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首】中歐日記 童話的布拉格 巴洛克的維也納
最後一站, 維也納 , 奧地利 的首都
如今的 中歐 算不上是國際舞臺上最活躍的角色,但曾經,不止一次,成為世界的焦點 早在近兩千年前的 羅馬 時期, 維也納 就是抗擊東方蠻夷的前哨站(當時還是邊疆小鎮)
儘管 羅馬 人看得再準也不可能預測一千多年後的事,但事實就是,一千五百年後,伊斯蘭勢力在 歐洲 戰場上走得最遠的就是打到 維也納 。 很多人都去過 土耳其 了, 伊斯坦布爾 大巴扎和金角灣之間的 蘇萊曼 清真寺還記得吧,葬著奧斯曼巔峰時期的 蘇萊曼 大帝,一個親自率軍打下不少基督教重鎮的狠角色,和後人分別在16,17世紀兩次打到 維也納 。奧斯曼帝國別的不說,最早古 羅馬 一分為二,西 羅馬 5世紀就亡了,首都在 伊斯坦布爾 的東 羅馬 作為“名義上最正統”的 羅馬 帝國又延續了上千年最後還是被奧斯曼滅了。所以奧斯曼作為“ 羅馬 帝國/基督帝國毀滅者”的後代,進一步伸向 歐洲 腹地時, 歐洲 人也不能淡定了,多國聯合起來在 維也納 抵擋了入侵,所以 維也納 保衛的不只是國土,更是整個基督世界的信仰。 再來看 歐洲 這邊,縱觀歷史,古 羅馬 的地位確實是一種不可超越的存在,即使國亡了,名號還是響的,不響也得響,不然就沒得響,尤其是在 歐洲 世界觀里,很多國家可能互不相服,但都挺尊崇曾經的 羅馬 名號,所以樂於標榜自己是真宗接班人以提高地位。5世紀西 羅馬 亡國後,中西 歐洲 混戰,直到紅桃K的原型法蘭克國王查理曼(大帝)把中 西歐 統一,才產生了一個“ 歐洲 ”的概念(所以有稱其“ 歐洲 之父”) 當時比較能服眾的稱帝方式還是得讓 羅馬 教皇加冕,所以儘管從種族和文化上講查理曼都不 羅馬 ,但在公元800年查理曼成了新的 羅馬 皇帝。尷尬的是這時候東 羅馬 帝國還在的呢,為了在他們互不認可的較勁中勝出一籌,這個更新的 羅馬 帝國,後來又追了一個“神聖”名號,即神聖 羅馬 帝國。如果你們不會跳戲到FF7的話,我後面就簡稱神羅了。在神羅里執位時間最長,也是 歐洲 統治地域最廣的是哈布斯堡家族,而 維也納 則是哈布斯堡家族最後的腹地。在 維也納 的大部分景點都和神羅或者哈布斯堡有聯繫 前面提到過的 維也納 主教堂 聖斯蒂芬 大教堂,一座哥特式的典範
12世紀所建,有了這座鎮店之寶後, 維也納 才開始被稱為一座城市
就像在 俄羅斯 ,彼得要塞的修建象徵著 聖彼得堡 的建城, 聖斯蒂芬 教堂的落成也標志著 維也納 的蛻變
教堂里掛著一頂大鐘,就是把奧斯曼圍攻 維也納 戰敗後留下的300門大炮融掉製成的
首位哈布斯堡大公(Frederick III)就任神羅皇帝時,
在教堂聖壇上刻了他個人標誌性的謎語縮寫(他還在其他一些地方留了一樣的簽名)
“A.E.I.O.U.”
現在很多人看了可能要大笑,英語元音字母?
當時作者沒有透露內容,甚至都沒說是到底是拉丁還是德語
直到去世前才揭示 "Alles Erdreich Ist Österreich Untertan”
直譯過來是“All the world is subject to Austria”
或者說“全世界由 奧地利 主宰”
歐洲丈母娘 奧地利國母 特蕾莎然而 江山 再大也怕無後
始終得不到男性繼承人的神羅皇帝查理六世去世後
由23歲的女兒瑪麗亞特蕾莎繼位
奧地利 的貴族只知道她是一個會打牌,會跳舞,還長得挺漂亮的年輕女子 但在父親去世,周邊勢力趁火打劫時,特蕾莎去 匈牙利 成功 搬了救兵
懂得用人,包括任用非貴族的優秀人才
對軍隊進行集權化,重組優化財政
推行全民教育,開展漸進式改革
使古老的哈布斯堡王朝重現並煥發了活力
奠定了 奧地利 大公國成為現代國家 奧地利 帝國的基礎
因此被 奧地利 人稱為“國母”
而特蕾莎最不同於其他明君的是,她試圖用聯姻取代征戰,來擴大家族的影響力
與丈夫生育了16個子女,並精心安排他們聯姻
所以有,“讓其他人去打仗, 奧地利 只要快樂地結婚就好”
(儘管最後大多不怎麼happy ending) 如果沒記錯的話,在 維也納 ,特蕾莎的雕塑是最高最華麗的
有關歷史人物的紀念品中,就數特蕾莎,莫扎特,和茜茜公主最多了 弗蘭茨約瑟夫與茜茜公主 ↑霍夫堡宮 ↑霍夫堡宮 ↑奧地利國家圖書館 ↑奧地利國家圖書館 特蕾莎的爹,神羅皇帝查理六世 ↑奧地利國家圖書館 霍夫 堡宮有一個對於游客來說很容易找迷路的地方
常列“世界最美圖書館”榜單的 霍夫 圖書館(又帝國圖書館),如今改為 奧地利 國立圖書館
有一種說法是, 霍夫 堡宮可以不去,圖書館必須要去
不過同行的小伙伴剛聽到圖書館三個字,還發現要門票後,果斷放棄了,讓我一個人進去玩 ↑美泉宮 維也納 的 霍夫 堡宮,從13世紀起,直到一戰結束神羅滅亡,一直是哈布斯堡皇室的重要居所,如果按照 歐洲 流行的“夏宮”“冬宮”來分, 霍夫 堡宮屬於冬宮,而位於市郊的美泉宮及花園屬於夏宮,特蕾莎所建,在不能拍照的美泉宮中有一個媲美 凡爾賽 宮鏡廳的大房間,天花板上的巨型壁畫的中央,就畫著特蕾莎 ↑美泉宮 ↑美泉宮 ↑美泉宮 ↑美泉宮 美泉宮室內不讓拍照,但有免費中文語音導覽
如果你沒時間把游記末尾的三集BBC紀錄片看了,那麼至少可以在美泉宮仔細聽下語音導覽
其中有幾個地方印象特別深刻
悲情皇帝弗蘭茨·約瑟夫和他的悲劇妻子伊麗莎白·歐根妮,
後者更為人所知的名字是,茜茜公主 弗蘭茨約瑟夫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嫡系傳人,工作異常勤奮,睡很小很窄的行軍床。在美泉宮看到他的辦公室,很容易讓人想到那種兢兢業業的工作狂,沒有多餘的裝飾,顏色深而朴素,一切都是簡樸高效的樣子,如果不是親眼看到很難想象這是任何一個皇帝的工作環境。
而他的卧室居然也是很深的藍底色配大朵的銀色刺繡花紋,再加上深棕木傢具,簡直深深禁欲風,沉悶和拘禮,一點輕鬆浪漫的氛圍都沒有,大概也能從小過著無拘無束生活的茜茜,在被強行推入了與其性格極其不相符的古板沉悶的哈布斯堡宮廷生活後有多難以忍受
所以一邊盡職盡責,苦悶無趣,為了責任,天主教和君主制而活
另一邊狂野美麗 迷人又自戀,長髮及腰只取悅自己
更糟糕的是還有一個霸道的插手婆婆,覺得茜茜不夠成熟,禁止她帶自己的娃
既沒有一個有情調的老公,也不能撫養自己的娃,茜茜只剩美貌...
把自己的房間改成健身房,維持51釐米的腰圍... 維也納 的最中心,是一個小圈,跑著有軌電車
這條圈被稱為Ring, 中文應該是‘環城大道’,4公里長,60米寬,
街道兩側密集排布著 維也納 最核心的建築
非常推薦喜歡搶占票圈暴走小能手第一的同學去繞圈
這個小圈上曾經立著保衛內城的舊城牆
就是弗蘭茨約瑟夫下令拆除 奧地利 的國會大廈也是弗蘭茨約瑟夫時期建成
或許是為了更強調民主意義吧,是一座 希腊 風格為主的建築(還非常像 羅馬 威尼斯 廣場的那個打字機) 國會前巨大的雕塑是智慧與戰略之神, 雅典 娜 在 歐洲 常見的勒住馬的雕像,
盧浮宮的語音導覽里稱這是象徵著征服蠻夷
不過應該還有其他一些積極象徵意義
如今的 中歐 算不上是國際舞臺上最活躍的角色,但曾經,不止一次,成為世界的焦點 早在近兩千年前的 羅馬 時期, 維也納 就是抗擊東方蠻夷的前哨站(當時還是邊疆小鎮)
儘管 羅馬 人看得再準也不可能預測一千多年後的事,但事實就是,一千五百年後,伊斯蘭勢力在 歐洲 戰場上走得最遠的就是打到 維也納 。 很多人都去過 土耳其 了, 伊斯坦布爾 大巴扎和金角灣之間的 蘇萊曼 清真寺還記得吧,葬著奧斯曼巔峰時期的 蘇萊曼 大帝,一個親自率軍打下不少基督教重鎮的狠角色,和後人分別在16,17世紀兩次打到 維也納 。奧斯曼帝國別的不說,最早古 羅馬 一分為二,西 羅馬 5世紀就亡了,首都在 伊斯坦布爾 的東 羅馬 作為“名義上最正統”的 羅馬 帝國又延續了上千年最後還是被奧斯曼滅了。所以奧斯曼作為“ 羅馬 帝國/基督帝國毀滅者”的後代,進一步伸向 歐洲 腹地時, 歐洲 人也不能淡定了,多國聯合起來在 維也納 抵擋了入侵,所以 維也納 保衛的不只是國土,更是整個基督世界的信仰。 再來看 歐洲 這邊,縱觀歷史,古 羅馬 的地位確實是一種不可超越的存在,即使國亡了,名號還是響的,不響也得響,不然就沒得響,尤其是在 歐洲 世界觀里,很多國家可能互不相服,但都挺尊崇曾經的 羅馬 名號,所以樂於標榜自己是真宗接班人以提高地位。5世紀西 羅馬 亡國後,中西 歐洲 混戰,直到紅桃K的原型法蘭克國王查理曼(大帝)把中 西歐 統一,才產生了一個“ 歐洲 ”的概念(所以有稱其“ 歐洲 之父”) 當時比較能服眾的稱帝方式還是得讓 羅馬 教皇加冕,所以儘管從種族和文化上講查理曼都不 羅馬 ,但在公元800年查理曼成了新的 羅馬 皇帝。尷尬的是這時候東 羅馬 帝國還在的呢,為了在他們互不認可的較勁中勝出一籌,這個更新的 羅馬 帝國,後來又追了一個“神聖”名號,即神聖 羅馬 帝國。如果你們不會跳戲到FF7的話,我後面就簡稱神羅了。在神羅里執位時間最長,也是 歐洲 統治地域最廣的是哈布斯堡家族,而 維也納 則是哈布斯堡家族最後的腹地。在 維也納 的大部分景點都和神羅或者哈布斯堡有聯繫 前面提到過的 維也納 主教堂 聖斯蒂芬 大教堂,一座哥特式的典範
12世紀所建,有了這座鎮店之寶後, 維也納 才開始被稱為一座城市
就像在 俄羅斯 ,彼得要塞的修建象徵著 聖彼得堡 的建城, 聖斯蒂芬 教堂的落成也標志著 維也納 的蛻變
教堂里掛著一頂大鐘,就是把奧斯曼圍攻 維也納 戰敗後留下的300門大炮融掉製成的
首位哈布斯堡大公(Frederick III)就任神羅皇帝時,
在教堂聖壇上刻了他個人標誌性的謎語縮寫(他還在其他一些地方留了一樣的簽名)
“A.E.I.O.U.”
現在很多人看了可能要大笑,英語元音字母?
當時作者沒有透露內容,甚至都沒說是到底是拉丁還是德語
直到去世前才揭示 "Alles Erdreich Ist Österreich Untertan”
直譯過來是“All the world is subject to Austria”
或者說“全世界由 奧地利 主宰”
歐洲丈母娘 奧地利國母 特蕾莎然而 江山 再大也怕無後
始終得不到男性繼承人的神羅皇帝查理六世去世後
由23歲的女兒瑪麗亞特蕾莎繼位
奧地利 的貴族只知道她是一個會打牌,會跳舞,還長得挺漂亮的年輕女子 但在父親去世,周邊勢力趁火打劫時,特蕾莎去 匈牙利 成功 搬了救兵
懂得用人,包括任用非貴族的優秀人才
對軍隊進行集權化,重組優化財政
推行全民教育,開展漸進式改革
使古老的哈布斯堡王朝重現並煥發了活力
奠定了 奧地利 大公國成為現代國家 奧地利 帝國的基礎
因此被 奧地利 人稱為“國母”
而特蕾莎最不同於其他明君的是,她試圖用聯姻取代征戰,來擴大家族的影響力
與丈夫生育了16個子女,並精心安排他們聯姻
所以有,“讓其他人去打仗, 奧地利 只要快樂地結婚就好”
(儘管最後大多不怎麼happy ending) 如果沒記錯的話,在 維也納 ,特蕾莎的雕塑是最高最華麗的
有關歷史人物的紀念品中,就數特蕾莎,莫扎特,和茜茜公主最多了 弗蘭茨約瑟夫與茜茜公主 ↑霍夫堡宮 ↑霍夫堡宮 ↑奧地利國家圖書館 ↑奧地利國家圖書館 特蕾莎的爹,神羅皇帝查理六世 ↑奧地利國家圖書館 霍夫 堡宮有一個對於游客來說很容易找迷路的地方
常列“世界最美圖書館”榜單的 霍夫 圖書館(又帝國圖書館),如今改為 奧地利 國立圖書館
有一種說法是, 霍夫 堡宮可以不去,圖書館必須要去
不過同行的小伙伴剛聽到圖書館三個字,還發現要門票後,果斷放棄了,讓我一個人進去玩 ↑美泉宮 維也納 的 霍夫 堡宮,從13世紀起,直到一戰結束神羅滅亡,一直是哈布斯堡皇室的重要居所,如果按照 歐洲 流行的“夏宮”“冬宮”來分, 霍夫 堡宮屬於冬宮,而位於市郊的美泉宮及花園屬於夏宮,特蕾莎所建,在不能拍照的美泉宮中有一個媲美 凡爾賽 宮鏡廳的大房間,天花板上的巨型壁畫的中央,就畫著特蕾莎 ↑美泉宮 ↑美泉宮 ↑美泉宮 ↑美泉宮 美泉宮室內不讓拍照,但有免費中文語音導覽
如果你沒時間把游記末尾的三集BBC紀錄片看了,那麼至少可以在美泉宮仔細聽下語音導覽
其中有幾個地方印象特別深刻
悲情皇帝弗蘭茨·約瑟夫和他的悲劇妻子伊麗莎白·歐根妮,
後者更為人所知的名字是,茜茜公主 弗蘭茨約瑟夫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嫡系傳人,工作異常勤奮,睡很小很窄的行軍床。在美泉宮看到他的辦公室,很容易讓人想到那種兢兢業業的工作狂,沒有多餘的裝飾,顏色深而朴素,一切都是簡樸高效的樣子,如果不是親眼看到很難想象這是任何一個皇帝的工作環境。
而他的卧室居然也是很深的藍底色配大朵的銀色刺繡花紋,再加上深棕木傢具,簡直深深禁欲風,沉悶和拘禮,一點輕鬆浪漫的氛圍都沒有,大概也能從小過著無拘無束生活的茜茜,在被強行推入了與其性格極其不相符的古板沉悶的哈布斯堡宮廷生活後有多難以忍受
所以一邊盡職盡責,苦悶無趣,為了責任,天主教和君主制而活
另一邊狂野美麗 迷人又自戀,長髮及腰只取悅自己
更糟糕的是還有一個霸道的插手婆婆,覺得茜茜不夠成熟,禁止她帶自己的娃
既沒有一個有情調的老公,也不能撫養自己的娃,茜茜只剩美貌...
把自己的房間改成健身房,維持51釐米的腰圍... 維也納 的最中心,是一個小圈,跑著有軌電車
這條圈被稱為Ring, 中文應該是‘環城大道’,4公里長,60米寬,
街道兩側密集排布著 維也納 最核心的建築
非常推薦喜歡搶占票圈暴走小能手第一的同學去繞圈
這個小圈上曾經立著保衛內城的舊城牆
就是弗蘭茨約瑟夫下令拆除 奧地利 的國會大廈也是弗蘭茨約瑟夫時期建成
或許是為了更強調民主意義吧,是一座 希腊 風格為主的建築(還非常像 羅馬 威尼斯 廣場的那個打字機) 國會前巨大的雕塑是智慧與戰略之神, 雅典 娜 在 歐洲 常見的勒住馬的雕像,
盧浮宮的語音導覽里稱這是象徵著征服蠻夷
不過應該還有其他一些積極象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