ↑沙夫山 山上的陽光異常刺眼,紫外線輻射也很強烈。山頂曬了兩小時,從第二天開始,我和老爸的膚色直接逼近 東南亞 人。 ↑沙夫山 ↑沙夫山 ↑沙夫山 ↑沙夫山 ↑沙夫山 還沒到預約好的下山時間,我們來到休息廳等候,就是下圖中的透明玻璃房,那兒比室外溫暖舒適許多。比起歐美人的抗風抗寒能力, 亞洲 人明顯遜色,休息廳內基本都是 亞洲 面孔。 ↑沙夫山 回到山下,瞬間切換回初秋模式。雖然已接近下午6點,但和煦的陽光依然普照大地。在 聖沃爾夫岡 的三天,每天都覺得時光太過短暫,湖邊散步,喂喂鴨子,時間就在不經意間流走,而對於本地人來說,只是泛舟湖上,或躺湖邊打個盹、曬個 日光 浴,就能消磨掉一下午的時光。 ↑沙夫山 下山花10歐買了張照片,沙夫山小火車入口攝影師的抓拍加上標誌風景組合,每個上山的游客都有,自行選擇是否購買,相比一兩歐的普通明信片,性價比不算高,但也是一份獨特的紀念。 ↑沙夫山 沙夫山在 聖沃爾夫岡 的最後一天,我們前往另一個湖區小鎮:施特羅布爾Strobl。 聖沃爾夫岡 和 聖吉爾根 足已讓人領略湖區風光,去施特羅布爾主要是想再一次體驗環湖渡輪的愜意。 施特羅布爾的岸邊可以遙望見不遠處的 聖沃爾夫岡 。 和 聖吉爾根 一樣,臨湖的渡口邊是街心公園,四面環山,一湖碧水,與世無爭。鎮上基本見不到 亞洲 面孔,卻意外邂逅了一位來自 上海 獨自旅行的大叔,和老爸年紀相仿,專門從 德國 慕尼黑 坐車到 奧地利 湖區游覽,引得老爸一陣欽佩。 鎮上的學校區域,前面這棟是小學,後面一片是初高中,全部是開放式的,裡面不時傳來孩子們的嬉笑聲。走兩步就到湖邊,這樣怡人的學習環境,即便沒有繁華的設施,也讓人覺得舒適。我想,這裡的孩子們一定不用為每天寫不完的作業和壓得喘不過氣的各種興趣班而煩惱。 在 奧地利 ,無論鎮子面積多小,教堂一定是必不可少的建築元素,它代表著一種文化,更是一種信仰。教堂旁的墓地種滿了花草,有的墓碑前還放滿了飾品,裝扮得像一個小花園。比起 中國 沉重的生死哲學, 歐洲 人有著天生的樂觀和豁達。 “仁者 樂山 ,智者樂水”, 中國 人樂居山水的情結由古至今,從未更改。而沃爾夫岡的幾個小鎮都是面朝湖水,背靠青山,是“歸園田居”的理想聖地。在山城長大的我,格外喜歡有水的地方,從小看慣了連綿高聳的山巒,這種頗具親和感的小山加上清澈明亮的湖水,是我一直以來夢寐以求的居住地。但願在將來,我能在這裡不緊不慢地生活一段時間,而不是以游客的身份匆匆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