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顛丨一路向南 去緩緩翻閱這本寫滿英倫故事的畫冊










不過這樣瘋狂的拍照行為對住在這裡的居民產生了一些不好的影響,每棟樓的外面都貼了提示說這是私人住宅,大多都在提醒游客不要吵鬧、不要在門口留下垃圾、不要長時間逗留。
所以我們匆匆咔嚓幾張照片就離開了。





雖然遺憾,但是那原本就不存在的貝克街221B,就繼續存在在我腦海中吧。
但是貝克街的地鐵站是一定要來打個卡的,來到這裡我的腦海中就有BGM,包括寫到這裡的時候也有……真是中毒不淺。





來 倫敦 那麼多天還沒有坐過標誌性的紅色雙層大巴,於是我們決定今天晚上選擇公交車回去。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 波里 ,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徐志摩《再別康橋》
多少人是因為這首詩執意要去 劍橋 ?反正我是。
一首徐志摩的詩在每個 中國 學生的腦海裡扎根,因為它,我們知道了大洋彼岸,有個地方叫 英國 , 英國 有個城市叫 劍橋 。曾經的我讀這首詩只覺得很美,但無法勾勒出 劍橋 的具體景色,也無法體會它的靜怡與秀麗。今天我終於來了。
我也想看河畔的金柳在波光里的艷影,想看軟泥上的青荇在康河的柔 波里 招搖;想撐著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慢溯。
與 牛津 的雄偉比起來, 劍橋 秀氣不少,顯得溫文爾雅。這裡的游客也明顯少於 牛津 大學,對我來講這樣更有學院的氛圍了。整個 劍橋 大學我們只參觀了國王學院,因為裡面有刻有詩文的石碑;還游了船,在康河的柔 波里 感受曾經全文背誦的美景。
一切都衝著《再別康橋》。





我想大概每一個來到這裡的 中國 人都會與石碑合影吧。


在這裡散步或奔跑,在這裡駐足,風景如詩一般浪漫,真的超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