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德崗,恍如隔世的再相遇
去 尼泊爾 旅行,一定要去 巴德崗 。
巴德崗 匆匆路過的學童 “ 巴德崗 也被稱為巴克塔普爾;在 尼泊爾 語中意為“稻米之城”或“虔誠者之城”。在公元12世紀由安南達.馬拉國王正式興建的。作為好幾個世紀前的 加德滿都 谷首府, 巴德崗 到處流露著神聖和歲月的痕跡。”它天生有一種古城的獨特厚重,一磚一瓦都有故事。那些雄偉的宮殿和廟宇里供奉的各種神像,那些雕刻工藝細膩完美的雕像,以及那些在古城中從容曬著太陽的人淡定從容”
地震後的 巴德崗 並沒有影響當地人的生活,跟往昔並無區別。 巴德崗 很安靜,它的安靜是那種經歷了盛世變遷沉澱下來的,閱盡滄桑,淡而處之,處處透著時間的沉澱的痕跡,令人過目難忘。難怪經常看到很多游記都寫過這句話:“就是整個 尼泊爾 都不在了,只要還有 巴德崗 ,就值得你飛越半個地球來看它。”這說法浪漫而令人心動,有的時候會覺得在 巴德崗 ,哪怕就只是不帶相機,不看攻略。就僅僅到處走走看看,也能自得其所。 逛累了躺下來休息也是一種融入當地生活的方式。 巴德崗 在 尼泊爾 首都 加德滿都 西南方向,距離 加德滿都 大約13公里左右,距離雖並不遙遠,但因為 尼泊爾 擁擠無序的交通,所以即使打的過去,也要45分鐘左右。我們是一早從泰米爾地區的 鳳凰 飯店打車過去,與司機談好往返價格1300盧比,司機等候我們。我們到達 巴登 崗時間大約九點左右。來到大門口一剎那,印象中和我幾年前的差別並不是很大。只是當我邁步走進裡面之後,才發現兩年前的地震對這裡的破壞是巨大的。很多的建築依靠著木樁支撐著搖搖欲墜。
地震對很多建築都造成了不可修複的損壞 巴德崗 的門票對持有 中國 護照的游客一直都有較大優惠,只要有 中國 護照,門票才500尼幣。而其他國家的游客卻要1500尼幣。這點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作為 中國 人的優越感,也充分顯示 尼泊爾 人民與 中國 的深厚的友好關係。老溫夫婦和媛媛是第一次來 巴德崗 ,所以這裡的一磚一瓦,一街一房,一神一獸都對他們充滿了無限的吸引和好奇。老溫對 巴德崗 的建築和廟宇深深著迷。
老溫對這裡的一切都為止著迷。相機拍了大量的素材 這裡的看到的每個 巴德崗 人身上有種天生的良好素養。他們不會對闖入自己世界的陌生面孔有什麼特別好奇,更不會因此覺得擾亂了自己的生活。也沒有人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座千年古城有什麼不同,你如果願意和他們交流,他們也很樂意跟你聊天,即使都彼此說著答非所問的蹩腳英語,但也不影響彼此之間的開心。正是這些平平淡淡。使我們行走在這裡覺得分外自在,因為在這裡我們那麼自然地與環境交融在一起。並不覺得我們是外來的過客。
氣定神閑的 尼泊爾 人,對於他們生活就是應該這樣的悠閑 我就喜歡這樣的 巴德崗 ,即使地震了,但 巴德崗 的靈魂還在
我順著小路漸行漸遠,逐漸的遠離了廣場中心。走到了一個小橋之上,小橋的對岸有一座涼亭一樣的廟宇。有股緲緲的青煙冉冉上升。周圍三三兩兩的坐著幾個人。我走進一看原來燒的竟然是一具屍體。死亡在大部分的民族和國家看來都是件極具悲傷的事情,而在這裡信奉的大部分是 印度 教,和藏傳佛教的天葬儀式一樣,他們相信火葬後死者的靈魂便可獲得解脫。死者在熊熊烈火中涅槃,升騰的青煙帶著逝者的離去,現場並沒有親人的哭泣,每個人眼神流露出來的是對死亡的淡然。這種平靜安詳的對於死亡的淡然和我們國家平常看到的哀傷悲痛哭天喊地形成鮮明的對比。也讓我再次感覺到了宗教和信仰傳遞給人們的巨大的精神力量的指引。
在任何地方笑容都是最好的打開心扉的鑰匙 我順著小路繼續前行,突然一首熟悉的童聲用英語合唱的“兩隻老虎”的旋律傳到我的耳朵,原來我走到了一個小學的門口,隔著低矮的圍牆我探頭裡望,才發現院子里孩子們穿著整齊的禮服在老師帶領下唱著歌。孩子們發現了我的偷窺,但是似乎對我的突然出現已經習以為 常熟 視無睹,照樣認真嚴謹的將這首歌唱完。
路上偶遇上學的當地學生 尼泊爾 是一個重視教育的國家,雖然整個國家都很貧窮,但貧窮並沒有改變人們對知識的渴望。國家實行學齡前教育和10年義務教育,幾乎所有的學校都實行的西方式的前衛教學方式,無論城市還是鄉村,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的設施雖然不見得都非常華麗但都非常齊全。國家規定適齡兒童必須接受學校教育,有條件的家庭一般會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讀書,因為私立學校的教育質量和英語水平比較高,從這一點看出,家長對教育重要性的意識也是非常走在世界前端的。“再窮不能窮了教育,再苦不能苦了學生”,這句話,在 尼泊爾 , 尼泊爾 人民是真的做到了。而且據我瞭解,世界很多志願者也會經常去 尼泊爾 學校進行支教,包括很多的 中國 志願者。他們都會在當地進行時間長短不同的支教活動。所以當媛媛在廣場和一個十歲小女孩聊天的時候,小女孩竟然可以用流利的英語進行交流。而且當地孩子對知識的渴求也是強烈的,因為小女孩最後讓媛媛給她買個學習用的筆,而不是其它孩子都喜歡的玩具。
這個女孩最後要我們送了她一支筆
很快到了和司機約定的時間,幾個小時的匆匆一掠是根本不夠深入的瞭解 巴德崗 的。以至於老溫夫婦最後想到 巴德崗 的博物館看看都沒有時間。依稀記得幾年前的下午和雯雯他們一起來 巴德崗 的時候也是這樣匆匆而來匆匆而去,即使我們有很多的理由想停下來深入的融入到當地生活細細品味。但是每次旅行時計劃好的時間又總是讓我們無能為力。似乎每次旅行都是想用最短的時間走更多的地方纔是最大的收穫。其實讓自己慢下來在一個地方慢慢的體會當地的生活,去感受一種腳步放慢的生活何嘗不是一種心靈的旅行呢。
即使他們看不懂圖案所代表的含義,但還是被細膩的工藝所吸引 我們路過一座又一座車水馬龍的城市,遇見一個又一個素昧平生的陌生人,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風景,有些人還沒來得及深入瞭解,就會在旅途的告別中消失了。但生命好像就是這樣吧,總是在我們不經意間錯過很多的東西。也許我們錯過的是一個似曾相識的陌生人,也許是一份刻骨銘心的愛情。或者是一個極具魅力的小城。
巴德崗 就是這樣讓人愜意的放鬆又不舍離去 使來去匆匆,但不同的時間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都會給自己不同的感知。每個人都有自己旅行的意義,而我只是想在路上不用帶著面具,不用虛偽,不用冷漠和一個相同的你一起行走,一起吃飯。一起談天論地,一起放肆大笑。 未來的某一深夜,當我站在一座城市的最高處,看喧囂盡褪,華燈溢彩,車流不息;看夜色里流淌的憂傷,不是某個人的傷痕纍纍,是一座城市在繁華與落寞中掙扎出的迷離淚眼。盯著萬家燈火里的一豆華光,無關心緒,只是漠然外散的心思裡面,懷念在 巴德崗 的驚鴻一瞥下的偶遇。 掃一掃,關註我,帶給你更多精彩旅行分享
巴德崗 匆匆路過的學童 “ 巴德崗 也被稱為巴克塔普爾;在 尼泊爾 語中意為“稻米之城”或“虔誠者之城”。在公元12世紀由安南達.馬拉國王正式興建的。作為好幾個世紀前的 加德滿都 谷首府, 巴德崗 到處流露著神聖和歲月的痕跡。”它天生有一種古城的獨特厚重,一磚一瓦都有故事。那些雄偉的宮殿和廟宇里供奉的各種神像,那些雕刻工藝細膩完美的雕像,以及那些在古城中從容曬著太陽的人淡定從容”
地震後的 巴德崗 並沒有影響當地人的生活,跟往昔並無區別。 巴德崗 很安靜,它的安靜是那種經歷了盛世變遷沉澱下來的,閱盡滄桑,淡而處之,處處透著時間的沉澱的痕跡,令人過目難忘。難怪經常看到很多游記都寫過這句話:“就是整個 尼泊爾 都不在了,只要還有 巴德崗 ,就值得你飛越半個地球來看它。”這說法浪漫而令人心動,有的時候會覺得在 巴德崗 ,哪怕就只是不帶相機,不看攻略。就僅僅到處走走看看,也能自得其所。 逛累了躺下來休息也是一種融入當地生活的方式。 巴德崗 在 尼泊爾 首都 加德滿都 西南方向,距離 加德滿都 大約13公里左右,距離雖並不遙遠,但因為 尼泊爾 擁擠無序的交通,所以即使打的過去,也要45分鐘左右。我們是一早從泰米爾地區的 鳳凰 飯店打車過去,與司機談好往返價格1300盧比,司機等候我們。我們到達 巴登 崗時間大約九點左右。來到大門口一剎那,印象中和我幾年前的差別並不是很大。只是當我邁步走進裡面之後,才發現兩年前的地震對這裡的破壞是巨大的。很多的建築依靠著木樁支撐著搖搖欲墜。
地震對很多建築都造成了不可修複的損壞 巴德崗 的門票對持有 中國 護照的游客一直都有較大優惠,只要有 中國 護照,門票才500尼幣。而其他國家的游客卻要1500尼幣。這點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作為 中國 人的優越感,也充分顯示 尼泊爾 人民與 中國 的深厚的友好關係。老溫夫婦和媛媛是第一次來 巴德崗 ,所以這裡的一磚一瓦,一街一房,一神一獸都對他們充滿了無限的吸引和好奇。老溫對 巴德崗 的建築和廟宇深深著迷。
老溫對這裡的一切都為止著迷。相機拍了大量的素材 這裡的看到的每個 巴德崗 人身上有種天生的良好素養。他們不會對闖入自己世界的陌生面孔有什麼特別好奇,更不會因此覺得擾亂了自己的生活。也沒有人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座千年古城有什麼不同,你如果願意和他們交流,他們也很樂意跟你聊天,即使都彼此說著答非所問的蹩腳英語,但也不影響彼此之間的開心。正是這些平平淡淡。使我們行走在這裡覺得分外自在,因為在這裡我們那麼自然地與環境交融在一起。並不覺得我們是外來的過客。
氣定神閑的 尼泊爾 人,對於他們生活就是應該這樣的悠閑 我就喜歡這樣的 巴德崗 ,即使地震了,但 巴德崗 的靈魂還在
我順著小路漸行漸遠,逐漸的遠離了廣場中心。走到了一個小橋之上,小橋的對岸有一座涼亭一樣的廟宇。有股緲緲的青煙冉冉上升。周圍三三兩兩的坐著幾個人。我走進一看原來燒的竟然是一具屍體。死亡在大部分的民族和國家看來都是件極具悲傷的事情,而在這裡信奉的大部分是 印度 教,和藏傳佛教的天葬儀式一樣,他們相信火葬後死者的靈魂便可獲得解脫。死者在熊熊烈火中涅槃,升騰的青煙帶著逝者的離去,現場並沒有親人的哭泣,每個人眼神流露出來的是對死亡的淡然。這種平靜安詳的對於死亡的淡然和我們國家平常看到的哀傷悲痛哭天喊地形成鮮明的對比。也讓我再次感覺到了宗教和信仰傳遞給人們的巨大的精神力量的指引。
在任何地方笑容都是最好的打開心扉的鑰匙 我順著小路繼續前行,突然一首熟悉的童聲用英語合唱的“兩隻老虎”的旋律傳到我的耳朵,原來我走到了一個小學的門口,隔著低矮的圍牆我探頭裡望,才發現院子里孩子們穿著整齊的禮服在老師帶領下唱著歌。孩子們發現了我的偷窺,但是似乎對我的突然出現已經習以為 常熟 視無睹,照樣認真嚴謹的將這首歌唱完。
路上偶遇上學的當地學生 尼泊爾 是一個重視教育的國家,雖然整個國家都很貧窮,但貧窮並沒有改變人們對知識的渴望。國家實行學齡前教育和10年義務教育,幾乎所有的學校都實行的西方式的前衛教學方式,無論城市還是鄉村,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的設施雖然不見得都非常華麗但都非常齊全。國家規定適齡兒童必須接受學校教育,有條件的家庭一般會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讀書,因為私立學校的教育質量和英語水平比較高,從這一點看出,家長對教育重要性的意識也是非常走在世界前端的。“再窮不能窮了教育,再苦不能苦了學生”,這句話,在 尼泊爾 , 尼泊爾 人民是真的做到了。而且據我瞭解,世界很多志願者也會經常去 尼泊爾 學校進行支教,包括很多的 中國 志願者。他們都會在當地進行時間長短不同的支教活動。所以當媛媛在廣場和一個十歲小女孩聊天的時候,小女孩竟然可以用流利的英語進行交流。而且當地孩子對知識的渴求也是強烈的,因為小女孩最後讓媛媛給她買個學習用的筆,而不是其它孩子都喜歡的玩具。
這個女孩最後要我們送了她一支筆
很快到了和司機約定的時間,幾個小時的匆匆一掠是根本不夠深入的瞭解 巴德崗 的。以至於老溫夫婦最後想到 巴德崗 的博物館看看都沒有時間。依稀記得幾年前的下午和雯雯他們一起來 巴德崗 的時候也是這樣匆匆而來匆匆而去,即使我們有很多的理由想停下來深入的融入到當地生活細細品味。但是每次旅行時計劃好的時間又總是讓我們無能為力。似乎每次旅行都是想用最短的時間走更多的地方纔是最大的收穫。其實讓自己慢下來在一個地方慢慢的體會當地的生活,去感受一種腳步放慢的生活何嘗不是一種心靈的旅行呢。
即使他們看不懂圖案所代表的含義,但還是被細膩的工藝所吸引 我們路過一座又一座車水馬龍的城市,遇見一個又一個素昧平生的陌生人,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風景,有些人還沒來得及深入瞭解,就會在旅途的告別中消失了。但生命好像就是這樣吧,總是在我們不經意間錯過很多的東西。也許我們錯過的是一個似曾相識的陌生人,也許是一份刻骨銘心的愛情。或者是一個極具魅力的小城。
巴德崗 就是這樣讓人愜意的放鬆又不舍離去 使來去匆匆,但不同的時間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都會給自己不同的感知。每個人都有自己旅行的意義,而我只是想在路上不用帶著面具,不用虛偽,不用冷漠和一個相同的你一起行走,一起吃飯。一起談天論地,一起放肆大笑。 未來的某一深夜,當我站在一座城市的最高處,看喧囂盡褪,華燈溢彩,車流不息;看夜色里流淌的憂傷,不是某個人的傷痕纍纍,是一座城市在繁華與落寞中掙扎出的迷離淚眼。盯著萬家燈火里的一豆華光,無關心緒,只是漠然外散的心思裡面,懷念在 巴德崗 的驚鴻一瞥下的偶遇。 掃一掃,關註我,帶給你更多精彩旅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