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彼得堡,我曾在那年路過了你的初冬
聖彼得堡 ,位於 俄羅斯 西北 部,波羅的海沿岸,涅瓦河口,是世界上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中位置最北的一個, 俄羅斯 第二 大城 市,市區面積606平方公里。
2017年11月30日,乘機從 華沙 直飛 聖彼得堡 ,3點半到達 聖彼得堡 國際機場。高高瘦瘦的 俄羅斯 導游聶權來接我們,聶導是正宗的 俄羅斯 人,溫文儒雅,學識豐富,整個導游過程不卑不亢,頗具學者風範。而實際上他也是一名學者,從事中俄文化交流的相關工作,算是自由職業,做導游一般為友情出演,只接待規格較高的團隊,掙一點外快。他在 中國 讀書的時候找了一個 中國 姑娘作妻子,取了一個 中國 名字,為什麼取聶權這樣一個名字,他不象很多導游通過這麼一個梗迅速拉近大家的關係,他是一個嚴肅的人,不苟言笑,雖然對 中國 的風土人情很熟悉,是個 中國 通,但他不開玩笑,也不用輕浮的話語介紹 聖彼得堡 ,只和你講他認為應正規介紹的詞語。
聖彼得堡 的冬天天黑得早,亮得晚,12月後,上午10點天才亮,下午3點天就黑。我們從機場出來已華燈初上,聶導告訴我們,從機場出來汽車一直行駛的街道叫 莫斯科 大街,他們稱之為時光隧道:從現代化的機場→高大上的別野區→本世紀的 新城 區→上世紀的老城區→上上世紀的古城區,尤如從現代穿越到過去。一直走,走下去,就到了 莫斯科 。 一、彼得保羅要塞晚餐後,聶導把我們帶到了 聖彼得堡 的發祥地一一兔子島。 ↑彼得保羅要塞 彼得保羅要塞的大門。
聖彼得堡 始建於1703年兔子島,不到10年,於1712年彼得大帝遷都到彼得堡,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市名源自耶穌的弟子聖徒彼得。一直到1918年的200多年的時間里這裡都是 俄羅斯 文化、政治、經濟的中心。1918年3月十月革命後,首都從這裡又遷回 莫斯科 。1924年列寧逝世後,為了紀念列寧,城市改名為列寧格勒(“格勒”在俄語中為城市的意思),1991年蘇聯解體後又恢複原名為 聖彼得堡 。
聖彼得堡 的歷史中心古跡群構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彼得保羅要塞 18世紀之前,沙皇俄國的一大弱點就是缺少 通海 門戶。於是,彼得一世於1700年發動了“北方戰爭”,從 瑞典 人手中奪取了 芬蘭 灣東端的涅瓦河口,為防止 瑞典 的攻擊,1712年彼得大帝下令在兔子島建造彼得一一保羅要塞,至1733年完成,是 聖彼得堡 最古老的地標。 ↑彼得保羅要塞 從要塞大門進入,透過樹影,彼得保羅大教堂光耀奪目。 ↑彼得保羅要塞 ↑彼得保羅要塞 ↑彼得保羅要塞 站在要塞遠眺涅瓦河對面的市區。 ↑彼得保羅要塞 ↑彼得保羅要塞 被燈光裝飾得富麗堂皇的彼得保羅教堂正面。 ↑彼得保羅教堂 彼得保羅大教堂是建城後的第一座教堂,是一座 巴羅 克式大教堂。金色的鐘樓尖頂高達123米,是全城最高的建築物。頂部是手持十字架的天使,成為 聖彼得堡 的重要象徵。大教堂內保存了從彼得大帝到尼古拉二世的幾乎所有的 俄羅斯 沙皇和皇后的遺骸。1924年起該教堂被闢為博物館。據說內部裝飾的富麗堂皇。 ↑彼得保羅教堂 鐘樓尖頂上的天使塑像高3.2米,塑像雙翼伸展3.8米,塑像頭上十字架高6.4米。 ↑彼得保羅教堂 彼得保羅要塞內的彼得大帝銅像。魁梧的身軀頂著一個小腦袋的彼得大帝的銅像在夜幕下顯得怪誕詭異。沒有聽清楚導游是如何解說銅像頭小身體大的象徵意義,因為大家都蜂擁而上,爭先恐後地去摸彼得大帝的手指和膝蓋,理由竟然與國內老百姓的信仰一樣,也是摸了彼得大帝的手和膝蓋就能治愈自身的病痛。彼得大帝的手指和膝蓋被摸得鋥光瓦亮,我想,國人的貢獻肯定最大的吧。
彼得大帝是一代雄主,為使俄羅期建立起強大的海軍,青年時彼得大帝曾喬裝成普通人到 荷蘭 學習造船的技巧,到 英國 學習航海技術。1698年夏彼得一世從 維也納 回國後,全面推行歐化改革。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對內實行改革,對外進行擴張,使俄國從一個封閉、落後的內陸國家躋身於 歐洲 強國之列。 ↑彼得保羅要塞 終於在兔子島上的商店前看到了一個兔子雕塑。 ↑彼得保羅要塞 二、十二月黨人廣場我們的行程安排太緊,聶導抓緊時間把我們帶到了為紀念發生在公元1825年的流血政變——十二月革命而命名的十二月黨人廣場上,參觀 聖彼得堡 的標誌性雕塑——彼得大帝騎馬雕像。銅像建於1766至1782年,高5米,重20噸,底座是一塊重400噸的花崗石,整個雕塑是目前世界上紀念性雕塑藝術最完美的作品之一。 ↑十二月黨人廣場 駿馬前腿騰空,彼得大帝意氣風發地坐在坐騎上,兩眼炯炯有神,目視前方,充滿信心,威嚴而自信。馬象徵著 俄羅斯 ,而馬匹踐踏著的蛇,代表著當時阻止彼得大帝改革維新的力量。
銅像底座的天然巨石,是當年在 芬蘭 被髮現,葉卡捷琳娜二世懸賞七千盧布,讓數百名農奴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巨石拖出沼澤之後,再用幾根底部挖有溝槽、裝有銅球的大木梁進行運輸。這塊巨石沿著一條專修的道路滑行了整整一年才拉到了 芬蘭 灣,最後用木排從水路運到了這個廣場。 ↑十二月黨人廣場 十二月黨人廣場左側的海軍司令部大樓。 ↑聖彼得堡 十二月黨人廣場後方則是著名的聖伊撒基耶夫大教堂。聖伊撒基耶夫大教堂被稱為世界四大圓頂教堂之一,也是 歐洲 最大的東正教堂 。教堂高約102 米,圓頂直徑達22 米,可以容納一萬多人同時禮拜。單穹頂外部鍍金就用了100公斤黃金,教堂自1858年建成後,一百多年來沒有重新鍍金,但穹頂依然光彩奪目。 ↑聖以撒大教堂 廣場右側的大樓(沒查到名字)。 聖彼得堡 不愧是彼得大帝建造的帝都,建築大多高大雄偉,莊重典雅,視覺衝擊強烈,沐風櫛雨二百餘年,卻愈見精神,毫無歲月滄桑,美人遲暮的氣象。 ↑聖彼得堡 廣場前方就是寬闊的涅瓦河。涅瓦河長74公里,28公里位於 聖彼得堡 的範圍內,平均寬度400至600米,最大寬度1200米,最大深度24米。以河水流量來計算,涅瓦河是 歐洲 的第三大河流(位於伏爾加河和多瑙河後),流入波羅的海 芬蘭 灣。 ↑涅瓦河 ↑涅瓦河 大街上漂亮的裝飾與美侖美煥的古典建築相映輝煌。 ↑聖彼得堡 彼得堡的初冬並不十分寒冷,夜色中彼得堡又這樣迷人,無奈時間已晚,只得入住酒店。這家酒店是五星級酒店,內外裝飾都古香古色,房間里的佈置優雅大氣,而且地理位置極好,距冬宮廣場僅有300米不到的距離,為我自由游逛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遺憾的是忘了翻譯成中文叫什麼名字了。 ↑聖彼得堡 ↑聖彼得堡 三、醉人的清晨自由行因為外出旅游的時間很有限,特別是跟團游,自由活動的時間很少,故我特別珍惜早晨團隊出發前的一段自由時間。早晨6點半我推開酒店門,才踏上街面,就被眼前的景像驚獃了,一夜的功夫,彼得堡已宛然琉璃世界,白茫茫積雪已然盈尺,我興奮地在尚無印跡的純凈的雪地上慎重地印上了第一個腳印,咯吱、咯吱踏著積雪興衝衝地朝著燈光最為燦爛的街區走了過去,真是意外之喜,這裡竟然就是冬宮廣場。
冬宮淡綠色的牆壁、白色圓柱和金色雕塑群,在燈光的照射和雪色的映襯下更絢麗多彩。 ↑冬宮廣場 凌晨的冬宮廣場一片靜穆,雪地上幾行腳印,幾道車轍,大片雪地潔凈無痕。 ↑冬宮廣場 ↑冬宮廣場 與冬宮相對的半圓形建築是1829年設計建成的舊參謀總部大樓。 ↑冬宮廣場 總參謀部凱旋門的拱門之上塑有駕馭戰馬戰車的勝利女神像,是為了紀念反抗拿破侖戰爭的勝利而塑造的。 ↑冬宮廣場 冬宮廣場的正中的 亞歷山大 紀念柱,也是為紀念1812年反抗拿破侖戰爭的勝利而建造,1839年建成。柱高47.5米,不用任何支撐,只靠自身重量屹立在基石上,它的尖頂上是一尊手持十字架的天使雕像。 ↑冬宮廣場 戀戀不捨地離開東宮廣場,沿冬宮旁道路朝涅瓦河邊一路走去,心情很是興奮,冬季的 聖彼得堡 ,8點半之前整個城市都籠罩在璀璨的燈火中,又適逢下雪,美艷不可方物。雖然我不能說出這些建築物和雕塑的名稱和故事,但只沉浸其中,就已十分美好。
2017年11月30日,乘機從 華沙 直飛 聖彼得堡 ,3點半到達 聖彼得堡 國際機場。高高瘦瘦的 俄羅斯 導游聶權來接我們,聶導是正宗的 俄羅斯 人,溫文儒雅,學識豐富,整個導游過程不卑不亢,頗具學者風範。而實際上他也是一名學者,從事中俄文化交流的相關工作,算是自由職業,做導游一般為友情出演,只接待規格較高的團隊,掙一點外快。他在 中國 讀書的時候找了一個 中國 姑娘作妻子,取了一個 中國 名字,為什麼取聶權這樣一個名字,他不象很多導游通過這麼一個梗迅速拉近大家的關係,他是一個嚴肅的人,不苟言笑,雖然對 中國 的風土人情很熟悉,是個 中國 通,但他不開玩笑,也不用輕浮的話語介紹 聖彼得堡 ,只和你講他認為應正規介紹的詞語。
聖彼得堡 的冬天天黑得早,亮得晚,12月後,上午10點天才亮,下午3點天就黑。我們從機場出來已華燈初上,聶導告訴我們,從機場出來汽車一直行駛的街道叫 莫斯科 大街,他們稱之為時光隧道:從現代化的機場→高大上的別野區→本世紀的 新城 區→上世紀的老城區→上上世紀的古城區,尤如從現代穿越到過去。一直走,走下去,就到了 莫斯科 。 一、彼得保羅要塞晚餐後,聶導把我們帶到了 聖彼得堡 的發祥地一一兔子島。 ↑彼得保羅要塞 彼得保羅要塞的大門。
聖彼得堡 始建於1703年兔子島,不到10年,於1712年彼得大帝遷都到彼得堡,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市名源自耶穌的弟子聖徒彼得。一直到1918年的200多年的時間里這裡都是 俄羅斯 文化、政治、經濟的中心。1918年3月十月革命後,首都從這裡又遷回 莫斯科 。1924年列寧逝世後,為了紀念列寧,城市改名為列寧格勒(“格勒”在俄語中為城市的意思),1991年蘇聯解體後又恢複原名為 聖彼得堡 。
聖彼得堡 的歷史中心古跡群構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彼得保羅要塞 18世紀之前,沙皇俄國的一大弱點就是缺少 通海 門戶。於是,彼得一世於1700年發動了“北方戰爭”,從 瑞典 人手中奪取了 芬蘭 灣東端的涅瓦河口,為防止 瑞典 的攻擊,1712年彼得大帝下令在兔子島建造彼得一一保羅要塞,至1733年完成,是 聖彼得堡 最古老的地標。 ↑彼得保羅要塞 從要塞大門進入,透過樹影,彼得保羅大教堂光耀奪目。 ↑彼得保羅要塞 ↑彼得保羅要塞 ↑彼得保羅要塞 站在要塞遠眺涅瓦河對面的市區。 ↑彼得保羅要塞 ↑彼得保羅要塞 被燈光裝飾得富麗堂皇的彼得保羅教堂正面。 ↑彼得保羅教堂 彼得保羅大教堂是建城後的第一座教堂,是一座 巴羅 克式大教堂。金色的鐘樓尖頂高達123米,是全城最高的建築物。頂部是手持十字架的天使,成為 聖彼得堡 的重要象徵。大教堂內保存了從彼得大帝到尼古拉二世的幾乎所有的 俄羅斯 沙皇和皇后的遺骸。1924年起該教堂被闢為博物館。據說內部裝飾的富麗堂皇。 ↑彼得保羅教堂 鐘樓尖頂上的天使塑像高3.2米,塑像雙翼伸展3.8米,塑像頭上十字架高6.4米。 ↑彼得保羅教堂 彼得保羅要塞內的彼得大帝銅像。魁梧的身軀頂著一個小腦袋的彼得大帝的銅像在夜幕下顯得怪誕詭異。沒有聽清楚導游是如何解說銅像頭小身體大的象徵意義,因為大家都蜂擁而上,爭先恐後地去摸彼得大帝的手指和膝蓋,理由竟然與國內老百姓的信仰一樣,也是摸了彼得大帝的手和膝蓋就能治愈自身的病痛。彼得大帝的手指和膝蓋被摸得鋥光瓦亮,我想,國人的貢獻肯定最大的吧。
彼得大帝是一代雄主,為使俄羅期建立起強大的海軍,青年時彼得大帝曾喬裝成普通人到 荷蘭 學習造船的技巧,到 英國 學習航海技術。1698年夏彼得一世從 維也納 回國後,全面推行歐化改革。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對內實行改革,對外進行擴張,使俄國從一個封閉、落後的內陸國家躋身於 歐洲 強國之列。 ↑彼得保羅要塞 終於在兔子島上的商店前看到了一個兔子雕塑。 ↑彼得保羅要塞 二、十二月黨人廣場我們的行程安排太緊,聶導抓緊時間把我們帶到了為紀念發生在公元1825年的流血政變——十二月革命而命名的十二月黨人廣場上,參觀 聖彼得堡 的標誌性雕塑——彼得大帝騎馬雕像。銅像建於1766至1782年,高5米,重20噸,底座是一塊重400噸的花崗石,整個雕塑是目前世界上紀念性雕塑藝術最完美的作品之一。 ↑十二月黨人廣場 駿馬前腿騰空,彼得大帝意氣風發地坐在坐騎上,兩眼炯炯有神,目視前方,充滿信心,威嚴而自信。馬象徵著 俄羅斯 ,而馬匹踐踏著的蛇,代表著當時阻止彼得大帝改革維新的力量。
銅像底座的天然巨石,是當年在 芬蘭 被髮現,葉卡捷琳娜二世懸賞七千盧布,讓數百名農奴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巨石拖出沼澤之後,再用幾根底部挖有溝槽、裝有銅球的大木梁進行運輸。這塊巨石沿著一條專修的道路滑行了整整一年才拉到了 芬蘭 灣,最後用木排從水路運到了這個廣場。 ↑十二月黨人廣場 十二月黨人廣場左側的海軍司令部大樓。 ↑聖彼得堡 十二月黨人廣場後方則是著名的聖伊撒基耶夫大教堂。聖伊撒基耶夫大教堂被稱為世界四大圓頂教堂之一,也是 歐洲 最大的東正教堂 。教堂高約102 米,圓頂直徑達22 米,可以容納一萬多人同時禮拜。單穹頂外部鍍金就用了100公斤黃金,教堂自1858年建成後,一百多年來沒有重新鍍金,但穹頂依然光彩奪目。 ↑聖以撒大教堂 廣場右側的大樓(沒查到名字)。 聖彼得堡 不愧是彼得大帝建造的帝都,建築大多高大雄偉,莊重典雅,視覺衝擊強烈,沐風櫛雨二百餘年,卻愈見精神,毫無歲月滄桑,美人遲暮的氣象。 ↑聖彼得堡 廣場前方就是寬闊的涅瓦河。涅瓦河長74公里,28公里位於 聖彼得堡 的範圍內,平均寬度400至600米,最大寬度1200米,最大深度24米。以河水流量來計算,涅瓦河是 歐洲 的第三大河流(位於伏爾加河和多瑙河後),流入波羅的海 芬蘭 灣。 ↑涅瓦河 ↑涅瓦河 大街上漂亮的裝飾與美侖美煥的古典建築相映輝煌。 ↑聖彼得堡 彼得堡的初冬並不十分寒冷,夜色中彼得堡又這樣迷人,無奈時間已晚,只得入住酒店。這家酒店是五星級酒店,內外裝飾都古香古色,房間里的佈置優雅大氣,而且地理位置極好,距冬宮廣場僅有300米不到的距離,為我自由游逛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遺憾的是忘了翻譯成中文叫什麼名字了。 ↑聖彼得堡 ↑聖彼得堡 三、醉人的清晨自由行因為外出旅游的時間很有限,特別是跟團游,自由活動的時間很少,故我特別珍惜早晨團隊出發前的一段自由時間。早晨6點半我推開酒店門,才踏上街面,就被眼前的景像驚獃了,一夜的功夫,彼得堡已宛然琉璃世界,白茫茫積雪已然盈尺,我興奮地在尚無印跡的純凈的雪地上慎重地印上了第一個腳印,咯吱、咯吱踏著積雪興衝衝地朝著燈光最為燦爛的街區走了過去,真是意外之喜,這裡竟然就是冬宮廣場。
冬宮淡綠色的牆壁、白色圓柱和金色雕塑群,在燈光的照射和雪色的映襯下更絢麗多彩。 ↑冬宮廣場 凌晨的冬宮廣場一片靜穆,雪地上幾行腳印,幾道車轍,大片雪地潔凈無痕。 ↑冬宮廣場 ↑冬宮廣場 與冬宮相對的半圓形建築是1829年設計建成的舊參謀總部大樓。 ↑冬宮廣場 總參謀部凱旋門的拱門之上塑有駕馭戰馬戰車的勝利女神像,是為了紀念反抗拿破侖戰爭的勝利而塑造的。 ↑冬宮廣場 冬宮廣場的正中的 亞歷山大 紀念柱,也是為紀念1812年反抗拿破侖戰爭的勝利而建造,1839年建成。柱高47.5米,不用任何支撐,只靠自身重量屹立在基石上,它的尖頂上是一尊手持十字架的天使雕像。 ↑冬宮廣場 戀戀不捨地離開東宮廣場,沿冬宮旁道路朝涅瓦河邊一路走去,心情很是興奮,冬季的 聖彼得堡 ,8點半之前整個城市都籠罩在璀璨的燈火中,又適逢下雪,美艷不可方物。雖然我不能說出這些建築物和雕塑的名稱和故事,但只沉浸其中,就已十分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