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波羅的海的文化苦旅--北歐五國深度游實錄
下一站:瓦薩沉船博物館。
這艘建成於1628年春天的巨船,與現代的泰坦尼克號命運相同,首次航行,出師不利。
剛出航時天氣晴朗一切正常,但航行1300公尺後,卻遇上大風浪翻覆一邊,又因船的重量過重而加速沉沒,這一沉便是333年,到了1961年 瑞典 當局才下令打撈。 航行歷史雖然很短,但 瑞典 人仍視為國寶,因其呈現十七世紀 瑞典 人造船的技術與藝術,尤其船上的木雕功力至今仍令人激賞。 入口層的幾組展覽描繪了當年打撈的全過程。
反觀國內2002年打撈的 南海 一號,從技術以至於設備上要遠遠的先進很多。 5層集中展示了船員的生活。
很難想象這低矮的船艙是如何容得下人高馬大的 北歐 人的。 原尺寸的甲板炮 炮聲一體鑄造形成,工藝比較好。 瓦薩號模型 船尾500多年前的雕刻工藝多麼精湛! 這畫風很 北歐出口處的丁達爾現象 ↑瓦薩沉船博物館 一張pano圖 一起討論一下此門的作用吧 走出博物館,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停放整齊的電滑板。
這艘建成於1628年春天的巨船,與現代的泰坦尼克號命運相同,首次航行,出師不利。
剛出航時天氣晴朗一切正常,但航行1300公尺後,卻遇上大風浪翻覆一邊,又因船的重量過重而加速沉沒,這一沉便是333年,到了1961年 瑞典 當局才下令打撈。 航行歷史雖然很短,但 瑞典 人仍視為國寶,因其呈現十七世紀 瑞典 人造船的技術與藝術,尤其船上的木雕功力至今仍令人激賞。 入口層的幾組展覽描繪了當年打撈的全過程。
反觀國內2002年打撈的 南海 一號,從技術以至於設備上要遠遠的先進很多。 5層集中展示了船員的生活。
很難想象這低矮的船艙是如何容得下人高馬大的 北歐 人的。 原尺寸的甲板炮 炮聲一體鑄造形成,工藝比較好。 瓦薩號模型 船尾500多年前的雕刻工藝多麼精湛! 這畫風很 北歐出口處的丁達爾現象 ↑瓦薩沉船博物館 一張pano圖 一起討論一下此門的作用吧 走出博物館,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停放整齊的電滑板。