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可泰王朝 | 在遺跡中尋找凝固的時光

我個人印象比較深刻的遺跡有如下幾個。
(1)帕楠寺(Wat Phra Non)
帕楠寺在靠近森林遺跡區南側入口的位置,規模比較大。我印象深刻的是遺跡的外部圍牆,是由一根根豎著的 石柱 併排組成的。

走到帕楠寺的北部,可以看到一座巨大的八角形佛塔,很有特色。

抱歉實在忘記了這座寺廟的中文名,也沒有在網上查到。
這座建於 素可泰 時期的寺廟曾有四種姿勢:走、坐、立、卧。不過如今只有站立姿勢的佛像還存留著。立佛高約10米,能看岀雙腿行走的姿態,所以被稱作Walking Buddha,十分壯觀。



這是一座被68只大象環繞的寺院,寺院的中央是錫蘭風格的佛塔,可惜頂部已經破損。我看了指示,游客是被允許爬到佛塔頂部的,考慮到文物的保護,這樣的安排似乎有些不妥。不過,環象寺位於 甘烹碧 古城的最高處,能夠在禁止令發佈前登上頂部,俯瞰整個森林遺跡區,也是不錯的體驗。

比較巧的是,在返程的時候,我們經過了寺院遺跡區,大概是天意吧,便進去匆匆看了一眼據說是 甘烹碧 標誌性建築的玉佛寺。不過體驗一般,與森林遺跡區相差甚遠。

歷史公園中遺跡的分佈比較密集,比較重要的有瑪哈泰寺(Wat Mahathat)、西沙瓦寺(Wat Si Sawai)、沙西寺(Wat Sa Si)、金池寺(Wat Trapang Thong)等。歷史公園的售票處提供有地圖,標示很清楚,摩托車和自行車允許進入。
第一站是瑪哈泰寺,剛到 素可泰 的時候,曾經在這裡領略過日落的魅力。早晨來訪,感覺比日落時差了許多。
第二站是位於公園南部的西沙瓦寺,這處遺跡有三座高棉風格的佛塔,十分引人註目。西沙瓦寺前面是一大片綠草坪,旁邊還有一條護城河,訪客寥寥,十分寧靜。


在 泰國 的土地上,遇到了一座高棉風格的 印度 教寺廟,也是蠻神奇的體驗。
三座佛塔都有內室,可以進入,我想了想還是算了。兩年前,我獨自造訪 大城 一座寺院的時候,曾經進入過一座佛塔的內室,看到了造型詭異的壁畫,遇到了鴿子飛出、蝙蝠盤旋,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陰影,還是不要造次了。
印象深刻的是,在 泰國 做過的幾處高棉時期的遺跡,都變成了鴿子的棲息地。鴿子在佛塔上飛起落下,“咕咕”“咕咕”的叫,有些詭異。佛塔上的娜迦雕像凶神惡煞,好在浩同學一直跟我安利2017年的一部流行泰劇《三面娜迦》,讓我對這位神明的恐懼感消散了不少。




稍稍寬慰自己,還是把這些感觸放在心中吧。
(八)博物館:學習時間我自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博物館控,蘭坎亨博物館(Ramkamhaeng National Museum)自然是在To-do-list之列。

蘭坎亨國家博物館的門票價格是150泰銖,博物館內收藏了 素可泰 及附近發掘的藝術品和古董,我們逛了大概有一個半小時。
個人覺得這家博物館主要有兩個看點。
其一是館中收藏的佛像。其實,這些佛像大都來自於我們此前曾到訪過的寺院遺跡,為了避免風化、侵蝕和偷盜,出於保護的原因才集中收藏於此。仔細看著一處處佛像的介紹,就作為重溫和複習吧。



另外,讓我很感興趣的是博物館二樓收藏的 泰國 瓷器。這些瓷器跟 中國 瓷器相比確實遜色很多,甚至不乏歪歪扭扭的——強迫症看起來特別不舒服,這是“燒殘”後才有的模樣麽?!
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館的花園也超漂亮,有顆 大樹 可以乘涼。我等待朋友的時候閑逛了一下,有幾處雕刻值得一看。


休整片刻,我們踏上了返回 曼谷 的路程。從 素可泰 到 彭世洛 ,從 彭世洛 到 曼谷 ,三天旅程中的某些瞬間在我的腦海裡不斷地跳動。
回到 曼谷 ,當天晚上和晨同學一起去Silom的夜市,熙熙攘攘的倒是很讓人懷念 素可泰 小城的安靜。
世界有多大?自己有多小?
雖然無法見證 素可泰 王朝昔日的盛世,但是幾百年後可以得以感知一二,也是幸運和滿足的。
畢竟,還有那麼多湮沒在歷史里的王朝和文明,甚至沒有給今天留下一磚半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