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大西北,最美在七月——2015年青海、祁連、敦煌、坎布拉七日大環線
↑卓爾山 ↑卓爾山 這次還帶了一個水晶球,可是整個行程,都是艷 陽高 照,水晶球聚熱太厲害,鐘sir將水晶球放在木柵欄上,不到一分鐘,木柵欄都開始冒煙了,趕緊拿走。
從水晶球中看到的牛心山,是不是更不一樣。 ↑卓爾山 ↑卓爾山 ↑卓爾山 ↑卓爾山 ↑卓爾山 ↑卓爾山 2、最美的色彩天堂——民樂扁都口在綿延起伏的 祁連山 脈中段,有一個貫通南北的峰口,它就是被古人稱為"大鬥拔谷"的險關要隘--扁都口。扁都口海拔3500多米, 南通 祁連 縣峨堡鎮,北達 甘肅 民樂 炒麵莊,地勢險要,山勢峻峨,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商族通行的重要 通道 之一, 中國 古代的 絲綢之路 南路便由此從 青海 入 甘肅 入西域。
扁都口自漢唐以來,一直是西部羌、匈奴、突劂、回紇、吐谷渾、吐蕃等民族相互聯繫和出入甘青之間的重要 通道 。東晉時期、僧人法顯由 靖遠 經 蘭州 、 西寧 ,穿越扁都到 張掖 。隋大業五年(公元 609年),隋煬帝西巡,於六月中旬進入扁都口,天氣突變,大雪紛飛,在暴風雪襲擊下,“士卒凍死大半”,隋煬帝的姐姐也凍死在這裡。
一九四九年九月中旬, 中國 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一部從 青海 進入扁都口,一夜疾馳,似天兵天將一般突然出現在炒麵莊的國民黨守軍面前,一舉解放了 民樂 而挺進 張掖 。
扁都口地處 民樂 ,目前由 民樂 縣所管轄。
民樂 縣歷史悠久,早在五千多年前,先輩們就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這裡曾以廣袤的天然牧場和險要的軍事重地聞名遐邇,文化底蘊非常深厚,是古 絲綢之路 上一顆璀璨明珠。西漢張騫出使西域,霍去病第一次遠征河西匈奴,東晉法顯西行求法,即經 民樂 ;大業五年(公元前609年),隋煬帝“西巡”途徑 民樂 ,並召開了舉世聞名的萬國會議;自漢至唐, 民樂 扁堵口一直是漢、羌、匈奴、突厥、吐蕃等民族互相聯繫的重要 通道 。
今天需要翻越 祁連山 ,途徑 民樂 ,達到 甘肅 ,從卓爾山到俄博鎮的路段為返程路段,到達 民樂 扁都口生態旅游區,需要大概行程3個多小時。
走進扁都口,這裡簡直就是色彩的天堂,連綿不盡的油菜花和青稞縱橫交錯,色彩斑斕的野花星星點點播撒在綠草之中,迎風搖曳,一座座村落淹沒在金黃的大地中, 即使是烏雲密佈的扁都口,也是如此的美不勝收。 ↑扁都口生態旅游區 ↑扁都口生態旅游區 ↑扁都口生態旅游區 ↑扁都口生態旅游區 ↑扁都口生態旅游區 離開扁都口,車子開往 民樂 縣城,227國道兩旁是連綿不盡的油菜花和青稞地,車子幾乎在油菜花海中穿行了1個多小時,這裡與 門源 相比,又是另一番不同的景象油菜花,如果時間充足,車子還可以開到村子中間或者找個至高點,登高遠眺,一定是大美風光盡收眼底。 ↑扁都口生態旅游區 ↑扁都口生態旅游區 ↑扁都口生態旅游區 ↑扁都口生態旅游區 鐘sir,你要不要這麼配合,看到這張照片,唯一想說的一句話是,那些犯二犯傻的時光終究會成為一段最美麗的回憶。 ↑扁都口生態旅游區 ↑扁都口生態旅游區 ↑扁都口生態旅游區 3、歷史的見證與沉澱——張掖大佛寺原定行程是從 民樂 扁都口直接趕到 張掖 七彩丹霞看日落的,但由於到達 張掖 後, 張掖 下著小雨,陳師傅說,可以明天早上去七彩丹霞,下雨的話景色不是特別的好,達到 張掖 後,可以去大佛寺看看,所以我們欣然接受了安排。
張掖 古稱“甘州”,從唐代安史之亂以後,一直是回鶻王廷——“牙帳”所在地,史稱甘州回鶻。大佛寺始建於西夏 永安 元年(1098年),原名迦葉如來寺,因寺內有巨大的卧佛像故名大佛寺,又名睡佛寺。
大佛寺景區是 絲綢之路 上的一處重要名勝古跡群,它又是歷史文化名城金 張掖 的標誌性建築。景區對外開放的景點有建於西夏的大佛寺、隋代的萬壽木塔、明代的彌陀千佛塔、鐘鼓樓以及名揚 西北 的清代 山西 會館。大佛殿面闊九間(48.3米),進深七間(24.5米),高20.2米,二層,重檐歇山頂。 ↑張掖大佛寺 ↑張掖大佛寺 ↑張掖大佛寺 ↑張掖大佛寺 ↑張掖大佛寺 卧佛所在的大殿。殿內有彩繪泥塑31具,為西夏遺物。其中卧佛長34.5米,為 中國 現存最大的室內卧佛像,也就是佛祖釋迦牟尼的涅磐像。他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壇之上,佛身長34.5米,肩寬7.5米,耳朵約4米,腳長5.2米,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個人,耳朵上能容八個人併排而坐,簡單的說就是大佛正面是佛像,裡面是空心,都是建的房間,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殿內不能拍照,這是西夏的作品,歷史久遠啊,導游說,在文革時候,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但是在大佛的肚子里,有很多的經書,沒有被髮現。
民間傳說,大佛寺建成之後,篤信佛教的西夏皇太后梁氏常到寺內朝拜、居住,在此設道場,大作齋會。又傳說 蒙古 別吉太后住在大佛寺,生下大元帝國的開國君主——元始祖忽必烈。別吉太后死後,靈柩也停殯在大佛寺。這些傳聞,不見經傳,是真是假,至今是謎。 ↑張掖大佛寺 ↑張掖大佛寺 ↑張掖大佛寺 ↑張掖大佛寺 ↑張掖大佛寺 第三天:張掖七彩丹霞、嘉峪關關城 1、大自然的七彩神話——七彩丹霞,冠絕天下張掖 丹霞地質公園地處 祁連山 北麓,位於 臨澤 縣城以南30公里,距 張掖 市40公里,是 中國 丹霞地貌發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豐富的地區之-。海拔高度在2000米至3800米之間,東西長約40千米,南北寬約5~10千米的地方,數以千計的懸崖山巒全部呈現出鮮艷的丹絕色和紅褐色,相互映襯各顯其神,展示出"色如渥丹,燦若明霞"的奇妙風采的丹霞地貌。當地少數民族把這種奇特的山景稱為"阿蘭拉格達"(意為紅色的山)。
2005年11月由 中國 地理雜誌社與全國34家媒體聯合舉辦的" 中國 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中,當選為" 中國 最美的七大丹霞"之-。
薑文執導的電影《太陽照常升起》、張藝謀的《三槍拍案驚奇》、錢雁秋編導的電視連續劇《神探狄仁傑(第三部)》等影片均把該景區作為外景拍攝地。 今天早上4點半就起床,收拾行李,5點出發趕 臨澤 縣七彩丹霞看日出,我們是從靠近四號觀景台的大門進入的,四號觀景台也是看日出的最美的景點,也就是刀山火海景區,這裡的丹霞地貌色彩最為豐富和艷麗。
景區早上6點開始賣票,乘坐景區交通車進入,直達四號觀景台。
張掖 七彩丹霞景區共有兩個入口,公園西入口和公園東入口,東入口靠近四號觀景台,西入口靠近一號觀景台。景區內共有四個觀景台,乘坐景區交通車可分別到達相應的觀景台停車場,然後步行到各個景點。其中一號、二號觀景台的地勢最高,均需要爬上去,事業較為開闊,游覽的時間也是比較的長。七彩屏處景點為三號觀景台,游覽時間會相對的短點。
到達四號觀景台,太陽還未出來,但小小的觀景臺上面,已經佈滿了各種長槍短炮,哪裡還有空位子,並且雲層也是非常的厚,等了一個多小時,太陽就露出了那麼3分鐘,一會兒又被雲層遮住了。
從水晶球中看到的牛心山,是不是更不一樣。 ↑卓爾山 ↑卓爾山 ↑卓爾山 ↑卓爾山 ↑卓爾山 ↑卓爾山 2、最美的色彩天堂——民樂扁都口在綿延起伏的 祁連山 脈中段,有一個貫通南北的峰口,它就是被古人稱為"大鬥拔谷"的險關要隘--扁都口。扁都口海拔3500多米, 南通 祁連 縣峨堡鎮,北達 甘肅 民樂 炒麵莊,地勢險要,山勢峻峨,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商族通行的重要 通道 之一, 中國 古代的 絲綢之路 南路便由此從 青海 入 甘肅 入西域。
扁都口自漢唐以來,一直是西部羌、匈奴、突劂、回紇、吐谷渾、吐蕃等民族相互聯繫和出入甘青之間的重要 通道 。東晉時期、僧人法顯由 靖遠 經 蘭州 、 西寧 ,穿越扁都到 張掖 。隋大業五年(公元 609年),隋煬帝西巡,於六月中旬進入扁都口,天氣突變,大雪紛飛,在暴風雪襲擊下,“士卒凍死大半”,隋煬帝的姐姐也凍死在這裡。
一九四九年九月中旬, 中國 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一部從 青海 進入扁都口,一夜疾馳,似天兵天將一般突然出現在炒麵莊的國民黨守軍面前,一舉解放了 民樂 而挺進 張掖 。
扁都口地處 民樂 ,目前由 民樂 縣所管轄。
民樂 縣歷史悠久,早在五千多年前,先輩們就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這裡曾以廣袤的天然牧場和險要的軍事重地聞名遐邇,文化底蘊非常深厚,是古 絲綢之路 上一顆璀璨明珠。西漢張騫出使西域,霍去病第一次遠征河西匈奴,東晉法顯西行求法,即經 民樂 ;大業五年(公元前609年),隋煬帝“西巡”途徑 民樂 ,並召開了舉世聞名的萬國會議;自漢至唐, 民樂 扁堵口一直是漢、羌、匈奴、突厥、吐蕃等民族互相聯繫的重要 通道 。
今天需要翻越 祁連山 ,途徑 民樂 ,達到 甘肅 ,從卓爾山到俄博鎮的路段為返程路段,到達 民樂 扁都口生態旅游區,需要大概行程3個多小時。
走進扁都口,這裡簡直就是色彩的天堂,連綿不盡的油菜花和青稞縱橫交錯,色彩斑斕的野花星星點點播撒在綠草之中,迎風搖曳,一座座村落淹沒在金黃的大地中, 即使是烏雲密佈的扁都口,也是如此的美不勝收。 ↑扁都口生態旅游區 ↑扁都口生態旅游區 ↑扁都口生態旅游區 ↑扁都口生態旅游區 ↑扁都口生態旅游區 離開扁都口,車子開往 民樂 縣城,227國道兩旁是連綿不盡的油菜花和青稞地,車子幾乎在油菜花海中穿行了1個多小時,這裡與 門源 相比,又是另一番不同的景象油菜花,如果時間充足,車子還可以開到村子中間或者找個至高點,登高遠眺,一定是大美風光盡收眼底。 ↑扁都口生態旅游區 ↑扁都口生態旅游區 ↑扁都口生態旅游區 ↑扁都口生態旅游區 鐘sir,你要不要這麼配合,看到這張照片,唯一想說的一句話是,那些犯二犯傻的時光終究會成為一段最美麗的回憶。 ↑扁都口生態旅游區 ↑扁都口生態旅游區 ↑扁都口生態旅游區 3、歷史的見證與沉澱——張掖大佛寺原定行程是從 民樂 扁都口直接趕到 張掖 七彩丹霞看日落的,但由於到達 張掖 後, 張掖 下著小雨,陳師傅說,可以明天早上去七彩丹霞,下雨的話景色不是特別的好,達到 張掖 後,可以去大佛寺看看,所以我們欣然接受了安排。
張掖 古稱“甘州”,從唐代安史之亂以後,一直是回鶻王廷——“牙帳”所在地,史稱甘州回鶻。大佛寺始建於西夏 永安 元年(1098年),原名迦葉如來寺,因寺內有巨大的卧佛像故名大佛寺,又名睡佛寺。
大佛寺景區是 絲綢之路 上的一處重要名勝古跡群,它又是歷史文化名城金 張掖 的標誌性建築。景區對外開放的景點有建於西夏的大佛寺、隋代的萬壽木塔、明代的彌陀千佛塔、鐘鼓樓以及名揚 西北 的清代 山西 會館。大佛殿面闊九間(48.3米),進深七間(24.5米),高20.2米,二層,重檐歇山頂。 ↑張掖大佛寺 ↑張掖大佛寺 ↑張掖大佛寺 ↑張掖大佛寺 ↑張掖大佛寺 卧佛所在的大殿。殿內有彩繪泥塑31具,為西夏遺物。其中卧佛長34.5米,為 中國 現存最大的室內卧佛像,也就是佛祖釋迦牟尼的涅磐像。他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壇之上,佛身長34.5米,肩寬7.5米,耳朵約4米,腳長5.2米,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個人,耳朵上能容八個人併排而坐,簡單的說就是大佛正面是佛像,裡面是空心,都是建的房間,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殿內不能拍照,這是西夏的作品,歷史久遠啊,導游說,在文革時候,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但是在大佛的肚子里,有很多的經書,沒有被髮現。
民間傳說,大佛寺建成之後,篤信佛教的西夏皇太后梁氏常到寺內朝拜、居住,在此設道場,大作齋會。又傳說 蒙古 別吉太后住在大佛寺,生下大元帝國的開國君主——元始祖忽必烈。別吉太后死後,靈柩也停殯在大佛寺。這些傳聞,不見經傳,是真是假,至今是謎。 ↑張掖大佛寺 ↑張掖大佛寺 ↑張掖大佛寺 ↑張掖大佛寺 ↑張掖大佛寺 第三天:張掖七彩丹霞、嘉峪關關城 1、大自然的七彩神話——七彩丹霞,冠絕天下張掖 丹霞地質公園地處 祁連山 北麓,位於 臨澤 縣城以南30公里,距 張掖 市40公里,是 中國 丹霞地貌發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豐富的地區之-。海拔高度在2000米至3800米之間,東西長約40千米,南北寬約5~10千米的地方,數以千計的懸崖山巒全部呈現出鮮艷的丹絕色和紅褐色,相互映襯各顯其神,展示出"色如渥丹,燦若明霞"的奇妙風采的丹霞地貌。當地少數民族把這種奇特的山景稱為"阿蘭拉格達"(意為紅色的山)。
2005年11月由 中國 地理雜誌社與全國34家媒體聯合舉辦的" 中國 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中,當選為" 中國 最美的七大丹霞"之-。
薑文執導的電影《太陽照常升起》、張藝謀的《三槍拍案驚奇》、錢雁秋編導的電視連續劇《神探狄仁傑(第三部)》等影片均把該景區作為外景拍攝地。 今天早上4點半就起床,收拾行李,5點出發趕 臨澤 縣七彩丹霞看日出,我們是從靠近四號觀景台的大門進入的,四號觀景台也是看日出的最美的景點,也就是刀山火海景區,這裡的丹霞地貌色彩最為豐富和艷麗。
景區早上6點開始賣票,乘坐景區交通車進入,直達四號觀景台。
張掖 七彩丹霞景區共有兩個入口,公園西入口和公園東入口,東入口靠近四號觀景台,西入口靠近一號觀景台。景區內共有四個觀景台,乘坐景區交通車可分別到達相應的觀景台停車場,然後步行到各個景點。其中一號、二號觀景台的地勢最高,均需要爬上去,事業較為開闊,游覽的時間也是比較的長。七彩屏處景點為三號觀景台,游覽時間會相對的短點。
到達四號觀景台,太陽還未出來,但小小的觀景臺上面,已經佈滿了各種長槍短炮,哪裡還有空位子,並且雲層也是非常的厚,等了一個多小時,太陽就露出了那麼3分鐘,一會兒又被雲層遮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