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大西北,最美在七月——2015年青海、祁連、敦煌、坎布拉七日大環線


從水晶球中看到的牛心山,是不是更不一樣。






扁都口自漢唐以來,一直是西部羌、匈奴、突劂、回紇、吐谷渾、吐蕃等民族相互聯繫和出入甘青之間的重要 通道 。東晉時期、僧人法顯由 靖遠 經 蘭州 、 西寧 ,穿越扁都到 張掖 。隋大業五年(公元 609年),隋煬帝西巡,於六月中旬進入扁都口,天氣突變,大雪紛飛,在暴風雪襲擊下,“士卒凍死大半”,隋煬帝的姐姐也凍死在這裡。
一九四九年九月中旬, 中國 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一部從 青海 進入扁都口,一夜疾馳,似天兵天將一般突然出現在炒麵莊的國民黨守軍面前,一舉解放了 民樂 而挺進 張掖 。
扁都口地處 民樂 ,目前由 民樂 縣所管轄。
民樂 縣歷史悠久,早在五千多年前,先輩們就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這裡曾以廣袤的天然牧場和險要的軍事重地聞名遐邇,文化底蘊非常深厚,是古 絲綢之路 上一顆璀璨明珠。西漢張騫出使西域,霍去病第一次遠征河西匈奴,東晉法顯西行求法,即經 民樂 ;大業五年(公元前609年),隋煬帝“西巡”途徑 民樂 ,並召開了舉世聞名的萬國會議;自漢至唐, 民樂 扁堵口一直是漢、羌、匈奴、突厥、吐蕃等民族互相聯繫的重要 通道 。
今天需要翻越 祁連山 ,途徑 民樂 ,達到 甘肅 ,從卓爾山到俄博鎮的路段為返程路段,到達 民樂 扁都口生態旅游區,需要大概行程3個多小時。
走進扁都口,這裡簡直就是色彩的天堂,連綿不盡的油菜花和青稞縱橫交錯,色彩斑斕的野花星星點點播撒在綠草之中,迎風搖曳,一座座村落淹沒在金黃的大地中, 即使是烏雲密佈的扁都口,也是如此的美不勝收。












張掖 古稱“甘州”,從唐代安史之亂以後,一直是回鶻王廷——“牙帳”所在地,史稱甘州回鶻。大佛寺始建於西夏 永安 元年(1098年),原名迦葉如來寺,因寺內有巨大的卧佛像故名大佛寺,又名睡佛寺。
大佛寺景區是 絲綢之路 上的一處重要名勝古跡群,它又是歷史文化名城金 張掖 的標誌性建築。景區對外開放的景點有建於西夏的大佛寺、隋代的萬壽木塔、明代的彌陀千佛塔、鐘鼓樓以及名揚 西北 的清代 山西 會館。大佛殿面闊九間(48.3米),進深七間(24.5米),高20.2米,二層,重檐歇山頂。





殿內不能拍照,這是西夏的作品,歷史久遠啊,導游說,在文革時候,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但是在大佛的肚子里,有很多的經書,沒有被髮現。
民間傳說,大佛寺建成之後,篤信佛教的西夏皇太后梁氏常到寺內朝拜、居住,在此設道場,大作齋會。又傳說 蒙古 別吉太后住在大佛寺,生下大元帝國的開國君主——元始祖忽必烈。別吉太后死後,靈柩也停殯在大佛寺。這些傳聞,不見經傳,是真是假,至今是謎。





2005年11月由 中國 地理雜誌社與全國34家媒體聯合舉辦的" 中國 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中,當選為" 中國 最美的七大丹霞"之-。
薑文執導的電影《太陽照常升起》、張藝謀的《三槍拍案驚奇》、錢雁秋編導的電視連續劇《神探狄仁傑(第三部)》等影片均把該景區作為外景拍攝地。 今天早上4點半就起床,收拾行李,5點出發趕 臨澤 縣七彩丹霞看日出,我們是從靠近四號觀景台的大門進入的,四號觀景台也是看日出的最美的景點,也就是刀山火海景區,這裡的丹霞地貌色彩最為豐富和艷麗。
景區早上6點開始賣票,乘坐景區交通車進入,直達四號觀景台。
張掖 七彩丹霞景區共有兩個入口,公園西入口和公園東入口,東入口靠近四號觀景台,西入口靠近一號觀景台。景區內共有四個觀景台,乘坐景區交通車可分別到達相應的觀景台停車場,然後步行到各個景點。其中一號、二號觀景台的地勢最高,均需要爬上去,事業較為開闊,游覽的時間也是比較的長。七彩屏處景點為三號觀景台,游覽時間會相對的短點。
到達四號觀景台,太陽還未出來,但小小的觀景臺上面,已經佈滿了各種長槍短炮,哪裡還有空位子,並且雲層也是非常的厚,等了一個多小時,太陽就露出了那麼3分鐘,一會兒又被雲層遮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