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成都美食和俄羅斯金秋美景的交織










打車去滴血大教堂,這是 聖彼得堡 為數不多的純正東正教教堂


公元1883年, 亞歷山大 二世之子沙皇 亞歷山大 三世為了紀念父皇,在其父遇刺地點修建這座教堂。
教堂里, 亞歷山大 二世遇刺的部分十字路路面被保留,並建有小型紀念堂




冬宮廣場上的 亞歷山大 柱於1830年至1839年建成,以紀念1812年 亞歷山大 一世率俄軍戰勝拿破侖軍隊這一偉績。
該館最早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館。1764年,葉卡捷琳娜二世從 柏林 購進倫伯朗、魯本斯等人的250幅繪畫,存放在冬宮(法語,意為“隱宮”),該館由此而得名。為了彰顯權勢,葉卡特琳娜二世在位的34年間(1762-1796),不斷大量的收購擁藏各種類別的藝術品,包括1萬6000枚的硬幣與紀念章。她在位的頭十年便購置了約2000幅畫。她的圖書館里的3萬8000冊書籍則反映了她嚴肅的閱讀生涯——她讀伏爾泰,也讀盧梭作品,並與伏爾泰保持通信多年,一直到後者於1778年逝世為止。凱特琳過後將他7000冊的藏書買下來。隨著收藏品的增多,從1764至1789年先後建造了小 艾爾 米 塔什 和大 艾爾 米 塔什 。
東方藝術館擁有公元前4000年以來的展品16萬件其中有幾千件古 埃及 的文物,如石棺、木乃伊、浮雕、紙莎草紙文獻、祭祀用品和科普特人的紡織品,世界上最大的 伊朗 銀器,以及巴比倫、亞述、 土耳其 等國的文物。
遠東藝術博物館收藏了大量的 中國 文物和藝術品,其中有200多件殷商時代的甲骨文,公元1世紀的珍稀絲綢和繡品, 敦煌 千佛洞的雕塑和壁畫的樣品,以及 中國 的瓷器、琺琅、漆器、山水和仕女圖。
西歐 藝術館是最早設立的展館,占有120展廳,主要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素描、雕塑。世界留傳至今的達 芬奇 的油畫總計不過十幅, 《柏諾瓦的聖母》 和 《聖母麗達》 就陳列在這裡。拉斐爾的《科涅斯塔比勒聖母》和《聖家族》、米開朗基羅的雕塑品《蜷縮成一團的小男孩》,都是該館的珍品。
之前做攻略時,找了一份比較適合的路線圖,但我個人沒有完全照著走,共參考:個人推薦的行走路線:(建議用時4小時或以上)
約旦 樓梯——元帥廳(193號)——彼得大廳(194號)——徽章大廳(195號)——軍人畫廊(197號)——聖喬治大廳(198號)——沙皇私人教堂(271號)—— 亞歷山大 廳(282號)—— 法國 15-18世紀藝術(283-288號)——白廳(289號)——金色客廳(304號)——玫紅廳(305號)和閨房(306號)—— 俄羅斯 文化(168-187號)——孔雀石廳(189號)——接待廳(192號)——樓閣廳(204號)——議會樓梯(206號)—— 荷蘭 藝術(254號)——達 芬奇 大廳(214號)——拉斐爾長廊(227號)——拉菲爾大廳(229號)——拉斐爾水彩壁畫展(230號)—— 意大利 大透光廳(238號)——古代繪畫史畫廊(241號) ——樓梯大廳








彼得大廳,為了紀念彼得大帝於1837年建造的。
牆上的壁柱是混合柱式,但又有所變化,在柱式中間加入了 俄羅斯 國徽的標誌,給人一種獨特的感覺。方形的頂上滿佈花紋圖案,多是 俄羅斯 雙頭鷹的標誌,圖案皆是鎏金,很是精緻。正中間掛著一盞黑色的大吊燈。大廳正面是一個圓形的大壁龕,內凹約有4米深。壁龕中放置著彼得一世的王座。王座背後是 大理 石屏 風,上面掛著一副油畫《彼得一世與智慧女神》歌頌彼得一世是戰爭和國務的天才,是智慧的化身。這個廳並不是很大但很精緻。廳雖小卻位於冬宮的核心位置。體現了 俄羅斯 人對彼得一世的尊重和崇敬 三人詠嘆調,混響真的很棒

拱頂結構是天窗,所以這個廳的採光很好。展廊兩側展示了322位衛國戰爭,擊潰拿破侖的的俄國將軍畫像,有的將軍在戰爭中毀容,不願如畫,或者已去世,但空白畫框仍然為他們保留上牆位置, 俄羅斯 民族永遠尊敬血性征戰的人

在大廳的中央擺放著沙皇的黃金御座,御座的上方懸掛著沙皇時代的雙頭鷹國徽。
寶座上方露臺上面的牆壁里鑲著描寫聖喬治的大型淺浮雕,圖中聖喬治戴著頭盔,騎著馬,用矛刺殺飛龍。
寶座後面的牆上是天鵝絨制的圖案,上面用金線繡著巨大的雙頭鷹,後來將其正式命名為帝國的國徽。
御座和腳凳一起擺放在覆蓋著天鵝絨的基座上,腳凳的面上裝飾著鴕鳥皮。
冬宮花了六年時間研究和修複了御座廳。繡有金黃國徽的黃金御座也是近年才恢複原位的。
被稱為大金鑾殿的聖喬治大廳成立於1840年代初期,用於官方儀式和招待會,面積為800平方米。
這座氣勢恢弘的大廳是沙俄皇室處理要事的主要場所。
聖喬治大廳也叫大御座廳,相當於 北京 故宮 太和 殿,被稱為冬宮心臟。大廳建造於葉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在位期間的1787-1795年,最先是巴 洛克 風格,但葉卡捷琳娜二世認為巴 洛克 過於繁縟奢華,與啟蒙時代的理性思想格格不入。於是,這座御座廳便被改建成嚴謹的古典主義形式。
這間建築史上的傑作,曾毀於1837年的一場大火里。現在的御座大廳,是後來複制的。



這間是 亞歷山大 皇后的金廳,還有一間是瑪麗皇后的金廳。這兩個廳的牆面、門窗、吊燈、房頂和傢具紋飾都是用厚厚的鍍金裝飾而成,給人的感覺就是金碧輝煌。金色客廳入目一片金黃色。地板用黑,白,褐色,金色的方形小木塊拼貼出的 馬賽 克圖案。牆面貼滿金箔,連門窗都鍍了一層金。拱形的天花上也是用金箔裝飾出不同的圖案。吊下來的幾盞吊燈也是鍍金的。在精緻的棱錐形的展示櫃里,展示了女皇收藏的寶石,這個房間因為黃金用的比例最高,金光閃耀之餘反而不是透亮的,反而有些壓抑,這是否從側面證明瞭財富是沉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