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大西北,最美在七月——2015年青海、祁連、敦煌、坎布拉七日大環線






月牙泉處於鳴沙山環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古稱沙井,又名藥泉,一度訛傳渥窪池,清代正名月牙泉。面積13.2畝,平均水深4.2米。水質甘冽,澄清如鏡。流沙與泉水之間僅數十米。但雖遇烈風而泉不被流沙所掩沒,地處戈壁而泉水不濁不涸。這種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獨特地貌,確為“天下奇觀”。







月牙泉最像初五的一彎新月,落在黃沙里。泉水清涼澄明,味美甘甜,在沙山的懷抱中嫻靜地躺了幾千年,雖常常受到狂風凶沙的襲擊,卻依然碧波蕩漾,水聲潺潺,是當之無愧的沙漠第一泉!
月牙泉,夢一般的謎,千百年來不為流沙而淹沒,不因乾旱而枯竭。在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在黑風黃沙中有此一水,在滿目荒涼中有此一景,深得天地之韻律,造化之神奇,令人神醉情馳。








晚上在鳴沙山下一條街內的農家樂住宿,老闆娘很熱情,並且有生第一年睡了下炕,在這裡插曲一下,由於沒有提前預定住宿,在攜程上訂到的又很不滿意,師傅幫我們找了農家樂,結果只剩一件炕房了,於是我們四個人要了大炕房,裡面還有一個上下鋪,本來打算讓兩位男士住上下鋪的,但一看,被子太薄了,所以晚上回來,算了,炕那麼大,就四口人睡太通鋪吧,我們家鐘sir,硬是讓我在炕中間放被子隔起來,我放了一條,鐘sir說,不行,太矮了,再加,然後又加,最後,炕中間堆了3條被子,活生生的三八線,鐘sir,你要這麼可愛嗎?笑死人了
在鳴沙山上,由於氣候太乾燥,然後我活生生的流鼻血了,風沙太大,紗巾圍在脖子上,回到旅店才發現,紗巾都被風沙吹跑了都不知道,我們問老闆娘,在這裡生活習慣嗎,老闆娘滿臉都是自豪的說,很習慣的。其實在哪裡,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日子,住在鳴沙山腳下,家家戶戶都是經營著客棧,養著駱駝,聽老闆娘說,他們家裡養的駱駝是與鳴沙山景區合作的,與景區進行七三分成,坐一次駱駝游客出100元,他們可以得70元,景區得30元,早期有的人家駱駝養的多,有好幾十頭,如今為了平衡各戶的居民,景區對後面開始養駱駝的數量進行了限制,我們住宿的老闆娘家養了4頭駱駝,在鳴沙山景區經營,一頭駱駝一年的收入大概都可以達到6-8萬,加上一年的客棧的收入,一年可以收入五六十萬,有的早期的駱駝多的,收入百萬不在話下。在曾經的印象中,總以為大 西北 是貧窮的,其實不是,至少靠著景區的人們不是,比起我們這些在 大城 市拼搏打拼的人們,每月拿著固定的微博的薪資,他們的生活真的要幸福的多。 第五條:雅丹魔鬼城、玉門關遺址 1、大自然的鬼斧傑作——敦煌阿丹魔鬼城據《辭海》解釋"雅丹--維吾爾語,原義為具有陡壁的土丘,是乾燥地區的一種風蝕地貌"。
敦煌 雅丹地貌距 玉門 關西 75公里處,東西長約25公里,南北寬約4--5公里, 敦煌 人俗稱魔鬼城,形象生動,惟妙惟肖,令世人瞠目。
世界許多著名建築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它的縮影, 北京 的天壇, 西藏 的佈達拉宮, 埃及 的金字塔,獅身人面像,草原上的 蒙古 包,大漠雄獅、孔雀開屏、絲路駱駝隊、艦隊遠航、群魚出海、中流砥柱......不可勝述。
置身其中,宛若進入了世界建築藝術博物館,讓人目不暇接,驚嘆不已,這些大自然的傑作,堪稱鬼斧神工,奇妙無比,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購買門票和景區交通車門票後,統一乘坐交通車進入 敦煌 雅丹魔鬼城景區,沿途大概停靠4個景點,且要求前三個景點游玩時間才10-15分鐘,第4個景點處,停靠半小時,在這裡可另外花錢租景區的越野車進入景區腹地。









肥航在這裡導航了一下,部分的雅丹地貌已經位於 新疆 的疆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