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大西北,最美在七月——2015年青海、祁連、敦煌、坎布拉七日大環線




關城始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從初建到築成一座完整的關隘,經歷了168年(1372-1539年)的時間,是明代長城沿線九鎮所轄千餘個關隘中最雄險的一座,至今保存完好。因地勢險要,建築雄偉而得有"天下雄關"、"連陲鎖陰"之稱。
嘉峪關 由內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線成重疊並守之勢,壁壘森嚴,與長城連為一體,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裡一城的軍事防禦體系。關城以內城為主,周長640米,面積2.5萬平方米,城高10.7米,以黃土夯築而成,西側以磚包牆,雄偉堅固。
今天的 嘉峪關 雖然經過修葺,仍可見當年雄險的邊關氣勢,登關樓遠眺,長城似游龍浮動於浩翰沙海,若斷若續,忽隱忽現。













對於它的雄險,著名長城專家羅哲文先生曾經有過生動的吟詠:" 嘉峪關 ,雄險畫皆難,墩堡遙遙相互望,長城道道連 關山 ,猿臂也難攀"。在一萬多華裡的明代長城線上,墩台無數,密如繁星,而 嘉峪關 長城第一墩與 河北 山海關 渤海之濱的"老龍頭"遙相呼應,共同構築起中華長城"龍"的首尾,成就了中華民族"龍"的美名。
如果說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豐碑,那麼長城第一墩就是這座豐碑崛起的地方。 長城第一墩的景點門票包含在天下第一雄關 嘉峪關 關城中(通票),在景點大門處單獨購買景區交通車(12元)進入,裡面設有 嘉峪關 的文化體驗中心,在裡面,看了詳細的宣傳片,才知道 嘉峪關 在歷史軍事防禦體系中曾經發揮了那麼不可磨滅的作用。
很多人說, 嘉峪關 關城和第一墩,都經過了修葺,都是翻新的,不值得來,可是,不來一趟,你又怎能去瞭解這麼多的歷史過往及變遷。




自唐至元,歷代留有不少佳作,其中第二十五窟中唐壁畫和第二窟、第三窟的《唐僧取經圖》,堪稱絕世珍品。
普通窟一般參觀7個左右,每人佩戴耳機,由專業導游講解,總共參觀時間約30-40分鐘,特窟需要另外購買門票:第2窟 100元/人, 第3窟 150元/人, 第4窟 100元/人, 第25窟 200元/人,我們去的時候第2窟和第4窟停止開放,我們購買了第25特窟,導游專門講解了一下。窟內都不能拍照, 榆林 窟的窟內壁畫軍保存的很為完整,顏色艷麗,大多為五代時期和元代的,第25號特窟為觀音無量圖,為中唐時期的作品,顏色艷麗,保存的也很為完整,內容描繪的是無限極樂世界的美好生活,另外,居然在上面看到了 上海 世博會的原始建築圖。仙人的智慧是無限的。
榆林 窟分為東崖和西崖,只有東崖對外開放,西崖由於洞窟的大門被太陽直射,所以很少進入,太陽光和溫度是對壁畫傷害最大的,所以西崖從來沒有開放過。
榆林 窟雖然為 敦煌 的姊妹窟,目前一直以研究為主,沒有特別的向外宣傳,只是有了游客就進行接待,所以 榆林 窟中的壁畫也比莫高窟中要保存的更為完整。








破城子位於通往 瓜州 鎖陽鎮,去往 榆林 窟的路途邊車子停靠路邊就可看見,離鎖陽鎮比較的近。
如果去到 榆林 窟後時間充裕,還可以鎖 陽城 遺址看看,曾經薛仁貴兵困鎖 陽城 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而傳說當地的特產鎖陽就是在那時候救了薛仁貴部隊的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