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顛丨一路向南 去緩緩翻閱這本寫滿英倫故事的畫冊







從珍寶館出來看到一個賣零食的小店,去買了一支冰淇淋,結果賣零食的小哥因為沒有給我打出一個完美形狀的冰淇淋,告訴我這個冰淇淋他請我吃啦!免費誒,太開心啦!





背後的建築還在緩緩的變化好多種不同的顏色,這就和我看到的很多城市的夜景有所區別了,許多城市的夜晚都是儘量用同一種色系的燈光,顯得大氣又靜謐,而 倫敦 的夜晚,連燈光都是彩色的張揚的。



夜裡,西敏寺旁的廣場上,米字旗飄揚。

這幾天在 倫敦 的各大景點也沒遇到太多游客,所以我們信心滿滿的去海德公園轉了好大一圈還悠哉悠哉的買了杯咖啡才準備過去,沒想到這裡早已圍滿了前來觀看士兵換崗儀式的人,甚至要往前挪動一點都困難。這個時候才知道來晚了呢……
在每年的4-9月期間, 白金漢 宮都會在上午11:30-12:00舉行換崗儀式,其餘月份隔兩天會舉行一次,要想確定換崗儀式的日期和時間,可以在官方網址上查詢。 ******
整個換崗儀式,也就這前面的出場部分和我們離得最近了,士兵們頭戴盔甲騎著馬從海德公園一側的馬路上往 白金漢 宮走去,前後有警車護道,十分的莊嚴威風。


如果要去一定別學我們慢慢悠悠的去哈!看看這人山人海的景象,整條路的兩側都是這個狀況,去晚了不然眼前堆滿了人真的看不見的哈哈哈。
春夏季節去看士兵們穿紅色軍裝那會更酷更颯!

首先要去的就是自然歷史博物館。
這個博物館是出發之前就定了必須要來的,因為我們出發之前看了一本《 英國 建築簡史》,書是講的從古至今 英國 建築的發展。這本書直接將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大廳當做的封面大圖,路哥說看到那本書的一瞬間就被封面的建築美到,於是這裡就是我們的必來之處了。
英國 自然歷史博物館是 歐洲 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 維多利亞 式建築,形似中世紀大教堂。它本身就是一件建築藝術精品,不僅外觀壯美,進入之後也是一步一景,讓我們流連忘返反覆感嘆不虛此行。
雖然比起其他的博物館,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名氣沒那麼響亮,但是喜歡建築藝術的和喜歡自然科學的朋友一定得安排半天的時間來看看,真的是寶藏,不少讓人震驚的畫面會出現在你眼前。


博物館的藏品非常豐富,大約藏有世界各地的7000萬件標本。從 達爾文 研究進化論時收集的樣品到侏羅紀時代的恐龍化石應有盡有,許多藏品都有偉大的科學價值。如果要仔細看完全部要花上不少時間,我們逛了小半天也只是匆匆而過,只在特別感興趣的地方多做停留。
博物館的游客不少,還有許多家長帶著小孩子來這裡學習,有的時候甚至需要在館外排隊等候。因為博物館不僅展出了世界各地豐富的動植物和岩石礦物等標本,而且這裡的工作人員差不多有一半都是各個自然科學領域的科學家,在這裡各個部門進行各種科研工作,博物館里還設有教育部門和演講廳,組織對公眾演講。所以是一個非常適合學習和親子交流的地方。

不過最近因為BLM的運動, 英國 的各個領域都在進行評估,如果有一點相關傾向都是冒風險的事。 達爾文 著有《貝格爾號航海志》一書,書中記載了前往 加拉帕戈斯群島 的行程,而這趟行程被博物館方面評估為“帶有殖民主義色彩的科學探索”。所以可能下一步 達爾文 先生的雕像會暫時移走。還會有一些其他博物館的藏品, 比如 繪畫雕塑之類的,只要被評估是含有相關色彩的都會暫時移除,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展出。這個emmmm…不做評價。

這個角度,無話可說了,精!美!絕!倫!
真的是美哭!親眼看到的有光影的變化,比照片再美十倍。

何其幸運,這個世界上有那麼多美好的景色能讓我親身一見。

不過因為時間的關係有的地方就走得匆忙,而且接下來還有 大英 博物館的安排,所以時間還是必須要省著點用才行呀。不到四點就開始往 大英 博物館的方向趕了。


大英 博物館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館藏之巨幾乎可把整個世界的文明歷程展示出來。包括 埃及 文物館、 希腊 羅馬 文物館、西亞文物館、 歐洲 中世紀文物館和東方藝術文物館。不得不說,這又是一個任何書本,任何影像都無法代替親身來看的地方。而且依然是免費對公眾開放並且可以拍照,來 英國 看的每一個美術館和博物館都免費,太贊了。建議付費租一個講解器,是有中文的,能對文物和歷史有一個更加清晰明確的理解。
現在我們所能看到公開展出的藏品不及整個 大英 博物館的百分之一,這些藏品大多是來自18至19世紀 英國 殖民擴張時期的掠奪,也有一部分來自收藏家的捐獻。所以在 大英 博物館里大多數藏品都是“裸展”,這樣的自信源自於博物館的藏品實在太多了,一位 英國 評論家曾說:“ 大英 博物館的藏品是 英國 歷史上最狂暴、群族中心主義思想最盛行時期的紀念物。”即使在英帝國逐漸走向衰落的今天, 希腊 和 尼日利亞 等國多次提出要求歸還屬於他們國家展品, 英國 人也依舊強硬地表示如果 大英 博物館有能力很好的保存這些展品,就沒有歸還的理由。
所以, 大英 博物館所展出的歷史,也是一部 英國 的侵略擴張史。
我們不生產文物,我們只是世界文物的搬運工。
走進博物館中庭就已經很美了,這裡是 歐洲 最大的有頂廣場,廣場頂部由1656塊玻璃組成,在白天同樓明亮。博物館更是貼心的在一層設有餐廳,我們的晚餐就在博物館的餐廳解決的。

如今的帕特農神廟雖然只剩殘垣斷壁,但看著眼前的建築可以想到曾經的神廟多麼的恢弘壯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